2013西城高考生物二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西城高考生物二模
一、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6分)下列关于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的运动使生物膜具有流动性
B.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在细胞识别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C.用蛋白酶处理后的生物膜通透性不会发生改变
D.细胞膜及各种细胞器的膜可以相互转化
2.(6分)玉米体内的D与d、S与s两对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规律.两种不同基因型的玉米杂交,子代基因型及所占比例为1DDSS:2DDSs:1DDss:1DdSS:2DdSs:1Ddss.这两种玉米的基因型是()
A.DDSS×DDSs
B.DdSs×DdSs
C.DdSS×DDSs
D.DdSs×DDSs
3.(6分)下列关于细胞分裂和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均可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B.有丝分裂及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中均无同源染色体
C.黑猩猩细胞中的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均与雌雄性别决定有关
D.三倍体西瓜高度不育是因为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不联会
4.(6分)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饲养虎纹蛙蝌蚪,正常情况下,由蝌蚪发育成幼蛙的过程中,不同种群密度对虎纹蛙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不同密度下,虎纹蛙蝌蚪发育成幼蛙时的平均体重都是0.75g
B.随种群密度的增加,种间竞争加剧使虎纹蛙蝌蚪体重增加减缓
C.高种群密度下,蝌蚪达到发育成幼蛙所需最小体重的时间更长
D.低种群密度下,饲喂甲状腺激素蝌蚪发育成幼蛙所需时间延长
5.(6分)给实验用的大鼠静脉注射大量的低渗食盐水后,分别从其膀胱(暂时贮存尿液)和动脉采集尿液和血液并进行成分分析,结果如下表.据此结果可以推测注射食盐水后()
A.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B.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减少
C.肾小管重吸收水能力增强D.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
二、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50分)
6.(18分)叶片表面的气孔是由保卫细胞构成的特殊结构,是气体出入植物体的主要通道.气孔能通过开闭运动对外界环境刺激做出响应.请分析回答:
(1)气孔的开闭会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过程的进行.研究表明,气孔的开闭可能与乙烯有关,乙烯是植物体产生的激素,具有等作用.
(2)研究者取生长良好4﹣5周龄拟南芥完全展开的叶,照光使气孔张开.撕取其下表皮,做成临时装片.从盖玻片一侧滴入不同浓度乙烯利溶液(能放出乙烯),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几次后,在光下处理30min,测量并记录气孔直径.之后滴加蒸馏水,用同样方法清除乙烯利,再在光下处理30min,测量并记录气孔直径,结果如图l 所示.
①此实验的目的是研究.
②图1中用乙烯利处理叶片后,气孔的变化说明,乙烯可诱导,且随浓度增加.
③用浓度为的乙烯利处理拟南芥叶,既不会伤害保卫细胞,又能获得较好的诱导效果,做出以上判断的依据是.
(3)为研究乙烯调控气孔运动的机制,研究者用乙烯利、cPTIO (NO清除剂)等处理拟南芥叶,并测定气孔直径和细胞内NO含量,结果如图2所示.
①实验Ⅰ、Ⅲ结果说明,有乙烯时;实验Ⅱ、Ⅳ结果说明,有乙烯时,加入cPTIO后.
②由图2所示结果可以推测.
7.(16分)干细胞中c﹣Myc(原癌基因)、KIf4(抑癌基因)、Sox2和Oct﹣等基因处于活跃表达状态,Oct﹣的精确表达对于维持干细胞的正常自我更新是至关重要的.科学家利用逆转录病毒,将Oct﹣、Sox2、c﹣Myc和Klf4四个关键基因转入高度分化的体细胞内,让其重新变成一个多功能iPS细胞(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1)Oct﹣基因在高度分化的细胞中处于状态.依据上图所示的原理,体细胞癌变是等基因异常表达的结果;细胞凋亡是在等基因控制下的细胞过程.
(2)研究人员利用小鼠体细胞诱导形成的iPS细胞,进一步诱导又获得了心肌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等多种组织细胞,iPS细胞的这种变化过程称作.
(3)在高度分化的体细胞转变成多功能iPS细胞的过程中,应用了和_技术.
(4)若利用病人自己的体细胞诱导成iPS细胞后,再诱导其发育成为所需要的组织器官,可以解决异体器官移植的排异反应.人体的排异反应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这两种免疫应答过程都包括:机体对的特异性识别;受到刺激的淋巴细胞产生淋巴细胞群;淋巴细胞群分化形成.
8.(16分)如图1表示某细菌的抗除草剂基因的部分片段,其中a、b、c分别表示该基因片段中特定的碱基对.图2表示该细菌细胞内DNA自我复制及控制多肽合成的过程.请分析回答:
(1)图2所示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是.在真核细胞内,核基因控制的该过程发生在同一场所的是(选填序号).过程①的产物分子中只有一条单链是新合成的,因此这种合成方式被称为.过程②需要催化.完成③时,一般在一条mRNA上会结合多个核糖体,其意义是.
(2)基因突变是由于,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若图1中基因位点a的碱基对变为,位点b的碱基对变为,位点c的碱基对变为,则其中位点的突变对生物性状表现无影响,其原因是.
(3)若将此抗除草剂基因转入大豆根细胞中,欲检测转基因是否成功,应将转入目的基因的细胞培养在含的全营养固体培养基中.抗除草剂基因能在大豆细胞中表达说明.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解答】A、磷脂双分子层是轻油一般的流体,具有流动性,大多数的蛋白质分子也是可以运动的,这使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A正确.
B、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具有识别作用.B正确.
C、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主要体现在载体蛋白的运输功能,用蛋白酶处理后的生物膜上的蛋白质水解,通透性改变.C 错误.
D,细胞膜和细胞器膜在结构上相似,在功能上又有一定的连续性,可以相互转化.D正确.
故应选C.
2.【解答】两对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规律,先看后代的基因型1DDSS:2DDSs:lDDss:lDdSS:2DdSs:lDdss,则DD:Dd=4:4=1:1;SS:Ss:ss=2:4:2=1:2:1,可以推测出亲本应是DD×Dd和Ss×Ss;因此这两种玉米的基因型是DDSs×DdSs.故选D.
3.【解答】A、有丝分裂可能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但绝不可能发生基因重组,减数分裂中三种情况均可以发生;故A正确.
B、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离,含有同源染色体,减数次分裂在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在减二后期无同源染色体;故B错误.
C、性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与雌雄性别无关;故C错误.
D、三倍体西瓜高度不育是因为减数分裂时联会紊乱,不能形成可育配子;故D错误.
故选A.
4.【解答】A、不同密度下,虎纹蛙蝌蚪发育成幼蛙时的平均体重高于0.75g,故A错误;
B、随种群密度的增加,种内斗争加剧使虎纹蛙蝌蚪体重增加减缓,故B错误;
C、由图可知,随着种群密度增加,达到蝌蚪变成幼蛙所需的最小体重的时间越长,故C正确;
D、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生长发育,低种群密度下,饲喂甲状腺激素蝌蚪发育成幼蛙所需时间缩短,故D错误.故选C.
5.【解答】A、静脉注射大量的低渗食盐水后,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故A错误.
B、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故B正确.
C、肾小管、集合管的重吸收能力减弱,尿液增多;故C错误.
D、胰岛B细胞具有分泌胰岛素具有降血糖的功能,胰岛素增加,血糖降低氧化供能不足;故D错误.
故选B.
二、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50分)
6.【解答】(1)气孔关闭,水分不能通过气孔散失蒸腾作用受到影响,气孔关闭也会影响气体与外界环境的交换能力变弱,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也受到影响;乙烯是植物激素,激素具有调节作用.
(2)①不同浓度乙烯利溶液再在光下处理30 min,测量并记录气孔直径,可以看出目的是探究不同浓度的乙烯利对气孔开闭的影响(或是探究拟南芥气孔开闭的最适乙烯浓度);
②通过在乙烯利处理与清除乙烯利后的叶片气孔直径的比较,可以发现有乙烯利作用的叶片气孔直径明显减小,则乙烯可诱导气孔关闭,且随浓度增加抑制作用加强;
③高于0.004%时,去处乙烯利后,气孔的开放的直径减少,低于0.004%此时,去处乙烯利气孔的开度恢复正常,所以最适浓度是0.004%;
(3)实验I、III结果说明NO含量增加,气孔直径减小;实验II、Ⅳ结果说明,有乙烯时,加入cPTIO后,NO含量下降,气孔直径增大;加入的乙烯利能诱导NO产生,NO抑制气孔的开放,当加入cPTIO (NO清除剂),气孔开度恢复,说明乙烯能诱导NO产生,导致气孔关闭.
答案:(1)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促进果实成熟
(2)①探究诱导拟南芥叶片气孔关闭的最适浓度(不同浓度的乙烯利对拟南芥叶片气孔开度的影响)
②气孔关闭诱导作用增强
③0.004% 高于此浓度,去除乙烯利后,气孔开度回复减弱(低于此浓度去除乙烯利对拟南芥叶片气孔开度的影响)
(3)①NO含量增加,气孔直径减小NO含量下降,气孔直径增大
②乙烯利通过诱导NO的产生,导致气孔关闭
7.【解答】(1)Oct﹣3/4的精确表达对于维持干细胞的正常自我更新是至关重要的,而在高度分化的细胞已经不再进行分裂,所以此基因不表达,处于关闭状态;c﹣Myc(原癌基因)、KIf4(抑癌基因)突变导致细胞癌变.由图可知,细胞凋亡应是c﹣Myc、KIf4、Fas基因控制下的细胞的程序性死亡(编程性死亡)过程.
(2)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iPS细胞分化成心肌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等多种组织细胞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3)科学家利用逆转录病毒,将Oct﹣3/4、Sox2、c﹣Myc和Klf4四个关键基因转入高度分化的体细胞内,让其重新变成一个多功能iPS细胞,运用了基因工程和动物细胞培养技术.
(4)免疫反应中机体要对抗原进行识别、呈递;由细胞经过分裂可以形成细胞群;效应B细胞(浆细胞)分泌抗体,效应T细胞参与细胞免疫,当相同的抗原再次侵入机体时记忆B细胞和记忆T细胞快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效
应T细胞,参与免疫反应.
故答案:(1)未表达(或沉默)c﹣Myc,KIf4 c﹣Myc,KIf4,Fas 程序性死亡
(2)细胞分化
(3)转基因(或基因工程)动物细胞培养
(4)抗原分裂效应(B/T)细胞和记忆(B/T)细胞
8.【解答】(1)图中所示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为复制.①是DNA的自我复制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核;②是以DNA为模板转录形成RNA的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核;③是以mRNA为模板翻译形成多肽链的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上.可见,在真核细胞内,①②都发生在细胞核内.DNA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在细菌翻译过程中,一般在一条mRNA上会结合多个核糖体,这样可以提高翻译效率.
(2)基因突变是由于碱基对的增加、缺失和替换所引起的碱基序列的改变.因为一种氨基酸可以有多个密码子,C 点的突变后,氨基酸种类没有发生改变,因此该突变对生物性状无影响.
(3)欲检测转基因是否成功,应将转入目的基因的细胞培养在含除草的全营养固体培养基中.细菌中的基因在大豆植物中表达,说明遗传密码在生物界存在统一性.
故答案:
(1)复制①②半保留复制RNA聚合酶提高翻译的效率
(2)DNA碱基序列改变 C 一种氨基酸有多个密码子
(3)除草剂遗传密码在生物界是统一的(所有生物共用一套密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