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扇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另一扇门
作者:琳达·休·帕克
来源:《文学少年(小学版)》2016年第10期
树耳简直无法克制内心的激动,碎陶瓷片!树耳想要大声告诉特使,带他去看垃圾堆里的那些碎片,他是专家——他对烧纸的过程应该了如指掌。

然而这时候名师傅开口了,他说:“感谢皇家特使对我的褒奖,我无意让任何人失望,我毕竟是个老实人,实在难以成行,特使的心意我心领了,还请特使谅解我的苦衷。


特使站起身来走到门口时,树耳听到了上好衣料发出的窸窸窣窣声。

特使再度开口说话:
“我真希望你能设法前往松岛,明师傅,如果这是我最后一次看到你的作品,将会是我心中的一大遗憾。


树耳转身从墙上滑下来,心情也跌到谷底。

树耳双手抱着头,心想:这个老笨蛋!他不想让特使看到有瑕疵的釉色,他的自尊心让他把皇家的聘任拒之千里之外。

就在这时候,明师傅的太太提着一篮洗好的衣物回来,树耳起身过去帮忙,她点头称谢,一如往常般镇定,仿佛这些日子以来从未发生过什么纷纷扰扰的事。

他们各自站在晾衣绳的两侧,树耳将衣物交给她,让她把衣服挂起来。

她平稳的节奏多少安抚了树耳年轻气盛的毛躁。

对于她的慈爱,他多希望自己能表达内心的感谢。

她想要什么?他赶到好奇,她对自己似乎一无所求……或许她想要的都寄托在她的丈夫身上。

突然间,就像是来自晴空的召唤,树耳的心中出现了一个答案。

帮明师傅一个忙——一个大忙——那就是报答她最好的方法。

她丈夫的成就——也就是她想要的。

在他还没考虑清楚之前,他就听见自己开口了:
“我想向尊敬的陶匠太太提出一项恳求。


“你说说看!”她回答。

“我……我听见了皇家特使提出的一项很好的建议。

”他坦白承认,并且飞快地看了她一眼。

她似乎感兴趣地动了动眉,于是他知道她并不在意他偷听的事。

“如果师傅做出一件自信能赢得宫廷喜爱的作品,并准许由我带到松岛去,那将会是我最大的荣耀。


她的脸被挂起来的亚麻布床单遮住了,她把床单牢牢地固定在晾衣绳后,才回答他。

“我可以去问问师傅,不过我有一个条件。

”她说,“不,两个条件,第一个就是你必须尽快且平安地返回茁浦。


树耳低着头,赶到她慈爱的目光停留在他身上,一种从未有过的温暖涌遍全身。

“第二个……”她停顿了一下,又说,“第二个条件就是从现在起,你必须叫我伯母。


树耳的眼眶顿时盈满泪水,他弯下腰拿起另一件衣物。

伯母,那是一种非常亲昵的称呼,只用来称呼年长的女性亲属。

树耳没有亲人,明师傅的太太却要他称呼她伯母,他不晓得自己是否叫的出口。

“怎么了,树耳!”她又恢复了先前温和的声音,“你同意我的条件吗?”
树耳点点头,晾衣绳上的衣物在他的眼前飘荡,“我同意。

”然后吞吞吐吐的,轻的像耳语般地又说,“我同意——伯母。


……

明师傅全力以赴赶做了一批新作品,他打算从中挑选一件或者两件带到松岛。

在这期间,树耳的工作步调相对放慢了,那是因为特使到访前后的那段时间,他没命地赶工,使各项工作的进度大大超前,不但窑场的牢房装满了木柴,还准备好一团团的黏土褐一碗碗的泥浆釉
回家的路上,树耳几乎喘不过气来,明师傅的话一遍一遍在他的耳边响起:孤儿……父传子……不是我的儿子。

过去他不曾察觉到,如今总算明白了:其他的学生的确都是陶匠的儿子。

那并不是我的错!树耳想要大喊,他想一路跑回明师傅面前,大声说出心里的话:你失去儿子,不是我的错;我是个孤儿,也不是我的额错,为什么一定要父传子呢?只要陶艺做得好,是谁的儿子做的又有什么关系呢?
鹤人兴高采烈地从桥下呼唤树耳,告诉他已经完成两双草鞋了。

树耳装出一副迫不及待的样子试穿,但他知道鹤人一眼就可以从他纷乱的表情上看出端倪。

鹤人不发一语,只是默默地等着。

树耳慎重地将草鞋绑成一双,高挂在桥下一处安全的地方,这才说:“在茁浦,陶匠这个行业的传承是父传子,其他地方也一样吗?”
“有一个故事可以告诉你答案。

”鹤人跛着脚跨过一块大石头坐了下来,树耳屈膝跪坐在他的身旁。

“你知道,陶匠并不是一直以来都被视为艺术家,早期陶匠做的陶是为了实用而不是美观。

事实上,在以前,陶匠是一种贫贱的行业,没有人愿意让自己的儿子过如此卑下的生活。

“年复一年,越来越多的陶匠的儿子离开这一行,到后来,从事陶业的人口大量减少,根本无法供应民众的需求。

所以国王下令,陶匠的儿子必须继承家业。

树耳摇摇头,挤出了一丝不敢苟同的苦笑。

他想,那些儿子避之唯恐不及的行业,确实他一心向往的。

“我不知道现在的法律是不是还这样规定。

”鹤人继续说,“不过,牢不可破的传统,通常比法律更有说服力。


树耳点点头,最起码现在他知道,就算离开茁浦另行拜师学艺也是无济于事。

鹤人站了起来,倚着拐杖伸展了一下那条健全的腿,他瞄了树耳一眼,说:“我的朋友,一阵风吹来关上一扇门的同时,通常也会吹开另一扇门。


树耳也站了起来,端出晚餐用的碗。

有时候,他得多花一点时间才能想通鹤人谜一样的的话。

但是他宁可绞尽脑汁,也不愿意鹤人告诉他其中的含义。

第二天再去工作时,树耳的心情跟以往大不相同。

他深刻地了解到,自己努力不懈,就是希望能够获得制陶的机会,如今随着希望的破灭,他失去了工作的热忱。

他甚至宁愿自己当初没有鲁莽地提议要带明师傅的作品去松岛。

他愿意这么做——不是为了老陶匠,他苦涩地想,是为了伯母。

树耳前往淘洗黏土的地点察看,有些黏土球干燥的速度过快,他便拿湿布覆盖好;而排水坑里的黏土,则用木浆在表面上来回划线,加快干燥的速度。

由于工作的热忱不再,工作的速度也相对慢了下来。

坑洞中的黏土淘洗得差不多了,不久就可以捏塑成球形了。

树耳从角落取出一把黏土放在手里揉捏着,不经意地捏出了花瓣的形状。

他不断地反复尝试,终于手上捏成的花瓣可以用来制作水壶了。

他的双手流畅自如地这里捏平,那里夹紧……
然后他停了下来,慢慢地将半成形的花瓣举到跟眼睛等高的水平,仔细地察看。

雕塑!他想,制作陶器的方法不止一种,拉坯——使得转盘塑造出对称的作品当然是一种,但是香炉顶端的小动物,某些器皿的握把,水滴……都不是拉坯做成的,而是手工捏塑成的,完全不需要借助转盘。

树耳把花瓣压回原状,变成一团黏土。

这段日子以来,他第一次露出了笑容,看来这另一扇门已经吹开了。

——节选《碎瓷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