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是转化后进生的“催化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激励是转化后进生的“催化剂”
激励是教师教育学生常用的方法,是教师热爱学生的具体体现,也是促进后进生转化的“催化剂”。
教育家卡耐基说过:“真诚的赞美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批评和耻笑反而会把事情弄得更糟。
”古人也说过:“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
”教师一句鼓励的话,看似简单的一个爱抚动作,富有情意的一个眼神,都会给学生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都会在学生的心中荡起阵阵涟漪。
因此,作为教师要充分利用激励这一有效手段,以促进后进生的转化。
下面笔者就这一问题从以下几方面谈一谈。
一、激励能使后进生增强自信心
后进生,大多是因为对学习和前途丧失信心,有自卑心理;还有的心胸狭隘,沉默寡言,爱生闷气,孤僻胆怯,有内向投射心理倾向。
他们的表现往往是易激动、自制力差,甚至是违意屈从地去损坏公物,攻击他人以泄愤;有的严重厌学、惰学、逃学,对教师的批评教育产生对抗情绪。
了解了他们的心理,班主任就应“对症下药”,那就是“激励”。
一番真诚激励的话语,如涓涓细流,滋润着他们的心田,能使他们增强自信心,丢掉自卑感,使一度消沉的思想情绪重新振作,与人同行,共求进步。
经验告诉我们:激励是启迪后进生思想的“催化剂”。
二、激励能活化学生冷漠的情感
还有一类后进生的表现较“冷”,人们把他们称作“冷漠型”。
这所谓的“冷”是指他们往往对亲人、教师、同学及周围的一切人都持有冷漠的态度,自我防卫心理和反从众心理过强,对什么事情都无所谓,甚至表现得偏激、冷酷。
面对这样的学生,家长叹气,教师也只是视而无耐。
但我们不妨挖掘一下产生这种异常心理的因素,也就找到了矫治的办法。
分析其原因,无非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家庭影响,比如父母不合、离异对子女的影响;二是学生自身心理因素,他们先天性闭锁孤僻,内向喜静,不与人交往;三是屡遭失败或别的挫折。
实践证明,有爱心是成为一名好教师的前提和基础,而经常使用激励的语言,是教师赋予学生爱心的一种形式,是沟通师生情感的纽带,是启动学生心灵的“活化剂”。
三、激励能调节学生的不稳定情绪,制约不良性格的发展
大部分后进生的共同特点是:思想情绪极不稳定,稍有不良因素影响,便容易“旧病复发”。
由此可见,转化后进生工作有其长期性和艰巨性。
为了预防这种情况的复发,最好的办法就是用语言来调解,其主要方法有:
1.教育学生热爱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对客观世界存在的矛盾,要有正确的认识和反应,从而勇敢地承受刺激。
2.教育学生自我排解心理难题。
对个人生活中遇到的某些变故或周围的一些牵涉个人名誉或心理上的压力要有正确的看法。
3.教育学生怎样做人。
“做人是成长的基础”,要成为一个关心他人、能承受挫折、勇敢进取的人。
4.教育学生要经常保持良好的心境。
生活在一个群体中,必然会导致一些不平衡的矛盾、冲突的产生,就应始终保持着乐观的精神和稳定、愉快的心境。
5.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学习方法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途径。
古语曰,“善学者师逸而功倍”“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
好的学习方法不仅能事半功倍,还能形成终身受益的学
习习惯。
而后进生在这方面恰恰相反,不愿学习也不会学习,完全处于盲目的学习状态中。
当教师经过不懈的努力,后进生开始对学习发生兴趣,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时,要不失
时机地培养其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这是非常重要的。
由以上分析可见,教育工作是一门科学。
作为一名教师,就应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对待这一工作,真心实意地把自己的满腔热情投向后进生,用真情实感取得学生的信赖,从而感化他们,激励他们,点燃他们心中智慧的火焰。
然而,我们还应认识到:教师的这种奉献往往是无声无息的,也可能不被一些人理解,但它
所产生的社会价值是不可否认的,是永恒的,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我们这些当教师的,就
应当不断地了解、分析、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做到心中有数,多用激励的语言,去开启他
们紧闭的心灵,让他们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