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动态血压监测临床意义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动态血压监测临床意义分析
作者:林凤仙
来源:《中外医疗》2011年第06期
【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对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血压监测特点和临床意义。
方法选取60例合并2型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及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行24h动态血压监测。
结果监测结果显示,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24hSBP、NSBP、24hPP、NPP、NMBP明显高于原发性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2型糖尿病高血压24h动态血压监测
【中图分类号】 R58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1)02(c)-0106-01
在2型糖尿病人群中,合并高血压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尤其是血压昼夜节律的异常可进一步加重靶器官的损害,明显增加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1]。
本研究动态监测了2型糖尿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24h动态血压变化,并以原发性高血压者及健康老年人作为对照,旨在了解2型糖尿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特点,从而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现将有关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型糖尿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组(DM组)60例,均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和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高血压诊断标准,其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33~82岁,平均61.2岁。
选取原发性高血压组(EH组)60例,均符合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高血压诊断标准,其中男33例,女27例,年龄36~79岁,平均62.3岁。
详细询问患者病史,经常规查体、胸透、心电图、血脂、血糖等检查。
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史等指标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监测方法
1.2.124h血压测定(ABPM)本研究使用美国ROZING公司的Aeeutraeker2型动态血压监测仪,白昼(6~10时)每30分钟测血压1次,夜间(10时~次日6时)每60分钟测血压1次,每例记录时间不少于22h,至少提供67~73次测量数据。
1.2.2观察指标通过人机对话获得24h平均收缩压(24hSBP)、24h平均舒张压(24hDBP)、白昼平均收缩压(dSBP)、白昼平均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24h脉压(24hPP)、白昼脉压(dPP)、夜间脉压(nPP)、24h平均动脉血压(24hMBP)、白昼平均动脉血压(dMBP)、夜间平均动脉血压(nMBP)。
夜间收缩压下降百分率:ASBP%=(dSBP-nSBP)/dSBP×100%;夜间舒张压下降百分率:△DBP%=(dDBP-nDBP)/dDBP×100%。
1.3统计分析方法
采用SPSS 13.5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计数资料以构成比表达,采用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及c2检验,检验水准=0.05。
2结果
本研究监测结果显示,DM组患者24h平均收缩压(24hS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显著高于E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脉压及动脉压分析后发现24h脉压(24hPP)、夜间脉压(nPP)、夜间平均动脉压(nMBP)DM组显著高于E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3讨论
动态血压监测(ABPM)临床意义重大,它能提供比诊室血压(OPB)更多的信息,可排除诊室环境对血压的影响,克服了诊室血压测量次数有限、观察误差和白大衣效应而应用日益广泛[2]。
本研究应用该方法测定了2型糖屎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血压情况,得到如下结论:(1)2型糖屎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者的夜间平均收缩压较原发性高血压者明显升高,而夜间血压下降百分率明显降低,提示2型糖尿病组血压昼夜节律减弱或消失。
(2)有糖尿病的原发性高血压组的24hDBP、dSBP、NSBP、dDRP较原发性高血压组均有升高,但2组比较尚无统计学意义。
虽然其夜间血压有所降低,但高血压患者的舒张压昼夜节律变化不大。
目前引起血压节律异常的原因仍不太明确,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但本研究结果提示,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较早出现血压节律异常。
由于血压节律的异常以及夜间收缩压的增高,可能较早地出现动脉粥样硬化,心脏负荷加重,导致靶器官损害的危险性增高。
有研究表明24h动态脉压与心血管疾病事件具有显著的相关性,本组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24hPP、nPP同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相比是增高的(P
综上所述,建议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尽早进行ABPM监测,及时发现血压节律改变,治疗上降低血压与降低血糖同等重要,积极减少微量蛋白尿,减少胰岛素抵抗,24h平稳降压,纠正异常的昼夜血压节律,对于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防止靶器官的损害,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刘力生,龚兰生.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S].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5:13~14.
[2] 范穗光,王剑成,汪兰珍,等.老年高血压并脑卒中动态血压特点[J].心肺血管病杂志,2000,19:l23.
【收稿日期】 2010-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