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高考化学二轮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专项培优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备战高考化学二轮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专项培优含答案
一、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
1.离子化合物AB 2的阴、阳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1mol AB 2中含54 mol 电子,且有下列反应:
①H 2+B 2−−−→点燃 C ②B 2+X →Y +AB 2+H 2O ③Y +C →AB 2+Z ,Z 有漂白作用。

根据上述条件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B 2________,X________,Y________,Z________。

(2)用电子式表示AB 2的形成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CaCl 2 Ca(OH)2 Ca(ClO)2 HClO
2Cl 2+2Ca(OH)2=Ca(ClO)2+CaCl 2+
2H 2O
【解析】
【分析】
离子化合物AB 2的阴、阳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1mol AB 2中含54 mol 电子,则A 2+、B -离子中含有的电子数目均为18个,AB 2为氯化钙,A 为钙元素,B 为氯元素,则①H 2+
Cl 2−−−→点燃HCl ,C 为HCl ;②Cl 2+X →Y +CaCl 2+H 2O ,X 为Ca(OH)2,Y 为Ca(ClO)2;③Ca(ClO)2+HCl →CaCl 2+Z ,Z 有漂白作用,Z 为HClO 。

【详解】
(1)由分析可知AB 2为CaCl 2,X 为Ca(OH)2,Y 为Ca(ClO)2,Z 为HClO 。

,故答案为:CaCl 2;Ca(OH)2;Ca(ClO)2;HClO ;
(2)AB 2的形成过程用电子式表示为
,故答案为:; (3)②的化学方程式为2Cl 2+2Ca(OH)2=Ca(ClO)2+CaCl 2+2H 2O ,故答案为:2Cl 2+2Ca(OH)2=Ca(ClO)2+CaCl 2+2H 2O 。

【点睛】
常见18电子的离子有K +、Ca 2+、Cl ‾、S 2−、HS -等。

2.A 、B 、C 、D 、E 、F 、X 、Y 、Z 九种主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均不大于 20。

B 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与其气态氢化物反应生成一种正盐;盐EYC 与AY 的浓溶液反应,有黄绿色气体产生,此气体同冷烧碱溶液作用,可得到含EYC 的溶液;X 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次外层电子数的
34
倍,D 、Y 、Z 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5;E 、F 、X 三种元素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间两两皆能反应生成盐。

请回答下列问题:
(1)B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____,X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__周期第__族。

(2)这九种元素中,金属性最强的是____,非金属性最强的是____。

(3)EYC中化学键类型:_____________,其电子式为___________。

(4)A与B、C、D形成的化合物中,共价键的极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这些化合物的稳定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5)D、E、F简单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填离子符号),F和镁条用导线连接插入NaOH溶液中,镁条作______(填“正极”或“负极”)。

【答案】三 VIA K或钾 F或氟离子键、共价键(或极性键)
HF>H2O>NH3 HF>H2O>NH3 F->Na+>Al3+正极
【解析】
【分析】
B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与其气态氢化物反应生成一种正盐,则B为氮元素;盐EYC与AY的浓溶液反应,有黄绿色气体产生,该气体为氯气,氯气同冷烧碱溶液作用,可得到含次氯酸钠溶液,则E为钠元素,Y为氯元素,C为氧元素,A氢元素,因此D是
F;X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次外层电子数的3
4
倍,则X为硫元素;D、Y、Z元素的最外
层电子数之和为15,则Z为钾元素;E、F、X三种元素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间两两皆能反应生成盐,则F为铝元素。

【详解】
(1)B为氮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是;X为硫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三周期
第VIA族,故答案为:三;VIA;
(2)由分析和元素周期律可知,这九种元素中,金属性最强的是钾元素,非金属性最强的是氟元素,故答案为:K或钾;F或氟;
(3)次氯酸钠为离子化合物,次氯酸根中有极性共价键,所以次氯酸钠中的化学键为离子键和共价键(或极性键),次氯酸钠的电子式为,故答案为:离子键、共价键(或极性键);;
(4)根据非金属性F>O>N,可知氨气、水、氟化氢中,共价键的极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HF>H2O>NH3,键能大小关系为HF>H2O>NH3,则稳定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HF>H2O>NH3,故答案为:HF>H2O>NH3;HF>H2O>NH3;
(5)氟离子、钠离子、铝离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相同,则原子序数小的半径大,即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F->Na+>Al3+,铝和镁条用导线连接插入NaOH溶液中,因为镁与氢氧化钠不发生反应,而铝与氢氧化钠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则镁条作正极,故答案为:F->Na+>Al3+;正极。

【点睛】
在原电池判断负极时,要注意一般活泼性不同的两个金属电极,活泼的金属电极作负极,
但要考虑负极要发生氧化反应,所以在镁、铝、氢氧化钠形成的原电池中,铝作负极,镁作正极。

3.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1)B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写出A、B的单质之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

(2)写出表中位于长周期的卤族元素的名称:__;属于短周期的碱金属元素的元素符号为__。

【答案】第3周期ⅥA族 2K+S 加热
K2S 溴 Li、Na
【解析】
【分析】
根据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物质性质分析解答。

【详解】
(1)B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3周期,VIA族;A为钾,B为硫,则单质之间加热反应生
成硫化钾,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K+S 加热
K2S,故答案为:第3周期ⅥA族;
2K+S 加热
K2S;
(2)表中的长周期为第4周期,卤族元素为ⅦA族元素,则该元素为溴;碱金属元素指IA 族元素中H以外的元素,短周期指前3周期,则元素符号为Li、Na;故答案为:溴;Li、Na。

4.X、Z、Q、R、T、U分别代表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的短周期主族元素中,X的原子半径最小,X与R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Z的内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一半;U的最高化合价和最低化合价的代数和为6;R和Q可形成原子个数之比为1:1和2:1的两种化合物;T与Z同主族。

请回答下列问题:
(1)T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X、Z、Q三种元素的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为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

(3)R、T两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4)某同学用X、R两元素的单质反应生成固体物质RX,RX属于离子化合物,且能与化合物X2Q反应生成X的单质。

①RX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RX与X2Q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②该同学认为取X、R两元素的单质反应后的固体物质与X2Q反应,若能产生X的单质,即可证明得到的固体物质一定是纯净的RX。

请判断该方法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

【答案】第三周期ⅣA 族 H<O<C 2NaOH+H 2SiO 3=Na 2SiO 3+2H 2O []Na :H -
+
NaH+H 2O=NaOH+H 2↑ 不合理,若反应后有Na 残留,也能与水反应生成H 2
【解析】
【分析】
X 、Z 、Q 、R 、T 、U 分别代表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周期表的全部元素中X 的原子半径最小,则X 为H 元素,X 与R 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二者原子序数相差大于2,则R 为Na 元素,可知Z 、Q 处于第二周期,Z 的内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一半,Z 的核外电子排布为2、4,Z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4,则Z 为C 元素;U 的最高化合价和最低化合物的代数和为6,则U 为Cl 元素,R 和Q 可形原子数之比为1:1和2:1的两种化合物,则Q 为O 元素,这两种化合物为Na 2O 2、Na 2O ,T 与Z 同主族,由于Z 是C 元素,所以T 为Si 元素,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
根据上述分析可知:X 为H ,Z 为C ,Q 为O ,R 为Na ,T 为Si ,U 为Cl 元素。

(1)T 为Si 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2、8、4,所以Si 元素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三周期IVA 族;
(2) X 为H ,Z 为C ,Q 为O ,同一周期元素原子序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小;原子核外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所以上述三种元素中原子半径由小到大顺序为H<O<C ;
(3) R 为Na ,T 为Si ,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分别为NaOH 、H 2SiO 3,H 2SiO 3是弱酸,可以与强碱NaOH 发生中和反应产生Na 2SiO 3和H 2O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H 2SiO 3=Na 2SiO 3+2H 2O ;
(4) X 为H ,R 为Na ,Q 为O ,H 、Na 二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NaH 是离子化合物,X 2Q 是H 2O ,NaH 与H 2O 反应产生NaOH 和 H 2。

①NaH 中Na +与H -通过离子键结合,电子式为[]Na :H -+;NaH 与H 2O 反应产生NaOH 和 H 2,反应方程式为:NaH+H 2O=NaOH+H 2↑;
②由于Na 是非常活泼的金属,可以与水反应产生H 2,反应方程式为
2Na+2H 2O=2NaOH+H 2↑,所以如果有Na 残留,过量的Na 与水反应也生成氢气,因此不能根据H 、Na 反应后的固体与水反应放出氢气确定得到的固体一定是纯净NaH ,即该同学的说法不合理。

【点睛】
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及原子结构在元素推断中的应用。

根据元素的原子结构及相互关系推断元素是解题关键。

熟练掌握结构、性质、位置关系,注意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比较实验事实,要注意基础知识并灵活运用,注意金属氢化物有关问题。

5.有关物质存在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已知C 、G 、H 为中学常见的单质,其中G 固态时呈紫黑色,C 、H 在通常状况下为气体,实验室常用E 在B 的催化加热下制单质H 。

(1)写出B 物质的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写出①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写出②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D 溶液中通入C 后的溶液中,分离出G 的操作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二氧化锰 MnO 2+4HCl(浓) =MnCl 2+Cl 2↑+2H 2O 6I -+ClO 3-+6H + = 3I 2+Cl -+3H 2O 萃取
【解析】
【分析】
G 为紫黑色固体单质,且是常见单质,则G 是碘单质;实验室常用E 在B 的催化加热下制单质H ,实验室需要催化剂制取的气体单质只有氧气,所以H 为O 2,常用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加热分解制取氧气,所以B 为MnO 2,E 是KClO 3;浓A 溶液与B (二氧化锰)加热可以生成气体单质C ,则A 为HCl ,气体C 为Cl 2,氯气可以与D(含I -溶液)反应生成碘单质,且D 与HCl 、KClO 3反应生成碘单质,根据元素守恒可知F 为KCl 溶液,则D 为KI 溶液。

【详解】
(1)根据分析可知B 为二氧化锰,故答案为:二氧化锰;
(2)该反应为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共热制取氯气的反应,故答案为:MnO 2+4HCl(浓) =MnCl 2+Cl 2↑+2H 2O ;
(3)该反应为KI 在酸性环境中与KClO 3发生归中反应生成碘单质的反应,故答案为:6I -+ClO 3-+6H + = 3I 2+Cl -+3H 2O ;
(4)通过萃取可将碘单质从溶液中分离,故答案为:萃取。

【点睛】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有: 1、加热高锰酸钾,化学式为:2KMnO 4===(△)
K 2MnO 4+MnO 2+O 2↑;
2、用催化剂MnO 2并加热氯酸钾,化学式为:2KClO 32 MnO 2KCl+3O 2↑;
3、双氧水在催化剂MnO 2(或红砖粉末,土豆,水泥,铁锈等)中,生成O 2和H 2O ,化学式为: 2H 2O 22MnO 2H 2O+O 2↑;
6.下表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部分。

根据A~J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回答下列问题:
(1)电负性最强的元素是________,第一电离能最小的单质是________。

(2)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__________,呈两性的是________。

(3)A分别与E、F、G、H、I形成的简单化合物中,沸点最高的是________。

(4)由B、C、D、G、I形成的单核离子中,半径最大的离子是________。

【答案】F Na HClO4 Al(OH)3 HF S2-
【解析】
【分析】
先根据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确定元素:A是H,B是Na,C是Mg,D是Al,E是C,F是N,G是S,H是F,I是Cl,J是Ne。

(1)在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中,原子半径越小,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元素的电负性越大;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第一电离能越小;
(2)形成最高价含氧酸酸性最强的是物质HClO4;处于金属与非金属交界区的Al元素形成的氧化物的水化物显两性;
(3)分子之间作用力越强,物质的熔沸点越高;分子之间存在的氢键,增加分子之间的吸引力,导致相应的氢化物沸点升高;
(4)离子核外电子层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大;当离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时,离子的核电荷数越小,离子半径越大。

【详解】
根据上述分析可知A是H,B是Na,C是Mg,D是Al,E是C,F是N,G是S,H是F,I 是Cl,J是Ne。

(1)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电负性越大,在上述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F,所以电负性最强的元素是F;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原子半径越大,越容易失去电子,其第一电离能越小。

在上述元素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Na元素,所以第一电离能最小的单质是Na;
(2)上述元素形成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HClO4,呈两性的是
Al(OH)3;
(3)H分别与C、N、S、F、Cl形成的简单化合物分别是CH4、NH3、H2S、HF、HCl,这些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物质分子间作用力越强,克服分子间作用力消耗的能量越高,物质的熔沸点就越高。

氢键是比分子间作用力强很多的作用力,会使物质的熔沸点升高。

由于HF、NH3分子之间存在氢键,且氢键HF>NH3,因此物质的沸点最高的是HF。

(4)Na、Mg、Al、S、Cl都是第三周期的元素,Na+、Mg2+、Al3+是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
的阳离子,核外电子排布是2、8;S2-、Cl-是原子获得电子形成阴离子,核外电子排布是2、8、8。

由于离子核外电子层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大;当离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时,离子的核电荷数越小,离子半径越大,所以上述元素形成的单核离子中,半径最大的离子是S2-。

【点睛】
本题考查了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综合应用,涉及电离能、电负性、氢键、离子半径大小比较等知识点,要根据物质结构特点、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等知识点再结合元素周期律、知识迁移的方法分析解答即可。

7.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写出下列元素符号:①________,⑥________,⑦________,⑪________。

(2)在这些元素中,最活泼的金属元素是________,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是_______,最不活泼的元素是________。

(3)在这些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________,碱性最强的是______,呈两性的氢氧化物是___________,写出三者之间相互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

(4)在这些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的是_________,原子半径最大的是_________。

(5)在③与④中,化学性质较活泼的是________,怎样用化学实验证明?答:________。

在⑧与⑫中,化学性质较活泼的是_________,怎样用化学实验证明?答:_________。

【答案】N Si S Ca K F Ar HClO4 KOH Al(OH)3 Al(OH)3+3HClO4=Al(ClO4)3+3H2O、Al(OH)3+KOH=KAlO2+2H2O、KOH+HClO4=KClO4+H2O F K Na 与H2O反应:Na与水剧烈反应,Mg与水不反应 Cl 将Cl2通入到NaBr溶液中,溶液由无色变为橙色,说明Cl的化学性质比Br的活泼
【解析】
【详解】
(1)根据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可知:①、⑥、⑦、⑪分别在第二周期VA、第三周期IVA、第三周期VIA和第四周期IIA,则①、⑥、⑦、⑪分别为N、Si、S、Ca;
(2)根据元素周期表性质的递变规律,最活泼的金属应在第IA,最活泼的非金属应在第VIIA,惰性气体最不活泼,则在I A元素Na(③)和K(⑩)中K最活泼;在VII A族元素F(②)、Cl(⑧)和Br(⑫)中,F最活泼;最不活泼的是⑨即Ar;
(3)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必是非金属性增强的,根据同周期、同主族元素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可知,元素非金属性最强的是②即F,但F无最高正价;因为我们知道,HClO4已知的最高价含氧酸中酸性最强的,即酸性最强的是HClO4;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中,碱性最强的必是非金属性增强的,根据同周期、同主族元素金属性的递变规律可知,元素金属性最强的是⑩即K,则碱性最强的必是KOH;在表中所列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中,只有Al(OH)3具有两性;三者之间相互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分别为Al(OH)3+3HClO4=Al(ClO4)3+3H2O、
Al(OH)3+KOH=KAlO2+2H2O、KOH+HClO4=KClO4+H2O;
(4)同周期元素从左至右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同主族元素从上而下原子半径依次增大,故在这些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的是F,原子半径最大的是K;
(5)③和④分别是Na和Mg,根据同主族元素金属性的递变规律可知,金属性Na>Mg,根据判断金属性强弱的方法,可依据二者单质分别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来判断其金属性强弱,即与H2O反应:Na与水剧烈反应,Mg与水不反应;⑧和⑫分别是Cl和Br,根据同主族元素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可知,非金属性Cl>Br,根据判断非金属性强弱的方法,可依据二者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单质之间的置换反应等来判断其非金属性强弱,即将Cl2通入到NaBr溶液中,溶液由无色变为橙色,说明Cl的化学性质比Br的活泼。

【点睛】
本题综合性较强,涵盖了元素周期表、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元素金属性及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方法等,要求用多方面的知识解决问题,能很好滴训练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递变规律或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思考。

8.短周期元素A、B、C、D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X、Y、Z、W分别是由这四种元素中的两种组成的常见化合物,Y为淡黄色固体,W为常见液体;甲为单质,乙为红棕色气体;上述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生成物已省略)。

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
...的是
A.沸点:W>X
B.原子半径:D>B>C>A
C.C、D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只含有离子键
D.A、B、C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既可以是离子化合物,又可以是共价化合物
【答案】C
【解析】
【分析】
乙为红棕色气体,乙是NO2;Y为淡黄色固体,Y是Na2O2;Y与W生成甲,所以甲是
O2,W是常见液体则为H2O,甲与Z生成NO2,所以Z是NO ;X与O2生产NO2,所以X 是NH3;因为A、B、C、D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所以分别是H、N、O、Na;综上所述,A、B、C、D分别是H、N、O、Na;X是NH3,Y是Na2O2,Z是NO,W是H2O,甲是O2,乙是NO2。

【详解】
A. 常温下,W为水液态,X为氨气气态,沸点:W>X,故A正确;
B. 电子层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同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半径减小,则原子半径:D>B>C>A,
故B 正确;
C. 氧化钠中只含有离子键,过氧化钠中既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故C 错误;
D. H 、N 、O 三种元素可组成硝酸,为共价化合物,又可组成硝酸铵,为离子化合物,故D 正确;
答案选C 。

9.元素A 、B 、D 、E 、F 、G 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只有E 为金属元素。

已知A 原子只有一个电子层;E 、F 的原子序数分别是B 、D 的2倍,其中D 、F 同主族,B 、E 不同主族。

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D 在周期表中的位置____。

(2)F 和G 形成的化合物,分子中所有原子均为8电子稳定结构,该化合物的电子式为____。

(3)由上述元素组成的物质中,按下列要求写出化学方程式
①两种弱酸反应生成两种强酸______;
②置换反应,且生成物在常温均为固态____。

(4)在D 、F 、G 中选取2种元素组成具有漂白、杀菌作用的化合物___。

【答案】第二周期VI A 族 或 2324H SO +HClO=H SO +HCl 22Mg+CO C+2MgO 点燃 ClO 2、SO 2
【解析】
【分析】 A 元素为短周期主族元素,且A 原子只有一个电子层,所以A 为氢元素;F 的原子序数是D 的2倍,且D 和F 在同一主族,所以D 为氧元素,F 为硫元素,则G 为氯元素;E 为金属元素,其原子序数是B 的2倍,所以E 核外电子数为偶数,位于第三周期,为镁元素,所以B 是碳元素。

即A 、B 、D 、E 、F 、G 依次是H 、C 、O 、Mg 、S 、Cl 元素。

【详解】
(1)元素D 为氧元素,位于第二周期VI A 族;
(2)F 为硫元素,G 为氯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分子中所有原子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则硫应显2价,氯显1价,所以该化合物为SCl 2或S 2Cl 2(硫与氧同主族,也可能形成硫硫非极性共价键),其对应的电子式为;
(3)①弱酸制强酸,通常发生的是氧化还原反应。

分析所给的元素中,表现强氧化性的弱酸想到次氯酸,表现还原性的酸想到H 2S 、H 2SO 3等,但二者中只有H 2SO 3与次氯酸反应生成的是两种强酸:H 2SO 3+HClO=HCl+H 2SO 4;
②置换反应,要有单质参与,生成物均为固体,排除了氯、氢等,想到镁和二氧化碳:22Mg+CO C+2MgO 点燃;
(4)中学学习的具有漂白性的物质包括二氧化硫、过氧化钠、过氧化氢、次氯酸、二氧化氯
等,其中由所给的元素组成的且组成元素为2种的,想到了二氧化氯、二氧化硫。

10.下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④⑤⑥
②③⑦⑧
Fe
Ⅰ.用化学用语
....回答下列问题:
(1)①、②、⑥形成的化合物中存在的化学键类型有________。

(2)④、⑦、⑧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

(3)写出②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

(4)Y由②⑥⑧三种元素组成,它的水溶液是生活中常见的消毒剂。

Y的水溶液与洁厕灵混合使用会产生一种有毒气体,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Ⅱ.A、B、C、D都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其中A、B、C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关系如下(部分反应中的水已略去)。

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
(1)若A是一种金属单质,C是淡黄色固体,写出C的一种用途_____;
(2)若A、B、C均为化合物且含有同一种金属元素,D是会造成温室效应的一种气体,请写出D的电子式_____,A和C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

(3)若D是一种常见的过渡金属单质,原子核内有26个质子,向C的水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产生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检验此C溶液中金属离子的方法是________;又知在酸性溶液中该金属离子能被双氧水氧化,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

【答案】离子键、共价键 HClO4>H2SO4>H2CO3 ClO-+Cl-+2H+=Cl2↑+H2O 强氧化剂或供氧剂 HCO3-+OH-=CO32-+ H2O 先加KSCN,无现象,后滴加氯水,溶液呈血红色 2Fe2++H2O2+2H+=2Fe3++2H2O
【解析】
【分析】
由表中元素所在的位置,可确定①、②、③、④、⑤、⑥、⑦、⑧分别为H、Na、Al、C、N、O、S、Cl元素。

【详解】
Ⅰ.(1)①、②、⑥形成的化合物为NaOH,由此可确定其中存在的化学键为离子键、共价键;
(2)④、⑦、⑧的最高价含氧酸分别为H2CO3、H2SO4、HClO4,非金属性Cl>S>C,则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HClO4>H2SO4>H2CO3;
(3)②的离子为Na+,其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达8电子稳定结构,则其离子结
构示意图为;
(4)Y为NaClO,其水溶液与洁厕灵(HCl)混合使用会产生一种有毒气体Cl2,由此可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O-+Cl-+2H+=Cl2↑+H2O;
Ⅱ.(1)C是淡黄色固体,则其为Na2O2,它的用途为强氧化剂或供氧剂;
(2)D是会造成温室效应的一种气体,则其为CO2,电子式为,A为NaOH,C为NaHCO3,则NaOH和NaHC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CO3-+OH-=CO32-+ H2O;
(3)若D是一种常见的过渡金属单质,原子核内有26个质子,则其为Fe。

A为Cl2,B为FeCl3,C为FeCl2。

检验FeCl2中Fe2+的方法是先加KSCN,无现象,后滴加氯水,溶液呈血红色;在酸性溶液中Fe2+能被双氧水氧化,生成Fe3+、H2O,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Fe2++H2O2+2H+=2Fe3++2H2O。

【点睛】
检验Fe2+时,我们易出现这样的错误,先往待测溶液中滴加氯水,然后滴加KSCN溶液。

其错因只是一味地考虑所需滴加的试剂,没有考虑试剂的加入顺序,没有考虑与Fe3+检验的区别到底在哪里。

11.有下列各组物质:(A)O2和O3;(B)23592U和23892U;(C) CH3CH2CH2CH3和
;(D) 和;(E)甲烷和新戊烷。

(1)__________组两物质互为同位素;
(2)__________组两物质互为同素异形体;
(3)__________组两物质互为同系物;
(4)__________组两物质互为同分异构体。

【答案】B A E C
【解析】
【详解】
(A)O2和O3都是由氧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
(B)23592U和23892U都是U元素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
(C)CH3CH2CH2CH3和(CH3)2CHCH3分子式相同,碳链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
(D)和都代表二氟二氯甲烷,为同一种物质;
(E)甲烷和新戊烷结构相似,分子组成上相差4个-CH2,互为同系物;
则:(1)互为同位素的是B;(2)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A;(3)互为同系物的是E;(4)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C。

【点睛】
考查同位素、同系物、同素异形体、同分异构体的概念判断。

判断同位素、同素异形体、
同分异构体的方法是:若化学式为元素,可能是同位素;若化学式为单质,则可能是同素异形体;若化学式为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的有机化合物,则为同分异构体;若是分子式不同结构相似的有机化合物,则为同系物。

12.氢溴酸在医药和石化工业上有广泛用途。

如图是模拟工业制备氢溴酸的流程图:
回答下列问题:
(1)混合①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

(2)混合②中加入试剂a是____。

(3)工业氢溴酸常带有淡淡的黄色,可能的原因是:①含Fe3+,②含Br2,③含Fe3+和Br2,只用下列一种试剂就能分析产生淡黄色的原因,该试剂是_____(填写字母)。

a.KMnO4溶液
b.NaOH溶液
c.KSCN溶液
d.淀粉KI溶液
l4
(4)加入Na2SO3的目的是除去过量的Br2,但要防止过量,原因是____(请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5)实验室制取Br2的反应为:2NaBr+3H2SO4+MnO2Δ
2NaHSO4+MnSO4+Br2↑+2H2O,制取
Br2最好选用如图装置中的____(填写字母,固定和加热装置均已省略)。

简述检验图所选装置气密性的方法_____。

【答案】SO2+Br2+2H2O=4H++2Br-+SO42- BaCl2溶液 e SO32-+2H+=SO2↑+H2O C 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将烧瓶上的导气管连接一段橡皮管并伸入水中,用手焐热烧瓶,若导管末端有气泡产生,冷却后导管中上升一段水柱,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解析】
【分析】
Br2具有强氧化性,SO2具有还原性,两者反应放出热量,溴单质、氢溴酸易挥发,使用冰水降低温度,防止Br2、HBr挥发,然后蒸馏得到硫酸和氢溴酸粗品。

粗品中可能含有挥发出的Br2,加入Na2SO3,除去粗品中未反应的溴单质。

再加入氯化钡,使硫酸根离子转化为硫酸钡沉淀,再进行过滤分离,无色溶液中含有HBr和NaCl,再蒸馏得到精制的氢溴酸。

【详解】
(1) Br2与SO2反应生成氢溴酸和硫酸,发生的离子方程式为SO2+Br2+2H2O=4H++2Br-+SO42-。

(2)由流程图可知,混合②后过滤生成硫酸钡,滤液蒸馏产生NaCl溶液,故钡离子、氯离子应是加入试剂a引入的,试剂a是BaCl2溶液。

(3) CCl4与溶液混合后分层,有机层在下层,水层在上层,若有机层无色,水层为黄色,则原因为①;若有机层为橙色,水层为无色,则原因为②;若有机层为橙色、水层为黄色,则原因为③;故答案选e。

(4)Na2SO3过量,能与HBr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溴化钠、水,离子反应方程式为SO32-
+2H+=SO2↑+H2O。

(5)实验室制取Br2的反应为:2NaBr+3H2SO4+MnO2Δ
2NaHSO4+MnSO4+Br2↑+2H2O,该反应
为固体、液体混合加热制备气体,应选择装置C;该装置检查气密性的方法为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将烧瓶上的导气管连接一段橡皮管并伸入水中,用手焐热烧瓶,若导管末端有气泡产生,冷却后导管中上升一段水柱,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13.氢溴酸在医药和石化工业上有广泛用途。

下图是模拟工业制备氢溴酸粗品并精制流程:
依照上述流程回答以下问题:
(1)混合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操作Ⅱ和操作Ⅲ的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

操作Ⅲ一般适用于分离
____________混合物。

〔选填编号〕
a、固体和液体
b、固体和固体
c、互不相溶的液体
d、互溶的液体
(3)混合②中加入Na2SO3的目的是_______。

(4)纯净的氢溴酸应为无色液体,但实际工业生产中制得的氢溴酸〔工业氢溴酸〕带有淡淡的黄色。

因此甲乙两同学设计了简单实验加以探究:甲同学假设工业氢溴酸呈淡黄色是因为含Fe3+,那么用于证明该假设所用的试剂的名称为_______。

乙同学假设工业氢溴酸呈淡黄色是因为________,其用于证明该假设所用的试剂的化学式_______。

【答案】SO2+Br2+2H2O==2HBr+H2SO4过滤蒸馏 d 除去粗品中未反应完的溴硫氰化钾溶液含有Br2 CCl4
【解析】
【分析】
根据流程图分析分析流程发生的反应,根据混合物性质的不同分析流程中物质分离的方法;根据氧化还原原理分析流程中涉及的氧化还原反应;根据常见离子检验方法分析解答。

【详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