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的防震减灾以及我国应对防震减灾的相关措施
防灾减灾方案
防灾减灾方案防灾减灾方案(精选5篇)防灾减灾方案1时间:2021年5月13日地点:本班教室参加人员:全体师生活动目的:通过结合“全国防灾减灾日”开展活动,进一步强化学校安全教育工作,帮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掌握安全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保证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健康有序的开展。
活动要求:各年级中队辅导员布置队员提前收集资料,各中队根据自己学生情况自定活动主题,可根据下发的材料学习,学习后讨论,也可适当在班级里做模拟演练。
活动时将各自主题书写在教室黑板上。
活动资料:一、地震时该怎样办1、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的下面大的地震晃动时间约为1分钟左右。
首先,在重心较低、且结实牢固的桌子下面躲避,并紧紧抓牢桌子腿。
在没有桌子等可供藏身的场合,无论如何,也要用坐垫等物保护好头部。
2、不要慌张地向户外跑地震发生后,慌慌张张地向外跑,碎玻璃、屋顶上的砖瓦、广告牌等掉下来砸在身上,是很危险的。
此外,水泥预制板墙、自动售货机等也有倒塌的危险,不要靠近这些物体。
3、将门打开,确保出口钢筋水泥结构的房屋等,由于地震的晃动会造成门窗错位,打不开门,曾经发生有人被封闭在屋子里的事例。
请将门打开,确保出口。
4、户外的场合,要保护好头部,避开危险之处在繁华街、楼区,最危险的是玻璃窗、广告牌等物掉落下来砸伤人。
要注意用手或手提包等物保护好头部。
在楼区时,根据情况,进入建筑物中躲避比较安全。
5、地震发生后应当采取哪些自救措施?大地震中被倒塌建筑物压埋的人,只要神志清醒,身体没有重大创伤,都应该坚定获救的信心,妥善保护好自己,积极实施自救。
a、要尽量用湿毛巾、衣物或其他布料捂住口、鼻和头部,防止灰尘呛闷发生窒息,也可以避免建筑物进一步倒塌造成的伤害。
b、尽量活动手、脚,清除脸上的灰土和压在身上的物件。
c、用周围可以挪动的物品支撑身体上方的重物,避免进一步塌落;扩大活动空间,保持足够的空气。
d、几个人同时被压埋时,要互相鼓励,共同计划,团结配合,必要时采取脱险行动。
防灾减灾的建议
防灾减灾的建议一、加强灾害预警体系建设1. 完善气象、地震、洪水等各类灾害预警系统,提高预警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2. 建立健全地方预警发布机制,确保预警信息能够迅速传达给受灾群众。
二、加强灾害监测和预测能力1. 加强对自然灾害的监测和预测,提前发现灾害风险,及时采取措施降低灾害的影响。
2. 建立健全遥感监测和地质灾害监测系统,提高对灾情的监测能力。
三、加强灾后救援和灾情评估1. 建立健全应急救援机制,提高救援行动的效率和协同性。
2. 加强灾情评估,及时了解受灾情况,为灾后恢复重建提供科学依据。
四、加强社会宣传和教育1. 加强灾害防范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防灾意识和应对能力。
2. 制作并传播防灾宣传片、海报等,提醒公众关注灾害风险。
五、加强城市规划和建设1. 合理规划城市布局,避免建设在易受灾地区,减少灾害风险。
2. 加强城市防洪、防震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抵御灾害的能力。
六、加强对脆弱群体的保护1. 加强对贫困地区和弱势群体的关怀和保护,确保他们在灾害发生时得到及时的救助和帮助。
2. 加强对农村地区的防灾减灾工作,提高农民的防灾意识和应对能力。
七、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1. 加强国际间的防灾减灾合作,共同应对跨国灾害和全球性灾害。
2. 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交流与学习,借鉴其成功经验,提高我国的防灾减灾能力。
总结:防灾减灾工作是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的重要举措,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
通过加强预警体系建设、灾害监测和预测能力、救援和灾情评估、社会宣传和教育、城市规划和建设、对脆弱群体的保护以及国际合作和交流等方面的工作,可以有效降低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防震减灾应急预案
防震减灾应急预案一、背景介绍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具有突发性和毁灭性。
为了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减少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制定防震减灾应急预案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防震减灾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执行步骤,以及相关的预警和救援措施。
二、防震减灾应急预案制定步骤1. 组织机构制定防震减灾应急预案的首要任务是成立一个专门的组织机构,该机构应包括政府相关部门、地震专家和救援队伍等。
组织机构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制定、执行和评估防震减灾应急预案。
2. 风险评估针对所在地区的地震风险,进行详细的评估。
评估包括历史地震数据的分析、地质构造的研究、地震灾害潜在损失的估计等。
通过风险评估,可以确定地震灾害的可能性和影响范围,为制定应急预案提供依据。
3. 预警系统建设建立地震预警系统,通过监测地震活动和地震前兆,提前发出警报。
预警系统应包括地震监测设备、数据分析和处理系统以及警报发布机制等。
预警系统的建设将大大提高地震灾害的预警时间,给人们更多的逃生和避险时间。
4. 应急救援措施制定应急救援措施,包括人员疏散、伤员救治、物资调配、通信保障等。
应急救援措施应根据地震灾害的不同等级和影响范围进行分类和细化,确保在地震发生后能够迅速、有序地进行救援工作。
5. 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加强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和应对能力。
宣传教育内容包括地震知识、应急预案的重要性、逃生和自救技能等。
通过宣传教育,可以提高公众对地震灾害的认知,减少恐慌情绪,增强应对能力。
6. 预案演练和评估定期组织预案演练和评估工作,检验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演练应包括模拟地震发生、预警发布、应急救援等环节,通过演练,可以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改进。
评估工作应对预案的执行情况、救援效果等进行全面评估,为预案的修订提供依据。
三、防震减灾应急预案执行步骤1. 预警发布当地震预警系统发出警报时,应立即启动预案执行程序。
预警发布应包括警报信号的广播、短信通知、互联网发布等方式,确保信息能够及时传达给公众和相关救援机构。
防震减灾消防安全知识宣传
防震减灾消防安全知识宣传地震是一种不可预测的自然灾害,它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提高公众对地震的认识和应对能力,我们需要通过宣传教育,增加防震减灾消防安全知识的普及。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介绍相关知识,并提供实用的应对方法,以帮助大家增强地震时的自我保护意识。
一、地震的形成和影响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的过程,地震发生时,震源释放的能量会以地震波的形式传播到地表,引发地面的晃动。
地震除了直接对人员和建筑物造成伤害外,还可能引发火灾、爆炸、水利设施破坏等次生灾害,导致更大的损失。
二、地震应对措施1. 在地震发生之前,应提前做好防震准备工作。
首先,了解家庭和工作场所的安全避难点,制定应对方案。
其次,加固和巩固房屋结构,确保建筑物能够承受地震的冲击。
另外,预留足够的食品、水和急救用品,以备地震发生时的紧急情况。
2. 在地震发生时,要保持冷静,并立即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
首先,当感到地面晃动时,应迅速寻找避难点,如桌子下方、坚固的墙角等。
保护好头部和颈部,尽量减少外伤的发生。
其次,避免使用电梯和楼梯,选择安全的逃生通道。
同时,避免拥挤和踩踏,以免造成更大的伤亡。
三、消防安全知识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中,火灾是最常见的一种。
因此,消防安全知识对于地震后的应对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消防安全知识:1. 安装烟雾报警器和灭火器,定期检查和更换电池。
2. 熟悉灭火器的使用方法:拨开安全挡板,对准火源喷射。
同时要注意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防止吸入有害气体。
3. 定期清理家中易燃物品和电器周围的杂物,确保通风顺畅。
4. 在火灾发生时,立即寻找安全通道逃生,避免在烟雾中迷失方向。
四、防震减灾宣传教育的重要性开展防震减灾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对于增强公众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至关重要。
通过宣传教育,人们可以了解地震的危害性和应对方法,提前做好准备,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宣传教育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如举办讲座、组织演练、制作宣传海报和宣传册等。
我国防灾减灾政策中存在的问题和相关建议
土的抗剪强度,相当于增加了一个黏聚力 c,且称 c 为准黏
聚力。这个理论为“准粘聚力理论”。
24
3 加筋土挡墙设计与计算
3.1 极限平衡分析方法
(1)经典朗肯方法。 假定土体主应力方向为竖直和水平方向,最大垂直应
力等于上覆土重,织物承担上下两个半间距的水平土压力。 潜在破裂面为与墙底水平面成45°+ ψ/2的斜面。 (2)半经验的0.3H法。
在地震监测和抗震方面,组建了400多个地震观测台站,“十五” 期间进行了数字化改造,由48个国家级数字测震台站组成的国家数 字测震台网和由300多个区域数字测震台站组成的20个区域数字测震 台网以及若干个流动数字测震台网、数字强震台网构成了中国数字 测震系统,建立了大震警报系统和地震前兆观测系统,形成了比较 完整的监测预报系统,编制了全国地震烈度区划图和震害预测图。
10
4.基础设施及土木工程 抵御灾害能力弱
基础设施及土木工程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灾害发生时, 土木工程往往又是对人民生命和财产构成最大危害的地方。土木工程 抵御灾害能力的大小,会直接影响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 发展。
11
在2008年汶川地震中,大部分人员伤 是由于建筑物倒塌造成的。据不完全统计, 70%以上的损失是由于房屋倒塌、道路桥梁和其他城市基础设施损 坏造成的。
15
5.灾害法律体系不完备
16
17
18
19
20
21
22
无筋和加筋沙土强度分析
23
许多学者的试验研究证明:筋材在试验中不被拉断和滑 动,仅其中的砂土被破坏,加筋砂上的破坏包线的内摩擦角 与未加筋砂土的破坏包线的内摩擦角近似相等,且加筋砂土
对防震减灾的意见和建议
对防震减灾的意见和建议
1. 加强建筑物抗震能力:确保新建建筑物符合抗震设计标准,加强对现有建筑物的抗震加固。
2. 提高公众意识:通过教育、宣传和培训提高公众对地震风险的认识,教授地震应急知识和技能。
3. 建立完善的应急救援体系: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包括救援队伍的组织、物资储备和紧急通讯系统。
4. 加强地震监测和预警系统:投入资源进行地震监测网络的建设,提高地震预警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5. 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支持地震科学研究,开发先进的减震技术和救援装备。
6.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分享经验和技术,共同应对地震灾害。
这些建议的实施需要政府、科学家、工程师、教育工作者和公众的共同努力。
通过综合的措施,我们可以提高社会的防震减灾能力,减少地震带来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防震减灾调研报告
防震减灾调研报告
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其发生往往会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为了减少地震灾害带来的损失,防震减灾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当前防震减灾措施的情况,以及针对地震灾害的预防和救灾工作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以期提高我国地震防灾减灾能力。
一、地震的危害性
地震是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地球表面的振动,其破坏性极大,可能导致建筑物倒塌、道路中断、通信中断等灾害。
地震的发生通常是突发的,不易预测,因此加强地震预警系统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二、我国地震防灾减灾工作现状
我国地震频发,地震防灾减灾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地震预警系统覆盖范围有限,预警速度有待提高;其次,一些地震防灾减灾设施建设不到位,地震发生时救援难度大;再者,地震救灾工作中存在协调不畅、资源调度不及时等问题。
三、防震减灾工作的改进建议
为了提高我国的地震防灾减灾能力,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大地震预警系统的建设力度,提高覆盖范围和预警速度;其次,加强地震科普宣传工作,提高广大群众的地震防范意识;再者,加
强地震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提高应急救援的效率和速度;此外,加强地震监测和研究工作,提高地震预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结语
地震是一种不可避免的自然灾害,但通过我们的努力,可以减少地震带来的损失。
我国地震防灾减灾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我们有信心通过不懈的努力,提高地震防灾减灾能力,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希望相关部门能够重视这一问题,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地震防灾减灾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效。
防震减灾知识经验
防震减灾知识经验(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述职报告、心得体会、工作计划、演讲稿、教案大全、作文大全、合同范文、活动方案、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job reports, insights, work plans, speeches, lesson plans, essays, contract samples, activity plan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防震减灾知识经验防震减灾知识经验(精选32篇)防震减灾知识经验篇1近年来,汶川、海地、日本等地震发生,干旱、洪水等灾害发生。
防灾减灾方案(20篇)
防灾减灾方案(20篇)防灾减灾方案(精选20篇)防灾减灾方案篇1今年月12日是我国第一个防灾减灾日,月9日至1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
根据市减灾委《关于做好20_年防灾减灾日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经市教育局研究决定,在全市中小学开展防灾减灾宣传周活动。
具体工作通知如下:一、紧紧围绕“防灾减灾日”主题,开展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教育活动。
今年“防灾减灾日”的主题是“减少灾害风险,建设安全城市“。
防灾减灾宣传周期间,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结合城镇化过程中引发的灾害风险等特点,严格落实“三个一”的工作要求:即“开展一次主题班会、编辑一期宣传专栏、组织一次应急演练”。
同时,通过悬挂条幅、黑板报、专题讲座、知识竞赛、发放科普读物等方式,集中开展科普教育和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
要根据当地灾害风险的特点,有针对性、有重点地普及好城市内涝与防火、家庭应急避险、交通安全、公共场所安全防范等知识和技能,让广大师生都能够识别灾害风险,了解防灾减灾常识。
二、深入开展灾害风险隐患排查治理。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结合工作实际,积极组织开展灾害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对学生宿舍、教学楼、办公楼、食堂、图书馆、实验室、操场、广场、礼堂、围墙、大门及校园周边等人员密集场所进行一次安全隐患大排查,做到不走过场、不留死角。
对发现的风险隐患,要积极开展灾害风险评估,编制灾害风险隐患地图集灾害防范手册。
分重点、分阶段地采取有效防范治理措施,及时消除各种风险隐患。
对学校教学生活影响较大的灾害风险隐患图要及时公布,确保人人知晓。
要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参与群防群治的积极性,提高学校的抗风险能力。
三、广泛开展防灾减灾演练活动。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把应急疏散演练作为学校安全教育的重要抓手,针对城镇化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结合往年灾害特点及当地本校实际情况,认真组织学习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幼儿园应急疏散演练指南》,并严格按照《指南》的要求,积极开展防汛防雷、防风防震、消防安全、事故防范、卫生防疫等方面的应急演练活动。
防灾减灾策划方案(精选5篇)
防灾减灾策划⽅案(精选5篇)防灾减灾策划⽅案(精选5篇) 为保证事情或⼯作⾼起点、⾼质量、⾼⽔平开展,常常需要预先制定⽅案,⼀份好的⽅案⼀定会注重受众的参与性及互动性。
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案呢?以下是⼩编为⼤家收集的防灾减灾策划⽅案(精选5篇),仅供参考,欢迎⼤家阅读。
防灾减灾策划⽅案1 今年5⽉12⽇是我国第xx个“防灾减灾⽇”,为做好今年“防灾减灾⽇”的各项⼯作,根据上级相关通知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现制订如下活动⽅案: ⼀、指导思想 充分认识开展防灾减灾主题教育活动的重要性,开展防灾减灾主题教育活动,提⾼⼴⼤师⽣的防灾减灾意识,增强防灾避灾、⾃救互救能⼒,有效减少⼈员伤亡。
⼆、成⽴领导⼩组 组长:范荣美 副组长:陈学华 成员:全体教师 三、活动要求 切实有效地开展防灾减灾知识教育。
认真贯彻《中⼩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和《中⼩学(幼⼉园)安全管理办法》,切实有效地抓好防灾减灾知识教育。
把防灾减灾知识和相关能⼒的培养作为学校安全教育的重点内容之⼀长期抓下去,抓出实效。
四、活动安排 1、认真组织开展四个活动。
即:阅读⼀本关于防灾减灾的书籍,听⼀堂防灾减灾讲座,分享⼀次避险经历,开展⼀次家庭灾害风险隐患排查。
各班要加强宣传引导,积极为开展四个活动提供条件,推进活动⼴泛、持续、深⼊开展。
2、⼤⼒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
在活动期间,各班要采取多种形式,重点开展⾷品卫⽣安全、交通安全、防溺⽔、防雷、防台、防汛、防地质灾害及防传染病等安全教育,同时,要结合当地灾害风险隐患等特点,让每位学⽣学习防灾减灾知识,掌握避险⾃救技能。
3、开展⼀次防灾减灾演练。
学校将组织师⽣,结合当地灾害风险、灾害特点,开展⼀次防震疏散演练活动。
演练活动将从实战出发,保证全员参与,⼒求安全有序,进⼀步检验本校防灾减灾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和实⽤性,提⾼处置灾害的能⼒。
4、扎实开展灾害风险隐患排查整改。
学校将组织开展⼀次灾害风险隐患排查整改⼯作,尤其要结合季节特点,重点对校舍、厕所、围墙、档墙、排⽔设施以及消防、避雷、⽤⽔、⽤电、等进⾏检查,对检查出的问题和隐患,要及时制订和落实措施,逐个消除。
全国防震减灾科普讲解
全国防震减灾科普讲解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全国防震减灾科普讲解地震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造成了许多生命和财产损失。
为了减少地震对人类造成的危害,我国开展了全国防震减灾科普工作。
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地震的原因、防范措施和灾后救援等相关知识。
一、地震的原因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的释放导致地表晃动的自然现象。
造成地震的主要原因有地球板块运动、断层活动和火山活动等。
当地球板块发生位移时,就会引发地震。
断层活动也是地震的主要原因,当地壳内部的断层发生滑动时,会释放大量能量引发地震。
火山喷发也会导致地震发生。
二、地震对人类的危害地震对人类造成的危害主要有房屋倒塌、道路中断、交通瘫痪、水电通讯中断等。
当地震发生时,房屋倒塌可能会导致人员受伤或者被掩埋,道路中断会影响救援和物资运输,交通瘫痪会造成社会秩序混乱,水电通讯中断会影响灾区救援和灾民救助。
三、防震减灾科普知识为了减少地震对人类造成的危害,我们可以采取一些防震减灾措施,比如加固建筑、开展地震演习、建设避难场所等。
在建筑设计和施工中,可以采用抗震设计和材料,加固建筑结构,以增加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定期开展地震演习,提高人们的防震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还可以建设地震避难场所,提供安全的避难场所给灾民,减少伤亡人数。
四、地震灾后救援当地震发生后,需要开展灾后救援工作,迅速组织力量开展救援和救护工作。
地震灾区的救援工作需要协调各方力量,包括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和群众力量等。
救援工作需要按照救援优先顺序进行,首先是救援被困人员,然后是救治受伤人员,最后是疏散灾民和提供生活物资。
在救援工作中,需要注意安全和协调,确保灾民得到及时救助和安置。
全国防震减灾科普工作是一项重要的任务,通过加强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人们的防震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减少地震对人类造成的危害。
希望大家都能认真学习和了解地震防范知识,提高自身的安全保护意识。
只有共同努力,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地震灾害,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防灾减灾方案(通用8篇)
防灾减灾方案(通用8篇)防灾减灾方案篇1班会目的1、掌握地震到来时在各种情况下的应急措施。
2、关爱生命,快乐学习生活每一天。
班会内容一、话题引入:地震是对人类威胁极大,并且比较常见的自然灾害。
地球上每年大约要发生500多万次大大小小的地震。
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20XX年5月12日发生在汶川地区的8级大地震,都造成了重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本次班会的主题是防震减灾,珍爱生命。
二、地震的前兆地震作为一种自然现象,它在发生之前有时会有一些前兆,我们如果能掌握这些前兆,就会对地震的预防起到积极、主动的作用。
如地震前往往井中水位突然上升或下降,大气中出现异味,飞鸟、家畜惊慌、野生动物反应异常,电线之间有火花、室内有蓝光、荧光灯被点燃等。
人人都要知道立即报告的途径,但决不能预报"地震了",也不要相信"有地震"的传言。
三、地震发生的原因由于地球在不断运动和变化,逐渐积累了巨大的能量,在地壳某些脆弱地带,造成岩层突然发生破裂,或者引发原有断层的错动,这就是地震。
地震绝大部分都发生在地壳中。
四、学习地震到来时在各种情况下的应急措施:1、学校人员如何避震?在学校中,地震时最需要的是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冷静与果断。
有中长期地震预报的地区,平时要结合教学活动,向学生们讲述地震和防、避震知识。
震前要安排好学生转移、撤离的路线和场地;震后沉着地指挥学生有秩序地撤离。
在比较坚固、安全的房屋里,可以躲避在课桌下、讲台旁、教学楼内的学生可以到开间小、有管道支撑的房间里,决不可让学生们乱跑或跳楼。
2、学生在学校如何避震?地震到来时,如果正在教室上课的,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千万不要跳楼!不要站在窗外!不要到阳台上去!如果正在操场或室外的,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不要回到教室去,震后应当有组织地撤离,必要时应当在室外上课。
3、家庭如何避震?地震预警时间短暂,室内避震更具有现实性,而室内房屋倒塌后形成的三角空间,往往是人们得以幸存的相对安全地点,可称其为避震空间。
防震减灾应急预案
防震减灾应急预案一、灾害概述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具有突发性、破坏力大和影响范围广的特点。
为了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减少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防震减灾应急预案至关重要。
二、灾前准备1. 建立地震监测和预警系统,及时掌握地震发生的信息,并向相关部门和民众发布预警信息,做好防范准备。
2. 做好地质勘察和评估工作,了解本地区地震风险和建筑物抗震状况,为灾后救援提供基础数据。
3. 修缮、加固易受地震破坏的建筑物和设施,提高其抗震能力。
三、地震发生时1. 保持冷静,迅速采取避震措施,如迅速转移到室内或开阔地带,远离窗户、玻璃等易碎物品。
2. 如果处于建筑物内,应迅速找到避震位置,躲避到坚固的桌子下或护墙角,保护好头部和颈部。
3. 若处于户外,应尽量远离高楼、电线杆、大树等高大建筑物和不稳定物体,避免可能发生的坍塌及物体碎裂伤害。
4. 在地震过程中,保持通信畅通,及时报警求助,并告知自己的位置和所需救援。
四、地震后的应急处置1. 对受损建筑、道路、桥梁等设施进行全面评估,划定安全区域和危险区域,并及时发布通告。
2. 组织专家和救援队伍进行搜救行动,救援重点应放在被埋压的人员,以及受伤、无法自行逃离的人员。
3. 组织医疗队伍进行伤员救治和灾后疫情防控,确保灾区人民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4. 组织志愿者和社会力量参与灾后清理和重建工作,恢复正常生产和生活秩序。
五、灾后恢复和重建1. 制定重建方案,分类处理受损建筑物和设施,按照抗震标准进行修缮或重建,提高地震防灾能力。
2. 加强灾后安全检查和维护,定期进行设施的抗震检测和维修,预防因地震而导致的次生灾害。
六、加强宣传教育和培训1. 进行地震科普宣传,提高公众对地震灾害的认识和了解,掌握必要的避灾知识和应急技能。
2. 进行地震演练和应急预案培训,增强各级政府和机关单位、企事业单位的应对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3. 加强学校和社区的安全教育,培养师生和居民的自救互救能力,提高整体抗震减灾的能力。
防震减灾手抄报内容
防震减灾手抄报内容地震是一种破坏力巨大的自然灾害,给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为了提高大家的防震减灾意识和能力,我们可以通过制作手抄报的形式来传播相关知识。
以下是一些适合在防震减灾手抄报中呈现的内容:一、地震的基本知识1、什么是地震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的释放,导致地壳快速震动的一种自然现象。
它通常是由于地壳板块的运动、挤压和碰撞引起的。
2、地震的类型地震主要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和陷落地震。
构造地震是最常见的类型,由地壳构造运动引起;火山地震与火山活动有关;陷落地震则是由于地下溶洞或矿井塌陷导致的。
3、地震的强度衡量地震强度的指标有震级和烈度。
震级表示地震释放能量的大小,而烈度则反映地震对地面和建筑物的破坏程度。
二、地震的危害1、人员伤亡强烈的地震可能导致建筑物倒塌、山体滑坡等,从而造成人员伤亡。
2、财产损失房屋、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的损坏,以及工厂、商店等的破坏,会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3、次生灾害地震还可能引发火灾、水灾、泥石流、海啸等次生灾害,进一步加剧灾害的影响。
三、地震的前兆1、动物异常许多动物在地震前会表现出异常行为,如狗狂吠、鸡乱跳、老鼠搬家等。
2、地下水异常井水水位突然上升或下降,水质变浑浊,水温异常等。
3、地光和地声在地震前,有时会看到地光,听到地声,这也是地震即将发生的信号之一。
四、防震减灾的措施1、家庭防震(1)制定家庭防震计划,明确地震时家庭成员的分工和逃生路线。
(2)清理家中的杂物,保持通道畅通。
(3)准备应急包,包括食品、水、药品、手电筒、收音机等。
2、学校防震(1)学校要加强防震减灾教育,定期组织地震应急演练。
(2)教室的桌椅要摆放整齐,留出足够的逃生空间。
3、公共场所防震(1)在商场、电影院等场所,要熟悉安全出口的位置。
(2)遇到地震时,不要慌乱,听从工作人员的指挥。
五、地震发生时的应对方法1、室内(1)如果在室内,迅速躲在桌子、床等坚固家具的下面,用坐垫、枕头等保护好头部。
全国防灾减灾日常见自然灾害及其自救应对措施
寻找和开避通道,设法逃离险境,朝着有光亮更安全宽敞的地方移动。 尽量活动手、脚,清除脸上的灰土和压在身上的物件。 用周围可以挪动的物品支撑身体上方的重物,避免进一步塌落;扩大活动空间,保持足够的空气。 几个人同时被压埋时,要互相鼓励,共同计划,团结配合,必要时采取脱险行动。
暴雪天,人慢跑,背着风向别停脚,身体冻僵无知觉,千万不能 用火烤,冰雪搓洗血循环,慢慢温暖才见好。
对疫情,别麻痹,预防传染做仔细,发现患者即隔离,通风消毒 餐用具,入受感染早就医,公共场所要少去。
阴雨天,生雷电,避雨别在树下站,铁塔线杆要离远,打雷家中 也防患,关好门窗切电源,避免雷火屋里窜。
龙卷风,强风暴,一旦袭来进地窖,室内躲避离门窗,电源水源 全关掉,室外趴在低洼地,汽车里面不可靠。
1.防灾减灾日概述
全国防灾减灾日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而设 立,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一方面顺应社会各界对中国防灾减灾关注的诉求,另 一方面提醒国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更加重视防灾 减灾,努力减少灾害损失。
2.防灾减灾日图标
防灾减灾日的图标以
基本元素。
雨后天晴的彩虹韵意着美好、未来和希望,
3、自保措施:备足速食食品或蒸煮够食用几天的食品,准备足够的饮用水和日用品。扎制木排、竹 排,搜集木盆、木材、大件泡沫塑料等适合漂浮的材料,加工成救生装置以备急需。 将不便携带的 贵重物品作防水捆扎后埋入地下或放到高处,票款、首饰等小件贵重物品可缝在衣服内随身携带。 保存好尚能使用的通讯设备。
洪水到来时的自救
5 泄漏、细菌及放射性物质扩散,还可能造成海啸、滑坡、崩
关于国家防震减灾应急预案
关于国家防震减灾应急预案1. 引言地震是自然灾害中最具破坏性的灾害之一,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损失,对国家的发展和安全产生巨大影响。
为了有效应对地震灾害,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国家制定了防震减灾应急预案。
本文将详细介绍国家防震减灾应急预案的背景、内容和实施等要点。
2. 背景中国地处在环太平洋地震带上,地震频繁,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严重。
为了提高国家地震灾害应对能力和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国家制定了防震减灾应急预案。
3. 内容国家防震减灾应急预案包括以下几个主要内容:3.1 预警系统国家建立了地震预警系统,可以通过监测地震前兆,及时发出地震预警,提醒民众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地震预警系统通过多个监测站点实时收集地震信息,并通过快速数据传输手段将预警信息传递给相关单位和公众。
3.2 紧急避险措施国家制定了紧急避险措施,指导民众在地震发生时及时采取避险措施,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这些措施包括自救、互救、迅速有序撤离建筑物等。
3.3 救援队伍和救援装备国家建立了一支专业的救援队伍,装备了先进的救援设备。
这支救援队伍负责在地震发生后迅速展开救援行动,搜救被埋压的人员,提供紧急医疗救助,处理灾区的基础设施损坏等。
3.4 灾后重建和社会援助国家防震减灾应急预案还包括了灾后重建和社会援助的措施。
国家将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来重建受灾地区的基础设施和住房,帮助灾区居民尽快恢复正常生活。
同时,国家还将提供各种社会援助,帮助受灾人员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4. 实施国家防震减灾应急预案的实施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4.1 预警阶段当地震预警系统发出地震预警,各地区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各级政府、救援队伍和社区组织迅速行动,提醒民众采取避险措施,安排人员转移,做好紧急救援的准备。
4.2 救援阶段地震发生后,各级政府组织救援队伍展开搜救行动,救助被埋压的人员,疏散受灾人员,提供紧急医疗救助和基础设施修复等。
同时,国家还会调动其他地区的救援力量来支援受灾地区。
我国的地震防灾政策如何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我国的地震防灾政策如何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常常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为了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地震防灾政策并不断完善。
本文将从灾前准备、灾中应对以及灾后恢复三个方面探讨我国的地震防灾政策如何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一、灾前准备灾前准备是地震防灾工作的关键环节。
我国在灾前准备方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工作:1. 完善法律法规我国制定了一系列与地震防灾相关的法律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地震水工建筑物安全防护管理办法》等。
这些法律法规明确了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在地震防灾工作中的职责和任务,为地震防灾提供了法律依据。
2. 建立监测预警系统我国在地震监测预警方面进行了大量努力。
国家地震局建立了覆盖全国的地震监测网络,通过监测仪器和技术手段能够实时掌握地震活动的动态情况。
同时,我国还开展了地震预警系统建设,能够提前几秒到几十秒发出地震预警信息,给人们争取到宝贵的逃生时间。
3.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我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也进行了不少努力。
在地震易发区,政府加强了抗震设防标准,要求建设抗震设施和地震安全系数较高的建筑物。
同时,也加强了桥梁、道路、隧道等基础设施的抗震能力,提高了公共交通的安全性。
二、灾中应对当地震发生时,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是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关键。
我国在灾中应对方面也做出了重要的探索和努力:1. 疏散和救援地震发生后,政府迅速组织疏散和救援工作。
政府通过电视、广播等渠道发布疏散和救援指示,引导人们有序地疏散到安全地带。
同时,政府还组织抢险队伍和救援队伍进行紧急救援,尽最大努力挽救被困人员。
2. 应急救援预案我国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制定了应急救援预案,明确了各方面应急救援工作的具体措施和任务分工。
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在地震发生后能够迅速启动应急救援机制,加强组织协调,做好灾区人民的生命财产保护工作。
三、灾后恢复地震带来的破坏往往是巨大的,灾后恢复工作也至关重要。
防震减灾安全法规与应急措施
防震减灾安全法规与应急措施一、引言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给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巨大威胁。
为了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损失最小化,各国制定了一系列的防震减灾安全法规和应急措施。
本文将对防震减灾安全法规和应急措施进行探讨。
二、法规内容1. 地震监测与预警法规地震监测与预警是减少地震灾害影响的重要手段。
相关法规要求建立完善的地震监测系统,及时发布地震信息和预警,提供给人们充分预留逃生和应急时间。
同时,相关法规还要求加强地震监测与预警技术研究,提高预警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2. 地震抗震设计法规地震抗震设计法规是建筑物和工程的抗震设计的指导性文件。
根据地震区域的特点和建筑物的用途,法规要求进行合理的抗震设计,并制定相应的建筑材料和结构要求,以确保住宅、商业建筑等在地震发生时有足够的抵抗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伤亡和财产损失。
3. 紧急救援与抢险法规地震发生后,及时和有效的紧急救援和抢险工作对减少灾害影响至关重要。
相关法规明确了地震灾害紧急救援和抢险的组织机构和责任分工,规定了救援队伍的组织、装备和培训要求,以及突发灾害情况下的指挥调度和协调机制。
三、应急措施1. 民众演练与宣传为提高民众地震自救互救能力,相关部门定期组织地震演练,让民众熟悉逃生、避险等基本应对方法。
同时,通过多种媒体渠道开展地震防灾宣传,普及地震知识和应急措施,提高公众的防灾意识和应对能力。
2. 建筑物防震设施和装备为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有关部门要求在抗震设计中加入相应的防震设施和装备。
如设置防震支座、减震墩等结构工程措施,以及安装地震传感器、自动灭火系统等装备,提前准备抗震应对手段,减少地震造成的损失。
3. 企业和学校防震预案企事业单位和学校是人员密集场所,地震发生时易引发安全事故。
为了减少灾害损失,相关法规要求企业和学校制定防震预案,明确应急疏散路线和逃生设施,以及应急物资储备和救护人员的配备等,提高组织和协调能力。
四、结论防震减灾安全法规和应急措施的制定和实施对于减少地震灾害的损失和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防震减灾应对措施
防震减灾应对措施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可能造成严重的破坏和人员伤亡。
为了减轻地震的影响,各国采取了一系列的防震减灾应对措施。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防震减灾应对措施,并讨论它们的有效性和实施方法。
1. 地震监测和预警系统地震监测和预警系统是指通过测量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和强度来预测地震的发生和到达时间,并通过警报系统将预警信息传递给公众。
这可以给人们足够的时间采取应对措施,如躲避掩护或撤离建筑物。
1.1 有效性地震监测和预警系统在减少地震灾害的影响方面被证明是非常有效的。
当地震预警系统发出警报时,人们可以及时采取避难措施,比如躲在桌子下面或者撤离到开阔地带,从而避免被倒塌的建筑物伤害。
1.2 实施方法地震监测和预警系统主要由地震监测仪器和警报系统组成。
地震监测仪器被安装在地震活动频繁的地区,测量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和强度。
当地震监测仪器检测到地震活动时,警报系统会立即发出预警信息。
2. 抗震建筑设计抗震建筑设计是指通过结构设计和材料选择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抗震建筑设计可以包括使用抗震材料、增加结构支撑和加固建筑物等措施。
2.1 有效性抗震建筑设计是减轻地震影响的重要措施之一。
通过采用抗震设计,建筑物的结构将能够更好地抵抗地震的冲击力,减少倒塌和坍塌的风险,从而保护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2.2 实施方法抗震建筑设计需要考虑地震的强度和频率等因素。
一般来说,采用较为坚固和灵活的结构设计可以增加建筑物的抵抗能力。
此外,还可以使用抗震材料和增加结构支撑来加强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3. 紧急预案和演练紧急预案和演练是指制定和实施地震灾害发生时的紧急行动计划,并定期进行演练以提高应对能力。
这可以包括撤离计划、救援措施和灾后重建计划等。
3.1 有效性紧急预案和演练可以提高人们应对地震的能力和反应速度。
当地震发生时,人们可以按照预案中规定的程序及时行动,减少伤亡和损失。
3.2 实施方法制定紧急预案需要考虑地震的可能影响范围和具体情况。
防灾减灾措施
常见自然灾害防灾减灾常识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等现象或一系列事件。
它是人与自然矛盾的一种表现形式,具有自然和社会两重属性,是人类过去、现在、将来所面对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
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频发,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生产生活秩序造成了重大影响。
为了提高我大队官兵对自然灾害的应对能力,保障以警卫为中心的各项工作正常开展,大队卫生队整理了关于电击、淹溺、洪灾、中暑、火灾、地震、传染病七种常见灾害的防灾减灾常识,供同志们学习参考。
一、电击(一)电击的定义电击,俗称触电,是指一定量电流通过人体,引起不同程度的组织损伤或器官功能障碍,甚至死亡。
绝大多数电击发生于男性青少年和电工。
在接触电流时,人体作为导电体成为电路的一部分。
电击对人体损伤程度与接触电压高低、电流类型、电流强度、频率高低、触电部位皮肤电阻、触电时间长短、电流通过途径和所在环境气象条件有密切关系。
1、普及宣传用电常识和正确的电器、线路检修方法;2、雷雨天气,不宜打伞;3、游泳或其他水上运动不应该在雷雨天气下开展;4、在室外遇到雷雨天气时,切勿站在高处或在树下避雨;5、遇到雷雨天气时,不能接触天线、水管或铁丝网,应该断开网线和电视天线,并远离露天放臵的带电设备。
(三)电击的急救措施1、一旦发现电击,立即切断相关电源,并用绝缘物将患者与电源隔离;2、对心脏停搏和呼吸停止者,应该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挽救患者生命;3、对有外伤者,应该及时包扎,避免伤口被污染;4、就近、尽快地送往医院接受正规治疗。
二、淹溺(一)淹溺的定义淹溺是指人浸没于水或其他液体后液体充塞呼吸道及肺泡或反射性引起喉痉挛发生窒息和缺氧,从而导致呼吸和心搏停止的状态。
约90%淹溺者发生于淡水,其中50%发生在游泳池。
淹溺是世界上最常见意外死亡原因之一。
在我国,淹溺是伤害死亡的第三位原因。
1、对从事水上作业者,应进行严格健康检查;2、有慢性或潜在疾病者,不宜从事水上工作或运动;3、由于酒精能损害判断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下水作业前不要饮酒;4、经常进行游泳、水上自救互救知识和技能训练;5、水上作业者应备有救生器材;6、避免在情况复杂的自然水域游泳,或在浅水区潜泳或跳水;7、下水前要做好充分准备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灾害的防震减灾以及我国应对防震减灾的相关措施自然灾害,包括人造灾害,都是人们最大的敌人。
自然灾害有许多,比如,地震、酸雨、温室效应、台风等。
人造灾害有火灾、水土流失等。
远在古代,人们没有防范意识,都是求神拜佛保佑平安。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懂得用科学道理、实用的方法来保护自己,减少灾害威胁到自己的生命。
本文将告诉大家怎样用科学的方法来防震减灾,保护自己,保护家园。
?关键词防震、减灾、自然灾害、美好家园、防范意识、人造灾害、据调查,全国有许多地方发生大地震,如1514年云南大理大地震,1975年辽宁海城大地震,1605年海南琼州大地震,1786年四川康定南地地震,1976年唐山大地震……如此多灾害,损伤惨重,特别是唐山大地震,有20多万人死亡和受伤。
?其实,有些灾害是可以预防的。
震发地生前,会有些预兆。
比如马等牲畜会挣脱缰绳,并疯狂地往外跑;正在冬眠的蛇会涌出洞外;蜜蜂会惊飞、逃窜;狗会狂吠,还有一些家畜会出圈,到处窜跑;老鼠成群结队搬家……这些预兆可以让人们提前知道将发生地震,如果发现这些动物有这些反常现象,须先辨别真假,再并不是就必死无疑,向地震局报告,以防在先,及早撤离。
地震发生了其实,还有很多自救的方法。
例如:地震了,你被压在废墟的底下,这时候,你不要盲目乱动,要冷静,先把手抽出来,慢慢地挪动废墟,先保持呼吸顺畅,再想办法呼吸,喊人员来救你。
如果发生地震时你在家里,必须马上钻到坚硬、并且没有倒塌的小房间中躲避,以免砸伤。
还有,要贴着坚固的墙壁或在门口蹲着,在房子倒塌后,再求生,要避免被弄伤。
如果在野外,一定要避开陡崖,防止掉下山。
还有要预防山体滑坡,以免滑下去。
如果在学校,一定要听从老师的指挥,躲到课桌下,注意保护头部,如果在上体育课,要避免高大的建筑物,不要被砸伤。
如果在电影院,要躲在观看椅底下避震,要避开挂在天花板上的灯、空调的悬挂物,用东西保护头部,听从指挥人员指挥撤离现场。
在商场发生了地震,要避开玻璃柜,避开货物、广告牌、灯等物品。
如果在公共汽车内,要躲在椅子底下或蹲下,要稳住重心,扶好扶手。
其他自然灾害不像地震一样不可避免,有时是完全可以控制的。
酸雨,被人们称为“空中死神”,因为人们的工厂排放出的废气,(硫化物)飘到空中,一下雨,便和雨一起下来,就成了酸雨。
酸雨会导致湖水变酸,鱼虾类死亡;森林渐渐衰老;农田变贫瘠;一旦滴到文物古迹,珍贵字画上,马上会被腐蚀烂……可见,酸雨对人们的危害有多大!温室效应就是指大气层中有气体吸收红外线,导致气温升高的一种效应。
它的危害也不小,会导致很多人丧失生命,尤其是老人和小孩子。
温室效应会使人得哮喘病等肺病,还会引发许多疾病,如脑炎、高烧。
并会造成干旱、洪水,粮食减少,许许多多地方财物损失重大。
?还有许多自然灾害,其中有许多是人类自己的“杰作”。
所以,我们要有这方面的知识,不要自己害了自己。
不止自然灾害,还有人造灾害。
如火灾、泥石流、水土流失等,都是人类自己砍伐树木而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
所以,我倡议大家做好以下几点:?1、保护森林,种植树木,保护水土。
?2、工厂不要排放太多废气,多用取之不尽的太阳能。
?3、要保护臭氧层,汽车不要排放废气。
?4、小心用火,不乱丢烟头。
?5、要多学防震、防灾方面的知识,有防范意识。
?6、节约用水,珍惜每一滴水。
?如果先做好了这几点,会减少灾害的发生,或者一旦灾难发生时会挽回不少人的生命。
?保护我们的家园——地球,便是保护自己。
让我们行动起来,共同防止灾害的发生,让明天的地球更加光明,更加灿烂!我国防灾减灾科技应用与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建议?我国地域辽阔,天气变化万千,洪水、飓风、龙卷风、地震等不可抗性灾难频发,此次汶川特大地震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的伤害.近50年来,我国每年由地震、地质、旱涝、海洋、疫病等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自然灾害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全的重要因素,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我国防灾减灾的综合能力已成为当务之急.?一、我国防灾减灾科技应用与建设的现状?我国目前已建立起了较为完善、广为覆盖的气象、海洋、地震、水文、森林火灾和病虫害等地面监测和观测网,建立了气象卫星、海洋卫星、陆地卫星系列,并正在建设减灾小卫星星座系统.在气象监测预报方面,建成了较先进的由地面气象观测站、太空站、各类天气雷达及气象卫星组成的大气探测系统,建立了气象卫星资料接收处理系统、现代化的气象通信系统和中期数值预报业务系统.全国已形成了由国家、区域、省、地、县五级分工合理、有机结合、逐级指导的基本气象信息加工分析预测体系.为了监测江河洪水,国家组建了由数目众多的水文站、水位站、雨量站等组成的水文监测网,建立了七大江河地区洪涝灾害易发区警戒水域遥感数据库,将遥感技术在“八五”期间应用于洪灾监测.大江大河防汛抗旱工程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有些领域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另外,利用现代科技积极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如农区人工增雨、人工防雹、滴灌工程等,这些技术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对防灾减灾发生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在地震监测和抗震方面,组建了400多个地震观测台站,“十五”期间进行了数字化改造,由48个国家级数字测震台站组成的国家数字测震台网和由300多个区域数字测震台站组成的20个区域数字测震台网以及若干个流动数字测震台网、数字强震台网构成了中国数字测震系统,建立了大震警报系统和地震前兆观测系统,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监测预报系统,编制了全国地震烈度区划图和震害预测图,确定了52个城市作为国家重点防震城市,对全国地震烈度6度以上地区的工程建筑,实施综合性震害防御,对城市和大中型工矿企业的新建工程进行了抗震设防,完成了多条铁路干线、主要输油管线和多座骨干电厂、大型炼油厂,一批重点骨干钢铁企业和超大型乙烯工程以及大型水库的抗震加固.在地质灾害防治方面,加强了对滑坡、泥石流、崩塌以及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地裂等地质灾害的勘查防治工作,采取了包括工程防御体系、生物水保防御体系、管理防护体系,社会管理体系和预测及报警体系在内的综合防御体系,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同时把生态建设与防灾减灾相结合,实施封山育林、退耕还林、退田还湖、退田还草和修建水利工程等一系列措施,极大地防止和减轻了地质灾害的危害和损失.全国已建立了25片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实施了七大流域水土保持工程,在一万多条水土流失严重的小流域,开展了山水田林综合治理.先后确立了包括“三北”防护林、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沿海防护林、平原农田防护林、淮河太湖流域防护林、珠江流域防护林、辽河流域防护林、黄河中游防护林和太行山绿化工程、防治沙漠化工程的十大林业生态工程.此外,还发射了“资源一号”、“资源二号”卫星,广泛应用于资源勘查、防灾减灾、地质灾害监测和科学试验等领域.?二、我国防灾减灾科技应用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1.管理缺乏综合协调?长期以来,我国的灾害管理体制基本是以单一灾种为主、分部门管理的模式,各涉灾管理部门自成系统,各自为战.由于没有常设的综合管理机构,各灾种之间缺乏统一协调,部门之间缺乏沟通、联动,造成了许多弊端,如缺乏综合系统的法规、技术体系政策与全局的防灾减灾科技发展规划;缺少系统的、连续的防灾减灾思想指导,不利于部门之间协调;缺少综合性的防灾减灾应急处置技术系统;缺少专门为灾害救援的综合型救援专家、技术型队伍;没有形成相对完善的防灾减灾科学技术体系;信息公开和交流渠道不顺畅;资源、信息不能共享;科学决策评估支持系统与财政金融保障制度尚未建立等等,直接影响防灾减灾实效.?2.投入不足资金渠道单一?全国每年投入到防灾减灾科技研发和应用的经费十分有限,在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科研设备购置、防灾工程建设、防灾减灾基础研究和先进技术推广应用等多方面投入不足.主要是因为我国防灾减灾科研基本依赖于财政拨款,资金来源渠道单一.由于防灾减灾科研具有的社会效益远远大于近期经济效益,很难吸引企业资金和社会资金主动投入,造成防灾减灾科技发展和技术推广滞后.另外,缺少科研成果推广的中间环节与适合防灾减灾工作规律的运行机制,防灾减灾科研成果的转化率低,一些防灾减灾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率不足10%,严重影响了全国防灾减灾工作的深入进行,影响了全国防灾减灾工作水平的进一步提高.?3. 科技资源尚待优化配置?我国防灾减灾科技资源主要集中在气象、地震、地质、环保等领域,由于缺乏宏观协调管理及传统的条块分割现状,一方面各领域主要关注本领域的防灾减灾科技发展,研发工作主要局限于解决本领域存在的技术问题,在不同灾种以及防灾减灾的不同环节中,科技资源没有得到合理配置,科技开发与应用水平发展很不平衡,在基础地理信息、救灾设备和队伍建设方面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另一方面,仪器、设备、资料、数据等都由部门、单位甚至个人所有,不能实现资源共享共用,资源条件不能系统整合形成高效、共享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无法形成合力和整体创新优势.?4.防灾减灾科技发展缓慢?一是在不同灾种以及防灾减灾的不同环节中,科技发展与应用水平很不平衡;二是各灾种的应急研究和操作水平差别较大,低水平重复研究较多;三是技术手段和装备落后,监测能力不强,短期预测预报能力还较低;四是缺乏各类灾害的科学评估模型和方法,灾害信息共享应用和评估的技术急需完善;五是对一些重大灾害的认识与防治技术,长期徘徊不前;六是现有科研结合国情实际不够密切,科技整体支撑能力有待提高等.?5. 防灾减灾高水平科技人才匮乏?我国防灾减灾科技人才主要集中在专业管理部门和科研机构中,基层防灾减灾机构普遍缺少技术应用人才,与我国防灾减灾工作重点结合不密切,特别缺乏防灾减灾领域的高层次、高水平的学术技术带头人和工程技术应用人才.另外,研究经费、待遇等方面条件较差,影响我国防灾减灾科技人才队伍的稳定与发展.?6. 科普宣教力度不够?缺乏统一的防灾减灾科普规划,没有固定的防灾减灾科普教育基地,也缺乏经常性的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活动,使防灾减灾科普缺乏系统性、连续性,致使我国社会公众防灾减灾知识、防灾减灾意识的科普教育水平较低,全社会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较差,最终影响我三、我国防灾减灾科技支撑的对策建议?1.建立统一综合的防灾减灾组织保障体系?设置统一的具有危机管理性质的防灾减灾综合管理机构,负责对全国防灾减灾工作的大政方针做出决策,逐步实现从部门为主的单一灾种管理体制向政府和部门联动、条块结合的综合应急管理体制转变.? 加强科技主管部门与涉灾管理部门的协同,形成跨部门、跨地区、跨学科、多层次、分布式的协同管理职能和机制.?成立集合各灾种、各专业及相关管理部门专家的顾问团体;建立防灾减灾决策的专家咨询系统,为政府防灾减灾决策提供智力支撑.?2. 完善防灾减灾科技进步政策与创新机制?制定科技支撑防灾减灾办法与政策,增加科技投入,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科技人才培养选拔等方面给予支持;将防灾减灾科普知识纳入国民素质教育体系和工作计划,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在大中小各级学校教育中适当引入防灾减灾课程及读物.?建立高试论自然灾害对电力系统的影响与对策摘要:电力系统突发性灾害的主要形式之一是自然灾害导致的电力系统毁坏,主要包括台风、泥石流、地震、雷电等造成电力设施损坏、短路故障,引发系统事故,造成大面积停电,甚至造成系统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