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文字稿:诗经中的不老爱情2

合集下载

古老的不老《诗经》情歌的永恒魅力

古老的不老《诗经》情歌的永恒魅力

古老的不老:《诗经》情歌的永恒魅力刘爱媛(广西责巷市广播电视大学)摘要:‘诗经》中的情歌,多方面地反映了男女恋爱和婚姻生活中的各种情境及心理.走上古社会爱情审美孓迹的真实展示。

她开辟了中国文学抒情诗的传统.它对我国后世爱情诗歌以至整个古代爱情文学作品的发展.都产生极为巨大的影响。

在中国爱情诗歌史上,‘诗经>的开启功能是不可忽视的。

关键词:诗经:情歌;弃妇诗;古朴芙爱情,是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话题:爱情.是人类情感中最温馨、最美好,也最复杂的感情。

古老的<诗经》,开创了中国古典文学中情爱文学的先河。

<诗经》中的情歌,从久远的时代走来,从纯净的心灵走来,从鲜活的民间走来。

她没有雍容华贵的外表.没有精工细密的形式.她用她独特的豪迈、细腻、朴素、秀丽阐释着中国情歌史上别样的美丽.影响着历代情诗的繁荣与绽放。

<诗经》的魅力,在于她的永恒,在于她古老的不老。

一、活泼大胆的情感释放张平治在<爱情美学.爱情的野性美》里说:。

爱情的野性是一种独特的美,这种美带有某种原始浑厚的力.放荡不羁的性格。

天真纯朴的洒脱情致,粗犷炽热的烂漫气质。

它是可爱的。

却又有点放肆。

”中国情歌,从《诗经》开始,到(汉乐府》、<南北朝乐府》,一直到明清及以后的民间情歌,都从不同程度上显示出这种野性的美。

这种野性与“放肆”.并非有失理性的宣泄。

丽是一种活泼大胆、泼辣风趣的情感释放。

善恶.未尝为据者.以此也。

”欧阳修对金石文字的虚实分析是相当耪到和深刻的。

因此他在第八卷《唐韩愈罗池庙碑》中认为:。

今世传(昌黎先生集》载此碑文多同.惟集本以步余新船为涉……当以碑为是.而碑云春与猿吟而秋鹤与飞.则疑碑之误也。

”欧阳修长期任馆阁校勘,删正、注释《黄庭经》,修‘崇文总目)、<礼书》,积累了大量整理校勘文献的经验.可以代表北宋时期最高的校勘水平.其中“校勘四法”是陈垣先生在长期的实践经验以及对前人经验总结的基础上对校勘方法的系统化。

百家讲坛之《诗经中的不老爱情》(李山主讲)笔记

百家讲坛之《诗经中的不老爱情》(李山主讲)笔记

百家讲坛之《诗经中的不老爱情》(李山主讲)笔记
百家讲坛之《诗经中的不老爱情》(李山主讲)笔记
诗经中的不老爱情·李山
主讲人简介:
李山,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启功先生弟子。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文化史,《诗经》研究、先秦两汉文学研究等领域卓有成就。

先后出版过《诗经的文化精神》、《诗经析读》、《诗经新注》等诗经研究专著、及《中国文化概论》等著作。

诗经中的不老爱情(一)婚姻的祝福·20140402
诗经中的不老爱情(二)桃花盛开的时候·20140403诗经中的不老爱情(三)美丽的新娘·20140404
诗经中的不老爱情(四)家有贤妻·20140405诗经中的不老爱情(五)千年不变的相思·20140406。

浅谈《诗经》中的爱情.doc

浅谈《诗经》中的爱情.doc

浅谈《诗经》中的爱情.doc《诗经》载誉古代细腻的爱情描写,仿佛把古人恒久的感情记录在了一百五十四首短古诗中。

它以其短小而富有诗情,在古代唱和着爱情的颂歌,而今其中大量记载的爱情言语仍留在华夏民族的精神范围之内,深入古今中外,为文学及爱情艺术宝库之一。

《诗经》体现的是传统的、精神的爱情形态,具有广泛的共性。

它的爱情都是以久别重逢及解除别离滋生的感情活动为基础的,以两性关系达到内心共振及心灵满足相融为标准,不仅有刚强宽容的爱情,而且有痴情美好的爱情,还有真挚含蓄的爱情。

在《诗经》中,女性的身份性格的代表典型是"洞房",古人把她比喻为一种天然的人偶,完全依靠其他人在社会中的某种是地位而又和别人有着深刻持久的爱情交往。

所以,"洞房"代表的性格特征是淡泊、温柔、慈祥,爱情心态有"固守、宽容、保护唯一爱人"的真挚与执着。

而男性的身份性格的代表则是"骊歌",其爱情心态则是一种优雅、尊重、力求完美、忠贞不渝的崇高之爱。

此外,《诗经》对"闺怨"这一古典爱情情绪也有详尽的刻画。

"闺怨"这一概念曾经给古今中外爱情很大影响,爱情关系中总会存在着矛盾,唯有当双边面对流转宽衣之时,分离还可以再回到理智平静的地步。

在《诗经》中,爱情的议论常常用抒情的文字流露出缠绵逐句,令人宛如身处温馨的爱情园地,让爱情变得更加精致,桃花源般的回忆又让人回想起痴缠的情意温情。

可以说,《诗经》中的爱情情景,既有一种古朴的乡野之气,也有一种精致的宫廷之豪,更有一种躁动不安的火焰芬芳,令文艺苑中的爱情变得荡气回肠。

古人通过繁复的形式地把两性爱情抒发出来,表达出对爱情深刻而持久的敬仰。

诗经中不老的爱情

诗经中不老的爱情

《诗经》中的不老爱情一、《诗经》的历史地位:五经之首,文学之源(一)《五经》之首1、“四书五经”。

我们讲传统文化,一般都会提到“四书五经”。

但“四书”和“五经”这两个概念不是同时提出的,“五经”的概念比“四书”要早很多。

“四书”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合称。

宋代以前没有“四书”之说。

《孟子》一书,从战国到唐,一直没有什么地位。

直到“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力捧《孟子》,它的地位才得以抬高,随后得到宋儒的重视。

“四书”的概念宋代才有,跟朱熹有很大的关系。

宋代的朱子把《大学》《中庸》两篇从《礼记》里独立出来,并做了章句,又给《论语》《孟子》做了集注,这四本书合到一块,就叫《四书章句集注》。

朱熹的学说,在南宋时期曾一度被打压,直到南宋晚年,地位才高起来,到元明清,地位越来越高,“四书”也作为科举考试的必读书了。

在宋代以前,主要讲“五经”。

先秦就有“五经”的概念。

“五经”包括《诗》《书》《礼》《易》《春秋》。

《诗》即《诗经》。

《书》即《尚书》。

《礼》有不同的说法,因为“礼”有“三礼”——《仪礼》、《周礼》、《礼记》。

《易》指《周易》。

《春秋》是一部鲁国的编年史,相传乃孔子所编定。

2、“五经”的排序方法也是不一样的。

通行的说法——《诗》、《书》、《礼》、《易》、《春秋》,是今文经学家的排序方法。

汉代有“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

什么叫“今文经学”,什么叫“古文经学”,说来话长,我们不多讲。

但大家要有一个基本的判断,“今文经学”跟“古文经学”不是一回事儿。

“古文经学”排“五经”的次序跟“今文经学”不同。

“古文经学”按文献时代的早晚来排。

“五经”中《易经》时代最早,相传伏曦氏创了八卦,因此《易经》排最前面。

其次是《尚书》,《尚书》里有《尧典》,尧的年代比商、周要早。

接下来才是《诗》、《礼》、《春秋》。

这是“古文经学”排的“五经”次序。

“今文经学”为什么把《诗经》排在第一呢?因为《诗经》性质特殊。

这涉及到诗经的文学性。

论《诗经》中的爱情

论《诗经》中的爱情

论《诗经》中的爱情论《诗经》中的爱情《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

《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论《诗经》中的爱情,欢迎阅读!我国经典名著中描写爱情的作品,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诗经》就是最为著名的作品,而在《诗经》十五“国风”中,有关爱情婚姻这个题材,占三分之一,这类诗歌异彩纷呈,绰约多姿。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类,共三百零五篇。

《诗经》都是周诗,它的产生大约上起西周初年,下至春秋中叶,历时五百多年。

古人非常强调婚姻家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古代婚姻、家庭制度的发展变化,从群婚、对偶婚到一夫一妻制,是从蒙昧期、野蛮期到文明期到各个历史阶段相适应的。

进入阶级社会后,统治阶级认识到婚姻、家庭的重要意义,总要和各种权力干预婚姻与家庭。

下面让我们从诗经中的一些文章中去品味一下这种爱情的味道吧。

一、追求爱情《郑风·溱洧》就是反映仲春之月,令会男女的一篇诗。

郑国地处中原,三月已是暮春,草长莺飞,百花烂漫。

青年男女到溱洧水边游览,赏心悦目,倾吐胸怀。

这是他们生活中的一个欢乐插曲。

此诗,是从客观来抒写的,首先写溱洧春水之盛,点出了地点时间。

然后写士与女秉蕑而游,点出了士与女的踏青,不单纯是浏览风光。

一方面是执蕑而拔也邪恶,另一方面也暗示出要趁此机会追求爱情的欢乐,这一点从诗的下文就可以理解了,这是合乎生活实际与情理的。

再写士与女相劝诱的对话,是那么朴实、真挚、和谐、活泼、富有生活情趣。

最后又写士与女无拘无束地互相调笑,谈情说爱,不仅作了感情的交流,而且“赠之以芍药”。

这确是一幅出色的士女踏青图,生动活泼,跃然纸上。

二、相思之情爱情,有时发自单方面的。

一个男子看到汉水上的游女,心往神驰,却又可望而不可即,有说不尽的爱慕、烦恼、怅惘,于是写出了《汉广》这样的诗。

此诗的第一章,用“南有乔木,不可休思”起兴,也寄寓了可望而不可即的情思。

百家讲坛文字稿:诗经中的不老爱情2

百家讲坛文字稿:诗经中的不老爱情2

二、桃花盛开的时候有首诗有名,崔护的《题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写得非常好。

桃花还有一个笑,诗看得懂,实际是用了典的。

用的是《诗经》中的“桃之夭夭”。

古代对婚礼的歌唱,在《诗经》中许多篇,其一就是桃之夭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今天意思用反了,叫逃之夭夭。

实际上这儿的桃之夭夭,讲的是结婚的时令性。

《诗经》诞生于北方,桃花开放是在三四月份。

桃花开放时,“夭夭”写出了桃花盛开的情形。

还有解释的是桃花绽放时,风一动,微微摆动的动人形象。

也有说“夭”是笑的意思。

这三种解释,都可以。

诗无达诂。

(《诗经》从成书起,注解就众说纷纭。

汉人董仲舒说过“诗无达诂gu”的话,意谓对《诗经》没有通达的或一成不变的解释,因时因人而有歧异。

有鉴于此,注释者权衡众说,选取自认为最贴切、最能反映原意的那一种说法,介绍给读者。

)桃花主要是红的,红喜事就是指婚姻。

所以这种颜色择红。

灼灼其华,指的是红的特点,灼人眼睛。

(之子:人。

)之子于归,这里讲的是出嫁的人,归在这儿指的是女子的出嫁。

娘家只是暂时的。

嫁才是归。

对女子出嫁的祝福:桃花绽放时,女子出嫁,之后是“宜其室家”,宜就是给这个家庭带来兴旺的意思。

这是古代婚姻的意思,娶女子是带来兴旺。

有蕡fen其实(fen大的意思)。

花朵旺盛,意味着果实多。

蕡有人说是斑斓的意思,桃子熟了一面红一面绿。

接着讲蓁zhen 蓁然。

有花有果是当年的事,叶子旺盛是长久的事。

荫泽子孙。

这首诗整个地说是,送亲时歌唱的,祝愿她到归宿后,做好主妇,传宗接代。

这是美好的祝福。

这种意象,灼人眼睛,让人读了后觉得有了鲜明的印象。

这是两千多年前的先民在春天的审美。

这是大自然的美好赏赐。

后来用桃花写诗的多,“山寺桃花始盛开”是白居易的。

还有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人面桃花写美人。

写桃花是不是写女子的美?唐诗是这样。

《诗经》中却只是象征,春天时生机绽放鲜艳夺目的灵气。

象征的是生命力。

与唐诗的区别是,这首诗是从天地的特有的灵光与生机来形容女子的特质。

关于诗经的演讲稿

关于诗经的演讲稿

关于诗经的演讲稿尊敬的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走进中国古代诗歌的源头——《诗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 305 篇。

它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涵盖了爱情、劳动、战争、祭祀等诸多主题。

先来说说《诗经》中的爱情诗。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在《诗经》中,爱情的表达真挚而热烈。

比如《关雎》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用雎鸠鸟的和鸣起兴,引出男子对美丽女子的爱慕之情。

那一句“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更是生动地描绘出男子求爱不得时的思念与煎熬。

再看《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营造出一种朦胧而美妙的意境,那苦苦追寻却始终难以触及的伊人,成为了无数人心中爱情的象征。

这些爱情诗,没有华丽的辞藻,却以最朴实的语言,触动了我们内心深处最柔软的角落。

《诗经》中也有不少反映劳动生活的篇章。

像《芣苢》,“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通过简单重复的诗句,展现了妇女们采摘芣苢时欢快的劳动场景。

还有《七月》,详细地描述了一年中农民们的劳作和生活,“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让我们了解到古代农民的艰辛与不易。

这些诗歌让我们看到,劳动虽然辛苦,但也充满了希望和乐趣。

战争是《诗经》中另一个重要的主题。

《无衣》中的“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

与子同仇”,表现出战士们同仇敌忾、共赴战场的英勇无畏。

《击鼓》里的“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则在战争的背景下,道出了战士对爱情的坚守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这些诗歌让我们感受到战争的残酷,也体会到了战士们的家国情怀。

祭祀在古代社会是非常重要的活动,《诗经》中的祭祀诗记录了当时人们对神灵和祖先的敬畏与尊崇。

例如《颂》中的一些篇章,庄重肃穆,充满了神秘的色彩。

《诗经》的艺术手法也十分丰富多样。

赋、比、兴的运用,让诗歌更加生动形象。

《诗经》中的不老爱情

《诗经》中的不老爱情

《诗经》中的不老爱情201311081933文学院陈丹丹以前总觉得《百家讲坛》这样的节目没什么太大的意思,但是自从上了人文科学知识教授知识讲堂这门课之后,开始对百家讲坛颇感兴趣,上了几堂课,也看了几期百家讲坛,慢慢发觉这两者之间的相似之处,甚至觉得《百家讲坛》成了这门课一个很好的补充。

百家讲坛中,我最喜欢看的是李山老师讲《诗经》,而《诗经》中最让我动容的又是其爱情故事。

也许在大多数人眼中,《诗经》写爱情故事,不如唐诗般考究韵律,也不比宋词的婉转唯美,当然也不如后来的现代情诗那么朦胧细腻,但是无可否认的是,作为先秦时代的传世经典,《诗经》中爱情诗的那种淳朴与敦厚,是后来的文学作品都难以企及的。

另一方面,无论是唐诗,宋词还是现代诗歌中的爱情诗,都无可避免地在不同程度上受到《诗经》之美的影响。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在两千年多前的春天,满山桃花盛开,那是一个草长莺飞,万物复苏的季节;而彼时民间年轻美丽的女子,就如粉嫩的桃花般绽放着青春年华。

再美丽的女子,也要嫁人,而作为一个新娘出嫁的时刻,也正是一个女子一生中最美丽的时光。

古代的爱情,古代的婚姻,在《诗经》中都有着最美而又最朴实的记录。

桃花开花,不同于其他植物,不长叶子而是先开花,嫩嫩的一串串水灵灵的桃花开在枝头,美艳欲滴,因而饰以夭夭,誉以灼灼。

古代有句老话叫做“红白喜事”,这红呢,就是指嫁娶之事。

桃花或粉或红,都是象征着喜事的暖色调。

“之子于归”,说的是女子出嫁找到归宿,“宜其室家”则关于民间传统,一个“宜”字,有“延年益寿”“大宜子孙”的意味,充满了吉祥如意的祝愿。

之后的两段也一直在描写桃,写其花叶茂盛,果实蘩多,祝福新娘荫泽子孙,全诗宛如一首民歌,为每一位穿上红嫁衣的美丽新娘歌唱。

《诗经》中这种灼人眼目的“桃夭”之美,跨越千年,后世以桃花作比喻,写桃花的诗词很多:白居易有“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城寺桃花始盛开”;陶渊明有“山鸟似欲啼往事,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有“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爱在久远的年代——浅论《诗经》中的爱情

爱在久远的年代——浅论《诗经》中的爱情

爱在久远的年代——浅论《诗经》中的爱情《诗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中有关男女爱情的诗歌不仅数量庞大,而且内容极为丰富。

《诗经》中描写恋爱有很多种方式,如暗恋、相恋等等。

暗恋如《小雅·隰桑》中的少女,她在洼地中的桑林里徘徊,内心对“君子”的暗恋如火一般燃烧着,这暗生的情愫让她如醉如痴,仿佛坠入醉里梦中,不知自己身在何方。

然而,当少女从暗恋的美梦中清醒过来后,她便变得怯懦羞涩起来。

因为她不知道是否应该将自己的心意对着心上人和盘托出。

所以,少女将自己的心意藏了起来,但这颗爱情的种子已经悄然种下。

“中心藏之,何日忘之”,少女相信,总有一天,她的爱情会像“隰桑”一样破土而出,枝繁叶茂。

如果说《隰桑》中少女的暗恋是既苦涩又甜蜜的话,那么《邶风·静女》中男女的约会便是充满了爱情所特有的甜蜜的味道。

《静女》从一个焦急等待恋人来到的男子的视角出发,共由三段构成。

第一段写男子焦急地在城隅等待自己心上人的来到,而心上人却调皮地躲了起来,找不到恋人的男孩急得抓耳挠腮。

接下来的第二段和第三段描写了男子如何接受来自恋人的礼物。

原礼物虽轻,情谊却深。

接受了彤管,由彤管联想到恋人红润的面庞,不过是对外表的欣赏;而对恋人亲手采摘并赠与自己的荑草大加赞赏,正是男子对恋人对借荑草表达其真情实意的深刻体验。

在《诗经》中,我们可以发现,无论男子还是女子都毫不掩饰自己对于爱情的渴望,并且大胆地追求自己心目中的美好爱情。

《蒹葭》,从一位男子的角度来表达对爱情的渴望。

虽然文字简单,但是却能给予读者无穷的美感。

《中国诗话》就曾说过,《蒹葭》让人“只觉得读了百遍还不厌”。

首先,《蒹葭》一诗具有独特的意境美。

全篇三章十二句,却在这不足百字的小小一篇中为读者徐徐展开了一幅滋味隽永的水墨留白的写意画:清秋拂晓之际,苍青的芦苇披着化成白霜的露水,沉默地摇曳在无边的大泽之畔。

在芦苇的身旁,是空中轻雾袅袅,泽里水光粼粼。

《诗经》中对爱情的坚贞执着

《诗经》中对爱情的坚贞执着

《诗经》中对爱情的坚贞执着
《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其中包含了许多描写爱情和婚姻生活的篇章。

在这些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人们对爱情的坚贞执着。

在《诗经》中有很多诗歌表达了对爱情的坚定信仰。

例如,《关雎》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这首诗歌描绘了雎鸠鸟在河之洲上相互和鸣的场景,引出了君子对窈窕淑女的爱慕之情。

诗歌中明确表达了爱情的力量和美好,同时也强调了人们对爱情的信仰和追求。

在《诗经》中也有很多诗歌表达了对爱情的执着追求。

例如,《蒹葭》中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这首诗歌描绘了一个男子对女子的爱慕之情,他不顾艰难险阻,一心一意地追求着这个女子。

诗歌中表现出了人们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在《诗经》中还有许多诗歌表达了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例如,《击鼓》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这首诗歌描绘了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之情,他经历了离别和相思的痛苦,但仍然对爱情忠贞不渝。

《诗经》中描写爱情和婚姻生活的篇章表现了人们对爱情的坚贞执着。

这些诗歌不仅表达了人们对爱情的信仰和追求,还表现了人们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从诗经角度谈古代传统的爱情观

从诗经角度谈古代传统的爱情观

从诗经角度谈古代传统的爱情观《诗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涉及到男女爱情的诗歌总集,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那时人们独特的爱情观。

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从诗经角度谈古代传统的爱情观,希望大家可以帮助到大家!从诗经角度谈古代传统的爱情观(一)重视伦理道德,循礼而行,淑女以配君子的观念《国风•周南•关雎》是《诗经》的开篇之作,而且是一首婚恋诗,这从侧面反映了古人对婚姻家庭的重视。

家庭是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而家庭的组成是由男女之结合为夫妇。

而在我们中国人际关系的五轮中,以夫妇为人伦之始。

婚姻不是儿戏。

男女成家之后,就要有各种义务和责任。

不止是为了子孙的繁衍,更要促进社会的进化。

所以良好的婚姻家庭观是很重要的。

而古代的婚姻家庭观是极重视伦理道德,基本上是循礼而行的。

《诗经》中的有些恋爱诗,不仅表达了上古时代青年男女对待爱情的态度,而且还透露了他们的择偶观念.如诗经开篇《国风•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男子心目中的“好逑”是一位淑女,而且是幽闲、贞静、举止安详稳重的淑女,正如汉末的《毛诗序》中说:“《关雎》乐得淑女,以配君子。

值得一提的是,诗中男子是当认为“窈窕淑女”是自己心目中好的配偶时(君子好“逑”),才大大方方地去追求爱情,而不是象大家口中流行的简单的“窈窕淑女,君子好‘求’”。

此“逑”非彼“求”。

再者,《诗经》在表现真挚感情、健康情爱同时,突出男女主人公对高洁道德的追求主旨。

除了《周南》中的《关睢》提倡以淑女配君子、《葛覃》着力表现女孩子的勤俭孝顺、《桃夭》中希望新娘子宜室宜家外,《国风》中多主张女子应贤德。

如《郑风.有女同车》中的小伙子对迎来的新娘——孟姜,不仅“颜如舜华”,走起路来“将翱将翔”,态度大方,而且贤惠高洁,十分赞叹,小伙子对其“德音不忘”,充满了对她的爱意。

在《小雅•车辇》中,前往宋国迎亲的诗人也对娶了贤德的新娘感到欣慰,好象手中的六根缰绳都成了弹琴的琴弦,表达了诗人的择偶价值观。

浅谈《诗经》中的爱情[范文]

浅谈《诗经》中的爱情[范文]

浅谈《诗经》中的爱情[范文]第一篇:浅谈《诗经》中的爱情[范文]浅谈《诗经》中的爱情《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古代北方文学之代表,对后世文学发展有重要的影响,收录了从西周初到春秋中叶五、六百年间的诗歌305 篇。

到了汉代,它的儒家权威地位再次被确定,成为《诗经》。

《诗经》由风、雅、颂三部分组成,“赋、比、兴”是独特的表达方式。

1、《诗经》中的爱情诗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文学创作永远的主题。

从远古时代至今日,关于爱情题材的诗文一直为中华民族喜闻乐见,追溯到《诗经》。

这是劳动人民集体创作的口头文学,最为人称道的是《国风》中的爱情诗,它表现上古时代人们特有的爱情,展示了人们美好的内心世界。

《诗经》中的爱情诗,为我们留下不可磨灭的情感的光辉。

《诗经》中的爱情诗,包括男女之间的情歌、男女结合的婚嫁诗、弃妇诗三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的诗,反映了人类早期青年男女对待爱情的做法、态度。

《诗经》中的爱情诗,反映了那个时代男女爱情生活的幸福、痛苦及坦诚、真挚的感情。

1.1《诗经》中对于爱情的描述:鲜明生动,带有几分羞涩《诗经》中的爱情诗,是祖国文学的宝贵遗产,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鲜明生动的内容,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关雎》是《诗经》的第一篇,诗一开头,向人们展现了一对相亲相爱的雎鸠,在河中小洲关关鸣叫求偶,此情此景触发诗人对河边采摘荇菜姑娘的爱慕与追求,他反复倾诉自己内心缠绵难解的思慕之情,“求之不得”一句,掀起了热恋中的波澜。

“寤寐思服”、“辗转反侧”逼真地描绘,更显得生动、鲜明,真诚可贵。

末章在诗人的想像中,实现了一对有情人结成伴侣的美好愿望。

这首古老的爱情诗,反映了当时青年男女对美好婚姻的追求,这首诗是爱情诗之祖,“关雎”成为美好的爱情象征。

《诗经》中的爱情诗,虽然写的是男女双方的热恋,不过恋爱的双方面对自己喜爱的人,总是带有几分羞涩,不知如何是好。

《陈风》中的一篇,就把双方又尴尬、又欢喜的时刻写得很逼真:“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忧受兮,劳心慅兮,月出照兮,佼人缭兮,舒夭绍兮,劳心惨兮。

《诗经》中的爱情主题与儿女情长

《诗经》中的爱情主题与儿女情长

诗经中的爱情主题与儿女情长简介《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部重要的作品,记录了早期中国社会各个阶层人民的生活和情感体验。

其中,爱情主题和儿女情长是两个重要的方面。

本文将探讨《诗经》中关于爱情的描写和对儿女情长的思考。

爱情主题1. 家庭之爱在《诗经》中,有很多描绘家庭之爱的篇章。

比如,《周南·关雎》中描述了夫妻相悦之间深切的心理感受,《小雅·采薇》则展示了夫妻之间默契而深沉的感情。

2. 纯洁之爱《诗经》中也有不少表达纯洁之爱的作品。

例如,《国风·卫风·木瓜》描述了男女间最初纯真无邪的相互倾慕,《国风·唐风·君子偕老》则强调了坚贞不渝、长久厮守的真挚感情。

3. 失恋与悲伤除了美好的爱情描写,诗经中也展示了失恋和悲伤的情感体验。

《国风·周南·关雎》中女主角因感情不顺导致失望、伤心,《国风·卫风·木瓜》中男主角对于心上人的不理解而感到困惑和忧愁。

儿女情长1. 父爱与子女间的依赖《诗经》中有很多描绘父爱与子女依赖关系的篇章。

比如,《郑风·丘明》中描述了父亲对儿子的呵护与嘉许,《周南·桃夭》展示了母亲对孩子的深深疼爱。

2. 子女对双亲的敬仰与怀念在一些篇章中,反映了子女们对双亲的敬仰与怀念之情。

例如,《国风·衡风·氓》描述了孩子们永远怀念已故父亲、“报效神明”的虔诚之情。

3. 子女间的兄弟姐妹之间的互助和保护除了对双亲的情感体现,诗经还记录了兄弟姐妹之间的情感。

例如,《小雅·泽》中描绘了兄弟姐妹们团结互助、共同守护家园的场景。

结论通过对《诗经》中爱情主题与儿女情长的探讨,我们可以深刻理解古代中国人民对于家庭关系和爱情的追求与思考。

《诗经》以其深刻、朴实而独特的方式,传递着古人内心真挚的情感体验,也为后世留下了珍贵的文学遗产。

百家讲坛诗歌爱情(第二部)

百家讲坛诗歌爱情(第二部)

诗歌爱情
杨雨 中南大学 教授
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
剑外从军远,无家与寄衣。

散关三尺雪,回梦旧鸳机。

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寄湘灵
泪眼凌寒冻不流,每经高处即回头。

遥知别后西楼上,应凭栏干独自愁。

南乡子·为亡妇题照
泪咽却无声,只向从前悔薄情。

凭仗丹青重省识,盈盈,一片伤心画不成。

别语忒分明,午夜鹣鹣梦早醒。

卿自早醒侬自梦,更更,泣尽风檐夜雨铃。

横塘路·青玉案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锦瑟华年谁与度?月台花榭,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百家讲坛文字稿:诗经中的不老爱情1

百家讲坛文字稿:诗经中的不老爱情1

诗经中的不老爱情一、婚姻的祝福《诗经》是最早的文学。

离我们并不远。

独领风骚,风就是《诗经》有关的。

当然说人风骚,就不好了。

还有这样的词。

像开小差,逃之夭夭(出处:《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

意思已经改变但这就出自《诗经》。

)提携教会一个人,还有说人耳提面命(不仅是当面告诉他,而且是贴着耳朵和他讲。

形容长辈教导热心恳切。

《诗经·大雅·抑》:“于呼(1)小子!未知臧(2)否(3)。

匪(4)手携之,言示之事。

匪面命之,言提其耳。

”注释唉!这些年轻人,不懂辨别善恶得失。

我不仅要牵着他们的手,以免他们迷失方向。

还要当面告诫他们,并拉起他们的耳朵,仔细的叮咛,期望他们能永远记住我的嘱咐。

匪:非但、不仅。

)。

也出自《诗经》。

还有立场不同,表达鲜明,说是泾渭分明(《诗经·邶风·谷风》:“泾以渭浊,湜湜其沚。

泾河水清,渭河水浑,泾河的水流入渭河时,清浊不混。

比喻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

)。

这也是出自《诗经国风》。

《诗经》虽然古老,但是离我们近。

这就是经典。

实际上,文化的血液中,《诗经》的因素是始终在灌注着的。

那么《诗经》是什么简单的定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这么三百多首诗,编纂成了一部书,这就是《诗经》。

是文化的发祥期产生的精神花朵。

随着民族发展不断伴随着我们,参与到我们精神的建构中去。

孔子说是“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孔子说:“《诗经》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

”)。

读书能明理,长知识。

还能增加审美判断能力。

《诗经》的时代时间是从西周到春秋的中段。

大约有五百年左右。

之前有没有诗,不知道。

之后,有。

最晚的一首是前600年,以后就进入了战国诸子与屈原的时代。

这与唐宋的时间差不多。

简单地说,是中华民族最要紧的那点东西。

人与人怎么处,恰恰是这时立下的基本规婚。

诗经分:风雅颂三部分,风是来自各地的歌谣,雅是,宫廷的乐歌颂是祭祖的诗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桃花盛开的时候
有首诗有名,崔护的《题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写得非常好。

桃花还有一个笑,诗看得懂,实际是用了典的。

用的是《诗经》中的“桃之夭夭”。

古代对婚礼的歌唱,在《诗经》中许多篇,其一就是桃之夭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今天意思用反了,叫逃之夭夭。

实际上这儿的桃之夭夭,讲的是结婚的时令性。

《诗经》诞生于北方,桃花开放是在三四月份。

桃花开放时,“夭夭”写出了桃花盛开的情形。

还有解释的是桃花绽放时,风一动,微微摆动的动人形象。

也有说“夭”是笑的意思。

这三种解释,都可以。

诗无达诂。

(《诗经》从成书起,注解就众说纷纭。

汉人董仲舒说过“诗无达诂gu”的话,意谓对《诗经》没有通达的或一成不变的解释,因时因人而有歧异。

有鉴于此,注释者权衡众说,选取自认为最贴切、最能反映原意的那一种说法,介绍给读者。

)桃花主要是红的,红喜事就是指婚姻。

所以这种颜色择红。

灼灼其华,指的是红的特点,灼人眼睛。

(之子:人。

)之子于归,这里讲的是出嫁的人,归在这儿指的是女子的出嫁。

娘家只是暂时的。

嫁才是归。

对女子出嫁的祝福:桃花绽放时,女子出嫁,之后是“宜其室家”,宜就是给这个家庭带来兴旺的意思。

这是古代婚姻的意思,娶女子是带来兴旺。

有蕡fen其实(fen大的意思)。

花朵旺盛,意味着果实多。

蕡有人说是斑斓的意思,桃子熟了一面红一面绿。

接着讲蓁zhen 蓁然。

有花有果是当年的事,叶子旺盛是长久的事。

荫泽子孙。

这首诗整个地说是,送亲时歌唱的,祝愿她到归宿后,做好主妇,传宗接
代。

这是美好的祝福。

这种意象,灼人眼睛,让人读了后觉得有了鲜明的印象。

这是两千多年前的先民在春天的审美。

这是大自然的美好赏赐。

后来用桃花写诗的多,“山寺桃花始盛开”是白居易的。

还有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人面桃花写美人。

写桃花是不是写女子的美?唐诗是这样。

《诗经》中却只是象征,春天时生机绽放鲜艳夺目的灵气。

象征的是生命力。

与唐诗的区别是,这首诗是从天地的特有的灵光与生机来形容女子的特质。

这不是比喻。

这就是诗独有的魅力。

与《尚书》《周礼》《论语》不同。

我们仿佛置身于桃树面前。

不是价值的判断。

这里讲的是送女的部分。

那么迎亲呢?男方怎样迎亲?再看《诗经-少男-鹊巢》:“维鹊有巢,维鸠居之。

之子于归,百两御之。

维鹊有巢,维鸠方之。

之子于归,百两将之。

维鹊有巢,维鸠盈之。

之子于归,百两成之。

”这里涉及到鹊与鸠。

鹊是什么?就是喜鹊。

鸠是八哥。

鹊搭好窝,八哥跑到喜鹊窝里去。

喜鹊回来一看,窝脏了,就再盖一个。

八哥就住进去。

这首诗让我们觉得他们离自然的近。

而我们离得太远了。

我们今天对它们的习性,不知道。

因为我们对自然太遥远了。

这里将女子发嫁个好婆家,比喻成这些。

有福的女子嫁到婆家,有房有地,是祝福。

拿自然的现象来比喻结婚的事。

百两御之,百辆车迎接。

这是场面。

阶层不同,追求是相同的,是属于民族性的。

要这么多车,还有拉的人多。

古代的婚姻,一娶九女。

这是媵ying 嫁制度,像嫁女儿,得陪嫁一个妹妹一个侄女。

姬姓的亲戚国家还有两个国家陪嫁。

加起来是九个女子。

实际这是婚姻的政治上的保障。

与三个国家有婚姻关系,也是为了保证生儿子。

政治的联盟就有了保障。

还有齐国娶媳妇,填满了后宫,也是一种保障。

省得后宫里斗。

维鸠方之,“方”字什么意思?是不是并排着站着?不太对劲。

清代有人说是“放”,依靠的意思。

祝愿过上安生的日子。

这首诗的要点是,有强烈的政治因素。

让人感兴趣的是古人对自然的关系。

这是讲的迎亲。

对新人的祝福:婚姻的典礼高潮呢?《诗经》中有这样的诗吗?有,《著》:“俟si我于著乎而,充耳以素乎而,尚之以琼华乎而。

俟我于庭乎而,充耳以青乎而,尚之以琼莹乎而。

俟我于堂乎而,充耳以黄乎而,尚之以琼英乎而。

”乎而,象声词。

俟是等待。

著是古代南房的小房子,叫塾。

两门间叫著。

由著到庭到堂,是一步步走向屋里。

先在著这儿等。

素是古代男子戴的冠,插到耳朵中的东西。

她看到绳子是白色,石头是琼华。

石头像玉。

这是婚姻典礼上唱的这个诗。

是别人在唱。

看到了脸旁边的耳塞与绳子。

这就把女子的羞涩写了出来。

女子偷看男子,光看到脸边上的东西。

这是妙的。

到庭院了,绳子变成了青色的了。

青字指颜色的黑。

变着法儿说的,这是对婚姻唱的,各种情况不同。

适用性就广,下文就变成了黄的了。

仪式要描写的偷着看到的东西。

看到的不是同一个人。

这是戏谑成分。

中国人是乐观的,质朴的乐观,在喜事中充满玩笑。

乎而的语调,也充满快乐与趣味。

古人说齐风舒缓。

曲子舒缓。

我们就看到了送、迎、典礼上的过程。

场面的喜庆可见一斑。

还有一些活动,像宴会招待新人。

《诗经》中的“闹洞房”:“闹洞房”今天还有保留。

叔嫂间可以开玩笑,大伯子与弟媳间是不能开玩笑的。

可是结婚的这三天,就不间了。


个习俗起码在西晋时有书《抱朴子》就记过了。

邻里间与新媳妇开玩笑。

《诗经-绸缪》:“绸缪束薪,三星在天。

今夕何夕,见此良人。

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绸缪是捆绑起柴火。

三星在天上,指晚上。

今晚是什么晚上,见到这么好的人。

开玩笑就来了。

跟男的说,小伙子,今晚你怎么对待她呀?二三章也是这样,都在开玩笑。

这就是闹洞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