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整理)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说课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说课稿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说课稿)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说课稿的全部内容。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我将从设计思想、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和板书设计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设计思想
新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是要求学生能够从物理学视角形成基本物理观念,培养科学思维,养成科学探究的能力,具备科学态度与责任。

而物理是一门实验的学科,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我想基于这样的一个实验来阐述我关于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一点思考。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节是人教版《物理必修1》第四章第2节牛顿第二定律的第一课时。

高中力学部分是由牛顿定律为基础所构建的体系,在牛顿三定律中,牛顿第二定律为核心内容。

本节是一节实验探究课,通过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得到这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定量关系,为第二课时提出牛顿第二定律F=Ma的做铺垫。

而这个实验中应用的控制变量法来研究问题和用图像法处理数据,这两种方法在高中物理的学习中都十分重要,本节不论从知识还是从培养学生能力的角度看都很重要。

2、教学目标,从物理学科四大核心素养入手:
(一)物理观念方面:
形成有关加速度与力、加速度与质量之间关系的基本概念
(二)科学思维方面:
能够根据实验原理建构简单实验模型;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分析、判断、选择实验器材、实验方案,并根据不同结果进行修正;能够选择正确的数据处理方案。

(三)科学探究方面:
通过整个实验过程的猜想、推理、设计、实验及最终的数据处理及问题的修正,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科学态度与责任
通过探究过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新精神。

培养学生大胆质疑、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锻炼学生的合作精神。

3、教学重点
①控制变量法的使用。

该方法及思路在高中阶段首次出现,常用于热学、电学等的问题的研究中,是本节的重点。

②平衡摩擦力的方法及原理
③重物重力近似等于绳上拉力的条件的初步引入
④用图像法研究加速度a与力F、质量m的关系,以及化曲为直的思想的渗透
4、教学难点
①控制变量法的使用
②怎样引导学生用图像法研究实验数据。

③学生探究实验设计思路的思维方式的培养
三、学情分析
1、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
初步掌握物体的运动规律,初步了解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根据《牛顿第一定律》,意识到运动和力存在着某种重要的关系 .在之前做过“打点计时器的使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探究"等实验,有一定的实验能力,会根据纸带求加速度,并且在习题的联系中还接触到气垫导轨的简单使用情况,会使用天平测质量
2、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
高一年的学生接触的实验还不多,还不能完整、自主地设计实验.所以我将一步步引导着学生去思考,帮着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想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利用图像法处理实验数据,以前用得不多,还不是很熟练,特别是再作完a-M图像后,为什么再作a—1/M图像,都需要教师引导着去理解。

四、教法、学法
以启发式教学,采用了问题引导法,实验探究法,分组讨论法等手段进行教学。

学生主要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相结合的学习方法。

五、教学程序
1、引入新课、提出问题
复习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当物体不受力或者受合外力为零时,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提出受力不为零是就会产生加速度,得到a既与F有关,也与m有关.进而提出三者间到底有什么关系?
2、设计实验
(1)引导学生考虑三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如何研究。

提出控制变量法的概念。

控制变量法:对多变量的问题时,把其他变量固定,只讨论其中一个变量的变化对问题的影响。

(2)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各物理量的测量方法,并一步步分析实验步骤,同时根据需要给出相应的实验器材
①测质量:选物体—-小车;如何测量-—天平;如何改变——增减砝码.
②测加速度:打点计时器—-交流电源、纸带、刻度尺等实验器材——逐差法测加速;法。

光电门—-加速度。

③测力.谁提供力——用手拉——拉不准,引导学生什么力通常可以认为恒定—-重力——钩码、装着沙子的小桶—-定滑轮改变绳子上的力的方向—-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

拉力怎么测——等于沙和小桶的重力?—-只有满足远远小于的时候才能近似认为相等。

引导弹簧秤连在绳子中间直接测拉力——示数不易读出——传感器,直接测量,电脑显示读。

拉力是不是小车受到的合外力呢——小车还受摩擦力--平衡摩擦力。

是不是应该挂小桶?是不是应该拉纸带?怎样就叫平衡了?轻推向下匀速.怎样就叫匀速了?纸带上的点间隔均匀。

平衡后改变小车质量怎么办?分析原因,与质量无关。

4、学生实际操作实验。

描点做图。

从学生的途中找出典型的图像,并且分析成因。

5、引导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得出结论
(1)分析a与F的关系(2)分析a与m的关系(3)得出结论
当m不变时,a与F的关系是a∝F。

当F不变时,a与m的关系是a∝1/m。

六、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