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统编版初三道德与法治上册期末素质检查试卷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2025学年统编版初三道德与法治上册期末素
质检查试卷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一、单选题(每题3分)
1.下列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它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B. 它仅仅是个人的价值追求
C. 它与我们中学生关系不大
D. 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违背
答案:A
解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A项正确;B项错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个人的价值追求,也是社会的价值追求;C项错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我们中学生关系密切,我们要积极践行;D项错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契合。
2.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律是准绳,任何时候都必须遵循;道德是基石,任何时
候都不可忽视。
”这句话告诉我们()
A. 法律和道德地位相同,作用一样
B. 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C. 法律的遵守需要道德的滋养
D. 道德的遵守需要法律的规范
答案:B
解析:习近平总书记的这句话强调了法律和道德的重要性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法律和道德都是社会行为规范,但它们在地位和作用上有所不同。
B项正确,强调了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关系;A项错误,法律和道德的地位和作用不同;C项和D项虽然正确,但都只强调了法律和道德关系的一个方面,没有全面体现题干的意思。
3.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这意味着()
A. 人民可以直接管理国家事务
B. 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C.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D. 人民有权直接制定和修改宪法
答案:C
解析: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这句话意味着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C项正确;A项错误,人民是通过选举产生人大代表来间接管理国家事务的;B项虽然正确,但不符合题意;D项错误,人民不能直接制定和修改宪法,宪法的通过是全国人大的职责。
4.下列关于公民权利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公民权利可以随意行使,不受限制
B. 公民权利受到侵害时,可以采取任何方式维权
C. 公民权利是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具有保障性和强制性
D. 公民权利就是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
答案:C
解析:公民权利是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具有保障性和强制性,受到宪法和法律的保护。
C项正确;A项错误,公民权利受到宪法和法律的限制,不能随意行使;B项错误,公民权利受到侵害时,应该采取合法的方式维权;D项错误,公民权利包括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和其他法律规定的权利。
5.青少年要维护国家安全,我们应该()
A. 拒绝使用外国产品
B. 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
C. 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D. 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答案:B、C
解析:青少年要维护国家安全,应该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认识到国家安全不仅仅是军事安全,还包括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网络安全等各个方面。
B项正确;同时,青少年也要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包括保守国家秘密、配合国家安全机关的工作等。
C项正确;A项错误,拒绝使用外国产品并不是维护国家安全的正确方式;D 项虽然体现了青少年的参与意识,但与直接维护国家安全的关系不大。
由于本题是单选题,且题干要求选出最符合的选项,故优先选择B项,C项作为次选。
二、多选题(每题4分)
1.关于道德与法治课的重要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有(4分)
A. 道德与法治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
B. 道德与法治课有助于我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C. 道德与法治课是唯一一门教我们做人的课程
D. 道德与法治课能为我们的一生奠定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法治素养
答案:ABD
解析:道德与法治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有助于我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为我们的一生奠定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法治素养。
但C 项说法错误,因为教我们做人的课程并非只有道德与法治课一门。
2.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对青少年的法治教育,培养法治精神。
这是因为(4
分)
A. 法治是现代社会治理的基本手段
B. 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
C. 法治要求实行善治
D. 法治精神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
答案:AD
解析:加强对青少年的法治教育,培养法治精神,是因为法治是现代社会治理的基本手段,法治精神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
B项和C项都是关于法治的要求,但与题目要求解释“为什么加强对青少年的法治教育”的原因不符。
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下列属于人
民美好生活向往的有(4分)
A. 幼有所育
B. 学有所教
C. 劳有所得
D. 病有所医
答案:ABCD
解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等,这些都是人民美好生活的具体体现。
4.下列关于宪法的说法正确的有(4分)
A.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B. 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C. 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所有问题
D. 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答案:ABD
解析: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也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但C项说法错误,因为宪法规定的是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而不是所有问题。
5.初三学生小明在参加“模拟法庭”活动时,对“法官”的判决表示不满,认为
判决不公。
下列关于小明应如何表达不满情绪的说法中,正确的有(4分)
A. 在网络上大肆抨击,让更多人知道这个“不公正”的判决
B. 尊重“法官”的判决,但可以向老师或专业人士请教,了解判决的依据
C. 拒绝参与此类活动,认为没有意义
D. 理性表达自己的观点,以建设性的方式提出自己的意见
答案:BD
解析:对于“法官”的判决表示不满时,应尊重判决,但可以向老师或专业人士请教,了解判决的依据。
同时,应理性表达自己的观点,以建设性的方式提出自己的意见。
A项做法错误,因为网络不是法外之地,不能随意抨击;C项做法也错误,
拒绝参与此类活动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正确方式。
三、判断题(每题3分)
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
()
答案:√
2.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
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
答案:√
3.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是公民最主要、最根本的权利,称之为公民的基本权利。
()
答案:√
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它直接体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性质。
()
答案:√
5.我国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首先是依
宪执政。
()
答案:√
6.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
答案:√
7.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超越法律许可的范围,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
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益。
()
8.公民在行使权利和自由时,必须采取合法的方式,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
的利益。
()
答案:√
9.公民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有权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
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
答案:√
10. 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这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公
民的基本权利。
()
答案:√
四、填空题(每题3分)
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_____ ,是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
济发展、社会进步和长治久安的法律基础,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_____ 。
答案:总章程;法律保证
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_____ 。
国家尊重和保障_____ 。
任何
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答案:平等;人权
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_____ 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
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4.监督是权力正确行使的_____ ,不受监督的权力将导致腐败。
在监督过程中,
需要发挥人民监督的_____ 作用。
答案:根本保证;基础
5.我们在享有自由和权利的时候,_____ 履行自己的义务。
每个人都应该不损害
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答案:应当
五、问答题(每题5分)
1.简述你对“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这一说法的理解。
(5分)
答案: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重大和最根本的问题;其次,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其他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再次,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
最后,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它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和国家机关的组织与活动的基本原则等。
2.谈谈你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
的民主”这一观点的认识。
(5分)
答案:
这一观点准确地概括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最广泛的民主,它涵盖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同时,它也是最真实的民主,人民的意愿和利益能够得到真实的反映和体现;此外,它还是最管用的民主,人民的意愿能够得到有
效的执行和保障。
这些特点共同构成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独特优势,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
3.描述一下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之间的关系。
(5分)
答案: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公民在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的同时,也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促进权利的实现。
因此,我们既要增强权利意识,依法行使权利,也要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法定的义务。
4.简述在法治社会,公民应该如何树立法治意识?(5分)
答案:
在法治社会,公民应该树立法治意识,具体做法包括:首先,要发自内心地尊崇、信赖、遵守和捍卫法律;其次,要养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习惯,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再次,要增强法治观念,自觉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最后,还要积极宣传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