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1.邓稼先-知识梳理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邓稼先
1、概括各段大意。
一、铺垫写—-写屈辱的历史,突出他的巨大贡献。
二、概括写——生平简介与主要贡献。
三、对比写-—表现他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
四、侧面写-—用“我"的感情震荡、心中的佩服表现他贡献巨大。
五、特写-—表现沙漠创业,精神崇高。
六、总写——高度评价,热情赞颂.
邓稼先是一个忠诚坦白、从不骄人、为祖国国防事业奉献一生的祖国的伟大儿子。
第一段研读:
1、你认为作者列举1898年的历史有什么用意?
概述中国一百年前的屈辱史,是为了将邓稼先的贡献与中华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说明他是对中华民族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2、作者写有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有何作用?
为了衬托邓稼先,邓稼先是“英雄人物"的杰出代表,为下文写邓稼先作铺垫.
3、与“巨大贡献”形成对比的词是哪个词?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鲜为人知"与“巨大贡献”形成鲜明对照,更能表现出邓稼先将一切献给科学、献给祖国而不计较个人名利的思想境界。
阅读第二段,思考
1、邓稼先为什么谢绝恩师好友的挽留,立即回国?
因为邓稼先的理想就是为祖国“鞠躬尽瘁”,所以他学成后回国为国效力.
2、张爱萍将军称邓稼先为“两弹元勋”,请你列举几条之所以如此称呼的理由。
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
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3、“他得到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一句中“立即”一词表现了邓稼先怎样的思想品质?
热爱祖国。
4、摘录段中语句回答:
①概括邓稼先一生的语句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②对邓稼先功绩给予高度评价的词语是:两弹元勋。
③能表明邓稼先为国防武器做出巨大贡献的语句是: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④能表明“两弹”爆炸对于中华民族的意义的一句话是:是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任人宰割危机的新生日子!
5、文中哪件事最能说明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邓稼先重病坚持工作,临死前还和于敏共同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最后病逝.
6、段中写邓稼先二次手术期间和于敏写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建议书这一情节的目的是什么?
用以表现邓稼先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崇高品质。
读第三段思考:
1、前两段写“我”与邓稼先,奥本海默的关系有何作用?
为了说明他对他们的情况非常熟悉,使后文的对比更显得真实可信和富有说服力。
2、邓稼先和奥本海默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作者这样写的作用?
他们都是本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都是本国的功臣.但性格和为人截然不同。
奥笨海默锋芒毕露,爱出风头,令人难堪.邓稼先忠厚朴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
对比旨在更生动形象表现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
3、文中写邓稼先处理的两个矛盾事件,有何作用?
作用在于凸现他的人格魅力,由于“人们知道他没有私心,因此绝对相信他”.这两个事例“是真正的奇迹”,是邓稼先人格魅力创造出来的奇迹。
4、文中哪两句话最能揭示邓稼先的高尚人格?
1、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2、因为邓稼先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
的品格,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
5、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
课文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更能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就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6、文中作者说“我以为邓稼先如果是美国人,不可能成功地领导美国原子弹工程;奥本海默如果是中国人,也不可能成功地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
"作者这样的看法是否有道理,就此谈谈你的看法。
有道理,作者熟悉中国传统文化,也了解美国的历史文化背景,邓稼先的气质与品格与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有着渊远的联系,所以他离不开中国这块土壤,奥本海默亦是如此.
7、邓稼先先生喜欢“纯"字,你认为“纯”字代表着什么意思?
朴质、忠厚、无私、没有杂念
8、文革期间发生在邓稼先先生身上有两件什么事情?作者为什么选取文革期间发生的两件事?这对于表现邓稼先有什么作用?
说服两派群众,组织开始工作;说服军宣队和工宣队。
用这两件别人不可能办成的事,来印证“人们知道他没有私心,大们绝对相信他",强调突出邓稼先朴实的气质、无私的品格。
9、邓稼先是怎样的一个人?
最不引人注目,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没有小心眼,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
10、奥本海模式怎样的一个人?为什么要写他?
他是美国的一个锋芒毕露的拔尖的人物,又是一个复杂的人,通过对比来反衬邓稼先的气质与品格。
11、“人们绝对相信他”的原因是什么?
人们知道他没有私心。
12、文中第5、6两段中都使用了“竟”一词,试品析“竟”的表达作用。
“竟"有出乎意料的意味,表达作者的惊异、钦佩之情,也再次突出邓稼先的性格。
13、“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
“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试阐释这两句话。
这两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理解:中国几千年的文化讲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邓稼先正是汲取了这些最优秀的部分,变成自己的气质品格;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邓稼先把这些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因此他是最理想的党员.
作用:赞扬评价邓稼先的奉献精神和崇高品质。
阅读第四部分,答题。
1、面对作者关于“春寒是不是像美国谣言所说的那样参加了中国原子弹工作”的提问,邓稼先说“他觉得没有,但是确切的情况他会回去证实一下,然后告诉我。
”这一叙述表现了邓稼先怎样的性格特点?
表现邓稼先严谨求实的精神。
2、邓稼先的短信为什么会使作者“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以至于“热泪盈眶”?
这是感动和自豪的泪。
作者既为中国的发展自豪,也为朋友的成就感到自豪。
读第五段,答题。
1、本文段主要叙述了邓稼先的一件什么事?表现邓稼先什么精神?
一次实验出现意外,他坚持不愿离开.表现了他献身国防,无私奉献的精神。
2、“马革裹尸”是什么意思?你用这个成语造句吗?
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将士战死于战场。
造句:为军人,为了国家人民,即使战死沙场,马革裹尸也在所不惜。
3、作者两次引用各有什么作用?
引《吊古战场文》,渲染了悲壮凄凉的气氛。
表现邓稼先工作环境艰苦,突出他为国不辞辛劳的精神。
引“五四”歌词,歌词赞扬的是改变中国命运的伟大人物,赞美邓稼先的巨大贡献及邓稼先为国奉献的精神。
4、请找出文章里有关环境描写的句子,并说说它的作用。
“戈壁滩上常风沙呼啸,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
"突出环境的恶劣,烘托人物形象。
5、分析“我不能走”这句话。
传神表现他坚忍不拔的性格和身先士卒、乐于奉献的精神。
6、文段结尾的歌词对于表现邓稼先有何作用?
赞扬的是改变中国命运的伟大人物,暗示邓稼先是这些人物中最闪亮的。
突出他对中华民族贡献之大。
7、你能看出本文段中作者对邓稼先的情感吗?
这部分中的排比句是: “‘粗估'参数的时候……又要有稳健的判断。
”这组排比富有感染力地写出了邓稼先从事这项伟大工作时所具备的超凡的直觉判断、严谨的逻辑思维、果敢的胆识、坚定的信心.突出了邓稼先的大将风度.作者对邓稼先充满了赞扬、佩服之情。
第二三自然段的最后一句都是问句,表现作者对邓稼先的理解和关心,怀念和崇敬之情。
8、最后为什么要补充"我”父亲喜欢五四时代的那首歌?
写出了父亲在中华民族任人宰割时希望中华振兴,也写出我的爱国之情受到了父亲的影响。
9、简答:下面两句话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感情。
⑴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
充满了作者对友人的关怀.
⑵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
一个细腻的询问,充满了对老友真诚的关怀与担忧。
10、"古今多少奇丈夫”中”奇丈夫",作者用以借指(邓稼先).
读第六段,答题。
1、“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
”试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为广大人民的利益,奉献自己的一生,这是邓稼先的人生。
走这样的人生道路,是邓稼先的性格与品质决定的。
所以作者说,如果邓稼先再次选择人生,还会这么走.这两句话总写出了邓稼先的伟大之处。
邓稼先颁奖词示例:
大漠的苍茫点缀了蘑菇云的硝烟,五星红旗升起在联合国的上空。
是他,长空铸剑,吼出
雄师的愤怒;是他,以身许国,写下山河的颂歌。
殷红热血,精忠报国,他是共和国忠诚的奠基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邓稼先,是中华民族不倒的脊梁 .
这篇文章的语言很有特色,句式多变。
有时句式十分整齐,有时长句与短句交错使用,句式的运用完全服从于表现感情的需要.你能举出几个例子来加以说明吗?
有时句式十分整齐,例如“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部分,举了1898年“任人宰割”的四个例子;又如“‘两弹’元勋"部分,按时间顺序介绍邓稼先的简历和贡献,句式也相对整齐;又如,第五部分第四段,句式也比较整齐。
有时长句与短句交错使用,例如“邓稼先与奥本海默"这一部分中,第四段介绍奥本海默的性格和为人,长句和短句就交错使用。
句式多变,是为表达思想感情服务的。
句式排列整齐,往往造成一股气势,好念,读者印象深刻。
长句与短句交错使用,形成一种交错美。
长句便于表达较复杂严密的意思;短句显得活泼,节奏快.结合起来用,有一种特殊的表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