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快速伸缩复合训练的定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快速伸缩复合训练的定义
徐飞(2007)在研究中认为,台湾地区的学者比较倾向于将“PT”(Plyometrics training)译为“弹簧式训练”而香港地区的学者偏向称其为“增压式训练”。

“PT”在国内学者大多将其称之为“超等长训练法”。

“Plyometrics”主要从两个方面来翻译,一种是从肌肉做功形式上来翻译,例如“反弹训练’还有一种则根据训练成效上翻译,如,“功率训练法”。

快速伸缩复合训练是对于“Plyometrics Training”(下称 PT)训练方式的翻译。

研究发现,“PT”最早源自于田径运动,主要被用于进一步提升运动员爆发力水平,相关资料显示,早在20世纪50年代,前苏联训练学专家维尔霍山斯基就已经在训练过程中运用到了跳深训练法,他还重点针对“PT”训练展开了详细论述,这次实践也被视为“PT”训练在运动练习过程中的首次运用。

伴随运动训练学的快速发展,各国研究者对于“PT”的理解也更加的深入和透彻。

曹小样(2017)在研究指出,欧洲学者将“拉长-缩短周期”(SSC)称其为快速伸缩复合训练,虽然对此叫法不同,但是肌肉工作的形式和原理是相同的,快速伸缩复合训练的定义就是肌肉在最短的时间内通过拉长和缩短产生的最大力量的训练。

Donald A(2013)在经过长期的理论分析与实践研究之后,对于快速伸缩复合训练理解成:在产生肌肉快速力量的时候,肌肉收缩的要求会从向心至离心持续迅速地进行,这一训练法便被称作是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其属于较为特殊的力量训练法,可以产生体现拉伸肌肉的效果。

James C(2015)在经过系统研究之后明确指出,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即肌肉在承受负荷或者在受到不可逆因素影响的状况下实现离心收缩(eccentric,ECC),而在此期间肌肉并没有进行如向心收缩(concentric,CON)的过程。

例如,在进行跳跃动作的过程当中,跳跃之后落地时往往会加载收缩复合或者较为显著的离心复合,并且落地时形成的负荷通常会大于跳跃时所形成的爆发力。

落地时,运动员用来支撑(控制髋、膝、踝等关节屈曲角度)的机制便被人们称作是Pliometrics,但是之后却并未出现向心收缩或者持续推动状况,比如说像跳高落地(depthlanding)等类型的动作。

彭伟佳(2021)将“PT”训练的概念界定成:肌肉在最短时间内可以带来最
大力量,并且涵盖了肌肉做提前伸展之后快速收缩的多种训练实践的统称。

通过快速持续地进行这一动作,以有效缩短肌肉在做功过程中牵张、伸展和收缩循环的实际周期,即美国体能协会所提出的 SSC(Stretch-Shortening Cycle)。

因此,我们可以将“PT”理解能够进一步强化运动员快速力量的训练方法。

何义彪(2021)在具体针对“PT”的国内译名进行综述分析时明确指出,大多数研究者均是将“PT”译为“超等长训练”,而也有部分研究者结合训练动作的特征将其译为“快速伸缩复合训练”或者“弹簧式反弹训练”,在台湾和香港地区,人们则是将其理解成“增强式训练”或者“弹震式训练”,然而对这一系列译名,学者们尚未达成一致意见。

在其综述分析中明确指出,若将“PT”译为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则是最为合理的,并且也更切合这一训练动作的实际情况,因此本篇文章将会使用“快速伸缩复合训练”这一译名,然后对“PT”展开深入而系统的研究。

因此,将快速伸缩复合训练理解为:在体能训练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可以有效促使爆发力肌肉进行快速收缩的动作,作为一种较为特殊且高效的力量训练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运动员的快速力量水平。

快速伸缩复合训练的方法是较为多元的,而且每一种运动所注重的能力也是有所区别的。

比方说:在足球训练中,运动员往往最需要具备的是灵活性。

对于篮球运动而言,运动员更加需要具备较强的下肢爆发力,而对于灵敏性的要求相对偏低,所以,结合运动类型设计与之相匹配的快速伸缩复合训练项目,对于有效提升运动表现时至关重要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