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药三分毒”到底是什么意思?听听老中医怎么说?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是药三分毒”到底是什么意思?听听老中医怎么说?
都说“是药三分毒”,你真的了解这是什么意思吗?
“是药三分毒”这句话原文出自明代医家,刘纯的《药治通法补遗》,按年代来讲,那段时期并没有西药,所以这句话最初指的是中草药。

随着西药的引入,这句话的意思就逐渐扩展开来了。

而古时的“毒”有两层含义,一层是“有害”,另一层是指中药的“偏性”。

根据对各种相关书籍的阅读审查,带有“有害”这层意思的中药少之又少,它的有害程度大小书中也都有详细的记载标注,所以根据医生的嘱托服药是不需要太担心的。

存在更多的则是药物的偏性,中医有“以偏纠偏”的指导理论,人体偏寒了,出现了寒证的现象,就用热性的药物来纠正人体的偏性,来达到恢复健康的目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中药调理。

说来是很简单,现实生活中的疾病不是只辨寒热就能解决的,人体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具体一个人体质如何,什么症状就需要医生来进行详细的诊断了。

当然,医生在诊病开方的时候,也会综合考虑患者的情况,尽量让药物互相制衡,让患者治病的同时,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用平和、舒适的方式解决患者的问题。

现代社会有关“毒”的概念变得丰富,会发生混淆也是正常现象,中医强调药食同源,药物和食物都有偏性,能纠偏,只是食物要比药物更加平和罢了,如果说偏性就是常规意义上的“毒”,那我们岂不是饭都不要吃了。

不管怎么说,切勿盲目用药,很多药物是否真的有害,患者自身是很难判断的,还是要到正规的医院,对症用药,别吃坏了身体才想到就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