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食品冷链物流现状及相应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我国食品冷链物流现状及相应对策
作者:虞亚男
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4年第04期
摘要在我国,易腐食品在到达消费者的流通过程中质量难以保证,冷链发展不成熟,存在很多问题。
本文就冷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以期达到降低流通成本,保证易腐食品质量的目标。
关键词冷链物流保证质量节约成本
中图分类号:F252.24 文献标识码:A
1食品冷链及冷链物流的相关概念
食品冷链即为:易腐产品在加工、贮藏、运输、分销和零售到消费者手中的这一系列过程中,产品必须在规定的低温条件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安全,减少损耗。
冷链物流一般遵循3T原则,即产品最终质量取决于在冷链中贮藏和流通时间(Time)、温度(Temperature)和产品耐藏性(Tolerance)。
冷链物流解决方案以3T原则为出发点,提供包含低温设备管理、温度湿度监控等冷链物流特殊功能在内的全套物流服务,支持RFID、GPS、GPRS和GIS的集成应用的冷链物流信息化服务。
2食品冷链物流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我国,冷链物流逐渐起步,发展很不成熟,存在很多不合理的现象和问题。
冷链食品在流通过程中质量易受影响,同时制冷效率低下,造成了不合理的成本增加。
2.1大型卖场里冷藏食品供大于求,产品种类偏少
目前需冷藏的食品主要面向大型卖场、批发商,所以大型卖场里的冷藏食品要普遍高于一般规模的零售商。
因为冷链食品本身就具有规模效应的性质,冷链设备固定成本高,要求冷链食品满足一定的规模后,才能分摊过高的制冷费用。
因此在卖场内部,我们可以看到某种牌子的冷冻制品数量很多,但是食品类型确实很少,仅限于某几个品牌。
由于进购量过大,经常会产生滞销现象,只能通过促销来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由于冷藏食品保质期通常都较短,所以很容易因为时间问题使品质下降而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2.2基础设施落后,目前易腐货物采用冷链物流的比例小
在市场上很多中小企业因为本身资金缺乏、力量薄弱,不具有使用制冷设备的能力,因此就产生了缺乏规范的保鲜冷链物流车厢和温度控制设备现象。
为了节省成本,很多规模较小的
公司在运输过程中用棉被遮挡货物以保持温度或者制冷设备在达到一定的温度后就关闭,这些都会造成易腐食品质量的下降。
更糟糕的是,在中国易腐货物采用冷藏运输所占的比例只有10%~20%,而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均达到80% ~90%。
2.3供应链制冷问题缺乏统一标准
与冷链物流相关的法律需要完善,应该规定到具体的某个细节,比如说强制规定在冷链过程中允许的温度差,易腐食品质量的检测标准,冷链环节的完整性要求,违背规定时相应的法律惩罚都要说明清楚,使食品冷链拥有规范、强制性的标准,在评判问题的大小时能有统一的依据,打击不良的刻意减小成本的现象。
2.4缺乏整体的概念,盲目建立冷库
食品冷链应是在产地加工开始,到批发商集中,分销商零售整个过程中都保证产品在一定的温度下储藏,不能只重视部分环节的温度条件,也不能使制冷温度高过必须的温度;同时应该完善信息和监控体制,加强对冷链过程的控制,注重各个环节之间的相互协调。
目前冷库的利用率也较低,同时分布不均,在食品产业中,肉类冷冻的比率要高于果蔬冷藏的比率,大型卖场、批发商较小零售商较多地使用制冷设备。
2.5冷链成本过高,企业资金回收低
由于冷链设备前期投入成本过高,资金回收期较长,规模效应明显,对于某些刚进入行业的中小冷藏企业来说,负担重同时利润低,从而面临倒闭的困境;而对于小成本农户,通过提高农产品的价格以回收在流通里的冷藏支出会导致需求量的减少,长此以往则会造成恶性循环。
3改善冷链物流问题的相关对策
3.1第三方物流承担
冷链中涉及到的设施价格昂贵,同时食品冷链本来就有规模经济的优势,适合于较大数量的食品冷藏,对于单个企业来说,冷链物流方面的投资过大,不利于企业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以发挥竞争优势,所以选择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物流外包比较经济、安全和便利。
可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食品本身的性质和消费者收入的具体情况:在发达地区先完善冷链系统,针对高收入人群和鲜活易腐产品首先健全冷链一体化,在突破重点的基础上再逐渐扩大冷链物流的规模。
3.2对于本身盈利甚微的农产品进行农超对接
农超对接即是由农户直接向超市、菜市场和便民店提供农产品的一种流通形式。
通过减少流通环节减少物流费用,从而使农产品的价格降低;避免了农产品的中转,使农产品较快地到
达客户手中。
采用这种模式,农产品的流通成本降低20%到30%,超市的采购成本降低15%左右,从而使双方和消费者都获利。
3.3信息平台
建立健全完善的信息平台,使得食品的数量,各地的需求及供应情况能够及时地被知晓,使得易腐食品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流通,避免因信息不通畅使得产品在供给地滞销而在需求地价格暴涨的不良现象。
同时,通过信息平台实现各线路运输过程的控制,有效监控易腐货物的流通过程,坚决杜绝冷藏不到位以减小成本的行为。
4结论与展望
本文归纳了冷藏物流中的一些常见不良现象和可供选择的对策,本身并不详尽。
在中国,物流起步晚,历史短暂,发展缓慢,与欧美、日本相比,有很大的差距,目前也正是在逐步改善中,而作为重中之重的冷链物流,其发展更是需要国家和更多优秀物流人才的支持,冷链物流的完善还需要较长的时间。
参考文献
[1] 冯华,王振红.生鲜食品物流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J].物流技术,2009(6).
[2] 许光.我国冷藏物流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初探[J].现代商业,2011(8).
[3] 刘北林.食品保鲜与冷藏链[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