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时空观念培养策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时空观念培养策略
摘要:时空观念是高中历史核心素养中的重点板块,同时也是历史学科核心
素养的奠基石。

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能使其了解特定史事与特定时间空间的关联,帮助其能更好地梳理历史时间线脉络,不必再死记硬背,对所学知识的运用更为
得心应手。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充分了解时空观念的基本内涵,采用情景教学法、迁移教学法、思维导图、组织开展评价讨论等方式注重对学生时空观念的培养,促使学生在高中关键阶段历史学习中了解历史发展规律,开启智慧的大门,
促进其历史核心素养的有效发展。

关键词:时空观念;高中历史;培养策略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强调要注重发展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并将其列
为首要教学任务。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借助时
空观念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同一结合并串联起来,从而对历史的客观规律形成正
确认知,在答题训练中也能够迅速对题干中的时间线索作出反应。

本文将从时空
观念基本内涵出发,进一步探索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培养策略。

一、时空观念基本内涵
时空观念指的是学习者能够通过时间和空间的变换探索历史现象的一种素养,它也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一部分。

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中对事物
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只有在特定的时间框架内才能够对历史事件具
有更加深刻的认知与了解[1]。

着重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能够帮助其更好地了解
历史的发展顺序,将历史事件与时间一一对应,通过对时代背景的深入探究,感
受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从而形成客观规律,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自己的历史价
值观,对其日后学习生活大有裨益。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时空观念培养策略
目前,时空观念的培养已经被列为高中历史教学的首要目标。

教师应充分结
合高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进行教学设计,笔者根据真实情况提出如下在高中历史
教学中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的几点举措,以期为广大教师提供借鉴参考:(一)用情境教学法重现历史现场
情境教学法是目前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大部分教师所最为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为想有效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教师可有意识地发挥现代意义技术手段的优势,
重现历史现场,带领学生穿越时空建立“历史对话”,使其对所学知识产生更为
深刻的印象[2]。

以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
与民族交融》课题为例,结合教学内容,教师在导入部分利用多媒体展示《国家
宝藏》节目片段,并放大山西博物院中所收纳的木板漆画图片。

在情境的导入下,学生被图片内容所深深吸引,教师因势利导引出“木板漆画绘画技艺与我国东晋
时期名画家风格相近”,促使学生感受民族交融文化融合。

以鲜卑族为样本,并
利用西晋末年少数民族分局与北方流民南迁示意图,引导大家观察图片内容,从
中收集信息,在班级内开展交流与讨论。

经讨论交流,大家发现在图片中北方少
数民族迁移方向为向内迁移,而北方人则向南迁移。

在此基础上,教师利用直观
的历史年份表带领学生共同梳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图,促使学生对
本时期重点内容产生更为深刻的认知与了解。

(二)用迁移教学法对比历史事件
迁移教学法涵盖迁移、类比、互动等三大要素,通过迁移教学法能够引导学
生通过类比的方法对历史事件的异同点进行深入分析梳理,帮助学生进一步建立
历史探究精神以及时空观念。

同时,教师也可鼓励大家结合所学知识在课前开展
探究,搜集资料初步构建历史时空模型,使历史课堂转变为知识交互的课堂,进
一步落实历史核心素养的有效培育。

以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7课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
的加剧》课题为例,本课覆盖了我国十九世纪下半时的重要历史事件。

在教学中,教师带领学生共同梳理时间线索,以“洋务运动”为范例,向学生呈现我国在洋
务运动阶段所做的成就,在自强、求富号召下踏上向西方学习的道路。

这时,教师话锋一转反观在我国开展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之时,西方已进入到二次工业革命的鼎盛时期。

教师可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从政治背景、改革策略、结果及影响等几方面对比二者的异同点。

进一步帮助学生深化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在时空观念作用下,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3]。

(三)用思维导图法梳理历史关联
思维导图是一种放射性思考具体化的方法,通过框架的确立向四周外延,能够有助于学习者构建良好的知识体系。

将其运用到高中历史教学当中,能够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时间脉络,进一步提升历史学习的整体意识,构建良好的时空观念。

因此,教师可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带领学生梳理时空轴,引导学生自主尝试进行绘制,在潜移默化中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

以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课题为例,结合本章所学内容为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更为深刻的认识。

教师以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导入,分别以中、美、俄三国作为主线索,阐述三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所作出的举措。

在同一时间线索上,记录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经过,包含:西、东、南三条战线、主要作战方式、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等主要战役。

通过这样的方式,帮助学生利用直观的思维导图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经过建立更为完善的知识体系。

在此基础上,教师也可鼓励大家效仿思维导图模式,自主梳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秩序。

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扎实基础知识,在长时间的学习中逐渐构建完善的历史时空观念。

(四)用评价策略来展示时代风采
采用评价策略实现时空观念的培育是目前较为新颖的一种教学手段,教师可结合历史事件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对其进行客观评价与分析。

以辩证的眼光看待历史的发展,不可带有偏颇的成见。

在讨论交流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够得到充分调动,其对历史事件的时空关系分析能力也将得到进一步的提高[4]。

以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8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课题为例,结合教学内容教师为学生讲解戊戌维新运动的政治背景以及代表人物及主
张。

以公车上书拉开帷幕,在戊戌年推向高潮,这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
良运动,后遭到慈禧的阻碍,由于此场改革运动缺乏基础且没有严密组织,也便
草草结束。

结合史料,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并思考,倘若自己是戊戌维新运动中的
一位领袖,你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在大家的交流与讨论中,教师因势利导指出,虽变法失败,但国人抗争推翻封建政府统治,一心为建设中国之心从未改变。


思想上升到新的高度,在时空观念培养中帮助学生领略时代风采,建立辩证的历
史眼光。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将发展学生的时空观念列为首要任务。

在课堂中创设良好教学情境,重现历史现场、对比历史事件,帮助学生建立更为
完善的历史知识体系,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身历史学科综合素养,面对任何类型
题目都更加游刃有余。

参考文献:
[1]陈金梅.基于“时空观念”素养培育的历史教学研究[J].考试周
刊,2020(A4):147-148.
[2]沈家平.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有效渗透核心素养[J].教育
界,2020(52):64-65.
[3]吴波.高中历史学科中核心素养培养策略[J].试题与研究,2020(36):105-106.
[4]王代春子.新高考背景下时空观念的构建及课堂教学策略的运用探究[J].
考试周刊,2020(A1):13-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