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 智慧阅读第四辑 跪拜乡土作文素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跪拜乡土
一位友人去台湾观光,在下榻的茶棚里,闲聊时,竟遇到了一位同村乡亲。
那是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喜颠颠地问家乡情况,问他熟悉的亲人,问门前的清江水,一问一答,竟勾起了老人的思乡之情,萌发了回乡看看的念头,而且这愿望很强烈。
临别时,还即兴赋诗一首:君自故乡来,无端惹乡愁。
门前清江水,是否至今流?
老人故里,已没有了亲人,但逢此盛世,三通既畅,为何不回去看看?为了不负等待了60年的梦想,怎么也得回乡一趟。
回乡,这是前世今生的心愿,为了此生之圆满,不留遗憾,他当即向乡人许诺,适当时候,一定回乡来看看。
不到一年,这位老人真的在儿子的陪同下,回到阔别半个多世纪的家乡。
有乡亲问:父母不在了,又无亲人,回来看看,看什么呢。
真的,看什么呢?老人说,一是回来看乡亲,乡亲就是我的父母,我的亲人;二是回来感恩,感恩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
是啊,老人是在这片土地上出生的,家园不在,这方热土还在;青山不老,绿水长流。
正是这方热土,养育了先人,养育了自己。
老人说的,字字句句,沉甸甸的。
这是他的胞衣地,这里有他父母的坟茔,虽然只是一堆黄土,却埋着父母的期盼,与自己血脉相系相连。
这山水,这故地,这清江,甚至父母栖身之所的早已散去的炊烟,都与自己脉息相系,感情相通,让他魂梦相守。
于是他对着这一方父母故地,对着这方魂牵梦绕的山水,这熟稔的土地,焚纸拈香,长恸而歌,长跪而拜。
父母逝去,根脉还在,父母生前衣食之地还在,身后安息之所还在。
世事在变,但养育自己的山水不变。
乡人的乡情,家乡的水井,远去了的故园风物,以及故乡暮色下的烟霭,都滞留在记忆的时空里,是无法抹去的。
他跪拜的是一份沉甸甸的乡情,是对乡土的挚爱,是一份温馨的眷恋。
乡土乡情,总是难忘。
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对故乡的依赖,是一种深入骨髓的乡土文化的潜质,是楔入故乡泥土深处的楔子,它成了维系乡情的脐带。
我们每个人,都有着割舍不了的情怀,这种恋乡情结,与生命同在,终生守望。
跪拜故乡,就是跪拜土地。
这土地是我们的安身立命之所,你可以远离,但不可以割舍。
土地是母亲,是人民,是一切生灵的根基。
我们跪拜是一种心接地气的活法,也是一种精神,一种坚守,一种对大地母亲的感恩和对生命的感悟。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出生地,一个故乡,没有选择,这是你的命之根,生之源。
它为
我们承载很多,山水的仁慈,土地的博爱,谷物的恩泽,我们世世代代,都是以鞠躬的方式,贴近它,守候它,让我们总是心存敬畏,皈依在它脚下,让我们魂牵梦回。
因为这里有你的母亲,你的亲人。
正是母亲——这一方大地,用乳汁抚育了自己的成长。
故乡是不能搬迁的,也不能更改,你只能惦记,只能膜拜,这是人的宿命。
八旬老人,千里回乡,跪拜乡土,给我们以启迪,以震撼,故乡在变,但那惦念和感恩之情,是不变的,一如门前清江水,一直向东,日夜长流。
正如老人“回乡有感”所吟:白发回乡一梦中,故园已非旧时容。
只有门前清江水,涛声日夜水朝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