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写审计报告的步骤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撰写审计报告的步骤
撰写审计报告的步骤「篇一」
一、审计报告的具体内容
(一)审计依据,即实施审计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的具体规定。

(二)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包括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性质、管理体制、财政、财务隶属关系或者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关系,以及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状况等。

(三)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责任,一般表述为被审计单位应对其提供的与审计相关的会计资料、其他证明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

(四)实施审计的基本情况,一般包括审计范围、审计方式和审计实施的起止时间。

审计范围应说明审计所涉及的被审计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所属的会计期间和有关审计事项。

审计方式要写明是就地审计还是调帐审计,还是二者结合。

(五)审计评价意见,根据不同的审计目标,以审计结果为基础,对被审计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真实、合法和效益情况发表评价意见。

发表评价意见应运用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并考虑重要性水平、可接受的审计风险、审计发现问题的数额大小、性质和情节等因素。

并且,只对所审计的事项发表审计评价意见,对审计过程中未涉及、审计证据不充分、评价依据或者标准不明确以及超越审计职责范围的事项,不发表审计评价意见。

审计评价意见不能与审计发现的问题相矛盾。

(六)审计查出的被审计单位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二、审计报告的编写程序
(一)调查研究,发现问题。

主审在开展审计项目时,应全面地掌握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对被审期的有关计划的完成情况、所存在的问题或簿弱环节,采取的措施进行分析,要灵活运用检查、实地勘察、座谈、查询及函证、计算、分析性复核等审计方法保证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要与同期、历史较好水平和同行业进行对比,找出该单位在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或经验。

(二)归纳汇总,拟定审计报告提纲。

围绕审计项目任务和目的,把在审计过程中的会议记录、审计工作底稿、通过查证落实的影像件、复印件和证明材料等,按照问题的性质或类别归纳编号。

从整理的各项资料中,权衡轻重,按照问题的性质、分清主次,进行排列,做到观点正确、简洁明晰、条理清楚、通俗易懂,不得重复或遗漏,在审计报告中如实反映。

(三)修改补充,审定审计报告。

主审人员起草完毕审计报告后,还需进一步认真地修改和补充。

首先,应召开审计组业务会议,集体讨论研究,逐条修改补充;其次在审计组修改的基础上,由业务分管领导进行审核修改。

在修改补充时应关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在文字表达上,要言简意赅,合乎逻辑和语法,数字部分做到分文不差,整体数字与分部数字互相吻合,前后衔接;二是要根据现行的政策法令、规章制度加以对照,确保所提出处理意见和建议合理合规,定性准确;三是定稿之前,项目组负责人应到被审计单位征求意见,让审计建议对被审计单位能切实起到“审、帮、促”的作用。

(四)签发确认,上报审计报告。

审计机关和被审计单位取得一致意见后,在审计报告的末尾和附件中,审计机关和被审计单位领导、经办人要互相签字和加盖单位公章,表明各自意见,为后续审计或审计整改提供依据。

审计报告编写出后,应按照公文签发的有关规定和程序,上报审计主管部门和本单位有关领导以及被审计单位,审计机关要留存归档。

撰写审计报告的步骤「篇二」
内部审计报告是指内部审计人员,根据审计计划对被审计单位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后,就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出具的书面文件。

内部审计报告的撰写步骤
1.整理分析工作底稿
审计工作底稿是分散的,不系统的,审计人员要在审阅底稿的基础上,去粗取精,选择符合审计目的的,有价值的证据资料作为撰写审计报告的.基础。

2.拟定审计报告提纲
对审计工作底稿分析整理归类的基础上,按审计报告结构和主要内容,逐项列出编写提纲。

3.撰写审计报告初稿
审计报告可以由一个人执笔,也可以多人分工撰写,如果是分工撰写,最后必须由一个人统稿。

4.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
为确保审计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审计报告完稿后,要征求被审计单位的意见,如果所提出的意见有道理,就要虚心采纳,不符合政策要求的意见,则要坚持原则,耐心解释并予以拒绝。

5.审查并签发审计报告
审计组负责人对审计报告负全责,对审计报告认真审查,确认无误后,签署审计意见,报送有关方面。

撰写审计报告的步骤「篇三」
20xx关于撰写审计报告的步骤
审计报告是审计小组或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结束后,将审计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和审计工作的结果,向审计机构、委托者或有关部门提出的书面文件。

它是记载审计人员实施审计的情况和表达审计意见的书面文件。

撰写审计报告是审计工作的最终产品,是审计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一、撰写要求
撰写审计报告是一项十分严肃的工作,它要求审计人员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政策水平和较好的理论修养。

为了保证审计报告的质量,准确表达审计人员的意见,审计报告的撰写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

1.实事求是,客观公正。

审计报告是政策性很强的文件,撰写时必须重事实,以法律法规为准绳,坚持原则,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对被审计事项进行定性,提出处理意见。

既不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息事宁人;也不能无限上纲,夸大危害程度。

审计报告的内容要真实严肃,经得起实践的考验。

2.数字准确,证据确凿。

审计报告是提供给有关单位和人员作为判断和决策用的'依据,务必做到数字准确,证据确凿。

为此,审计人员对审计报告中列举的数据资料要认真计算、复核,做到准确无误;对各种证据资料,也要亲自进行调查核实,使其既充分可靠,又具备有效的证明力,为发表审计意见奠定可靠的基础。

3.抓住关键,突出重点。

一次审计涉及的问题很多,在一份审计报告中不可能反映被审计单位的所有问题。

这就要求拟定审计报告时一定要坚持重要性原则,紧紧抓住关键性的问题,深刻剖析,提出明确而具体的意见,而不能事无巨细,面面俱到。

审计报告的重点要放在影响全局或影响较大、性质严重或情节恶劣、金额较大的问题上。

对重点问题要充分展开,讲透讲清;对一般、次要的问题,则可简略提及,甚至略而不提。

只有这样,才能使审计报告的内容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4.文字简练,措辞严谨。

审计报告是送给被审计单位负责人、上级部门或有关部门领导看的,因此不宜写得太长。

这就要求写审计报告时一定要开门见山,不转变抹角;要层次分明,条理清楚;语言文字要字斟句酌,简明扼要;要选择准确、有力的证据作为证明事实的依据,前后矛盾或重复的证据,同事实无关的证据,一律不作为审计报告的证据;语言表达要准确无误,慎重斟酌,切忌夸张,并尽量选用专业术语。

二、撰写步骤
1.整理分析审计工作底稿。

审计人员在完成审计任务的过程中,收集了许多能证明问题的资料证据,并集中反映在审计工作底稿中,这些都是拟定审计报告的基础。

但是,这些底稿是分散的、不系统的,不可能不分轻重地全部写进审计报告。

为此,审计人员要在审阅工作底稿的基础上去精取精,选择一些符合审计目的的有价值证据资料,并进行归类整理,作为撰写审计报告的基础。

此外,审计人员还要按照审计查出的问题,查找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依据,为问题定性和提出处理意见提供法律依据。

2.拟定审计报告提纲。

在对审计工作底稿进行分析整理归类的基础上,可由审计小组成员集体讨论拟定审计报告的内容、结构安排及其格式,并逐项列出编写提纲。

审计报告编写提纲包括前言概述部分怎样写;被审计单位概况写哪些内容;存在的问题部分写什么问题;次序怎么安排;使用哪些证据,引用哪些法律、法规;如何写出评价和结论等。

如果使用小标题,还要注意推敲标题的准确性,看是否反映了问题的面貌及性质。

3.撰写审计报告初稿。

拟定提纲后,就可以考虑将资料用文字加以组织表述,形成审计报告初稿。

审计报告可以由一个人执笔,也可以多人分工撰写。

如果是分工撰写,最后必须由一人统稿,并授予修改权,以使最后形成的审计报告初稿前后呼应,浑然一体。

4.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

为了保证审计工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审计报告定稿后,必须按审计工作程序和要求征求被审计单位的意见,并要求被审计单位在一定期限内提出书面意见,以便使审计报告符合客观实际,能被其所接受。

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提出的意见,应慎重考虑,反复推敲。

如果被审计单位提出的意见有道理就虚心采纳,重新研究修改报告;如果被审计单位从单位利益考虑,提出不符合政策要求的意见,审计人员一定要坚持原则,予以解释或婉拒,并将被审计单位的意见作为审计报告的附后件一并报出。

5.审查并签发审计报告。

审计机构接到审计报告后,有关领导应在审计报告上签署意见,并根据审计结果,做出审计决定,通知被审计单位和有关部门执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