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认识厘米(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北京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认识厘米(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北京版
当我站在讲台上,看着台下那一双双期待的眼睛,我知道,我又
开始了新的一节数学课。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年级上册的《认识厘米》。

我在黑板上写下“认识厘米”四个大字,然后详细解释了厘米的
概念,通过实际测量一根铅笔的长度,让学生们直观地感受到了厘米
的长度。

接着,我引入了教材中的第一个例题,讲解如何用厘米来测
量物品的长度。

在讲解的过程中,我不断提问,学生们积极回答,通过互动,他
们更好地理解了厘米的概念。

我也在课堂上进行了随堂练习,让学生
们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厘米的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特别强调了厘米与米的关系,希望通过这个知
识点,让学生们建立起数学的初步概念。

我也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如尺子、铅笔和练习本,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学习。

在板书设计上,我尽量简洁明了,将厘米的定义、换算和应用都
清晰地展示在黑板上,让学生一目了然。

对于作业设计,我布置了一道实际应用题,让学生们用家里常见
的物品,如桌子、椅子等,来测量它们的长度,并用厘米来表示。

这节课结束后,我进行了课后反思,认为学生们对厘米的概念有
了基本的认识,但在实际应用上还需要加强。

在下一节课中,我会继
续巩固这个知识点,并通过更多的实际操作,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厘
米的应用。

同时,我也会进行拓展延伸,让学生们了解其他长度单位,如米、千米等,希望通过这节课,让学生们建立起数学的基础概念,为今后
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重点和难点解析:
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我需要重点关注的。

我通过
实际测量铅笔的长度,让学生们直观地感受到了厘米的长度,这是一
个非常重要的实践情景引入,它帮助学生们建立了厘米的表象。

我在课堂上进行了随堂练习,让学生们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厘
米的认识。

这个环节是非常关键的,因为它不仅巩固了学生们对厘米
的概念,还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

再次,我特别强调了厘米与米的关系,希望通过这个知识点,让
学生们建立起数学的初步概念。

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因为它不仅关系到学生们对长度单位的认识,还关系到他们今后学习
更高级数学的理解。

对于重点难点的处理,我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我通过直观的实
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们感受到厘米的长度,从而降低了他们对厘米概
念的理解难度。

我通过讲解和实际操作,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了厘米
的应用,从而解决了教学难点。

在教具和学具准备方面,我准备了尺子、铅笔和练习本,这些工
具都是非常实用的,它们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学习和理解厘米的概念。

对于板书设计,我尽量简洁明了,将厘米的定义、换算和应用都
清晰地展示在黑板上,让学生一目了然。

在作业设计上,我布置了一道实际应用题,让学生们用家里常见
的物品,如桌子、椅子等,来测量它们的长度,并用厘米来表示。


个作业的设计,旨在让学生们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从而提
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生活实践能力。

在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方面,我认为学生们对厘米的概念有了基
本的认识,但在实际应用上还需要加强。

在下一节课中,我会继续巩
固这个知识点,并通过更多的实际操作,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厘米的
应用。

同时,我也会进行拓展延伸,让学生们了解其他长度单位,如米、千米等,希望通过这节课,让学生们建立起数学的基础概念,为
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
在教授《认识厘米》这一课时,我运用了一些特别的教学技巧和
窍门,以确保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厘米的概念。

我注重了语言语调的运用。

在讲解厘米的概念时,我尽量使用简
洁明了的语言,并且语调生动有趣,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我还运用
了一些形象的比喻,如将厘米比作小树苗,让学生们更直观地理解厘
米的长度。

我合理分配了时间。

在课堂上,我确保有足够的时间来讲解厘米
的概念,并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我还预留了一些时间来进行课堂提问,以检查学生们对厘米的理解程度。

再次,我注重了情景导入的运用。

我通过实际测量铅笔的长度,
让学生们直观地感受到厘米的长度,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个实践情景引入不仅帮助学生们建立了厘米的表象,还使他们能够更
好地理解厘米的实际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还运用了一些小窍门。

例如,我准备了一些教
具和学具,如尺子、铅笔和练习本,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学习和理解厘
米的概念。

我还设计了一些实际应用题,让学生们用家里常见的物品
来测量长度,并用厘米来表示,以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教案反思:
在反思这节课的教案时,我认为有几个方面可以改进。

我可以在
课堂提问环节更加引导学生思考,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激发他们的
思维能力。

我可以在实际操作练习中给予学生们更多的自主权,让他
们自己尝试测量不同物品的长度,以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我还可以
通过引入一些有趣的数学故事或实例,让学生们更加生动地理解厘米
的概念。

总的来说,我认为这节课的教学效果还是不错的。

学生们对厘米
的概念有了基本的认识,并在实际操作中加深了对厘米的理解。

通过
这节课,学生们不仅学到了数学知识,还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
际应用能力。

我会继续努力,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以提供更优质的教育。

课后提升:
为了让学生们在课后进一步巩固《认识厘米》的知识,我设计了
一系列丰富多样的练习题,以帮助他们加深对厘米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1. 实际测量练习:请学生们在家中找出一件日常物品,如书、桌
子或椅子,用尺子和厘米为单位测量其长度、宽度和高度,并记录下来。

答案:略
2. 换算练习:请学生们用厘米为单位测量自己的身高,并将身高
换算成米和毫米。

答案:略
3. 图形长度计算:在一个长方形中,长为15厘米,宽为8厘米,请计算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

答案:周长=(15+8)×2=46厘米,面积=15×8=120平方厘米。

4. 生活应用题:小明家的书桌长度为120厘米,宽度为60厘米。

请问,书桌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答案保留整数)
答案:书桌的面积=120×60=7200平方厘米,换算成平方分米为
72平方分米。

5. 数学故事题:小红的铅笔长度为15厘米,小蓝的铅笔长度为
20厘米。

请问,小蓝的铅笔比小红的铅笔长多少厘米?(答案保留整数)
答案:小蓝的铅笔比小红的铅笔长5厘米。

6. 探究题:请学生们思考,除了厘米之外,还有哪些长度单位?
它们之间有什么换算关系?
答案:除了厘米之外,常用的长度单位还有米、千米、毫米、分
米等。

1米=100厘米,1千米=1000米,1毫米=0.1厘米,1分米=10
厘米。

通过这些课后练习题,学生们可以在家里巩固所学知识,并将其
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同时,这些练习题也考查了学生们对长度单位换
算和应用的掌握程度。

我相信,通过努力和实践,学生们一定能够更
好地掌握《认识厘米》这一知识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