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情墨趣》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笔情墨趣》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主要介绍水墨画的绘画语言——“笔墨”,以及运用“笔墨”来表达思想感情。

本课属于初中阶段“造型.表现”领域的教学内容,是八年级中国画教学的基础课,与后面的《中国山水画》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学习单元。

《美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造型.表现”教学领域中提高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学习中国传统绘画,掌握中国画的基本造型方法,体验中国画造型活动的乐趣而设置的。

学生通过对名家作品的分析,理解笔墨韵味给人点来的美感,通过用笔用墨技法的学习,认识中国画笔法墨法的独特表现力,体验中国画的笔墨情趣。

从而进一步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

二、学情分析
作为教学对象的初二年级学生,通过前期中国画理论课程的学习,具有一定的欣赏水平和初步的表现能力。

但学生笔墨技法水平参差不齐,运用笔墨表达情感的能力还有欠缺,因此本课教学中应着力提高学生运用绘画语言来传递情感的表现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用笔”和“用墨”的方法、特点,理解如何用“笔墨”来表达情感。

对中国画诗情画意、托物言志内涵的理解,进行简单的山水画表现尝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听课、思考、创作实践等途径,学习本课内容,感受如何借景抒情、表现意境。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体验水墨画的情趣,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认识美术的文化性与历史的继承性。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中国画的笔法和墨法。

2.难点:能透过作品欣赏和笔墨练习体会笔情墨趣。

五、教学方法设计
1.教法
采用视频教学法、讲授法、展示评价法等教学方法。

2.学法
以学生为主体,采用观察总结法、欣赏分析法、讨论法、练习法、自评互评的评价方法等学习方法。

六、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微视频;国画材料
2.学生准备:国画材料
七、教学时间:1课时
八、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课程(4分钟)
教师活动:播放视频
设问:通过视频欣赏,谈一谈你的感受?
学生活动:观看作品,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进入欣赏情景。

教师活动:这节课我们走入诗情画意的中国画世界,感受它带给我们的快乐和情趣。

(出示课题:笔情墨趣)
(2)讲授新课
1.探索新知(5分钟)
教师讲解:笔墨情趣即作者的主观情感与内在修养通过笔墨在画纸上的体现。

教师活动:出示作品《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荷花水鸟图》,提出问题:作品中传达了什么样的情感?(目的:使学生理解画家如何运用“笔情墨趣”)。

学生活动:思考、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作品用全景构图,浓墨重彩,包含着画家对祖国山河无限的深情,体现了其热烈深沉的感受。

《荷花水鸟图》——朱耷是明朝皇室后裔,明灭亡后,国毁家亡,心情悲愤,落发为僧。

《荷花水鸟图》表现了朱耷悲凉的情感和孤高的性格。

2.游戏实验(5分钟)
教师活动: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实验,第一个同学在纸上画点,第二个同学在纸上画线,第三个同学在纸上大胆涂抹。

要求:每个同学画到笔干墨枯为止。

教师提问:画面中墨色出现了哪些变化?
学生活动:思考、回答问题。

教师归纳:浓、淡、干、湿的变化,勾、皴、点、染的技法。

(3)作品欣赏(5分钟)
教师活动:出示作品《虾》、《露气》,提问:作品中应用了哪些笔墨的表现方式?
学生活动:通过观察作品,思考、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用笔:中锋用笔、侧锋用笔、逆锋用笔、顺锋用笔
墨色:焦、浓、重、淡、清
(4)视频欣赏(5分钟)
教师活动:多媒体播放《笔情墨趣》微课视频
学生活动:观看视频,学习运用
(5)课堂练习(12分钟)
学生活动: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完成一幅山水画。

教师活动:教师巡视指导,对个别学生进行技法指导。

(6)课堂总结,交流评议(4分钟)
1.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

2.教师总结评议。

(7)板书设计
笔情墨趣
1.用笔:中锋用笔、侧锋用笔、逆锋用笔、顺锋用笔
2. 墨色:焦、浓、重、淡、清
3. 技法:勾、皴、点、染、泼墨、破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