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第一单元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同步测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第四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2015·济南学业水平测试)“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

留下上述祖训的皇帝是( )
A.唐太宗B.宋太祖
C.明太祖D.清世宗
解析: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并且规定以后不准再立丞相。

故正确答案为C项。

答案:C
2.(2015·徐州高一检测)六部是吏、户、礼、兵、刑、工各部的总称。

下列关于明初六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六部分理全国政务
B.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
C.六部的设置削弱了皇权
D.六部的设詈加强了君主专制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

明初,废除丞相.权分六部,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答案:C
3.(2015·北京西城区高一模拟)“洪武皇帝……希望牢牢将权力抓在自己手中,并试图独自处理国家大事。

但是这样的工作负担被证明是无法承担的,他于是召集一些忠诚的中级官员组成了一个特别的政府部门……”材料中“特别的政府部门”中的成员指( ) A.丞相B.殿阁大学士
C.尚书令D.军机大臣
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洪武皇帝……特别的政府部门”和所学史实可知,朱元璋为了解决废丞相,权分六部带来的繁重的工作量,设立了殿阁大学士。

答案:B
4.(2015·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明朝自宣德以来,中央机构互相倾轧。

英宗登基后,太皇太后委政内阁,令大学士杨士奇等对题奏本章拟出处理意见,交皇帝裁定,明朝票拟走向制度化。

这主要反映了( )
A.内阁地位逐渐提高
B.明英宗时期初设内阁
C.废丞相后政治腐败
D.内阁成为法定的中央机构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历史现象的能力。

材料主要表明了明朝的政局由互相倾轧到内阁大学士拟出处理意见,表明了内阁的政治地位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B、D两项表述错误,C项在材料中没有反映。

答案:A
5.(2015·北京会考)内阁制度的创立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地方职能的健全B.思想控制的加强
C.中国社会的进步D.君主专制的强化
解析:明朝时期设立的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内阁制度是皇权加强的表现,充分体现了君主专制的强化。

答案:D
6.(2015·东莞高一期末)“内阁制度始终没有突破它发展中遇到的瓶颈,即始终没有使明朝实现真正的‘虚君政治’。

”材料意在揭示( )
A.内阁制未改变明朝皇权专制的本质
B.内阁官员权力弱小,无法助理国政
C.明朝皇帝与内阁间的矛盾日益激化
D.内阁内部争权夺利,无法发挥效用
解析:明朝时期的内阁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虽然后来内阁地位有了提高,但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决策机构。

它是皇权加强的表现之一。

题干材料充分反映了当时内阁制度这一特点。

答案:A
7.(2015·宁波高一检测)“机构精简,行政效率提高,遇事不互相推诿,能迅速处理军国大事。

”上述材料反映的是哪一机构设置的作用( )
A.清初内阁B.中书省
C.军机处D.清初六部
解析:注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是“机构精简”“迅速处理军国大事”。

军机处的设置提高了行政效率,能快速处理各种文书。

答案:C
8.(2015·江苏学业水平模拟)史学家赵翼在描述我国古代某机构职能时说:“即承旨诸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

”该机构是( )
A.尚书省B.门下省
C.内阁D.军机处
解析:赵翼所描述的机构是清朝时期设立的军机处,军机大臣每天只能跪受笔录、上传下达,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

答案:D
9.(2015·苏州高一检测)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下列相关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废丞相②设立内阁③设置军机处
A.①②③B.②①③
C.①③②D.③①②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史实的能力。

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制,清朝雍正年间,设置军机处。

答案:A
10.(2015·广东学业水平模拟)我国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特征是( )
①建立皇权绝对权威②皇权控制中央机构③削弱地方权力
A.①②B.①②③
C.①③D.②③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这一概念的理解。

结合从秦朝建立这一制度到清朝这一制度发展到顶峰的过程,我们可以知道,中国古代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基本特征是建立皇权绝对权威、皇权控制中央机构、削弱地方权力、注重思想控制。

所以正确答案为B项。

答案: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
11.(2015·南昌高一检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丞相者,朕之股肱,所与共承庙宇,统理海内,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

——《汉书·孔光传》引汉哀帝语材料二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

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贞观政要》引唐太宗语材料三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五军都督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明太祖《皇明祖训·祖训首章》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丞相的主要作用。

(2)根据材料三,概括明朝政治制度的主要特征。

(3)从材料中皇帝对宰相(丞相)态度的变化,你能看出古代中国政治发展的趋势是什么吗?
答案:(1)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减少皇帝的决策失误,避免君主独断等。

(2)废除丞相,设五府、六部等分理全国军政、行政等事务;各部门相互监督和牵制,保
证全国大权集中到皇帝手中。

(3)趋势:不断调整中央行政机构,相权不断削弱乃至废除,皇权不断加强。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秦朝以后,皇帝为了集中权力,不断削弱相权。

唐朝曾以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行使宰相职权;清朝又以满汉大学士等出任军机大臣,主持全国军政要务。

(1)下图反映了汉、唐、明、清四朝中枢的演变过程,按示例完成空格。

(2)从上述材料中归纳出皇帝集权的两种方式及其作用。

材料二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致使相权逐渐削弱,这既是我国集权体制下的政治制度发展变化的突出特征,也是皇权与相权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齐涛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在秦、唐、明三代的表现。

答案:(1)内外朝制度、三省六部制或三省制、内阁制度或内阁。

(2)一种是起用身边的亲信近臣,成为决策核心,另一种是令多人共行“宰相”之职,以形成相互牵制。

(3)表现:秦设丞相,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唐实行三省六部制,相权一分为三,加强了皇权;明废丞相,设内阁,作为皇帝的顾问机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