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4单元 第11课 物理学的重大进展 课时跟踪训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历史]
绪论:许多同学头疼历史,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历史需要大量的记忆。
的确如此,学好历史的基础就是记忆。
人的智力系统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等等。
其中,记忆力是基础,思维力是核心。
法国著名思想家伏尔泰曾经说过:“人如果没有记忆力,就无法联想和发明创造。
”日本记忆学家高木重郎认为:“记忆力是效率的别名……是发展创造性的基础。
”记忆的东西越多,观察就越敏捷,思维推理就越缜密,判断就越准确,就越富有创造力。
因此,发展记忆力是和发展其他智力因素相辅相成的,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和纽带。
对于历史学科的记忆来说,有以下一些具体的方法:
(1) 顺序记忆法:按照事件本身的发展的顺序依次记忆。
(2) 特征记忆法:对于内容相似的知识,通过细致地观察和全面地比较后,找出所要记忆内容中特别容易记住的特征。
(3) 规律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寻找具有规律性的东西加以记忆。
(4) 隔年记忆法:将发生时间具有某种特定规律的历史事件放在一起,加以记忆。
(5) 重复记忆法:通过反复阅读来巩固记忆。
(6) 回忆记忆法:将学过的内容,经常地、及时地尝试回忆,在回忆过程中加强记忆。
(7) 谐音记忆法:将要记的东西,变成读音相同或相近的词、词组、短语或杜撰的句子,使之便于记忆。
(8) 形象记忆法:对于较抽象的内容,可用图、表等形象地描绘出来。
(9) 讨论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有不够理解的地方,不妨先按照自己的意见与同学讨论,在讨论就比较容易记住。
(10)口诀记忆法:将记忆内容编写成口诀或歌谣,是一种变枯燥为趣味的记忆方法。
(11)词头记忆法:将要记忆材料的词头连成句子。
(12)练习记忆法:一些可以通过动手来记忆的内容可以自己亲自练习、检测、实验,增强记忆效果。
(13)联想记忆法:利用联想是促进记忆的有效方法之一。
(14)多种感官参与记忆法:多种感觉器官参与记忆活动,可大大提高记忆的水平。
(15)信息压缩记忆法:先记住大体轮廓,然后逐渐记住每一细节,由粗到细进行记忆。
(16)对比记忆法:在记忆相类似的事物时,可将两种事物进行对比,找出异同。
(17)归类记忆法:把要记忆的内容列出提纲,分门别类整理归纳,然后进行记忆。
(18)重点记忆法:记住整个内容中的公式、定理、结论、基本概念、重要句子等重点,作为记忆的“链条”来联系全部内容。
(19)理解记忆法:只有深刻理解了的知识才能牢固地记住它。
(20)推理记忆法:利用一事物引出接近的事物或引出有因果关系的事物来记忆。
(21)网络记忆法:如能把所学的各知识点连成线,组成面,编成网的话,那么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也就清晰可见了。
最后, 需要提醒同学们的是:重复是记忆之母。
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学者顾炎武,可以背诵14.7万字的十三经。
据《先正读书诀》记载:“林亭(即顾炎武)十三经尽皆背诵。
每年用3个月温故,余月用以知新。
”我国当代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80多岁高龄还能熟练地背诵圆周率小数点后一百位以内的数。
有人向他请教记忆诀窍,他的回答是:“重复!重复!再重复!”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记忆就是如此。
[课时跟踪训练]
(时间:25分钟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伽利略指出:“科学的真理不应在古代圣人的蒙着灰尘的书上去找。
而应该在实验
中和以实验为基础的理论中去找。
”这说明了()
A.伽利略否定了古代圣人的研究成果
B.伽利略论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
C.伽利略重视实验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D.伽利略的成就为牛顿经典力学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解析:伽利略强调了科学不能只靠书本,要重视实验,被称为“近代科学之父”。
答案:C
2.(2012·汕头高二检测)他的墓志铭上写着这样的话:他以超乎寻常人的智力,用他所发明的数学方式,第一个证明了“行星的运动和图像,彗星的轨道和大海的潮汐……”此人可能是()
A.哥白尼B.牛顿
C.伽利略D.普朗克
解析:牛顿在数学和物理学方面都取得了卓越成就,其中最辉煌的成就是建立经典力学的基本体系,对人类解释和预见物理现象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如解释了彗星的轨道和大海的潮汐。
海王星的发现是证明牛顿力学和万有引力定律有效性的最成功范例。
A 项哥白尼提出日心说,不仅改变了那个时代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而且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中世纪宗教神学的理论基础。
伽利略发现了自由落体定律。
德国著名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出量子理论。
答案:B
3.美国全球定位系统卫星上要用一些装置去纠正卫星运动所造成的时间偏差,这一应用技术的理论来源是()
A.牛顿的经典力学理论B.达尔文的进化论
C.爱因斯坦的相对论D.普朗克的量子论
解析: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空间和时间会随着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
卫星和地球的运动存在差异,因而双方的时间也必然存在偏差。
答案:C
4.从牛顿经典力学到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发展,说明了()
①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随着时代的前进而不断发展的
②科学的认识是永无止境的
③科学成就往往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发展
④人类开始从宏观世界深入微观世界认识客观规律
A.①②B.①②③
C.①②④D.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认识的影响。
牛顿力学体系研究的是宏观世界,
而深入微观世界认识客观规律的是量子论,故排除④。
①②③说法正确。
答案:B
5.黄易先生是“穿越小说”的鼻祖。
他的代表作品《寻秦记》,描述了20世纪的一个特种兵,因时空机器出故障,被送到战国末期的赵国,参与了战国末期到秦初波澜壮阔的列国争战的故事。
现代科学的发展为此种“穿越”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
你认为,该理论应该是()
A.量子理论B.相对论
C.基因学说D.经典物理学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相对论的认识。
相对论认为时间、空间、运动、质量是相对的,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答案:B
6.根据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投票5号决议,冥王星被排除
在行星行列之外,正式从九大行星中除名,而将其列入“矮
行星”。
冥王星的发现当时是根据()
A.哥白尼日心说的推算B.牛顿力学的推算
C.法拉第定律的推算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解析:根据牛顿天体力学,1930年2月18日美国天文学家汤博发现了太阳系第九大行星冥王星。
冥王星的出现引起了人们的欢呼,被认为是牛顿力学的伟大成果。
答案:B
7.(2011·北京学业水平检测)20世纪初,物理学发生了一场革命性的变化。
推动这一变化的是()
A.电的发明和使用B.相对论的提出
C.经典力学的创立D.原子能的应用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关键信息是“20世纪初”“物理学”。
可以判断应该是“相对论的提出”。
A、C、D三项都不符合这两个信息。
答案:B
8.关于量子论和量子力学影响的表述,错误的是()
A.促进了原子物理、固体物理和原子核物理等科学的发展
B.标志着人类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开始从宏观世界深入到了微观世界
C.带动化学、生物学、天文学、地理学等学科的理论也都发生了革命性的突破
D.深刻地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
解析:量子论和量子力学的出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A、B、C三项表述都是正确的,D项内容是爱因斯坦相对论产生的影响。
答案:D
二、非选择题(18分)
9.(2012·临沂高二检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19世纪末,正当物理学家在庆贺“物理学大厦”落成之际,科学实验却发现了许多经典物理学无法解释的事实。
首先是世纪之交物理学的三大发现:电子、X射线和放射性现象的发现。
其次是经典物理学的万里晴空中出现了两朵“乌云”:“以太漂移”的“零结果”和黑体辐射的“紫外灾难”。
材料2:20世纪初,爱因斯坦发表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论文,为物理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为纪念这一奇迹100周年,2004年6月10日,联合国大会召开第58次会议鼓掌通过了2005年为“国际物理年”的决议。
请回答:
(1)材料1中的“‘物理学大厦’落成”指的是什么?它是在怎样的背景下落成的?(6分)
(2)20世纪初,物理学理论有什么新发展?其发展的原因是什么?(6分)
(3)物理学理论的新发展在当时有什么意义?(6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阅读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第(1)问由材料1中的“发现了许多经典物理学无法解释的事实”可知“物理学大厦”的“落成”是指经典力学的建立。
结合教材知识可知经典力学建立的“背景”。
第(2)问抓住时间“20世纪初”和人物“爱因斯坦”可以判断物理学的重大理论是相对论的提出。
而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其提出的背景则是科学的发展以及经典力学存在的不足。
第(3)问则是要回答相对论的意义。
答案:经典物理学。
背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人文主义的兴起和发展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自然科学从神学的束缚中解脱出来。
(2)由经典物理学发展到相对论和量子理论。
原因:科技革命的推动;经典物理学出现危机;科学理论有了重大突破。
(3)相对论的提出是物理学领域最伟大的革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19世纪末出现的经典物理学的危机,极大地扩展了物理学应用的领域。
同时,相对论也打破了经典物理学绝对化的思维,为人们提供了辩证地看待世界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