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材在建筑给水方面应用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规管材在建筑给水方面的应用探讨
时间:2006-06-02 10:18 文字选择:大中小
摘要:无规共聚聚丙烯(PP-R)管材是国际上九十年代发展的新型化学建材,它与钢管、铜管、复合管相比,具有很多不可替代的优点,其市场占有率已处于遥遥领先位置.本文就其特点及在建筑给水工程技术中的应用作一探讨.
关键词:无规共聚聚丙烯热熔连接公称外径
1999年底,建设部等四部、委、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在住宅建设中淘汰落后产品的通知》,要求在2000年6月1日前,新建住宅给水管道禁止使用镀锌钢管,推荐使用塑料管道.三型无规共聚聚丙烯(PP—R)作为推荐管材,虽然国内市场只有近两年的应用,市场占有率却遥遥领先于其他塑料给水管,表现出其强劲的生命力.如何在建筑给水技术应用中更加科学化,标准化,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1 无规共聚聚丙烯管材的变革历程
聚丙稀(Polypropylene ),简称PP,是一种常用的聚烯烃塑料,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和耐压强度,且价格低廉,产量较大.但由于普通聚丙烯存在低温脆性,长期蠕变性能差等缺陷,限制了在管道工程上的应用.为此原料制造商与管道工程界进行了广泛合作,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全面的研究,致力于对PP的改性,使之成为适合于管道工程的可用塑料.先后开发了均聚的PP-H(Ⅰ型),嵌段共聚的PP-B(Ⅱ型)和无规共聚的PP-R(Ⅲ型).
PP-R(Polypropylene -Ethylene Random Copolymer)是采用先进的气相共聚法,使
PE(5%左右)在PP的分子链中随机地均匀聚合产生.PP-R较PP-H、PP-B具有更好的低温抗冲击性能和长期蠕变性能.
前一时期国内市场上曾出现了一种称做PP-C的管材,它是共聚聚丙烯的统称,PP-B、PP-R都属于PP-C类,即共聚类,市场上被称为PP-C管的实际上是PP-B管,原材料为嵌段共聚聚丙烯,价格较为便宜,而PP-R为无规共聚,PP-B的耐压性能与PP-R相比差距较大,故不能混淆.
2 PP-R管材工程应用特点
(1)良好的卫生性能和保温性能.管材原料属聚烯烃,其分子仅由C、H元素组成,原、辅料完全达到卫生标准,耐腐蚀性好,对水中所有离子不起化学作用,不会锈蚀,不仅可用于冷热水系统,而且可用于直饮水系统.PP-R管材导热系数为0.21W/m·k,仅为钢管的
1/200,一般情况下不需保温,用于热水管道时保温节能效果明显.在温度变化时产生的膨胀力也较小,适合嵌墙和地坪面层内的直埋暗敷.
(2)较好的耐热性能、使用寿命长.管材最高工作温度可达95℃,在1.0MPa压力下长期使用温度为70℃,满足热水供应的上限温度.常温下使用寿命可达100年以上.
(3)安装方便、连接可靠.管材不仅生产过程简单、设备投资少而且质量轻,重量仅为钢管的1/9,紫铜管的1/10,减轻了工人的施工强度.由于管料采用同种原料加工制作,具有良好的热熔功能,安装方便可靠,连接部位的强度大于管材本体,管件结构不影响流量.并且管道阻力小,直管内壁平滑,不会结垢,沿程摩擦阻力比铜管道小,管配件连接时断面积不变.
(4)管材、管件的废料可回收利用,废料经清洁、破碎后可直接用于生产管材、管件.在生产、施工过程中对环境无污染,民用市场占有率较高.
PP-R管材主要应用于冷热水系统、直饮水系统、采暖系统(包括地板辐射采暖),在欧洲应用较为普遍.例如1996年意大利民用PP-R管材达30Mm,其它各类塑料管道的应用分别是:交联聚乙烯管(PEX)17Mm,聚丁烯(PB)3Mm,铝塑复合管为2Mm,仅为PP-R 管材的1/15.
PP-R管材不足之处主要是其刚性和抗冲击性能比金属管道差,在贮运、施工过程中要注意文明施工;线膨胀系数较大,为0.14~0.16 mm/m·k,在设计和施工中要特别重视支架的设置,合适地选用伸缩器,正确地敷设管道;抗紫外线性能差,在阳光的长期直接照射下会老化;材料许用应力低,管壁厚较大,直接影响材料成本;在相同外径下,有效流通截面比其他管材小;原材料价格居高不下.国内生产PP原料的企业较多,如齐鲁、上海、扬子、燕山石化企业均能力生产均聚(PP-H)及共聚(PP-B),但由于过去国内对PP-R原料没有市场的需求,开发研制较晚,目前国内生产PP-R管材原料基本上从欧洲进口.
3 工程应用中的若干问题探讨
3.1 PP-R管的选用原则
(1)正确区分管材用途,合理选择冷、热水管.冷、热水管壁厚不同,耐压不同,价格也不同.设计时要特别注明采用冷水管还是热水管,并按规定标注管道规格.
根据输送水温、工作压力、使用寿命等因素,PP-R管材的壁厚按压力等级分为PN1.0、PN1.25、PN1.6、PN2.0、PN2.5、PN3.2 等六个系列.冷水管材及管件压力等级最小为PN1.0 MPa,热水管材及管件最小压力等级为PN2.0 MPa.
PP-R管材承压具有二个显著特点,一是随着管内水的温度上升,其允许压力会急剧下降;二是承压时间增长,其允许压力也明显下降.考虑管道长期使用寿命以及施工和实际使用中非正常因素,为安全需要,冷水管选用的公称压力等级为系统最大工作压力乘以1.5
倍安全系数,热水管则乘以3.0倍的安全系数.实验数据显示,当管道使用水温从20 ℃上升到60 ℃时,同一压力等级管道允许压力下降50%,水温70℃时,下降2/3.以PN2.0管材为例,20℃水温时允许压力为2.0 MPa,70℃水温时最大允许压力仅为0.66 MPa.选用管材压力等级必须满足工作水温时的承压能力.
(2)现行建筑给水排水设计与施工验收规范以及所有塑料管材生产企业,对塑料管径规格的表示均为公称外径,符号为De,单位为mm.PP-R管材用De× t表示,t代表壁厚.塑料管材管径规格表示方法已不同于《给水排水制图标准》中所述公称直径DN(mm),在设计计算、材料供应、组织施工中都要特别注意压力级别和管径规格.普通塑料管公称外径和公称直径对应关系如表1.PP-R冷、热水管公称外径虽然相同,但由于壁厚不同,计算内径不同,见表2.
防管材使用.PP-R管氧指数较低,属于可燃材料,不得用于消防给水系统,也不得与消防给水管道连接.
3.2 PP-R管的布置与敷设
PP-R管的布置原则应遵照现行《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敷设则宜采用暗敷.暗敷的理由主要是解决热膨胀.直接嵌墙或在建筑面层内敷设,可利用其摩擦力,克服管道因温差引起的膨胀力.此外有利于隔热,避免老化.
暗敷方式有直埋暗敷方式(包括嵌墙敷设,地坪面层敷设)和非直埋暗敷方式(包括管道井、吊顶内、装饰板后、地坪架空层敷设).
管道嵌墙暗敷时,要求土建配合预留凹槽,尺寸的深度为De+20 mm,宽度为De+(40~60)mm.管道试压合格后,墙槽用M7.5级水泥砂浆填塞补实.
管道暗敷在地面层内应按图施工,如有变更,应在施工图上注明,且通知到用户,以避免地面装修时导致破坏.
3.3 管道的安装连接、试压及穿墙、板、基础时的做法
(1)管道的安装连接.同种材质的PP-R管件之间采用热熔连接,暗敷部分不得出现丝扣、法兰连接.
热熔连接是一个物理过程,适用于同种材质的聚烯烃热塑性塑料.将材料原来紧密连接的分子链熔化分叉,加热一定时间,两个部件连接并固定,在熔合区建立接缝压力.由于接缝压力的作用,熔化的分子链随材料冷却,温度下降重新连接,使二个部件闭合成为一个整体.
热熔连接分为对接式热熔连接、承插式热熔连接和电熔连接.建筑给水管道应采用后二种方式.
(2)管道的试压.冷水管实验压力为管道系统工作压力的1.5倍,但不得小于1.0 MPa。
热水管实验压力为管道系统工作压力的2倍,但不得小于1.5 MPa.
(3)管道穿墙、板、基础时的做法.热水管道穿墙时,应配合土建设置钢套管,冷水管穿墙可预留洞,洞口尺寸较外径大50 mm;管道穿楼板或屋面时,应设置钢套管,套管高出地面50 mm,并采取严格的防水措施;管道穿基础墙时,应设置金属套管,基础墙预留孔洞上方距套管净距不得小于100 mm.
4 结论
无规共聚聚丙烯管材以其较高的质量品位,方便快捷、永无渗漏的热熔连接方式,赢得了民用大部分市场.工程技术人员要把握住新材料的性能特点,注意其压力等级、管径规格、管壁厚度等选用原则,在技术应用中要突出卫生环保、安装快捷等特点,力求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卫生、确保质量
ABS Acrylonitrile-butadiene-styrene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AES Acrylonitrile-ethylene-styrene 丙烯腈/乙烯/苯乙烯共聚物
AS Acrylonitrile-styrene resin 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
ASA Acrylonitrile-styrene-acrylate 丙烯腈/苯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
CA Cellulose acetate 醋酸纤维塑料
CE "Cellulose plastics, general" 通用纤维素塑料
CF Cresol-formaldehyde 甲酚-甲醛树脂
CMC Carboxymethyl cellulose 羧甲基纤维素
CN Cellulose nitrate 硝酸纤维素
CPE Chlorinated polyethylene 氯化聚乙烯
CPVC Chlorinated poly(vinyl chloride) 氯化聚氯乙烯
EP "Epoxy, epoxide" 环氧树脂
EPM Ethylene-propylene polymer 乙烯/丙烯共聚物
EPS Expanded polystyrene 可发性聚苯乙烯
EVA Ethylene/vinyl acetate 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
HDPE High-density polyethylene plastics 高密度聚乙烯
HIPS High impact polystyrene 高抗冲聚苯乙烯
IPS Impact-resistant polystyre ne 耐冲击聚苯乙烯
K树脂 Styrene- butadiene 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
LCP Liquid crystal polymer 液晶聚合物
LDPE Low-density polyethylene plastics 低密度聚乙烯
LLDPE Linear low-density polyethylene 线型低密聚乙烯
LMDPE Linear medium-density polyethylene 线型中密聚乙烯
MBS Methacrylate-butadiene-styrene 甲基丙烯酸/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MC Methyl cellulose 甲基纤维素
MDPE Medium-density polyethylene 中密聚乙烯
MF Melamine-formaldehyde resin 密胺-甲醛树脂
MPF Melamine/phenol-formaldehyde 密胺/酚醛树脂
PA Polyamide (nylon) 聚酰胺(尼龙)
PAE Polyarylether 聚芳醚
PAEK Polyaryletherketone 聚芳醚酮
PAI Polyamide-imide 聚酰胺-酰亚胺
PAK Polyester alkyd 聚酯树脂
PAN Polyacrylonitrile 聚丙烯腈
PASU Polyarylsulfone 聚芳砜
PAT Polyarylate 聚芳酯
PAUR Poly(ester urethane) 聚酯型聚氨酯
PB Polybutene-1 聚丁烯-[1]
PBT Poly(butylene terephthalate) 聚对苯二酸丁二酯PC Polycarbonate 聚碳酸酯
PE Polyethylene 聚乙烯
PEEK Polyetheretherketone 聚醚醚酮
PEI Poly(etherimide) 聚醚酰亚胺
PEK Polyether ketone 聚醚酮
PES Poly(ether sulfone) 聚醚砜
PET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
PEUR Poly(ether urethane) 聚醚型聚氨酯
PF Phenol-formaldehyde resin 酚醛树脂
PI Polyimide 聚酰亚胺
PMMA Poly(methyl methacrylate)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S Poly(alpha-methylstyrene) 聚α-甲基苯乙烯POM "Polyoxymethylene, polyacetal" 聚甲醛
PP Polypropylene 聚丙烯
PPO Poly(phenylene oxide) deprecated 聚苯醚
PP-R Polypropylene randon coplymer 无规共聚聚丙烯PPS Poly(phenylene sulfide) 聚苯硫醚
PPSU Poly(phenylene sulfone) 聚苯砜
PS Polystyrene 聚苯乙烯
PSU Polysulfone 聚砜
PTFE Polytetrafluoroethylene 聚四氟乙烯
PU(或PUR)Polyurethane 聚氨酯
PVAL Poly(vinyl alcohol) 聚乙烯醇
PVC Poly(vinyl chloride) 聚氯乙烯
PVCC chlorinated poly(vinyl chloride)(*CPVC) 氯化聚氯乙烯
RP reinforced plastics 增强塑料
RTP reinforced thermoplastics 增强热塑性塑料
S/AN styrene-acryonitrile copolymer 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
SBS styrene-butadiene block copolymer 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SMC sheet molding compound 片状模塑料
S/MS styrene-α-methylstyrene copolymer 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共聚物TMC thick molding compound 厚片模塑料
TPE thermoplastic elastomer 热塑性弹性体
TPU thermoplastic urethanes 热塑性聚氨酯
PVDC Poly(vinylidene chloride) 聚(偏二氯乙烯)
PVDF Poly(vinylidene fluoride) 聚(偏二氟乙烯)
SAN Styrene-acrylonitrile plastic 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
SB Styrene-butadiene plastic 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
Si Silicone plastics 有机硅塑料
SMS Styrene/alpha-methylstyrene plastic 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共聚物TPE Thermoplastic elastomer 热塑性弹性体
UF Urea-formaldehyde resin 脲甲醛树脂
UHMWPE Ultra-high molecular weight PE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
UP Unsaturated polyester 不饱和聚酯
常用塑料的缩写代号、英文全称、中文全称及别名对照表
缩写代号英文全称中文全称别名
ABS Acrylonitrile-butadiene-styrene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ABS树脂AES Acrylonitrile-ethylene-styrene 丙烯腈/乙烯/苯乙烯共聚物 AES树脂AS Acrylonitrile-styrene resin 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 AS树脂
CN Cellulose nitrate 硝酸纤维素赛璐璐
EPM Ethylene-propylene polymer 乙烯/丙烯共聚物乙丙树脂
EPS Expanded polystyrene 可发性聚苯乙烯发泡聚苯乙烯
EVA Ethylene/vinyl acetate 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 EVA树脂
GPPS Generral polystyrene 通用聚苯乙烯透明聚苯乙烯
HDPE High-density polyethylene plastics 高密度聚乙烯低压聚乙烯
HIPS High impact polystyrene 高抗冲聚苯乙烯改性聚苯乙烯
K树脂 Styrene- butadiene 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 K胶
LCP Liquid crystal polymer 液晶聚合物
LDPE Low-density polyethylene plastics 低密度聚乙烯高压聚乙烯LLDPE Linear low-density polyethylene 线型低密聚乙烯线型高压聚乙烯MF Melamine-formaldehyde resin 密胺-甲醛树脂密胺塑料
PA Polyamide (nylon) 聚酰胺尼龙、锦纶
PAI Polyamide-imide 聚酰胺-酰亚胺
PBT Poly(butylene terephthalate) 聚对苯二酸丁二酯聚酯
PC Polycarbonate 聚碳酸酯
PE Polyethylene 聚乙烯
PEI Poly(etherimide) 聚醚酰亚胺
PES Poly(ether sulfone) 聚醚砜聚苯醚砜
PET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涤纶(线型)树脂PF Phenol-formaldehyde resin 酚醛树脂电木粉、胶木粉
PI Polyimide 聚酰亚胺
PMMA Poly(methyl methacrylate)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有机玻璃
POM "Polyoxymethylene, polyacetal" 聚甲醛
PP Polypropylene 聚丙烯
PP-R Polypropylene randon coplymer 无规共聚聚丙烯
PPO Poly(phenylene oxide) deprecated 聚苯醚聚苯撑氧
PPS Poly(phenylene sulfide) 聚苯硫醚聚次苯基硫醚
PS Polystyrene 聚苯乙烯
PSU Polysulfone 聚砜
PTFE(F4)Polytetrafluoroethylene 聚四氟乙烯四氟、塑料王
PUR Polyurethane 聚氨酯聚氨基甲酸酯
PU Polyurethane 聚氨酯聚氨基甲酸乙酯
PVC Poly(vinyl chloride) 聚氯乙烯
SAN Styrene-acrylonitrile plastic 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 SAN树脂
TPE Thermoplastic elastomer 热塑性弹性体
UF Urea-formaldehyde resin 脲甲醛树脂电玉粉
UHMWPE Ultra-high molecular weight PE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
DN是指管道的公称直径,注意:这既不是外径也不是内径,是外径与内径的平均值,称平均内径。
De主要是指管道外径,一般采用De标注的,均需要标注成外径X壁厚的形式。
D一般指内径。
管径的表达方式应符合下列规定:
水煤气输送钢管(镀锌或非镀锌)、铸铁管等管材,管径宜以公称直径DN表示;
无缝钢管、焊接钢管(直缝或螺旋缝)、铜管、不锈钢管等管材,管径宜以外径×壁厚表示;
钢筋混凝土(或混凝土)管、陶土管、耐酸陶瓷管、缸瓦管等管材,管径宜以内径d表示;
塑料管材,管径宜按产品标准的方法表示;
当设计均用公称直径DN表示管径时,应有公称直径DN与相应产品规格对照表。
四分管和六分管的直径
1 英寸=25.4毫M =8英分
1/2 是四分(4英分) DN15
3/4 是六分(6英分) DN20
2分管 DN8
4分管 DN15
6分管 DN20
1′ DN25
1.2′ DN32
1.5′ DN40
2′ DN50
2.5′ DN65
3′ DN80
4′ DN100
5′ DN125
6′ DN150
8′ DN200
10′ DN250
12′ DN300
GB/T50106-2001
2.4管径
2.4.1管径应以mm为单位。
2.4.2管径的表达方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水煤气输送钢管(镀锌或非镀锌)、铸铁管等管材,管径宜以公称直径DN表示;
2 无缝钢管、焊接钢管(直缝或螺旋缝)、铜管、不锈钢管等管材,管径宜以外径×壁厚表示;
3 钢筋混凝土(或混凝土)管、陶土管、耐酸陶瓷管、缸瓦管等管材,管径宜以内径d表示;
4 塑料管材,管径宜按产品标准的方法表示;
5 当设计均用公称直径DN表示管径时,应有公称直径DN与相应产品规格对照表。
建筑排水用硬聚氯乙烯管材规格用de(公称外径)×e(公称壁厚)表示(GB 5836.1-92)给水用聚丙烯(PP)管材规格用de×e表示(公称外径×壁厚)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环保意识的提高以及对健康的关注,在给排水领域掀起了一场建材行业的绿色革命。
据大量水质监测数据表明:采用冷镀锌钢管后,一般使用寿命不到5年就锈蚀,铁腥味严重。
居民纷纷向政府部门投诉,造成一种社会问题。
塑料管材与传统金属管道相比,具有自重轻、耐腐蚀、耐压强度高、卫生安全、水流阻力小、节约能源、节省金属、改善生活环境、使用寿命长、安装方便等特点,受到了管道工程界的青睐并占据了相当重要的位置,形成一种势不可当的发展趋势。
塑料管特点及应用
﹝一﹞聚丙烯管(PPR)
(1)在现在建筑安装工程中,采暖和给水用的大多是PPR管材(件)。
其优点是安装方便快捷、经济适用环保、重量轻、卫生无毒、耐热性好、耐腐蚀、保温性能好、寿命长等优点。
管径比公称直径大一号。
如PPR32 就相当于DN25,PPR63就相当于DN50.管径具体分为DN20、DN25、DN32、DN40、DN50、DN63、DN75、DN90、DN110.管件种类繁多三通、弯头、管箍、变径、管堵、管卡、支架、吊架。
分冷热水管,冷水管为带绿色条管,热水管为带红色条管。
阀门有PPR的球阀、截止阀、蝶阀、闸
阀、有外为PPR材料内为铜芯的。
(2)管道的连接方式有焊接、热熔和螺纹连接等方式。
PPR管用热熔连接最为可靠,操作方便,气密性好,接口强度高。
管道连接采用手持式熔接器进行热熔连接。
连接前,应先清除管道及附件上的灰尘及异物。
当机器红灯亮起并稳定后,对准要连接的管道(件)DN〈50热熔深度为1-2MM,DN〈110热熔深度为2-4MM.连接时,无旋转地把管端插入加热套内,达到预定深度。
同时,无旋转地把管件推到加热头上加热,达到加热时间后,立即把管子与管件从加热套与加热头上同时取下,迅速无旋转地、均匀用力插入到所要求的深度,使接头处形成均匀凸缘。
在规定的加热时间内,刚熔接好的接头还可进行校正,但严禁旋转。
管材和管件加热时,应防止加热过度,使厚度变薄。
管材在管配件内变形。
在热熔插管和校正时,严禁旋转。
操作现场不得有明火,严禁对管材用明火烘弯。
将加热后的管材和管件垂直对准推进时用力要轻,防止弯头弯曲。
连接完毕,必须紧握管子与管件保持足够的冷却时间,冷却到一定程度后方可松手。
当PP-R管与金属管件连接时,应采用带金属嵌件的PP-R管作为过渡,该管件与PP-R管采用热熔承插方式连接,与金属管件或卫生洁具的五金配件连接时,采用螺纹连接,宜以聚丙乙烯生料带作为密封填充物。
如拖布池上接水龙头,就在其上PPR管末端安装内牙弯头(内有螺纹)。
管道安装过程中,不得用力过猛,以免损伤丝扣配件,造成连接处渗漏。
管材切割也可采用专用管剪切断:管剪刀片卡口应调整到与所切割管径相符,旋转切断时应均匀加力,切断后,断口应用配套整圆器整圆。
断管时,断面应
同管轴线垂直、无毛刺。
(3)管道安装过程中,可分层或单套进行水压实验。
所有管道的工作压力和实验压力分别为:低区工作压力为0.4Mpa,实验压力为0.6Mpa,高区和中区工作压力以0.6Mpa计算,实验压力为0.9Mpa.在管道系统安装完毕后再全面检查,核对已安装的管子、阀门、垫片、紧固件等,全部符合设计和技术规范规定后,把不宜和管道一起试压的配件拆除,换上临时短管,所有开口处进行封闭,并从最低处灌水,高处放气。
对试压合格的管道进行吹洗工作,直至污垢冲净为止,并做好各项吹扫清洗记录和试压记录等工作。
实验压力为系统工作压力的1.5倍,但不得大于管材许用压力。
实验时应缓慢注水,注满后应做密封检查。
加压宜用手压泵缓慢升压至实验压力后,稳压1h,压降小于0.05Mpa,然后下降至工作压力的
1.15倍稳压2小时,进行外观检查,不渗不漏压力下降不超过0.03Mpa为合格。
(4)安装时还要注意搬运和安装管道时应避免碰到尖锐物体,以防管道破损。
管道安装过程中,应防止油漆等有机污染物与管材、管件接触。
安装中断或完毕的敞口处,一定要临时封闭好,以免杂物进入。
给水管道系统在验收前,应进行通水冲洗。
冲洗水流速宜大于2m/ s,冲洗时,不应留死角,每个配水点龙头应打开,系统最低点应设放水口,清洗时间控制在冲洗出口处排水的水质与进水相当为止。
生活饮用水系统经冲洗后,还应用20—30mg/ l的游离氯的水灌满管道进行消毒。
含氯水在管中应滞留24h以上。
管道消毒后,再用饮用水冲洗,并经卫生管理部门取样检验,水质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后,方可交付使用。
在30分钟内,允许两次升压,升至规定实验压力。
预算和提料时一定要
注意管径的转换。
如图纸表这段为DN20就要提PPR25的管材(件)。
一定要用同一厂家的产品,因为不同厂家的产品所含成分的比例不同。
会造成粘接不牢或更本粘接不上。
﹝二﹞硬聚氯乙烯管(UPVC )
(1)排水用的是UPVC管材(件)。
由于其具有重量轻、耐腐蚀、强度较高等优点,因而在管道安装中广泛应用。
正常情况下,使用寿命一般可达30~50年。
UPVC管材内壁光滑,流体摩擦阻力小,克服了铸铁管因生锈、结垢而影响流量的缺陷。
管径也比公称直径大一号。
如DN100就是U-
PVC110.DN150就是U-PVC160.管件分为斜三通、四通、弯头、管箍、变径、管堵、存水弯、管卡、吊
架。
(2)连接用的排水胶胶接。
粘接剂使用前必须摇匀。
管道和承插口部位必须清理干净,承插的间隙越小越好用砂布或锯条把结合面打毛,承口内较薄地均匀刷一遍胶,插口部位外刷两次胶,待胶干40~60s后插入到位,同时应注意根据气候变化适当增减胶干时间。
粘接时严禁沾水,管道到位后必须平放在沟内,待接头干后24h开始回填,回填时用沙土将管道四周填紧,留出接头部位再进行大批回填。
要用同一厂家的产品。
UPVC管与钢管套接时,必须将钢管连接处擦净涂胶,将UPVC管加热变软(但不得烧焦)后承插在钢管上并降温处理,如加上管箍会更好。
对管材大面积损坏的需更换整段管材,可采用双承口连接件更换管材的办法。
对溶剂粘接处渗漏的处理,可采用溶剂法。
此时先排干管内的水,并使管内形成负压,然后将粘接剂注在渗漏部位的孔隙上。
由于管内呈负压,粘接剂会吸入孔隙中而达到止漏的目的。
套补粘接法主要是针对管道穿小孔和接头的渗漏。
此时选用长15~20cm的同一口径管材,将其纵向剖开,按粘接接头的方法将套管内面和被补管材的外表面打毛,涂胶后套在漏水处贴紧。
玻璃纤维法是用环氧树脂加固化剂配成树脂溶液,用玻璃纤维布浸渍树脂溶液后,均匀缠绕在管道或接头渗漏处的表面,经固化后成为玻璃钢。
由于该方法施工简单、技术易掌握、堵漏效果好且成本低,在防渗补漏中具有很高
的推广使用价值。
(3)管道或管网系统的水压实验,必须在粘接干燥24h后才能进行。
管道的水压实验必须遵守国家规定的非金属管道的试压规则。
对于无节点连接的管道试压长度≯1.5km,有节点的管段试压长度≯1km.管道或管网实验压力不得超过设计工作压力的1.5倍,最低≮0.5MPa,并保持实验压力2h或者满足设计的特殊要求,无渗漏现象为合格。
预算,下料时也要注意管径的转换。
也一定要用同一厂家的产品,防止不同厂家的产品所含成分的比例不同。
会造成粘接不牢或更本粘接不上。
在参与安装工程塑料管道施工管理时遇到了很多具体问题也积累了一些经验。
一、塑料管的伸缩
改性硬聚氯乙烯排水管的管材两端为插头,管件均为承口,多数采用承插粘接法连接,属不可变的永久性连接,而塑料制品的线膨胀系数较大,管道受环境温度和污水温度变化引起的伸缩长度,
二、UPVC排水管施工需要注意的问题
(1)排水出户管的布置对系统的设计流量有很大影响。
立管与排出管连接要用异径弯头,出户管最好比立管大一号管径,出户管应尽可能通畅地将污水排出室外,中间不设弯头或乙字管。
许多工程已证实,较细的排水出户管及出户管上增加的管件会使管内的压力分布发生不利的变化,减少允许流量值并且
在以后使用过程中易发生坐便器排水不畅现象。
(2)UPVC螺旋管排水系统为了保证螺旋管水流螺旋状下落,立管不能与其它立管连通,因此必须采取独立的单立管排水系统,这也是采用UPVC螺旋管的特点之一。
切忌画蛇添足,照搬铸铁管的排水系统,在高层楼增加排气管,若是增加了排气管,既浪费了材料,又破坏了螺旋管的排水特性。
(3)与螺旋管配套使用的侧面进水专用三通或四通管件,属于螺母挤压胶圈密封滑动接头,一般允许伸缩滑动的距离均在常规施工和使用阶段的温差范围以内,根据UPVC管线膨胀系统,允许管长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