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金山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市金山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
阅读 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4题。
(13分)
宋代桃符张晓红
①“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每到春节,王安石的《元日》诗句就萦绕在人们的耳畔。
而一说起诗中的桃符,今人多以为是春联,这种看法其实是不正确的。
②春联自桃符,但不能等同于桃符。
清代众多方志中的桃符、春联仍为二物,即可明知。
如康熙九年(1670年)刻山东《海丰县志》:“除夕,换门神,贴春联,大户换桃符。
”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刻四川《盐亭县志》:“除夕……剪彩纸作钱遍贴门户,换桃符、门神,贴春联。
”……桃符显然非春联——“春节贴在门上”的对联。
③那么,宋代的桃符又是怎样的呢?
④从宋人记载看,桃符有两种。
一种为“桃梧”,“以桃梗径寸许,长七八寸,中分之,书祈福禳灾之辞,岁旦插于门左右地而钉之”;另一种是桃板,“桃符之制,以薄木板长二三尺,大四五寸,上画神像、狻猊、白泽之属,下书左郁垒、右神荼,或写春词,或书祝祷之语。
岁旦则更之”。
这两种桃符一大一小,一简便,一复杂,但皆以桃木为之,故称桃符。
称之为“符”,于道教符箓观念,宋极流行,故桃符之名,至宋始大。
⑤桃梧由桃人而,自于人们对桃木辟邪功能的信仰和对神荼、郁垒二神管理恶鬼能力的崇奉。
据《山海经》记载,神荼、郁垒“执以苇索,而用食虎”,“于是黄帝法而象之。
殴除毕,因立桃梗于门。
户上画郁垒持苇索,以御凶鬼。
画虎于门,当食鬼也。
”由是以,鬼畏桃也。
桃梧因此具有很强的驱邪辟邪作用。
⑥先秦文献多记载当时人们用桃木制品镇邪驱鬼之事,如《礼记·檀弓》“君临臣丧,以巫祝桃茢执戈,(鬼)恶之也”。
用桃梗以祛除门户之疠为后世沿用。
汉代以后,逐渐集中于腊日、元日。
晋代“岁旦设苇茭、桃梗,磔鸡于宫及百寺之门,以攘恶气”,普通人家也不例外吗,人们往往做两桃人立门旁。
⑦桃板为桃梗的衍生物,出现于南北朝,元日“造桃板著户,谓之仙木”。
唐代沿用了这种做法。
五代时期的桃板则已有上书文字,首开以桃符书写个性化文辞之端。
宋代的桃符,正是在此基础上直接发展而的。
⑧宋代桃符通常指桃板,桃木为之。
“桃符”既指书画有文字图画的成品,亦指无字画的桃板。
宋代官府在除夕前夜给有关部门和官员颁赐桃符。
空白的桃符还须自己写画。
⑨桃符内容或为画,或为文字。
可以画神荼、郁垒的神像,可以画狻猊、白泽之类的辟邪神兽;文字则或写郁垒、神荼,或写春词,或书祝祷之语。
文人士大夫则喜题诗。
有用整首诗的,也有摘录别人诗句者,还有集前人诗文者,也有专门创作桃符对语的。
这种对语形式对后世的春联影响很大。
元以后,桃符又产生分化,以画为主的桃板仍称“桃符”,而以对语、诗句写于色笺贴于门者则与立春帖子相融合,称为“春帖”或“春联”。
⑩桃符挂于门,自然受人关注,文人士大夫喜欢自作新诗题桃符,人人各出新意,期望“桃符万口说清新”。
即便没有情绪,也要“桃符聊塞白,免谤作诗人”。
不会作诗的平民或央求当地文化人写就,或写惯用祓除祈祝之词。
也可以在街市上购买,汴京“近岁节,市井皆印卖门神、钟馗、桃板、桃符……”。
“桃符尽书吉利”,是说桃符的内容必须吉利,具体内容或写时景,或述时事,或表祝福,或抒己怀,不一而足。
写法上或即景称颂,或暗嵌姓氏,或抒写感慨,或用典使事,也灵活多样。
1.请简要分析第①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3分)
2.概括第②段主要内容及说明方法。
(2分)
3.第④段介绍宋代桃符有哪两种?被称为“符”的原因是什么?(3分)
4.请依据朝代顺序,写出宋代之前桃符演变过程。
(5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5—10题。
(20分)
家乡的白桦林杨旭东
①记得小时候,我的家乡山清水秀、沟深林密、雾霭沉沉,到处都是沟壑重重、清泉汪汪、溪水潺潺;繁草连着灌木,灌木挨着小树,小树依着大树;藤缠着树、树挂着藤,除了人们开辟的常行道之外,别的地方人都无法行走。
一出门映入眼帘的便是密林深深,尤其是整片的白桦林,高低一致,大小一般,齐刷刷的,白色的树干上面顶着一个红色的枝杆、绿色的叶子的头,中间的主干没有分支,既整齐又美观。
②桦木,是我们山里人生活中离不开的木头,不管是烧饭取暖,还是修房打家具,都离不开它。
它树干直,中间没有枝桠,去掉头部的枝叶,大的可做檩条,小的可用椽子;如果要当柴禾,一斧子下去,便哗的一声,很顺地分为两半。
砍倒一棵,它又能从根部长出一丛;尤其是它的皮又白又柔不易断,而且易燃,一根火柴就能点着,更好的是剥了还能又长出一层皮,所以它是很好的引火材料,人们用针线把它的皮缝成各种大大小小的口袋或小桶,既结实有耐用,也可以说是既天然又环保。
我非常喜欢奶奶做的桦树皮口袋,我常常拿着它去拾野菜、摘草莓……
③桦树,不仅仅是树,也是山里人生活少不了的资。
因为它对人的恩泽
..太多,所以人们对它从不珍惜。
他们以为它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绝的。
任意砍伐,浪费严重——要了头就丢了主杆,要了主杆就丢了头,有的人砍树时连腰都懒得弯一下,常常留下一米多高的树茬。
④一九八九年的时候,贵清山公路刚刚建成,没想到它给桦树林带了毁灭性的灾难。
人们为了卖钱天天砍伐,汽车满载着桦木昼夜不停地往外拉,短短一年,我们的桦木林没有了,到处都是一片像麦茬一样的桦树茬,一望无际。
南部山区再也看不到桦树林了!看到的只是桦树茬里流出的比水浓的液汁,它挂在白生生的树皮上,长长的……那是血液、那是伤心彻肺的泪水。
她就这样绝迹了,我像一个失去母亲的孩子沉寂于悲伤中。
这十几年我耿怀于心,常常在梦里看到那一片片、齐刷刷、高低一致、大小一般的桦树林,我兴奋地在里面穿行着,拥抱着每一棵树,仿佛闻到了她清馨的气息,她绽开的一片片叶子就像一张张笑脸迎着我笑,那么亲切、那么可爱!
⑤其实,人生何尝不是如此。
人类在生生世世中也经历着毁灭和重生,经历着生离死别,在艰难的挫折中承受着、努力着、拼搏着。
家乡的桦树林的毁灭给一部分人带了财富,给一部分人留下了嫉恨和无奈。
这十几年人们深深体会到了毁林给他们的伤害远远大于他们所收到的财富,他们现在都有了保护森林的意识,也都开始用煤电取暖做饭,很少去砍柴了。
人,往往在错误道路上都不能深刻的认识错误,只有得到错误的惩果后才会幡然醒悟。
⑥今年清明节前,我回家乡给父母上坟,偶尔听弟弟说起,家乡的桦树林有地方已经起势了,我一激动便要弟弟带着我去看一看,他拗不过我便骑上摩托车带着我进山了,我们沿着贵清山公路一直往前行,一路上看到两旁的山上都是林木郁郁葱葱,虽然没有大树,但也茂盛。
渐渐地眼前出现了一片片新起势的桦树林,齐刷刷的一片,高低一致、大小一般,如麻一样整齐,虽然没有叶子,但还是很美,每一棵树都根壮杆直,生长的那么有力,它们一棵棵、一丛丛紧密地团结在一起,显露出一种不可抗拒的生命力;每一根树枝都努力地向上生长着,给人、给天都展示出一种不畏生死的气魄。
⑦面对如海的桦树林,我在心底默默地喊了一句:亲人啊!你又一次重生了!你再现了
山的不屈!
5.从语言特色的角度,赏析第①段中“起始处”的画线句。
(5分)
6.第段中空白处应填写的关联词语是()(2分)
A. 虽然但是
B.既是又是
C.不仅而且
D.只有才能
7.解释第③段中“恩泽”的含意。
(1分)8.文中反复强调桦树林的“齐刷刷、高低一致、大小一般”,其用意是什么?(4分)
9.第⑥段末尾处画线句的表达效果是。
(3分)10.联系全文,简析结尾段的妙处。
(5分)
(三)默写。
(6分)
【任选6空,超过6空案,按前6空评分】
11.(1)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
(柳永《雨霖铃》)
(2)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秦观《踏莎行·郴州旅社》)(3),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周邦彦《苏幕遮》)
(4),断桥头卖鱼人散。
(马致远《[双调]寿阳曲·远浦帆归》)(5)望西都,意踟蹰,。
(张养浩《[中吕]山坡羊·潼关怀古》)(6)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
(王实甫《长亭送别》)
(7)志士仁人,,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
(8)保此身以安父母心,,便是孝。
(【明】彭端吾《彭氏家训》)
(四)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4题。
(8分)
岸帻①
(宋)陈与义②
岸帻立清晓,山头生薄阴。
乱云交翠壁,细雨湿青林。
时改客心动,鸟鸣春意深。
穷乡百不理,时得一闻吟。
[注]①帻(zé):覆盖在额头的头巾。
岸帻,推起头巾,露出前额。
②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
此诗写于他被放逐闲居时期。
12.这首律师共有几联对仗()(1分)
A.一联B.二联C.三联D.四联
13.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写清晨洒脱地站立赏景,看到山头薄阴笼罩。
B.颈联写时令交替,离家日久,引发其思乡之悲情。
C.尾联写闲居穷乡僻壤,百事不理吟咏诗词的闲适。
D.语言委婉深沉,意境寂寥阴冷,给人以审美感受。
14.“乱云交翠壁”一句中哪个字用得最生动传神?请赏析。
(4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15—18题。
(16分)
秋水(节选)庄子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
尔将可与语大理矣。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
春秋不变,水旱不知。
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
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太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
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
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1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
(1)笃.于时也(2)此其过.江河之流
(3)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4)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
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①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②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B.①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②哀吾生之.须臾
C.①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②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D.①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②于.是余有叹焉
17.下列各句中,句式与例句不相同
...的一项是()(2分)
例: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A.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B.此予之所得也
C.戍卒叫,函谷举。
D.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18.将下列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
(2)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
(六)阅读下文,完成19—23题。
(11分)
蜃说(宋)林景熙①
①尝读《汉·天文志》,载“海旁蜃气象楼台”,初未之信。
②庚寅季春,予避寇海滨。
一日饭午,家僮走报怪事,曰:“海中忽涌数山,皆昔未尝有。
父老观以为甚异。
”予骇而出。
会颖川主人走使②邀予。
既至,相携登聚远楼东望。
第见沧溟浩渺中,矗如奇峰,联如叠巘,列如崪岫,隐见不常。
移时,城郭台榭,骤变歘起③,如众大之区,数十万家,鱼鳞相比,中有浮图老子之宫,三门嵯峨,钟鼓楼翼其左右,檐牙历历,极公输巧不能过。
又移时,或立如人,或散若兽,或列若旌旗之饰,瓮盎之器,诡异万千。
日近晡,冉冉漫灭。
向之有者安在?而海自若也。
《笔谈》纪登州“海市”事,往往类此,予因是始信。
③噫嘻!秦之阿房,楚之章华,魏之铜雀,陈之临春、结绮,突兀凌云者何限,远去代迁,荡为焦土,化为浮埃,是亦一蜃也。
何暇蜃之异哉!
【注】①林景熙,宋末爱国诗人。
②走使:派遣仆人。
③歘(xū)起忽然涌起。
19.第①段“初未之信”中的“之”指。
(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20.从第①段的“初未之信”到第②段的“予因是始信”,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2分)
21.第②段中“向之有者安在?”是倒装句,还原后的句子是,其现代意思是。
(2分)
22.对本文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本文写日期时采用了干支纪年法,季春是指农历三月。
B.作者运用定点观景方法,依据时间先后描绘海市变化。
C.作者将多个朝代的宫殿与海市进行对比,突出其一致。
D.本文先叙事写景,然后说理,议论水到渠成发人深省。
23.作者借助叙事写景,抒发了怎样的感慨?(3分)
(七)阅读下文,完成24—26题。
(6分)
《中华文化基础教材》考题(6分)
24. 选出最接近下文主旨的选项()(2分)
昔有仆嫌其妻之陋者。
主翁闻之,召仆至,以银杯、瓦碗各一,酌酒饮之。
问曰:“酒佳乎?”对曰:“佳。
”“银杯者佳乎?瓦碗者佳乎?”对曰:“皆佳。
”主翁曰:“杯有精粗,酒无分别。
汝既知如此,则无嫌于汝妻之陋矣。
”仆悟,遂安其室。
A. 命无莫强求
B. 承恩不在貌
C. 糟糠之妻不下堂
D. 曾经沧海难为水
25. 以上故事,告诉我们要注重道德的修养。
孔子的哪一主张与之相吻合。
()(1分)
A.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B.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C. 德之不修……是吾忧也
D. 子食于有丧之侧,未尝饱也
26.孔子将“仁”提升为众德的总称,请根据以下句意,说说“仁”涵盖哪一德行?(3分)子曰: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孔子认为:那“仁”就是(解释)。
即(4字短语)
二写作 70分
27.作文。
佛教中有一句话,叫做初学者心态。
所谓初学者心态,是指不要无端猜测,不要期望,不要武断也不要偏见。
初学者心态正如新生儿面对这个世界一样,永远充满好奇,求知欲,赞叹。
你如何看待初学者心态。
请选取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题目自拟;(2)不少于800字的文章;(3)不要写成诗歌。
(一)阅读下文,完成1—4题。
(13分)
1.指出桃符不同于现今的对联,引出下文中对桃符的介绍。
用人们所熟知的诗句起篇,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3分)
2.春联自桃符,但不能等同于桃符。
(1分)
作引用。
(1分)
3.桃梧(小)、桃板(大)。
于道教符箓观念。
(受道教符箓观念影响)(3分)
4.①先秦时人们就有用桃木制品镇邪驱鬼之事;
②汉代以后,用桃梗以祛除门户之疠逐渐集中于腊日、元日;
③晋代人们往往做两桃人立门旁;
④南北朝出现桃板,唐代沿用;
⑤五代时期的桃板上写文字。
(5分)(答对两点得1分)
(三)(6分)
11.(1)晓风残月(2)桃望断无寻处(3)叶上初阳干宿雨(4)落花水香茅舍晚(5)伤心秦汉经行处(6)北雁南飞(7)无求生以害仁(8)做好人以继父母志
(四)阅读下文,完成12—14题。
(8分)
12.C
13.C
14.“交”字。
“交”意为“缭绕”,(1分)满山郁郁葱葱,乱云缭绕,(1分)“交”字突出了云之缭绕的动感,与“乱”字相呼应,(1分)突出作者被朝廷放逐后的烦躁之情。
(1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15—18题。
(16分)
15.(1)限制(2)超过(3)谋算,考虑(4)通“萃”,聚集
16.C(2分)
17.B(2分)
18.(1)(如今)你从河岸流出,向大海观看,才知道你的浅陋。
(尔:你。
乃:才。
丑:浅陋。
各1分)(通顺1分)
(2)正存有自己所见很少的想法,又怎么会自我夸耀(以为多)呢?
(方:正。
奚:怎么。
多:夸耀,认为多。
各1分)(通顺1分)
(七)阅读下文,完成24—26题。
(6分)
24.B
25.C
26.自己想要能够依据正道立身处世,也要协助他人依据正道立身处世;自己想要通达正道,也协助他人通达正道。
(2分)即:推己及人。
(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