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实习的四大最有效方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找实习的四大最有效方式
暑假快到了,很多朋友都在找实习,瓜瓜认识了一个朋友,他在我心中是真正的实习霸,除了很多牛逼哄哄的企业offer在手,自身也尝试了很多种方式找实习,不得不说是
经验颇丰,他整理了一系列求职的文章,瓜瓜会在近期给大家一一推送,希望大家马到成功!
一、找到心仪的公司直接登门拜访。

这种方法是我目前听说过的成功率最高的方法。

我自己典型的例子就是“新精英”的
实习机会。

那个故事都快讲烂了,就不说了。

(有没有人还想听?瓜瓜给你们说)
这种方法可以直接省去简历和群面的过程,直接与公司HR交流,而且自己很容易掌
握主动权,是目前最直接有效的方式。

但是,咳咳,这种方式不是人人都适用。

首先,你得有自己明确意向的公司。

现在的大学生连自己要做什么工作都不知道,更
别说有心仪的企业了。

其次,这个公司的规模还不能太大。

如果你心仪的企业是腾讯,你
就直接硬闯到腾讯总部去,估计立马就被保安打出来了。

所以这种方法最适合那种有自己喜欢的小公司的同学。

但是,如果你打算投一家规模
不大的公司的简历的话,也可以试试这个方法,不投简历,直接登门拜访表达自己的意愿。

二、学长学姐推荐。

我知道某同学就是通过学长学姐推荐进入了中国最大的一家公关公司实习,省去了层
层筛选的环节。

此方法效果明显,强烈推荐,但是,如果平时没有几个关系比较好的学长
学姐,求推荐也是件困难的事,因为学长学姐们的学弟学妹也是很多的啊。

但不乏在那些校友交流群里有些有需求且好助人的牛逼毕业生。

所以没事多水水群,混个脸熟也是蛮好的。

至于群怎么找?如果你真的想实习,这个应该不用我教吧。

三、参加模拟招聘类的比赛。

我目前另外两个offer都是通过比赛拿的。

参加模拟招聘比赛是求职前性价比最高的演练方式,如果没进决赛(通常进了决赛才会有机会拿实习offer)也能最低成本感受求职过程,万一进了决赛还能直接赚个实习机会。

并且跟你竞争的都是一个学校的同学,如果你年级高一点,优势基本可以甩低年级好几条街(并不是看不起低年级,而低年级如果参加,到了高年级会更有优势),并且最后还可以拿到不错企业的实习机会。

虽然看起来有一两百人参加,但跟真正求职时相比,已经是很小的数目了。

而且你觉得像京东,UBER这种大公司,投简历想去实习的人会比一两百人少?
所以如果你既没有心仪的公司可以登门拜访,又没有很强的人脉帮你推荐,参加比赛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

四、网申和招聘会。

如果你真想找实习,一不能怕麻烦,多网申,二不能太懒,多跑招聘会。

网申的岗位一般时间长,流程多,很繁琐,不如上面的方法来的快捷方便。

但多走一些这个流程,对于真正毕业求职时还是很有帮助的。

瓜瓜想说,李东霖同学的这四个途径我也非常赞同,只要你留心这个求职的事情,你会发现处处都是机会,我听过他讲找新精英实习那个经历,真的赞叹!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关于实习的几点建议
1、简历真的很重要。

我目前投出去的简历,绝大部分都收到了面试通知,而且我觉得简历是整个求职过程
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你唯一可以把控的环节。

因为简历写的好你才有面试机会,而且单面的时候绝大多数问题也是针对你的简历展
开的。

如果你跟我说,简历不就是一张纸么,一晚上就可以搞定,那请你投了若干份简历
却没有收到一个心仪企业的面试邀请时,不要嗟叹大学生找工作真难。

2、时间一定早点开始,不要等到暑假前再找。

很多大公司的实习生招募都在4.5月份,像我之前网申腾讯时,在3月底就截止了。

后来我还想网申网易,结果发现早就截止了。

而且越拖到后面压力越大,越难找。

3、不要因为专业不对口和不了解就放弃申请。

很多人在找实习的时候只会仅仅抓住自己的专业不松手,专业不对口的不申请,看着
岗位不了解的也不申请。

当初高考的时候很多人就吃了信息搜集不全的亏,跟一个不适合
自己的专业过了三年,结果三年来培养出了深厚的感情,就算知道自己不适合也不愿撒手,就怕一撒手就失业了。

好像不做自己专业相关的事情就是对自己犯了“大不敬”之罪。

可是外面的职业世界
那么精彩,为什么不多去试试看再决定做什么呢?那些专业不对口的,你不了解的就一定
不适合你么?而且现在是找实习,如果不适合还可以再换。

没有谁规定一但实习了,这一
辈子的工作就是它了。

4、多去尝试,把每一次经历当成练习。

在我申请的很多公司里,有一些在我网申的时候我就知道,就算最后给我offer我也不会去,那为什么我还要申请呢?因为我知道求职的过程都是相似的,每一次经历都有每一次的收获,当我最后遇到我心仪的公司和岗位的时候,我可以对自己说,在此之前,我已经为它做足了充分的准备。

而不是把自己最想要的岗位当作一次练习。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