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相结合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相结合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一、运用信息技术,丰富课堂教学。

(一)情境体验,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
多媒体计算机的声、光、色、形能给学生以新奇的刺激感受,激发兴趣。

因此,我们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适时地将声音、图像、视频、动画及文字等信息进行处理,把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声情并茂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

如在执教《桂林山水》一课时,我用声情并茂地范读,轻柔的钢琴曲和美丽的图片唤起学生对课文的阅读愿望。

启发想象:漓江上小船正等着我们,老师和你们一起乘船,轻轻地荡漾在漓江上,这就叫“荡舟漓江”。

然后闭上我们的双眼,让孩子们体验小船在漓江上飘荡的情景。

一起欣赏《让我们荡起双浆》的曲子,看看哪些同学仿佛真的到了漓江。

(听音乐、浮想画面、融入心情)回归课堂:你们看见了漓江水在流动吗?听见了漓江水声了吗?音乐、画面加上我的语言描述,促使学生多种感官兴奋,音乐的旋律丰富了听觉的感受。

教师的语言又支配着学生的想象,从而把学生带入漓江畔的情景中,体验了漓江的宁静。

再根据各个教学重点环节,利用计算机分别再现桂林山水风光图画,让学生观赏。

在执教《记金华的双龙洞》这篇课文时,我主要借助课件,展示各个游览景点,挖掘特点,让学生领悟美、感受美。

再点击课件“观看景象”之“路上”片断,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觉。

接着让学生读出描写溪流变换的句子“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教师播放的音乐世界中溪水流动的声音。

然后,我配乐诵读前三个自然段,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路上的美景。

随即点击课件中“观看景象”之“外洞”片断,让学生概括外洞特点。

点击课件中“观看景象”之“内洞”片断,呈现出奇形怪状,颜色各异的石钟乳或石笋的图片,让学生自由发挥,给它们取名字。

情境体验,为了弥补学生感性认识上的不足,运用多媒体课件的展示,让孩子们感受到双龙洞的美丽奇特。

从孩子们闪光的眼神中我还感受到了他们对探索的兴致,对景致的喜爱。

可以说,信息技术的运用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二)突破教学难点,拓宽学生的阅读渠道
课堂教学要完成学习目标,就需要解决好“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这两个常规问题。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方法有多种,如通过语言
叙述、挂图展示、动手操作、板书解析、讲练结合等途径。

然而,当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应用信息技术,便会使常规的课堂教学如鱼得水,过去靠老师口若悬河地解说,手舞足蹈地比划,表格挂图的机械呈现等手段立刻相形见绌。

利用计算机的强大功能,在突出重点知识、突破难点知识上有着别的手段无法实现的优势。

如在执教《普罗米修斯》时,课前我先让学生上网查找有关古希腊神话中诸神的资料,这样学生就对课文有所了解,一上课我通过情境的创设,画面的渲染,以及声情并茂的引读,把孩子们带入神话故事。

多媒体出示:很久很久以前,地面上没有水,人们只好吃生的东西,在无边的黑暗中渡过一个又一个长夜。

感受没有水,没有光明的生活,领悟人类对火的迫切需求。

那么普罗米修斯盗火给人类带来了哪些变化呢?多媒体出示:自从有了火,人类就开始用它烧熟食物、驱寒取暖,并用火来驱赶威胁人类安全的猛兽……拓展学生思维,升华普罗米修斯对人类作出的巨大贡献。

点击课件情景体验普罗米修斯在高加索山上的悲惨生活,情景体验,拓展学生想象的空间,感悟普罗米修斯坚定的意志,为人类造福的大无畏的牺牲精神。

学生在课件情景创设中反复诵读,扎扎实实地经历了学习、理解、感悟、生成语言的过程。

二、借助网络,培养学生的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朗读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

传统的朗读训练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感,利用信息技术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解决了老师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的大问题。

如执教《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一课时,这是一首呼唤和平的诗歌,它以一个孩子的视角,揭示了战争给自然世界带来的种种不安宁,发出对和平的呼唤,表达了对战争的无比憎恨,对和平的无比向往。

课一开始,我激情导入当今,世界各国人民都在呼唤和平,可是现实的世界和平吗?请看相关资料,点击课件,看看战争中的妇女和儿童遭受的摧残。

通过观看有关战争的黑镜头,配以教师极富激情的解说,给学生的心灵强烈的震撼,当看到战争后横尸遍野、血流成河,学生无比震惊,当看到战争中的儿童遍体粼伤,满眼无奈,学生无比愤慨,当看到战争后孩子们流离失所,无家可归时,学生无比愤怒。

接着,再点击课件欣赏美景,感受安宁,朗读课文的诗句。

通过战争前后自然景物的截然不同,学生发出对战争的憎恨,对和平的向往,在教学中揭示了这种写法叫“对比”,渗透了写法指导,并且让学生体会到“对比”的好处,在最后一句“这究竟是为什么?”的教学中,学生就能带着质问、愤恨、不满去朗读、体会。

(二)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发散思维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选择一些发散点,鼓励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多想象几种可能性。

如在教学《乡下人家》一课中,我让学生说出课文中哪些景物让人一听就知道是乡下?学生找出景物后,我出示课件了出示了“瓜藤、芍药、笋……”接着把乡下风光的视频资料和其它相关内容以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的形式按一定的链接方式制作成课堂教学网页。

我让学生在这些景物前加上一些表示颜色或形状的词,并串上动词连起来读,感受画面的美。

总之,信息技术如一个五彩缤纷的万花筒走进了学校的课堂,深入到了课改的前沿。

我们深深感受到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小学语文网络教学给小学生以自由学习的新天地,给小学课程改革提供了新的教学环境和工作平台,切实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得到了更大的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