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习习惯,提升思维品质——以关键事件为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学习习惯,提升思维品质——以关键事件为例
发布时间:2023-05-12T01:47:52.122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3年第496期作者:陶艳[导读] 学生是有差异的个体,一个班级学生的习惯特点也是千差万别。
对于低年级学生的习惯养成,效果也是各不相同。
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亭林小学215300
摘要:习惯对低年级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有着重要的影响。
小学低年级是基础教育的开始阶段,更是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习惯养成对学生成绩、能力的发展至关重要。
在这关键期,教师对学生的德育应该着重于习惯养成方面,以“关键人物”为例,在特定的环境中发挥关键事件的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关键词:习惯养成关键事件思维品质
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的前提、是成功的原动力。
低年级学生可塑性强,在学生刚进入小学的1~2月之间对其进行习惯养成教育,对学生的一生都有积极的影响。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采取在特定的环境中抓住关键人物为例的方法教育学生如何养成良好的习惯,提高学生思维品质,会对学生产生较好的作用。
一、班级环境: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多数研究者认为影响小学生习惯养成的因素概括为自身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
而在众多影响因素中,教师对学生习惯养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地点则是在班级里,班级就像学校的细胞,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地点,良好的班级氛围、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能为学生营造一个美好的精神家园,能为班级中的每个学生认真学习、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
班级环境是学生精神成长的载体,一个班级只要具有丰富内涵的人文环境,就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
在班级环境建设中,班主任要根据班级实际情况,有意识地进行环境暗示和引导,让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这对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班级氛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典型人物:惩一儆百,以儆效尤
学生是有差异的个体,一个班级学生的习惯特点也是千差万别。
对于低年级学生的习惯养成,效果也是各不相同。
教师抓住关键人物的典型范例教育班级所有成员,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班级里有的学生积极向上,可以发挥其正面的自主教育作用。
比如:班级的植物角,需要爱草护花的学生打理,可以设置“护花使者”岗;课间协助执勤教师站岗的学生可以为其设立“文明监督员”岗;为负责班级垃圾清理的学生设立“值日班长”岗等。
班主任通过为学生量身定制“特色岗位”,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能让班级中的榜样人物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也让学生的积极性得到提高。
班主任还要注重对班干部的培养,一年级入学一个月后就要关注一些关键人物,培养他们成为老师的小帮手,帮助他们明确分工、定好规则,让他们各负其责,并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让他们独立工作。
当然,学生的个性特点差异性大,他们习惯养成的时间也是不同的。
在笔者的班级中有一位特殊人物小L,他不会与人正常交流,不认识自己的班级位置,经常走错教室,更不能进行正常的学习。
针对这样的“典型人物”,教师更是要对其耐心,从习惯养成开始,教育他“要跟大家一起做”。
笔者和他定下了“约定”:课前自觉准备好下节课要用的学习用品,上课铃响后在座位上坐好等待老师上课,上课也能跟着老师的节奏学习……大部分约定小L都能遵守,但是经过观察发现,他的遵守并不是自觉地养成了习惯,而是一种被动接受。
一节语文课上,笔者先让孩子们默写词语,默写完组长收默写本的过程中,小L则在下面偷偷地在桌子上画画,在老师让大家拿出语文课本的时候他还在画画,老师喊了他的名字他才会开始听课。
针对这种特殊的孩子,只能采取“惩一儆百,以儆效尤”的方法。
我在班会课上批评他,适当地做一些惩罚性措施,让别的孩子知道这样是错误的,避免了其他学生的模仿。
而对于平时表现好的孩子进行一定的表扬,孩子们则会发现老师会表扬表现好的同学,大家都会争相学习他。
三、关键事件:行为指引,树立榜样
小学低年级阶段的习惯养成至关重要。
教师应把养成教育无形地渗透到班级管理中,以便更及时地抓住学生的“关键期”,有效发挥“班级环境”和“关键人物”的作用,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行为习惯的养成。
在关键事件的作用下,某些孩子的学习表现常常会出现一些与常规表现不符合的特殊现象,这些特殊现象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过程及表现会起到一定的影响作用。
比如少先队入队仪式后,教师及时对孩子们进行了“少先队教育”,让孩子们意识到作为一名少先队员的光荣和责任。
小X原本是一名调皮的孩子,经常做小动作,不认真听讲。
在少先队入队仪式后,他表现出了正面的特殊现象:上课过程中一直很端正地坐在位置上听讲,按照老师的要求读课文、听写字母和拼音、做口算练习题,举手发言很积极。
写完作业检查的习惯其他孩子在这方面也一直不太理想,但这一天他做得特别好。
可见,在关键事件上的教育往往能对学生起到榜样作用。
参考文献
[1]高亚兵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手册[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8。
[2]高谦民黄正平小学班主任[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柳云霞转变态度,培养习惯——如何做好中小学生养成教育的工作[J].光明日报,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