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稻秧脱险记》-创设情境教学突破重点难点 ——听课有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稻秧脱险记》:创设情境教学突破重点难点——听课有感
十二月初,实验小学分校进行“青年教师教学比武”的活动,我有幸去聆听了三堂展示课。
这三堂课可谓各
有千秋,其中范艳萍老师执教的《小稻秧历险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这节课中,范艳萍老师不仅遵循了儿童的认知规律,而且她结合教材,根据教学的重点难点精心地设计
了情境。
她不仅抓住了课本中原有的历险情节、个性化
的语言,而且通过多媒体、教师语言、神态、动作等等
再现了故事情节、创造了故事氛围,让学生有身临其境
之感。
这样一来,促进了学生显意识和潜意识的协调配合,从而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促进学生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表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对全面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有积
极的效果。
这样,“情境教学”在这节课中如锦上添花,学生成为了真正的主体进入到课文的境界中去了。
《小稻秧脱险记》是一篇科学性童话,有些地方比夏牙斫猓纭拔裁此敌〉狙碛錾狭宋O眨吭草怎样对待小稻秧的?为什么说喷雾剂大夫是小稻秧的救星?”等
等是学生理解的难点,范老师针对课文重点段(1—4自
然段)的内容,设计了恰如其分的“情境教学”法,很好地突破了重点、难点,不仅使学生懂得了不少知识,理解了课文不同角色的经历,而且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真正提高了课堂效率。
范艳萍老师的具体做法如下:
一.语言描绘,创设情境。
语文教材是抽象的语言文字,由于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实际生活经验的限制,很难自觉地在脑海里形成教材所描绘的形象,这就要求教师以形象的语言描述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时,范老师设计了这样的前言:我们认识的小稻秧来了,它那惊险、有趣的脱险经历。
(出示课题)哪里写小稻秧遇到了危险,哪些写它脱险?(自由读课文)我们就把自己放到课文中,想想小稻秧到底遇上了什么危险?
教师采用语言的描绘,为同学们创设一个寻求问题的学习情境,学生顿时精神振奋,强烈的求知欲望油然而生,大大提高了他们学习课文的兴趣,为下一步的学习创设了良好的氛围。
二.媒体教学,再现情境。
由于年龄限制,特别是城乡差别,课文所描绘的内容(小稻秧、杂草的样子,它成长的营养需求与杂草之间的矛盾等)城里的孩子不易理解,这就给他们的思维造成
障碍,刚刚调动的积极性就会受到挫伤,为了解决这个
问题,范老师运用了多媒体教学,再现了情境,有效地
缩短了农田生活知识与学生有限生活经验之间的距离。
具体步骤如下:
1.静态示画,初设情境。
多媒体出示:“一群杂草把小稻秧团团围住,气势
汹汹地嚷道……”的图象
情景与文字。
范老师要求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思
考这段话向我们展示的情境——小稻秧处境的危险和杂
草的野蛮。
2.动态示画,再现情景。
多媒体显示:“小稻秧被杂草抢光了营养开始变黄”的动态图象情景。
范老
师让学生把小稻秧憔悴不堪的模样与想象中杂草的
得意形态进行比较。
这样,范老师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使学生在快
乐中学习,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兴趣,培养了学生的理解力,给学生以更深刻的印象,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
学效率。
三.活动表演,模拟情境。
瑞士发展心理学皮亚杰强调“高度活动”的观点,
阐明了活动有利于智力
开发的科学结论,它的特色之一就是让学生动手动脑,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发展自己。
范艳萍老师在教授《小稻秧脱险记》时,有目的、有意识的设计了一些内容让学生动起来。
比如在理解杂草对小稻秧的态度时,范老师让一些小朋友上来表演,这不仅让学生轻松而深刻的懂得了杂草和小稻秧的不同态度、不同处境,而且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表演能力。
如果说那只是锻炼了一小部分的学生的话,那春罄丛谌醚斫獯视铩熬酢焙投炼谌谒淖匀欢蔚氖焙颍独鲜ν耸痉侗硌荨⒒岬恼酒鹄幢硌荨阑パ荨⑸咸ū硌莸榷嘀质侄危浞值鞫搜男巳ぃ嬲逑至恕耙匝魈澹淌ξ鞯肌钡慕萄Ю砟睿
故玖艘恢帧叭笪锵肝奚钡母叱萄Ь辰纭?/p> 四.品词析句,体会情境。
众所周知,语文教学应该让学生在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感知
其美。
因为,作家在创作自己的作品时,他的思维活动、情感活动,都是通过他的语言文字,通过他的遣词造句、谋篇布局去表现的。
所以在课堂上,我们应该把作家创作时的那个情景,作家创作的思维活、语言活动、情感活动再现在课堂上,让学生充分活动、感受、体验文章所描绘的情感体验。
而实现这一切,教师所要
靠的就是品词析句。
范老师在教授《小稻秧脱险记》时就充分注意到了这点,如让学生理解小稻秧处境危险时就让学生找出哪些
词语说明了小稻秧处境的危险并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体会、读懂。
这样,通过品词析句,牵一发而动全身,学
生充分理解了小稻秧处境的危险和杂草的可恶,从中感
受到了课文中角色的拟人化情感。
五.感情朗读,自我消化。
朗读应是体验文章情感的重要手段,朗读有助于学
生用整个心灵去理解和体味。
在教学《小稻秧脱险记》时,我看到当学生体会到小稻秧的危险处境时,当学生感知
到杂草的野蛮时,当学生理解了杂草与喷雾剂大夫的对
话时,当学生为小稻秧脱险松口气时,范老师及时组织
学生朗读,声音由轻、慢到响、快,通过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示范读、表演读等多种形式,边读边体会,
使学生感受到课文描述的情境,把自己融入到课文的情
节中去,把教学过程推向高潮。
听了这堂课,让我懂得了采用恰当的情境教学手段,把语言描绘、想象意境、情感体验融为一体,不但能很
好地突破重点、难点,而且能诱发学生自主性,强化感
受性,渗透教育性,着眼发展性,使学生整体素质得到
和谐发展。
后来,我听人说范艳萍老师是鉴戒了俞永贞的教学设计,所以上的不错。
也许是这样吧,然而我想只要有好的教学理念、教学设计适合你、适合你的学生,那你就不妨“拿来主义”试一试,我总觉得范艳萍老师的这堂《小稻秧脱险记》应该是上得不错的,感谢她这一堂课给与我诸多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