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汽车内饰优化设计的几点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汽车内饰优化设计的几点思考
发布时间:2021-06-21T04:01:54.753Z 来源:《防护工程》2021年5期作者:马军平[导读]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用轿车的数量也越来越多,人们在购买汽车时,除了注重汽车绚丽的外表时,崇拜于汽车的动力,同时也对汽车内饰的设计极度关注。
汽车的内饰作用与外观有很大差异,汽车的外观主要体现汽车的感官效果,流线型设计减小汽车阻力。
而汽车的内饰设计能给人们真正的享受和体验。
对汽车内饰的设计而言,不仅要体现出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同时也应该注重内饰
舒适度的设计,加强汽车的功能性与驾驶体验感兼顾。
马军平
西安天瑞汽车内饰件有限公司陕西西安 710000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用轿车的数量也越来越多,人们在购买汽车时,除了注重汽车绚丽的外表时,崇拜于汽车的动力,同时也对汽车内饰的设计极度关注。
汽车的内饰作用与外观有很大差异,汽车的外观主要体现汽车的感官效果,流线型设计减小汽车阻力。
而汽车的内饰设计能给人们真正的享受和体验。
对汽车内饰的设计而言,不仅要体现出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同时也应该注重内饰舒适度的设计,加强汽车的功能性与驾驶体验感兼顾。
关键词:汽车内饰;优化设计;要点
1汽车内饰件设计原则
汽车内饰件主要体现其安全性、功能性、舒适性和装饰性,其设计上集中体现了以人为本原则,核心是安全性,兼顾舒适性,进一步扩展至满足色彩和谐原则、科技时尚原则、多样性原则。
1.1安全性原则
汽车在驾驶过程中存在很多不可确定因素,就要求汽车的内饰件在汽车发生碰撞等意外事故时,不能出现易燃、掉落、飞出、尖锐破碎等对人体产生二次伤害情况。
且其环境VOC气味必须满足国标GB/T27630-2011《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环保部最新发布新的强制标准意见稿进一步对苯、甲苯等有害物质的限值进行了限制,见表1。
表1 车内空气质量污染物限值(mg/m3)
在有限的空间里就设计了多支脚铆焊结构来提高连接强度,确保细长电镀饰条在碰撞中不易脱落飞出,提高安全性,同时可以避免内饰件老化后的摩擦异响问题,从而提高驾乘体验。
同时其塑料粒子PC/ABS材料的注塑生产工艺从外空气循环100℃干燥改进为110℃真空干燥,大幅度降低苯、苯乙烯等有害物质在内饰件中的残留。
1.2舒适性原则
汽车内饰件需在功能上能满足汽车内部环境件与驾乘人员的身心体验需求,故在设计时,需要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秉承人机工程学,强化舒适性。
如汽车空气管理系统的出风口设计,其水平和垂直叶片、壳体开口尺寸和角度等设计均需要采取CFD分析工具,确保在额定的风压下能够有效地吹在人体主要部位。
最后进行相关试验和设计验证。
座椅遵循了人机工程学,更多地与人体相贴合,让驾乘人员感觉到更多的是安全和舒适。
合理的运用滑轨、齿轮等调节座椅的高度和靠背的角度,不仅最大限度的满足了不同用户的使用需求,而且达到了增强座椅功能的目的。
其次,座椅靠垫和坐垫的优化设计。
设计人员在进行座椅靠垫与坐垫的优化设计时,必须加大泡沫塑料应用的力度,根据座椅靠垫和坐垫舒适性的要求,尽可能的选择密度低且舒适性高的PU泡沫塑料。
最后,在骨架优化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可以采取增加弹簧功能的方式,提高座椅的减震效果,增强驾驶的平稳性。
1.3色彩和谐原则
汽车内饰件的色彩设计有着独特的品质,同时避免盲目追求高品质或者高价位而弄巧成拙。
(1)汽车内饰件的色彩设计必须有益于驾驶员的安全驾驶,如色彩柔和、自然,不宜有刺激、反光等问题,各仪表的刻度、指针及仪表板上的字符、功能操作件等在白天或夜间均应清晰可见,且能有效缓轻驾驶烦闷和疲劳。
(2)色彩的设计应讲究整体协调和平衡,不同的颜色为驾乘人员带来的体验和感受也各不相同,但均要求具有美感、愉快、亲和、舒适。
因此,如今内饰的主色调通常以深色为主,如棕色或灰色或黑色;当然也有沿用传统的米色,因为米色表现出了年轻、活跃的特点。
(3)需要局部搭配对比色或高亮色作为装饰,如镀饰条,高光面板,喷漆面板等。
尼桑汽车驾驶侧和副驾侧和奔驰出风口的色彩设计体现了整体和局部的平衡,稳重高雅、概括和谐、简洁明快、年轻生动,但又不缺乏装饰性,是设计遵循色彩和谐原则的典型案例。
2汽车内饰件设计的要点
2.1结构设计
汽车的内饰主要选用的材质包括以下三种,皮革、塑料以及纤维,因此,为了实现汽车整体的优化,就需要对人们的需求进行综合考虑,对汽车内饰进行科学的设计。
一方面,为了确保内饰材料的耐用性,避免出现腐蚀现象,需要在汽车内饰设计中采取不锈钢和玻璃等材料进行设计,从而确保内饰材料的耐用程度。
同时,为了满足内饰结构的人性化需求,汽车制造厂商还应该合理的运用现代化技术,对汽车内部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实现人性化的内饰结构。
例如:在进行汽车座椅设计时,在充分考虑车体结构的基础上,对汽车座椅的弯曲度进行合理设计。
2.2设计效果图与汽车内饰模型的实际
对于汽车内饰设计来说,首要条件是内饰的效果图设计,良好的设计效果图能够为汽车内饰的设计提供一个良好的开端,在进行汽车效果图设计时,首先应该注重内饰的美观度外,同时还要注重齐射的风格与汽车本身相匹配,同时也要满足汽车各项功能的使用需求。
在实际的汽车内饰设计中,汽车制造厂商应该提供三到五个汽车内饰设计效果图作为参考,并从中选择最为合适的一张效果图进行生产。
在确定下效果图后,还要根据效果图进行内饰模型的制作,利用现代科技进行数据建模。
也可以在三维软件中直接构建数据模型,以实现较小成本的目的。
在汽车内饰模型的制作过程中,应该确保制作的模型和效果图保持一致,并且满足对汽车内饰设计的各项要求。
同时,还应该对内饰件的工艺和材料进行考虑,在内饰件的外表面设计中,必须保证达到A级曲面登记。
在实现数据模型的建立后,仔细进行对比,并及时进行错误的修改,确保汽车内饰模型达到最好的设计效果。
在汽车内饰件设计中,也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部件的制造工艺性,内饰的整体结构强度以及安装操作,对内饰的装配进行严格将车,避免出现较大的间隙,同时进行运动的校核。
为了进行汽车内饰的各项检查,不但要检查数据模型,也对一些结构比较复杂的部件做第二次手板样件,确保安装效果和制造工艺。
2.3材料
轿车内饰件的质量、材料都不甚理想,而且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日益提高,寻找一种可以回收利用,且材质安全性能较高,加工方便的内饰材料来取代传统的内饰材料,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汽车制造业的重点研究目标。
目前,许多汽车制造商采用PP(聚丙烯)作为内饰件的材料,PP(聚丙烯)是一种工程热塑材料,具有韧性好、强度大、隔热能力强、质地轻、耐腐蚀、富有弹性等特点,并且制作成本也较为客观,更重要的是PP(聚丙烯)是一种可以循环回收的材料,对环境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汽车内饰的设计时,集中体现的是以人为本原则,在保证内饰功能结构、安全可靠等性能的前提下,大幅提升舒适性,色彩和谐并融入更多的科技化、多样化、个性化等元素,才能促进汽车内外饰件品质和档次的有效提升,满足新时代人们对汽车内饰件的的需求,推动了汽车产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建颖.汽车内饰质量的优化[J].科技与企业,2019,14:252.
[2]胡忠海,卿剑波.汽车内饰设计过程中的人性化元素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19,1631:73-74.
[3]刘铭,章海嵩,曹璐.汽车内饰色彩搭配设计[J].科学与信息化,2017年第16期.
[4]李光耀.汽车内饰件设计与制造工艺[J].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