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目标和相关毕业要求指标点对应关系
课程目标与相关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
《新型建筑材料》课程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课程编号:01A32110课程名称:新型建筑材料英文名称:New building materials课程类型: □通识必修课□通识核心课□通识选修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实践环节总学时:32 讲课学时:32 实验学时:0学分:2适用对象: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水泥、陶瓷、玻璃、混凝土、电子、合金材料方向)本科生先修课程:材料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热工学、流体力学、无机非金属材料科学基础、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学等理论课程和技术课程课程负责人:李庆刚、张秀芝二、课程的性质与作用《新型建筑材料》是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其任务是介绍新型建筑材料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在该方面的实际应用能力。
本课程主要涉及新型墙体材料、新型建筑功能材料和新型建筑装饰材料三部分。
另外课程还扩展了目前最新的建筑纳米材料以及新型建筑材料与绿色建筑及可持续发展的关系,选取反映国内外目前新型建筑材料的最新研究水平与结果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通过工艺实验和材料理化性能测试的学习使学生加深对工艺理论的理解,提高对材料生产质量控制,工艺实验重要意义的认识;同时培养学生科研思想,科研能力,初步了解一些材料科学的科研方法,为毕业环节的工作打下基础。
三、教学目标使学生熟悉新型建筑材料的定义、分类、性能和使用的知识,并了解新型建筑材料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使学生掌握常用新型建材的性能特点、选用和施工要点;了解新型建材生产的主要原材料,生产工艺对性能的影响关系;了解同一类新型材料不同品种其性能异同点及选用应注意问题;了解新型建材发展动向。
课程目标与相关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产、成型加工等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10、能够就材料的设计、生产、成型加工等复杂工程问题与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并具备一定国际视野10.3了解材料学科/行业的国际状况、发展趋势、研究热点√四、教学内容及要求绪论主要内容:(1) 新型建筑材料的定义(2) 新型建筑材料的分类(3) 新型建筑材料的特点(4) 发展新型建筑材料的必要性(5) 国内外新型建筑材料发展状况与比较要求:(1) 使学生了解新型建筑材料的定义、分类和特点(2)了解发展新型建筑材料的必要性。
机制专业评价课程对毕业要求指标点支撑关系表讲课稿
机制专业评价课程对毕业要求指标点支撑
关系表
精品文档
机制专业评价课程对毕业要求指标点支
撑关系表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表1 机制专业毕业要求1指标点分解及课程支撑权重分配表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表2 机制专业毕业要求2指标点分解及课程支撑权重分配表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表3 机制专业毕业要求3指标点分解及课程支撑权重分配表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表4 机制专业毕业要求4指标点分解及课程支撑权重分配表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表5 机制专业毕业要求5指标点分解及课程支撑权重分配表
表6 机制专业毕业要求6指标点分解及课程支撑权重分配表
表7 机制专业毕业要求7指标点分解及课程支撑权重分配表
表8 机制专业毕业要求8指标点分解及课程支撑权重分配表
表9 机制专业毕业要求9指标点分解及课程支撑权重分配表
表10 机制专业毕业要求10指标点分解及课程支撑权重分配表
表11 机制专业毕业要求11指标点分解及课程支撑权重分配表
表12 机制专业毕业要求12指标点分解及课程支撑权重分配表。
课程目标与相关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
《工程制图》课程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课程编号:04A05051课程名称:工程制图英文名称:Engineering drawing课程类型: □通识必修课□通识核心课□通识选修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实践环节总学时:48 讲课学时:46 实验学时:2学分:3适用对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先修课程:无课程负责人:张景德、王伟礼二、课程的性质与作用《工程制图》是一门以投影理论为方法、研究工程图样的绘制和阅读、面向工科非机械类专业开设的工程基础课。
其任务是培养工科类学生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掌握先进的绘图技术;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空间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严谨求实、认真负责的工程素养。
同时,为学习后续相关良好的基础,为从事本领域工作储备系统的制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三、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运用投影法进行工程形体的构成分析及表达,学会工程图样的基本规范及阅读方法,初步掌握工程图样的绘制和阅读,同时培养学生形象思维、空间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严谨求实、认真负责的工程素养,课程目标与相关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题设计解决方案,开展相关设计(原材料、工艺流程等)和计算,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5. 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材料应用的复杂工程需求,开发或选择适当的文献检索、资料查询方式和材料设计、制备、检测、分析工具,使用有效的方法进行理论和模拟分析并能够理解其适用范围5-3.能针对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使用计算机软件与计算参数,对复杂工程问题建立模型并进行预测与模拟√√6. 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材料科学与工程的相关知识进行合理分析和评价本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6-1.具有工程实践经历,熟悉与无机非金属材料相关的技术标准、知识产权、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了解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四、教学内容及要求绪论主要内容:本课程研究对象、教学目的和任务及学习方法。
机制专业评价课程对毕业要求指标点支撑关系表培训讲学
机制专业评价课程对毕业要求指标点支
撑关系表
表1 机制专业毕业要求1指标点分解及课程支撑权重分配表
表2 机制专业毕业要求2指标点分解及课程支撑权重分配表
表3 机制专业毕业要求3指标点分解及课程支撑权重分配表
表4 机制专业毕业要求4指标点分解及课程支撑权重分配表
表5 机制专业毕业要求5指标点分解及课程支撑权重分配表
表6 机制专业毕业要求6指标点分解及课程支撑权重分配表
表7 机制专业毕业要求7指标点分解及课程支撑权重分配表
表8 机制专业毕业要求8指标点分解及课程支撑权重分配表
表9 机制专业毕业要求9指标点分解及课程支撑权重分配表
表10 机制专业毕业要求10指标点分解及课程支撑权重分配表
表11 机制专业毕业要求11指标点分解及课程支撑权重分配表
表12 机制专业毕业要求12指标点分解及课程支撑权重分配表。
计科专业-课程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关系
毕业要求
课程
要求1
要求2
要求3
要求4
要求5
要求6
要求7
要求8
要求9
要求10
要11
要求12
1.1
1.2
1.3
2.1
2.2
2.3
3.1
3.2
3.3
4.1
4.2
4.3
5.1
5.2
5.3
6.1
6.2
7.1
7.2
8.1
8.2
9.1
9.2
10.1
10.2
10.3
11.1
计算机网络实验
企业项目实践
软件开发实践1
软件开发实践2
毕业设计(论文)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形势与政策
就业创业指导
军事理论与训练
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英语I,Ⅱ
大学语文
沟通与礼仪
体育
综合素质
创新创业社会实践
11.2
12.1
12.2
高等数学 A
线性代数 A
概率统计 A
大学物理 B
大学物理实验B
电子技术基础
文献检索与利用
专业导论与学业规划
工程伦理
程序设计I
程序设计Ⅱ
数据结构
计算机组成与体系结构
数据库理论与技术
计算机网络
离散结构
计算方法
操作系统
软件工程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
数据库技术课程设计
学年设计I
学年设计Ⅱ
学年设计Ⅲ
机制专业评价课程对毕业要求指标点支撑关系表
机制专业评价课程对毕业要求指标点支
撑关系表
表1 机制专业毕业要求1指标点分解及课程支撑权重分配表
表2 机制专业毕业要求2指标点分解及课程支撑权重分配表
表3 机制专业毕业要求3指标点分解及课程支撑权重分配表
表4 机制专业毕业要求4指标点分解及课程支撑权重分配表
表5 机制专业毕业要求5指标点分解及课程支撑权重分配表
表6 机制专业毕业要求6指标点分解及课程支撑权重分配表
表7 机制专业毕业要求7指标点分解及课程支撑权重分配表
表8 机制专业毕业要求8指标点分解及课程支撑权重分配表
表9 机制专业毕业要求9指标点分解及课程支撑权重分配表
表10 机制专业毕业要求10指标点分解及课程支撑权重分配表
表11 机制专业毕业要求11指标点分解及课程支撑权重分配表
表12 机制专业毕业要求12指标点分解及课程支撑权重分配表。
《WEB系统开发》教学大纲
《WEB系统开发》教学大纲课程名称:WEB系统开发英文名称:Development of Web System课程代码:学分/学时:2学分/32学时适用专业:软件工程先修课程: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操作系统原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后续课程:软件项目管理、软件开发环境与工具、专业综合实验开课单位: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一)课程性质《WEB应用系统开发》是软件工程本科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本课程作为WEB应用开发的入门课程,向学生介绍了WEB应用技术发展过程中具有代表性的开发技术。
本课程通过详实的内容和丰富的案例,为学生指明了目前所学知识的应用方向,引导学生去了解和学习WEB应用技术。
(二)教学目标课程目标1:能够设计或借鉴WEB系统的体系结构并进行简单评估。
课程目标2:掌握WEB系统的设计方法并设计相关的验证方案。
课程目标3:熟悉WEB系统常用的开发工具和管理工具,并熟悉相关工具的应用领域。
课程目标4:具有团队协作意识,能够在开发团队中承担与角色相匹配的工作任务。
课程目标5:掌握WEB系统需求分析的基本策略,能够根据需求设计并组织WEB系统开发。
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表1《WEB系统开发》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建议(一)理论教学内容与学时(32学时)1.Java WEB应用开发技术概述(2学时)1.1 HTTP协议概述(1学时)1.2 开发环境准备(1学时)2.JSP技术(2学时)2.1 JSP语法(1学时)2.2 JSP内置对象(1学时)3. Servlet技术(4学时)3.1 Servlet技术(1学时)3.2 Servlet常用对象及其方法(1学时)3.3 JSP与Servlet的数据共享(1学时)3.4 Cookie管理(1学时)4. EL、JSTL(2学时)4.1 表达式语言EL(1学时)4.2 JSTL标签库(1学时)5.过滤器和侦听器(2学时)5.1 过滤器作用、过滤器编程接口、过滤器设计(1学时)5.2 侦听器作用、侦听器编程接口(1学时)6. JDBC数据库访问技术(4学时)6.1 JDBC技术简介(1学时)6.2 JDBC访问数据库(2学时)6.3 数据源与连接池技术(1学时)7. MyBatis持久化技术(4学时)7.1 MyBatis体系结构和基础组件(2学时)7.2 MyBastis关联映射(2学时)8. Spring框架技术(6学时)8.1 Spring IoC(2学时)8.2 Spring AOP(2学时)8.3 Spring事务管理(2学时)9. SpringMVC框架技术(6学时)9.1 SpringMVC控制器(2学时)9.2 SpringMVC的核心类和注解(2学时)9.3 SpringMVC数据绑定(2学时)四、课程考核及成绩评定方式1.考核与评价方式及成绩评定成绩评定方法:期末考试占比70%,平时成绩30%(含作业),见表2。
基于课程目标评价的毕业要求指标点达成度评价
基于课程目标评价的毕业要求指标点达成度评价作者:刘辉付会龙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9年第50期摘要: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核心要求,课程目标评价是衡量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是工程专业教育持续改进的关键。
作者在课程目标评价的基础上建立了课程目标评价与毕业要求指标点达成度评价的关系矩阵,进行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可以得到更加客观、科学的毕业要求指标点达成度评价结果。
关键词:工程教育;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课程目标中图分类号:G40; ; ;文献标志码:A; ;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50-0059-02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中很重要的一环是“毕业要求指标点达成度评价”。
通过建立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之间的关联,利用课程教学持续改进环节中课程质量和课程目标评价,间接进行课程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
一、课程目标评价与毕业要求指标点达成度评价设置课程体系和课程目标是进行教学内容的重要一环。
根据专业以及学校的定位和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首先要设计专业培养目标;其次在培养目标的基础上设置毕业要求,并对毕业要求进行指标点分解;然后为了达成毕业要求目标,专业要针对课程体系对各教学环节进行设计;最后是某一具体课程的课程目标的制定以及该课程的授课方式与授课内容。
课程目标评价与毕业达成度评价如图1所示。
1.课程目标评价。
课程目标评价对整个教学环节进行综合性的评价,包括成绩、出勤情况、课堂表现、作业情况、实践或实验等内容。
各课程目标评价值计算公式和评价矩阵如下。
2.毕业要求指标点达成度评价。
确定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权重,得到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支撑权重矩阵Q,毕业要求指标点评价结果计算公式为:W=QM (3)二、课程目标评价与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以《化工安全》为例1.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
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指标点,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具备基本的知识和能力,《化工安全》课程目标见表1,在明确该课程目标的基础上,课程目标与课程教学内容和环节的关系见表2。
毕业要求和课程对应矩阵
机械工程导论
专业方向选修模块
第二课堂
指标点12.1:能不断学习,并具有适应社会和机械工程技术发展的能力。
专业方向选修模块
第二课堂
毕业设计
指标点10.3:基本掌握一门外语,具有基本的外语听说读写能力,并具有一定国际视野,能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
大学英语
大学英语选修模块
专业基础选修模块(专业英语)
毕业设计
毕业要求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和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递进关系)
指标点11.1:能正确理解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在机械工程实践中的重要性。
表3-1 毕业要求指标点分解矩阵表
毕业要求
指标点
支撑课程
毕业要求1--工程知识:具有解决复杂机械工程问题的数学、自然科学、机械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并能将其应用于解决复杂机械工程问题。(并行关系)
指标点1.1:具有解决机械工程问题所需的数学与自然科学知识,并能将其应用于解决复杂机械工程问题。
高等数学AⅠ
现代制造工程方向
机械制造工艺学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
数控技术
机械CAD/CAM
机械电子工程方向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
数控技术
机械CAD/CAM
毕业要求2--问题分析:能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机械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逻辑关系)
指标点2.1:能识别和判断复杂机械工程问题的关键环节和参数。
金工实习
机械工程基础实验
英语选修模块
指标点10.2:能通过口头及书面方式就复杂机械工程问题与同行进行有效沟通,陈述自己的想法。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A(机械电子工程方向)
课程目标与相关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pdf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课程编号:01A31201课程名称:无机材料科学基础英文名称:Fundamentals of Inorganic Material Science课程类型: □通识必修课□通识核心课□通识选修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实践环节总学时:88 讲课学时:72 实验学时:16学分:5适用对象:材料科学与工程、复合材料与工程、材料物理专业本科生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无机化学、物理化学课程负责人:李嘉二、课程的性质与作用《无机材料科学基础》是材料科学与工程、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物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其任务是阐明材料的组成、结构与性能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变化规律,以及无机材料在高温下的物理化学过程规律。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获得材料专业高等工程技术人才所必须掌握的材料科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原理等知识,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生产实际问题, 进行新材料、新工艺研究开发的初步能力,并为后续专业课学习、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过程中进行材料设计制备奠定理论和技术基础。
三、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学习和自主学习无机材料领域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无机材料组成-工艺-结构-性质之间的关系、硅酸盐材料生产过程中的共性问题及客观规律,构建硅酸盐物理化学领域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基本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及运用于实践、指导生产和科学实验的能力。
课程目标与相关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术、工艺、质量等工程问题2、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材料科学的基本原理和专业知识用于材料的制备、合成、加工成型、结构表征与性能测试,并能通过资料分析等研究材料科学与工程中的复杂问题,得出有效结论2.1能够分析材料合成与制备过程中的工程问题,识别和判断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2.3能结合文献研究,对复杂工程问题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论证,寻求可替代的解决方案,认识到解决方案的多样性√2.4能正确表达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并分析解决方案的合理性√12、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12.2具有拓展知识面和跨专业、跨文化的学习能力√12.3能针对个人或职业发展的需求,采用合适的方法,自主学习,适应发展√四、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无机材料的化学键与电子结构主要内容:(1) 离子键与离子晶体的结合能一、元素的电离能与亲和能简介二、离子键的特征三、离子晶体的结合能(2) 共价键与分子轨道理论一、共价键的基本性质与共价晶体(材料科学与工程、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选择性讲授)二、共价键分子与分子晶体(材料科学与工程、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选择性讲授)(3) 金属键的基本性质与金属晶体(材料物理、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选择性讲授)要求:(1) 了解无机材料中的各种化学键概念;(2) 掌握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与范德华键及其相关晶体的性质与基本特点。
课程目标与相关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
课程目标与相关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
课程目标与相关毕业要求指标点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对应关系。
一门课程的目标通常是针对学生在特定领域内的知识、技能和能力方面进行培养和发展的预期结果,而毕业要求指标点则是对学生在毕业时应达到的学习成果进行具体描述和量化的指标。
在制定课程目标时,通常会参考相关的毕业要求指标点来确保课程内容的覆盖与对应。
课程目标要求学生能够达到的学习成果应当与毕业要求指标点所描述的学习成果相一致。
通过对学生达到毕业要求指标点的能力的培养和提升,课程目标得以实现。
同时,课程目标还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具体的教学目标,以便更好地指导教学和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教学目标更加具体和细致,具体到课时、课堂和教学活动的层面,可以更好地指导师生在教学中的具体行为和对学生的具体要求。
课程目标与相关毕业要求指标点之间有着密切的对应关系。
通过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参考和对齐,制定出能够达到毕业要求的课程目标,并通过具体的教学目标指导教学,最终实现对学生的培养和发展的预期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掌握高性能混凝土的生产技术及提高耐久性的措施 重点与难点: (1) 重点:掌握水灰比理论的形成基础及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2) 难点:提高耐久性的措施。
第二章 混凝土的组成、结构和性能的关系 主要内容: (1) 混凝土的组成 (2) 混凝土的结构 (3) 混凝土的施工性能 (4) 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5) 混凝土的耐久性能 要求:
明确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了解该课程的基本内容;了解混凝土的应用情况和破坏原因;掌握高强与
高性能混凝土的基本原理,以及在重要工程中的应用;掌握纤维增强混凝土的基本原理,以及在防开裂工
程中的应用。 第一章 混凝土发展 主要内容 (1) 水灰比理论的形成 (2) 干硬性混凝土时代 (3) 高强混凝土 (4) 高性能混凝土 (5) 高耐久性混凝土 要求: (1) 掌握水灰比理论的形成基础及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2) 理解外加剂的发明对高强混凝土的推动作用
属材料生产设备对 于环境保护、行业发 展以及企业效益的 重要性,并关注其发 展动态和环保理念, 能够在以后的生产 实践和科学实验过 程中正确地进行设 备选型、使用、维护
和更新
毕业要求
6:能够基于工
程相关背景知
识进行合理分 析,评价材料的
6-2.能分析、判断材料新产
设计、生产、成 品、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和应用 型加工等复杂
重点讲解混凝土泵送剂和膨胀剂的科学使用。
第四章 混凝土的性能劣化原因分析 主要内容: (1) 混凝土性能劣化的内因 (2) 混凝土性能劣化的外因 要求:
(1) 掌握混凝土劣化的原因,从内因分析如何防止混凝土性能快速劣化。 重点与难点: 了解内外因影响的主次转化关系及对应预防措施。
五、课外习题及课程讨论
实验学时:0
学 分:2
适用对象: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混凝土方向本科生
先修课程:材料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热工学、流体力学、无机非金属材料科学基础、无机非金属材
料工艺学等理论课程和技术课程
课程负责人:张德成
二、课程的性质与作用
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了解现代混凝土的发展概况、熟悉混凝土的基本原理、掌握混凝土的组成、 结构与性能的关系;熟悉混凝土的生产技术,重点掌握混凝土的高性能化方法,可以独立地进行混凝土的 配合比设计,并掌握商品混凝土的质量控制与检测技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的学习、工作和进一步 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1) 掌握组成对结构的影响,以及对性能的影响 (2) 要求学生了解混凝土的施工性能对混凝土的结构缺陷及耐久性能的影响。
重点: 掌握原材料对结构、性能的影响,施工队结构缺陷和耐久性的影响。
第三章 混凝土外加剂 主要内容: (1) 混凝土外加剂概述 (2) 高效减水剂 (3) 混凝土泵送剂
(4) 泵送剂在商品混凝土中的应用 要求: (1)理解各种混凝土外加剂的作用原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分析混凝土膨胀剂的科学使用方法。 (2)重点讲解混凝土泵送剂和膨胀剂的科学使用。 重点与难点:
《混凝土科技进展》课程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01A32109
课程名称:混凝土科技进展
英文名称:Progress of Concrete Materials
课程类型: □通识必修课 □通识核心课 □通识选修课 □学科基础课
□专业基础课 ■专业必修课 □专业选修课 □实践环节
总学时:32
讲课学时:32
√
√
√
工程问题解决 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 方案对社会、健
康、安全、法律
化的潜在影响
以及文化的影
响,并理解应承
担的责任。
毕业要求 10:能够就材料
10-3. 了解材料学科/行业的
的设计、生产、 成型加工等复 国际状况、发展趋势、研究热点
杂工程问题与 同行及社会公
√
√
众进行有效沟
通和交流,并具
为达到本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课外练习题(自测题)总题量不少于 10 题。每章结束后应布置作业, 作业要求规范整洁,教师要认真批阅,共性的错误下堂课订正。学生必须按时交作业,作为学生平时成绩 的依据之一,三次不交作业者不允许参加考试。
课程讨论穿插在讲课之中进行。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为专业必修课。教学以课堂讲解为主要,讨论为辅,主要讲授混凝土科学技术领域的新进展, 力求将混凝土研究前沿性的生产和理论知识介绍给学生,使学生掌握混凝土材料的研究动态与技术进展。 要求混凝土方向学生熟悉并掌握混凝土科学技术的前沿与动态。介绍混凝土制备过程的科技发展、特种混 凝土进展、混凝土强度与结构理论、高性能混凝土材料、混凝土测试新技术进展等。
课程目标与相关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目标
1、熟悉无机非金 属材料生产设备 的结构、性能和使 用的知识以及设 计原理和方法,并 了解无机非金属 材料生产设备的 发展现状与趋势
3、认识到无机非金
2、掌握典型无机非 金属材料生产设备 的类型、基本构造、 工作原理、主要工 作参数以及对材料 性能的影响,并应 用于实践,指导生 产和科学实验
主讲教师应由讲师以上职务的教师承担,第一次主讲本课程的教师,开课前应通过研究所组织的试讲。 任课教师必须熟悉本学时的教学大纲及基本要求,并严格按照教学日历进行课堂教学,不准随意改动。 主讲教师上课前必须有教案,并做到认真备课、精心讲授、努力钻研。应聘请企业专家参与教学活动, 安排适当学时请企业专家授课。
备一定国际视
野。
毕业要求
12:具有自主学
习和终身学习
12-2.具有拓展知识面和跨专
的意识,有不断 业、跨文化的学习能力
√
学习和适应发
展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绪论 主要内容: 主要介绍了混凝土的应用情况和破坏原因,介绍了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的基本原理,以及在重要工程 中的应用,掌握纤维增强混凝土的基本原理,以及在防开裂工程中的应用。 要求:
三、教学目标
混凝土科技进展是针对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混凝土材料方向,是在具有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基 础知识的条件下开设的,主要讲授混凝土科学技术领域的新进展,力求将混凝土研究前沿性的生产和理论 知识介绍给学生,使学生掌握混凝土材料的研究动态与技术进展。要求混凝土方向学生熟悉并掌握混凝土 科学技术的前沿与动态。介绍混凝土制备过程的科技发展、特种混凝土进展、混凝土强度与结构理论、高 性能混凝土材料、混凝土测试新技术进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