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 中学政治课的教学准备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的放矢、注重实效,体现目的性和时效性
综合全面、循序渐进,体现综合性和渐进性
注意贴近时代、贴近学生、贴近实践,体现时代性、
独特性、实践性。
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
谢谢各位同学!
1.1 教师-学生
1.1.1
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尊重学生的差异
性 1.1.2 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尊重学生的主体 性 1.1.3 整合课程的三维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 发展
在教师引导下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1.教师备课的基本要求
1.2 预设-生成
1.2.1
预设:根据教育目标和学生兴趣、需要 以及已有的知识、经验等,以多种形式有目的、 有计划地设计教学。
1.教师备课的基本要求
1.2 预设-生成
1.2.2
生成:教师依据学生的需要、兴趣和经 验等,在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进行有效的 动态调整,以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究新知识的活 动。
1.教师备课的基本要求
1.2 预设-生成
1.2.3
二者关系:对立统一
生成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主过程 预设是生成学习的起点
2.1.2
•
• • • •
教材解读的基本方法
2.1.2.1
依据文本、领会精神(内在性解读) 扫清知识障碍 分清轻重缓急 突出疑点热点 把握实质问题 实现理论升华
2.课时教学方案的准备
2.1 学思结合、解读教材
2.1.2
•
• • •
教材解读的基本方法
2.1.2.2
基于文本、发散联系(外在性解读) 经典著作 参考资料 学生生活 社会生活
2.1 学思结合、解读教材
2.1.1
教材解读的一般要求
清
2.1.1.3 • • •
梳理知识点 梳理能力点 梳理思想情感点
2.课时教学方案的准备
2.1 学思结合、解读教材
2.1.1
教材解读的一般要求
升
2.1.1.4 • •
由理生情 重在升华
2.课时教学方案的准备
2.1 学思结合、解读教材
在良好的预设中生成。
1.教师备课的基本要求
1.3 理论-生活
1.3.1
生活体证理论 1.3.2 理论提升生活
1.教师备课的基本要求
想一想:
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议一议:
如何理解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2.课时教学方案的准备
2.1 学思结合、解读教材 2.2 以生为本、解读学生 2.3 集中备课与分散备课相结合
思想品德与思想政治 课程教学论
第五章 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 的教学准备
主要内容
1 2 3 4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备课的基本要求 课时教学方案的准备 课时教学方案的设计 宏观教学准备与教学资源开发
1.教师备课的基本要求
1.1 教师-学生 1.2 预设-生成 1.3 理论-生活
1.教师备课的基本要求
3.课时教学方案的设计
想一想:
教学过程设计要注意哪些内容? 教案编写包括哪些内容?
议一议:
如何在教学方案设计中既遵循共性又展现个性?
4.宏观教学准备与教学资源开发
4.1 宏观教学准备与学期教学方案的制定 4.2 本课程的教学资源 4.3 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4.宏观教学准备与教学资源开发
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内容的组织设计 教学方法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作业与活动设计 教案的编写
3.课时教学方案的设计
3.1 教学目标设计
3.1.1
目标设定要从教学内容问题本身和师生 实际出发,通过自己的思考而得出 3.1.2 坚持预设与生成的统一 3.1.3 目标的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并用动词 来描述学生的变化,使目标具有可测评性 3.1.4 目标要全面而统一
2.课时教学方案的准备
2.3 集中备课与分散备课相结合
2.3.1
两种途径:媒体与社会 2.3.2 两种形式:经典性材料和时效性材料
2.课时教学方案的准备
想一想:
在“备教材”的过程中,我们要关注哪些内容?
议一议:
你如何理解“备学生”?
3.课时教学方案的设计
3.1 3.2 3.3 3.4 3.5 3.6
活动设计
形式:主体演讲、时事点评、资料搜集、社会调查、
参观访问、课堂小品、探究性学习
时间:课前、课堂、课后
3.课时教学方案的设计
3.6 教案的编写
3.6.1
重要性
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 提高教学科研能力的重要途径
3.课时教学方案的设计
3.6 教案的编写
3.6.2
内容
一般说明:课时教学方案的基本情况(上课日期、
3.课时教学方案的设计
3.2 教学内容的组织设计
3.2.1
理出重、难点,教学内容的立体化设计
3.2.1.1重点:教学内容中最关键、最具有现实意义
的内容
关键性概念、原理、观点
学生中普遍存在的思想理论认识问题
3.课时教学方案的设计
3.2 教学内容的组织设计
3.2.1
理出重、难点,教学内容的立体化设计
2.课时教学方案的准备
2.1 学思结合、解读教材
2.1.1
教材解读的一般要求
懂
2.1.1.1
基本知识 逻辑结构
2.课时教学方案的准备
2.1 学思结合、解读教材
2.1.1
教材解读的一般要求
透
2.1.1.2 • •
知书:重点、难点、疑点、热点 达理:深入理解、融会贯通
2.课时教学方案的准备
2.课时教学方案的准备
2.1 学思结合、解读教材
2.1.2
•
• • •
教材解读、思考质疑(探究性解读) 教材与生活的结合 教材的缺陷与不足 教材的潜在思想 教材与学生的发展
2.课时教学方案的准备
2.2 以生为本、解读学生
2.2.1
学生的三重身份
2.2.1.1
4.宏观教学准备与教学资源开发
4.2 本课程的教学资源
德与智的统一 博与专的统一
思想与生活的统一
4.宏观教学准备与教学资源开发
4.3 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4.3.1
如何开发与利用
博览群书,充分开发利用各种文本资源
反求诸己,充分发掘以往隐而不彰的人力资源
驾驭网络,积极挖掘网上资源 深入社会,丰富实践活动资源
教学对象 2.2.1.2 学习主体 2.2.1.3 教学资源
2.课时教学方案的准备
2.2 以生为本、解读学生
2.2.2
需要把握学生的三种状态
2.2.2.1
现在: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 2.2.2.2 未来:作为培养目标的学生 2.2.2.3 从现在到未来:处于学习过程中的学生
4.1 宏观教学准备与学期教学方案的制定
4.1.1
课程
学校 学生 教师自身发展
制定学期教案的主要依据
国家和社会层面的影响因素
4.宏观教学准备与教学资源开发
4.1 宏观教学准备与学期教学方案的制定
4.1.2
学期教案的主要内容
总体说明
进度安排
科研课题 活动规划
3.2.1.2难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障碍
难以理解的概念、原理、观点 思想认识上容易产生疑惑的问题
容易混淆的概念
3.课时教学方案的设计
3.2 教学内容的组织设计
3.2.2
设疑引思,教学内容的问题化设计
教学单元 具体课时 教材关键点
3.课时教学方案的设计
3.2 教学内容的组织设计
务实高效
设疑启思
情理交融
知行统一
3.课时教学方案的设计
3.4 教学过程设计
3.4.1 3.4.2
根据教学逻辑展开
体验发现的过程
3.课时教学方案的设计
3.5 作业与活动设计
3.5.1
作业设计
整合性 互补性 适度原则
3.课时教学方案的设计
3.5 作业与活动设计
3.5.2
4.宏观教学准备与教学资源开发
4.3 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4.3.2
注意问题
留心生活,在生活中汲取教学资源
交流分享,在团结互助中扩展资源
开放互动,注意教师主动、学生参与,实现自主开
发和共同开发的统一
4.宏观教学准备与教学资源开发
4.3 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4.3.2
注意问题
授课班级、教学课题、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 学方法、教学媒介等)
具体内容:课时教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步骤
3.课时教学方案的设计
3.6 教案的编写
3.6.3
类型
文字式
3.6.3.1
详案 略案
3.课时教学方案的设计
3.6 教案的编写
3.6.3
类型
表格式 流程图式
3.6.3.2 3.6.3.3
3.2.3
联系生活,教学内容的生活化设计
回归生活 超越生活
3.课时教学方案的设计
3.2 教学内容的组织设计
3.2.4
设置情境,教学内容的情境化设计
真实性 连续性 相关性
3.课时教学方案的设计
3.3 教学方法设计
3.3.1 3.3.2 3.3.3 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