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整合简要解读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当前课程整合主要存在的问题
1、综合课程缺乏对学生喜好的考虑,缺乏必要的选择性。 2、各学科课程在实施中教师讲授的倾向明显,学生缺乏与生活相联系的 探究体验。
3、德育课程尽管要求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但是实际的实施中学生仍然 主要是在教室内的“听中学”,缺乏品德形成与发展的体验学习、实 践学习。
4、地方课程与部分国家课程交叉重复,不仅浪费了课时,还降低了学生 学习的兴趣。 5、在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需要与学科课程整合。但是信息技术还主要 停留在作为一种具体的教学手段的层次上,而非与学生自主、深度学 习等结合起来。
将课堂内知识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将课外学科背景或拓展知识的学习 与课堂学习结合起来,例如德育课程,科学及综合实践课程。
5.课程与教育技术的整合 各学科应将教育技术有效应用到课堂内外,鼓励有条件的学生利用网络通 过“翻转课堂”“微课”“慕课”,网络公开课的形式,发展自主学习能力。
实施保障
教学方面 1、提升教师素养。 更新教师课程理念,提高教师的课程整合实施能力,培养小学全科教师 和“一专多能”的初中教师。鼓励教师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开发跨 学科主题课程;鼓励教师开展包班教学、协同教学、跨班级跨年级走班授课。 2、创新教学方法。 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习变革,引导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和特长开展探究 性学习。转变学习方式,增加学生体验、探究、操作、合作的机会。加强信 息技术和各门学科的整合教学研究,积极探索跨学科协同教学、包班教学、 合作教学等科学的教学方法。 3、创新教研方式。 加强校内及校际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协作,鼓励开展学科合作研 究和联合培训,开展不同学科组和年级组的协同教研活动。改进校本研修方 式,组建以课程整合实施为纽带的综合教研大组,开展以学生综合发展为目 标的跨学科教研活动。
地方课程的校本化实施。
基本原则
1. 科学合理。课程整合应围绕立德树人,针对学生身心发展特 点,依据国家课程标准与学生核心素养要求,明确整合主线,使课程 体系化。全面梳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中重复交叉的内容, 提炼课程整合主题,整合相关课程内容,增强课程实施的综合性,提 高学生的学科综合能力,提升其思维品质。 2. 突出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课程整合尽管要涉及到教材内容 的删减以及内容的调整,但它并不是课程整合的唯一内容或者说重要 内容,课程整合的重要使命在于促使学生开展合作性、探究性学习等 真实性学习。成功的课程整合总是离不开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学生是 课程整合必不可少的主体之一。 3. 因校制宜。学校应根据办学基础、学校文化、课程资源等情 况,明晰办学定位与育人目标,增加教学安排的灵活性,提高教学评 价的适切性。 4. 逐步推进。学校应根据实际,从学科内的局部整合到学科间 的主题整合,再到“全课程”的统整,逐步推进。
谢谢交流
一、为什么要进行课程整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强调“改变课程 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 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 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 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并指 出,“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 “初中阶段设置 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由此可以看出,本次 课程改革针对现行课程结构的问题作了重大调整,
强调课程整合。
二、课程整合的意义
1、有助于改变学校和教师的课程观念,学校和一线教师同样是课程建设
与开发的主体,课程整合的过程就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 2、有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课程整合的根本是为学生的学习而服务。 通过设计相应的学习环境,使真实性学习得以发生,从而不仅使学生 获得知识和技能,更能获得学习的方式,有真实的经历,并生成相应 的人格。 3、课程整合有助于提升学校的办学层次。对于学校来讲,课程是育人的 现实方案,也是实现办学理想的载体。学校的办学品味不在于林立的 高楼大厦,也不在于先进的教学设施,而在于是不是有适合学生、深 受学生欢迎的课程体系。
四、如何进行课程整合
指导思想
课程整合是指课程内和课程间的教学目标、教
学内程整合教学,有利于优化义务 教育课程设置,加强学科内及学科之间的联系,从
而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益,引导学生从碎片化学习
向主题、专题化学习转变,促进学生思维及个性发 展,加强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实现国家课程与
关于课程整合的简要解读第二师教研室李俊玲一为什么要进行课程整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强调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关于“课程整合”的简要 解读
第二师教研室 李俊玲
整合路径
1.教材内整合 依据课程标准, 教材内整合有两个层面:单元/章节内整合;跨单元/学段 整合;
2.教材间整合
各不同版本教材都是以国家课程标准为依据,并经过严格审定,因此教 师可以从当中选用更适合学生的资源组织教学,以提高 “教”、“学”“练” 的效率。
3.学科间整合
学科间整合大多基于主题化学习,如政史地、理化生科目的分主题整合, 语文学科与综合实践科目的整合等; 4.课内外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