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3 工业革命时期的西方世界-高一历史复习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力侵略 商品输出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瓜分世界 资本输出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亚非拉 国家或 地区在 被卷入 世界市 场的同 时,逐 渐沦为 殖民地 或半殖
民地
【主题深化】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的影响
1.提供了物质基础: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空前发展,为满足急剧扩大的 生产和商品销售的需要,列强在世界范围内扩张,使世界上绝大部分落后国家和地区 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高考真题】
(2020·浙江·高考真题)曾有评论谓:“毛纺已无影
无踪,麻纺也差不多;普遍使用的原料都变成棉花,棉
花,还是棉花。棉花成了传说中吃光所有羊的‘披着羊
皮的狼’。”下列选项中,与之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飞梭的发明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
答案:C
B.珍妮纺纱机的出现确立了新的生产组织形式
C.棉纺织技术革新推动了工业的发展
• 标志着欧洲经济政策由传统重商主义 到自由主义的重大转变
(2)消极:垄断资产阶级控制市场,阻碍 竞争,导致某些停滞和腐败;利用经济手段
• 推动了资本主义列强在全世界的侵略 干预国家政治;疯狂对外扩张,加剧了国际
扩张,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竞争,导致战争危险。
• 影响着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欧美资产 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
5.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即亚非拉美被侵占的国家成为资本主义商品销售市场和原 料产地,资本的输出和掠夺性的贸易,瓦解破坏了当地自然经济,把当地经济都纳入资 本主义轨道,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知识拓展】近代西方工业化与中国工业化的差异
西方工业化
发展进程
18世纪以来,蒸汽革命、电气革命 和信息技术革命
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面貌,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紧密,19世纪末20世纪初, 以欧美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
资
本
全球航路的开辟
主
义
世
早期殖民扩张
界
市
第一次工业革命
场
的
形
第二次工业革命
成
西班牙、葡萄牙崛起 开始交融 世界市场雏形初现
英国确立世界殖民霸权 殖民掠夺 世界市场逐步扩展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美国、德国崛起
巴黎公社革命(偶发性事件)(基本经验--暴力夺权(性 质--无产阶级性质政权)(创造性---新国家机关)(失败 是历史必然。其他原因---反动势力绞杀、没有同农民联合、 没有马克思主义指导和政党领导、没有接管法兰西银行)
【知识拓展】剩余价值学说与唯物史观
• 剩余价值学说 1867年,马克思撰写的政治经济学巨著《资本论》第一卷出版。 意义:通过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深刻剖析,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家
4.教训的深刻性:巴黎公社革命由于缺乏一个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革命政党的正 确领导,以致不可避免地在重大政策和策略上犯了严重错误,如公社没有接管法兰西银行,没 有与外省革命者取得联系,没有争取到广大农民的支持。
5.巴黎公社的性质
(1)从成立背景上看,它是在巴黎工人革命的基础上建立的工人政权,是向社会主义迈出的 第一步。(2)从公社公职人员看,公职人员由选举产生,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这是无产阶级 民主的伟大实践。(3)从公社的措施看,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废除旧军队和旧警察,建立了无 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机器。公社的经济措施,触及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具有明显的无产阶级性 质。由此说明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一次伟大尝试。
①自19世纪中期起,成为工人运动的指导思想,推动世界工人运动和 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西欧、 东欧和东南欧、亚洲和美洲)
②在马克思主义影响下,马克思主义政党在世界范围内建立和发展起 来,人民第一次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成为实现自身解放和全人类解 放的根本政治力量。
【主题深化】对巴黎公社的全面认识
1.爆发的偶然性:巴黎公社起义并非因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而爆发,而是在普法战争 失败后,民族矛盾激化引发阶级矛盾尖锐的形势下爆发的,具有突发性、偶然性。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①英国一枝独秀 ②以轻工业为主 ③成就主要来自工匠的经验总结 ④企业主要为中小企业
第二次工业革命特点: 1、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 2、速度快,范围广,规模大,多国同时进行。 3、一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4、主要集中于重工业开始
启示:重视科学基础理论的研究;重视科学与技术的结合
工厂时代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变 化
生产动力: 由人力、畜力到蒸汽力、电力
蒸汽/电气时代
英国
18世纪60年代
19世纪中期
1760年清朝乾
隆二十五年
第一次工业革命
德国、美国、法国、英国、俄国
19世纪70年代
20世纪初
第二次工业革命
环境 生产力 生产关系 资金 资源 劳动力 国内市场 国际市场
政策
第一次工业革命(英)
第二次工业革命
2.密切了国际交流:各行业间和各国间生产的互补性,使世界各国、各地区间的交往 更加频繁,分工也更加具体。
3.推动了工业文明的传播:它促进了国际人口和资金的流动,引起了交通运输业的技 术革命,促进了先进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的传播,扩大了工业文明对世界的影响,联 结世界的经济纽带逐渐形成。
4. 改变了世界格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工业革命提供的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继 续向世界各地大肆扩张;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
专题03 工业革命时期的西方世界
工业革命:又称产业革命,是由一系列技术变革引起的从工场手工业阶段到工厂大机 器生产阶段的一个飞跃,它既是生产领域里的一场大变革(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 又是社会关系方面的一场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
革 命
生产方式: 由手工生产到机器生产
机器时代
性 生产组织形式: 由手工工场到机器工厂
资本主义制度确立、政局稳定 资本主义制度在全球范围确立
生产技术经验积累、科学家改进 自然科学取得突破性进展
殖民扩张-资本原始积累
全球扩张--原始积累,剩余价值
圈地运动 农业发展--国内市场扩大 殖民扩张 政府支持
废除黑人奴隶制、农奴制等 德意统一、美国南北战争等 全球扩张--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政府支持
2.失败的必然性:当时法国的资本主义还处于上升阶段,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 政的经济基础还不具备,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时机尚未成熟,这就决定了其失败的必然性。
3.意义的深远性: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 尝试,它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
论研究与革命实践 (1848年共产主义
革
者同盟)
命
工人运动(捣毁机器--争取政治权利)
共 产 党 宣 言 》
(唯物史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 学(1867年《资本论》 --剩余价值学说)
三大工人运动--登上历史舞台
1848年欧洲革命(参加革命实践,
进行理论探索)
第一国际成立(1864年) (国际工人协会)--推动马克 思主义传播和国际工人运动 进入新阶段
禁止。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机器出现使工业结构发生根本变革 B.生产方式的转变推动了社会分化
答案:B
C.蒸汽时代手工工人的生活境遇恶化
D.物价上涨制约了工业革命的发展
【高考真题】
(2017·天津·高考真题)1830 年,英国正式启用第一条商业
铁路,十年后公布火车时刻表。因为火车比马车快太多,所以各
A.内燃机的应用改变农业生产组织形式 B.农业技术发展导致失业人口大量增加 C.蒸汽机成为农业生产的机器动力来源 D.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依赖于生产规模
【高考真题】
(2022·广东·高考真题)18世纪后期英国机器费用昂
贵,工厂主想方设法让工人尽可能多干活。原来在工作
中习以为常的唱歌、打瞌睡、喝酒、嬉戏等行为一概被
步形成,民族解放运动
最终形成、民解高涨、矛盾加剧
加快自然资源开发、环境污染
【知识拓展】自由主义
【知识拓展】垄断组织
1、原因:工业革命增强了工业资产阶级 1、背景:技术的日益复杂、投资的不断扩
力量,他们要求进一步解除资本主义经济 大、竞争的日趋激烈,推动了生产的集中。
发展的束缚
2、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工业化 次序
先从轻工业开始,再发展重工业
开始发展重工业(军事工业),轻工业是 辅助,工业结构不合理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德意志古典哲学
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未上升到制度层面)
1848
科学社会主义
(规律、阶级斗争、
资产阶级作用、无 产阶级使命) 年
马克思、恩格斯理 《 马克思主义哲学
工 业
基本矛盾---经济危机(1825)
中国工业化
鸦片战争后的工业化进程受到封建主 义、官僚资本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 阻碍,进程曲折缓慢
领导力量
资产阶级一直扮演着主角,开始是商 业资本家,后来是工业资本家和金融 寡头
开始由地主阶级中的洋务派领导,民族 资产阶级始终没有真正掌握领导权
资金来源 源于资本的原始积累
洋务企业多靠政府投资,民族资本主义 缺少资本原始积累,资金严重不足
对人和人与人
经 总体 济 生产力
社
生产关系
会
经济结构
组织形式
政治
文化 社会生活 世界
自然界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数量增加、素质能力提高、时间观念增强,女性地位提高、人与人 之间关系变化--地缘关系(城市)
经济迅速发展---英国(世界工厂) 经济迅速发展--不平衡
机器生产(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自由主义
垄断组织
工业化(轻工业)
工业化(重工业)
工厂制度、科学化管理
垄断组织、科学化管理
工业资产阶级--无产阶级、中间阶 垄断资产阶级--无产阶级 层、制度巩固、扩展、政局稳定 制度日益完善、政局稳定
启蒙思想传播、马克思主义诞生、发展 自然科学迅速发展
城市化进程、生活改善、贫富分化加剧、社会治安、疾病
全球扩张、商品输出---世界市场初 全球扩张、资本输出--世界市场
地时间的微小差异就造成了巨大困扰。1880 年,英国首次立
法规定全国的时刻表都须以格林尼治时间为准,这就要求人们
依据人工的时钟而非依据当地日升日落周期来过生活。这段材
料重在说明 A.工业革命带来社会生活的变化
答案:B
B.技术发展对人类生活有所制约
C.时间的精确成为日常生活的必要
第一次工业革命
主要表现
主要发明
机器 -棉纺织业
飞梭(不是机器) 珍妮纺纱机--开端 水力纺纱机 骡机 水力织布机
动力
工业革命主要标志 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
交通运输 机器制造业
汽船(美--富尔顿) 蒸汽机车(斯蒂芬)--铁路 时代
机器零部件标准化生产--19 世纪中期
第二次工业革命 主要表现 主要发明 电力的广 1866年,德国人西门 泛应用 子发电机---标志着第
二次工业革命开始
内燃机和 汽车、飞机、远洋轮 新交通工 船 具创制 新通讯手 电报、电话 段发明
近代化学 诺贝尔--炸药 工业建立 合成方法制造新材料
两次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 1、领域不同:第一次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领域;第二次主要在重工业领域 2、进程不同:第一次首先发生在英国,而后扩散到其它国家;第二次几乎同 时发生在几个国家 3、与科学结合程度不同:第一次工业革命靠经验,第二次靠科学(最大特点: 科学与生产紧密结合) 4、结果不同:工业革命进入蒸汽时代;二次工业革命进入电气时代 5、有的国家如日本是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D.水力纺纱机的发明解决了棉纱产量与质量的冲突
【高考真题】
(2022·全国·高考真题)蒸汽机发明后,日益成为欧 美国家雇佣大农场机器动力的重要来源,需要多人协同 操作。20世纪初,农业机器的使用变得个人化、小型 化,家庭农场在劳动生产率方面缩小了与雇佣大农场的
差距,后者日趋衰落。这一系列变化表明 答案:A
代表人物:亚当·斯密(1776《国富论》) (大企业兼并小企业,生产和资本的集中)
2、内容:主张市场调节,反对国家干预 经济,提出自由放任的经济原则,主张自 由贸易、自由竞争、自由经营。
3、影响:
3、评价
(1)积极:适应了大工业生产的需要,有 利于生产力的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有利于 科学与技术的结合和发展;
剥削的秘密。 地位:《资本论》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文献中最重要的文献之一。
• 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科学地揭示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在人类 社会发展中的辩证关系,鲜明地提出了人民群众对历史发展的巨大作用。
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 历史意义
(1)理论意义: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人民的、实践的、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它 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 的思想体系,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始终站在时代前沿。 (2)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