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区拉萨市那曲第二高级中学高三化学全真模拟联考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充电时,导线上每通过1mole-,左室溶液质量减轻12g
【答案】D
【解析】
【分析】
放电时,左边镁为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反应式为Mg-2e-=Mg2+,右边为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反应式为Li1-xFePO4+xLi++xe-=LiFePO4,阳离子移向正极;充电时,外加电源的正极与正极相连,负极与负极相连,结合电子转移进行计算解答。
8.NiCl2是化工合成中最重要的镍源,工业上以金属镍废料(含Fe、Ca、Mg等杂质)为原料生产NiCl2,继而生产Ni2O3的工艺流程如下:
流程中相关金属离子生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如下表所示:
氢氧化物
Fe(OH)3
Fe(OH)2
Ni(OH)2
开始沉淀的pH
1.1
6.5
7.1
沉淀完全的pH
3.2
9.7
C.3g3He为1mol,根据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可得,3He中有3-2=1个中子,故3g3He含有的中子数为NA,C选项错误;
D.1mol乙烷中含有7mol共价键,1mol乙烯中含有5mol共价键,化学键数目不同,D选项错误;
答案选A。
3.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Y原子的最外层有2个电子,Z的单质晶体是应用最广泛的半导体材料,W与X位于同一主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4)滤渣B的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滤液中的阳离子有________。
(5)“氧化”生成Ni2O3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增大盐酸的浓度(或将镍废料研成粉末或延长浸泡时间等) (2). Fe2+转化成Fe3+(3). 2Fe2++H2O2+2H+===2Fe3++2H2O (4). 3.2~7.1 (5). MgF2、CaF2(6). NH4+、Na+(7). 2Ni2++ClO-+4OH-===Ni2O3↓+Cl-+2H2O
答案选D。
【点睛】正确判断放电和充电时的电极类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本题的难点为D,要注意电极反应和离子的迁移对左室溶液质量的影响。
7.实验测得0.5 mol·L−1CH3COONa溶液、0.5 mol·L−1CuSO4溶液以及H2O的pH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随温度升高,纯水中c(H+)>c(OH−)
【详解】A.水的电离为吸热过程,升高温度,平衡向着电离方向移动,水中c(H+).c(OH-)=Kw增大,故pH减小,但c(H+)=c(OH-),故A不符合题意;
B.水的电离为吸热过程,升高温度,促进水的电离,所以c(OH-)增大,醋酸根水解为吸热过程,CH3COOH-+H2O CH3COOH+OH-,升高温度促进盐类水解,所以c(OH-)增大,故B不符合题意;
(5)“氧化”过程发生的反应中,Cl元素由+1价降低到-1价,即反应生成NaCl,而Ni由+2价升高到+3价,生成Ni2O3,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Ni2++ClO-+4OH-===Ni2O3↓+Cl-+2H2O,故答案为:2Ni2++ClO-+4OH-===Ni2O3↓+Cl-+2H2O。
9.葡萄酒中的酒精是葡萄果实中的糖发酵后的产物(C6H12O6 2CH3CH2OH+2CO2↑)。
C、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C错误;
D、丁醇与乙醇的沸点相差较大。蒸馏即可实现分离,D正确,
答案选D。
6.下图是新型镁-锂双离子二次电池,下列关于该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放电时, Li+由左向右移动
B.放电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Li1-xFePO4+xLi++xe-=LiFePO4
C.充电时,外加电源的正极与Y相连
【答案】B
【解析】
【详解】A.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与使用,可以减少汽油的使用,有助于减少光化学烟雾的产生,A选项正确;
B.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放置,会形成原电池,易发生电化学腐蚀而生锈,而不是化学腐蚀,B选项错误;
C.肥皂水显碱性,可以与氯气反应降低其毒性,因此氯气泄漏时,可用蘸有肥皂水的湿毛巾捂住口鼻疏散到安全区域,C选项正确;
【解析】
【分析】
根据工艺流程分析可知,向金属镍废料中加入盐酸酸浸,形成Ni2+、Fe2+、Ca2+和Mg2+的溶液,再向溶液中加入H2O2将Fe2+氧化成Fe3+,加入Na2CO3溶液调节pH使得Fe3+沉淀,得到滤渣A为Fe(OH)3,再加入NH4F使得Mg2+和Ca2+沉淀,得到滤渣B为CaF2和MgF2,继续向滤液中加入Na2CO3沉镍,再加入盐酸溶解,向溶液中加入NaClO和NaOH氧化得到Ni2O3,据此分析解答问题。
4.咖啡酸(如图),存在于许多中药,如野胡萝卜、光叶水苏、荞麦等中。咖啡酸有止血作用。下列关于咖啡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咖啡酸的分子式为C9H8O4
B.1 mol咖啡酸可以和含4 molBr2的浓溴水反应
C.1 mol咖啡酸与足量NaHCO3溶液反应能产生标况下约67.2L的CO2
D. 不可以用高锰酸钾检验咖啡酸分子中的碳碳双键
【详解】A.元素周期表中,同族元素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增加而增加,O位于第二周期,其他元素位于第三周期,因此O的原子半径最小,同周期元素,核电荷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小,因此原子半径应为r(Mg)>r(Si)>r(S)>r(O),故A错误;
B.X为O元素,Y为Mg元素,两者组成的化合物氧化镁为离子化合物,故B正确;
Ⅰ.已知:实验室制乙烯原理为CH3CH2OH CH2=CH2↑+H2O,产生的气体能使Br2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甲、乙同学用下列实验验证。(气密性已检验,部分夹持装置略)。实验操作和现象:
【详解】(1)为了提高金属镍废料浸出的速率,还可以增大盐酸的浓度(或将镍废料研成粉末或延长浸泡时间等),故答案为:增大盐酸的浓度(或将镍废料研成粉末或延长浸泡时间等);
(2)根据上述分析,加入H2O2的目的是将Fe2+氧化成Fe3+,根据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得出其离子反应方程式为2Fe2++H2O2+2H+===2Fe3++2H2O,故答案为:Fe2+转化成Fe3+;2Fe2++H2O2+2H+===2Fe3++2H2O;
9.2
(1)为了提高镍元素的浸出率,在“酸浸”时可采取的措施有:①适当升高温度;②搅拌;③_______________等。
(2)加入H2O2的目的是____________,所发生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除铁”时,控制溶液pH的范围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结构简式可知有机物分子式为C9H8O4,A选项正确;
B.咖啡酸分子中含有酚羟基,邻、对位的3个H原子可被Br2取代,含有碳碳双键,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则1mol咖啡酸可以和含4molBr2的浓溴水反应,B选项正确;
C.咖啡酸分子中的羧基可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CO2,因此1mol咖啡酸与足量NaHCO3溶液反应能产生标况下约22.4L的CO2,C选项错误;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那曲第二高级中学高三化学全真模拟联考试题(含解析)
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与使用,有助于减少光化学烟雾的产生
B.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放置,易发生化学腐蚀而生锈
C.氯气泄漏时,可用蘸有肥皂水的湿毛巾捂住口鼻疏散到安全区域
D.地球上99%的溴元素以Br-的形式存在于海水中,溴化钠和溴化钾在医药上常用作镇静剂
【详解】A.放电时,为原电池,原电池中阳离子移向正极,所以Li+由左向右移动,故A正确;
B、放电时,右边为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反应式为Li1﹣xFePO4+xLi++xe﹣=LiFePO4,故B正确;
C、充电时,外加电源的正极与正极相连,所以外加电源的正极与Y相连,故C正确;
D、充电时,导线上每通过1mole﹣,左室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反应式为Mg2++2e﹣=Mg,但右侧将有1molLi+移向左室,所以溶液质量减轻12﹣7=5g,故D错误;
D.酚羟基也可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是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因此不可以用高锰酸钾检验咖啡酸分子中的碳碳双键,D选项正确;
【点睛】本题C选项为易错点,解答时需注意酚羟基的酸性比碳酸弱,不能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CO2。
5.下列实验中,所采取的分离方法与对应原理都正确的是()
选项
目的
分离方法
原理
A.
分离溶于水中的碘
C.Z为Si元素,W为S元素,因为S的非金属性强于Si,所以S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于Si的,故C错误;
D.W为S元素,X为O元素,因为O的非金属性强于S,所以O的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强于S的,故D错误;
总上所述,本题选B。
【点睛】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推断、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题目难度不大,应先根据提示推断所给原子的种类,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为解答能力及灵活应用能力。
B. 随温度升高,CH3COONa溶液的c(OH−)减小
C. 随温度升高,CuSO4溶液的pH变化是Kw改变与水解平衡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
D. 随温度升高,CH3COONa溶液和CuSO4溶液的pH均降低,是因为CH3COO−、Cu2+水解平衡移动方向不同
【答案】C
【解析】
【分析】
水的电离为吸热过程,升高温度,促进水的电离;盐类水解为吸热过程,升高温度促进盐类水解,据此解题;
C.3g3He含有的中子数为2NA
D.1mol乙烷和1mol乙烯中,化学键数相同
【答案】A
【解析】
【详解】A.K2Cr2O7被还原为Cr3+,2个+6价的Cr转化为+3价的Cr,共转移6个电子,则1molK2Cr2O7被还原为Cr3+转移的电子数为6NA,A选项正确;
B.2.3gNa与O2完全反应,无论是生成Na2O还是Na2O2,Na均变成Na+,转移1个电子,故2.3g(即0.1mol)的Na与O2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1NA,B选项错误;
A. 原子半径:r(W)>r(Z)>r(Y)>r(X)
B. 由X、Y组成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
C.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W的强
D.W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X的强
【答案】B
【解析】
【分析】
X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因此X为O元素,Y的最外层有两个电子,且Y是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大于O,因此Y为Mg元素,Z的单质晶体是广泛应用的半导体材料,所以Z为Si元素,W与X同主族,且W是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大于X,所以W为S元素;据此解题;
D.地球上99%的溴元素以Br-的形式存在于海水中,溴的化合物可用于医学镇静剂,溴化钠和溴化钾在医药上常用作镇静剂,D选项正确;
答案选B。
2.N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molK2Cr2O7被还原为Cr3+转移的电子数为6NA
B.2.3gNa与O2完全反应,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介于0.1NA和0.2NA之间
C.升高温度,促进水的电离,故c(H+)增大;升高温度,促进铜离子水解Cu2++2H2O Cu(OH)2+2H+,故c(H+)增大,两者共同作用使pH发生变化,故C符合题意;
D.盐类水解为吸热过程,升高温度促进盐类水解,故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本题应选C。
【点睛】本题考查弱电解质在水中的电离平衡,明确化学平衡常数只是温度的函数,温度对水的电离和盐类水解平衡的影响是解题的关键,盐类水解是高频考点,也是高考的重点和难点,本题难度不大,是基础题。
乙醇萃取
碘在乙醇中的溶解度较大
B.
分离乙酸乙酯和乙醇
分液
乙酸乙酯和乙醇的密度不同
C.
除去KNO3固体中混杂的NaCl
重结晶
NaCl在水中 溶解度很大
D.
除去丁醇中的乙醚
蒸馏
丁醇与乙醚的沸点相差较大
A.AB.BC.CD.D
【答案】D
【解析】
【详解】A、乙醇与水互溶,不能萃取水中的碘,A错误;
B、乙醇和乙酸乙酯互溶,不能直接分液,B错误;
(3)沉镍前要将Fe3+沉淀完全,而镍离子不能产生沉淀,根据表中所给信息可知,Fe3+完全沉淀的pH值为3.2,镍离子开始沉淀的pH值为7.1,所以溶液的pH值控制在3.2~7.1,故答案为:3.2~7.1;
(4)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滤渣B的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MgF2、CaF2,所得的滤液中主要含有NH4+和Na+,故答案为:MgF2、CaF2;NH4+、Na+;
【答案】D
【解析】
【分析】
放电时,左边镁为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反应式为Mg-2e-=Mg2+,右边为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反应式为Li1-xFePO4+xLi++xe-=LiFePO4,阳离子移向正极;充电时,外加电源的正极与正极相连,负极与负极相连,结合电子转移进行计算解答。
8.NiCl2是化工合成中最重要的镍源,工业上以金属镍废料(含Fe、Ca、Mg等杂质)为原料生产NiCl2,继而生产Ni2O3的工艺流程如下:
流程中相关金属离子生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如下表所示:
氢氧化物
Fe(OH)3
Fe(OH)2
Ni(OH)2
开始沉淀的pH
1.1
6.5
7.1
沉淀完全的pH
3.2
9.7
C.3g3He为1mol,根据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可得,3He中有3-2=1个中子,故3g3He含有的中子数为NA,C选项错误;
D.1mol乙烷中含有7mol共价键,1mol乙烯中含有5mol共价键,化学键数目不同,D选项错误;
答案选A。
3.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Y原子的最外层有2个电子,Z的单质晶体是应用最广泛的半导体材料,W与X位于同一主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4)滤渣B的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滤液中的阳离子有________。
(5)“氧化”生成Ni2O3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增大盐酸的浓度(或将镍废料研成粉末或延长浸泡时间等) (2). Fe2+转化成Fe3+(3). 2Fe2++H2O2+2H+===2Fe3++2H2O (4). 3.2~7.1 (5). MgF2、CaF2(6). NH4+、Na+(7). 2Ni2++ClO-+4OH-===Ni2O3↓+Cl-+2H2O
答案选D。
【点睛】正确判断放电和充电时的电极类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本题的难点为D,要注意电极反应和离子的迁移对左室溶液质量的影响。
7.实验测得0.5 mol·L−1CH3COONa溶液、0.5 mol·L−1CuSO4溶液以及H2O的pH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随温度升高,纯水中c(H+)>c(OH−)
【详解】A.水的电离为吸热过程,升高温度,平衡向着电离方向移动,水中c(H+).c(OH-)=Kw增大,故pH减小,但c(H+)=c(OH-),故A不符合题意;
B.水的电离为吸热过程,升高温度,促进水的电离,所以c(OH-)增大,醋酸根水解为吸热过程,CH3COOH-+H2O CH3COOH+OH-,升高温度促进盐类水解,所以c(OH-)增大,故B不符合题意;
(5)“氧化”过程发生的反应中,Cl元素由+1价降低到-1价,即反应生成NaCl,而Ni由+2价升高到+3价,生成Ni2O3,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Ni2++ClO-+4OH-===Ni2O3↓+Cl-+2H2O,故答案为:2Ni2++ClO-+4OH-===Ni2O3↓+Cl-+2H2O。
9.葡萄酒中的酒精是葡萄果实中的糖发酵后的产物(C6H12O6 2CH3CH2OH+2CO2↑)。
C、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C错误;
D、丁醇与乙醇的沸点相差较大。蒸馏即可实现分离,D正确,
答案选D。
6.下图是新型镁-锂双离子二次电池,下列关于该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放电时, Li+由左向右移动
B.放电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Li1-xFePO4+xLi++xe-=LiFePO4
C.充电时,外加电源的正极与Y相连
【答案】B
【解析】
【详解】A.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与使用,可以减少汽油的使用,有助于减少光化学烟雾的产生,A选项正确;
B.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放置,会形成原电池,易发生电化学腐蚀而生锈,而不是化学腐蚀,B选项错误;
C.肥皂水显碱性,可以与氯气反应降低其毒性,因此氯气泄漏时,可用蘸有肥皂水的湿毛巾捂住口鼻疏散到安全区域,C选项正确;
【解析】
【分析】
根据工艺流程分析可知,向金属镍废料中加入盐酸酸浸,形成Ni2+、Fe2+、Ca2+和Mg2+的溶液,再向溶液中加入H2O2将Fe2+氧化成Fe3+,加入Na2CO3溶液调节pH使得Fe3+沉淀,得到滤渣A为Fe(OH)3,再加入NH4F使得Mg2+和Ca2+沉淀,得到滤渣B为CaF2和MgF2,继续向滤液中加入Na2CO3沉镍,再加入盐酸溶解,向溶液中加入NaClO和NaOH氧化得到Ni2O3,据此分析解答问题。
4.咖啡酸(如图),存在于许多中药,如野胡萝卜、光叶水苏、荞麦等中。咖啡酸有止血作用。下列关于咖啡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咖啡酸的分子式为C9H8O4
B.1 mol咖啡酸可以和含4 molBr2的浓溴水反应
C.1 mol咖啡酸与足量NaHCO3溶液反应能产生标况下约67.2L的CO2
D. 不可以用高锰酸钾检验咖啡酸分子中的碳碳双键
【详解】A.元素周期表中,同族元素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增加而增加,O位于第二周期,其他元素位于第三周期,因此O的原子半径最小,同周期元素,核电荷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小,因此原子半径应为r(Mg)>r(Si)>r(S)>r(O),故A错误;
B.X为O元素,Y为Mg元素,两者组成的化合物氧化镁为离子化合物,故B正确;
Ⅰ.已知:实验室制乙烯原理为CH3CH2OH CH2=CH2↑+H2O,产生的气体能使Br2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甲、乙同学用下列实验验证。(气密性已检验,部分夹持装置略)。实验操作和现象:
【详解】(1)为了提高金属镍废料浸出的速率,还可以增大盐酸的浓度(或将镍废料研成粉末或延长浸泡时间等),故答案为:增大盐酸的浓度(或将镍废料研成粉末或延长浸泡时间等);
(2)根据上述分析,加入H2O2的目的是将Fe2+氧化成Fe3+,根据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得出其离子反应方程式为2Fe2++H2O2+2H+===2Fe3++2H2O,故答案为:Fe2+转化成Fe3+;2Fe2++H2O2+2H+===2Fe3++2H2O;
9.2
(1)为了提高镍元素的浸出率,在“酸浸”时可采取的措施有:①适当升高温度;②搅拌;③_______________等。
(2)加入H2O2的目的是____________,所发生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除铁”时,控制溶液pH的范围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结构简式可知有机物分子式为C9H8O4,A选项正确;
B.咖啡酸分子中含有酚羟基,邻、对位的3个H原子可被Br2取代,含有碳碳双键,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则1mol咖啡酸可以和含4molBr2的浓溴水反应,B选项正确;
C.咖啡酸分子中的羧基可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CO2,因此1mol咖啡酸与足量NaHCO3溶液反应能产生标况下约22.4L的CO2,C选项错误;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那曲第二高级中学高三化学全真模拟联考试题(含解析)
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与使用,有助于减少光化学烟雾的产生
B.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放置,易发生化学腐蚀而生锈
C.氯气泄漏时,可用蘸有肥皂水的湿毛巾捂住口鼻疏散到安全区域
D.地球上99%的溴元素以Br-的形式存在于海水中,溴化钠和溴化钾在医药上常用作镇静剂
【详解】A.放电时,为原电池,原电池中阳离子移向正极,所以Li+由左向右移动,故A正确;
B、放电时,右边为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反应式为Li1﹣xFePO4+xLi++xe﹣=LiFePO4,故B正确;
C、充电时,外加电源的正极与正极相连,所以外加电源的正极与Y相连,故C正确;
D、充电时,导线上每通过1mole﹣,左室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反应式为Mg2++2e﹣=Mg,但右侧将有1molLi+移向左室,所以溶液质量减轻12﹣7=5g,故D错误;
D.酚羟基也可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是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因此不可以用高锰酸钾检验咖啡酸分子中的碳碳双键,D选项正确;
【点睛】本题C选项为易错点,解答时需注意酚羟基的酸性比碳酸弱,不能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CO2。
5.下列实验中,所采取的分离方法与对应原理都正确的是()
选项
目的
分离方法
原理
A.
分离溶于水中的碘
C.Z为Si元素,W为S元素,因为S的非金属性强于Si,所以S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于Si的,故C错误;
D.W为S元素,X为O元素,因为O的非金属性强于S,所以O的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强于S的,故D错误;
总上所述,本题选B。
【点睛】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推断、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题目难度不大,应先根据提示推断所给原子的种类,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为解答能力及灵活应用能力。
B. 随温度升高,CH3COONa溶液的c(OH−)减小
C. 随温度升高,CuSO4溶液的pH变化是Kw改变与水解平衡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
D. 随温度升高,CH3COONa溶液和CuSO4溶液的pH均降低,是因为CH3COO−、Cu2+水解平衡移动方向不同
【答案】C
【解析】
【分析】
水的电离为吸热过程,升高温度,促进水的电离;盐类水解为吸热过程,升高温度促进盐类水解,据此解题;
C.3g3He含有的中子数为2NA
D.1mol乙烷和1mol乙烯中,化学键数相同
【答案】A
【解析】
【详解】A.K2Cr2O7被还原为Cr3+,2个+6价的Cr转化为+3价的Cr,共转移6个电子,则1molK2Cr2O7被还原为Cr3+转移的电子数为6NA,A选项正确;
B.2.3gNa与O2完全反应,无论是生成Na2O还是Na2O2,Na均变成Na+,转移1个电子,故2.3g(即0.1mol)的Na与O2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1NA,B选项错误;
A. 原子半径:r(W)>r(Z)>r(Y)>r(X)
B. 由X、Y组成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
C.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W的强
D.W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X的强
【答案】B
【解析】
【分析】
X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因此X为O元素,Y的最外层有两个电子,且Y是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大于O,因此Y为Mg元素,Z的单质晶体是广泛应用的半导体材料,所以Z为Si元素,W与X同主族,且W是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大于X,所以W为S元素;据此解题;
D.地球上99%的溴元素以Br-的形式存在于海水中,溴的化合物可用于医学镇静剂,溴化钠和溴化钾在医药上常用作镇静剂,D选项正确;
答案选B。
2.N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molK2Cr2O7被还原为Cr3+转移的电子数为6NA
B.2.3gNa与O2完全反应,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介于0.1NA和0.2NA之间
C.升高温度,促进水的电离,故c(H+)增大;升高温度,促进铜离子水解Cu2++2H2O Cu(OH)2+2H+,故c(H+)增大,两者共同作用使pH发生变化,故C符合题意;
D.盐类水解为吸热过程,升高温度促进盐类水解,故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本题应选C。
【点睛】本题考查弱电解质在水中的电离平衡,明确化学平衡常数只是温度的函数,温度对水的电离和盐类水解平衡的影响是解题的关键,盐类水解是高频考点,也是高考的重点和难点,本题难度不大,是基础题。
乙醇萃取
碘在乙醇中的溶解度较大
B.
分离乙酸乙酯和乙醇
分液
乙酸乙酯和乙醇的密度不同
C.
除去KNO3固体中混杂的NaCl
重结晶
NaCl在水中 溶解度很大
D.
除去丁醇中的乙醚
蒸馏
丁醇与乙醚的沸点相差较大
A.AB.BC.CD.D
【答案】D
【解析】
【详解】A、乙醇与水互溶,不能萃取水中的碘,A错误;
B、乙醇和乙酸乙酯互溶,不能直接分液,B错误;
(3)沉镍前要将Fe3+沉淀完全,而镍离子不能产生沉淀,根据表中所给信息可知,Fe3+完全沉淀的pH值为3.2,镍离子开始沉淀的pH值为7.1,所以溶液的pH值控制在3.2~7.1,故答案为:3.2~7.1;
(4)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滤渣B的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MgF2、CaF2,所得的滤液中主要含有NH4+和Na+,故答案为:MgF2、CaF2;NH4+、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