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课时 第五章 计量基础(9)
计量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计量基础知识(培训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a9b7375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93.png)
比较计量法
将两个相同的标准器进行比较,从 而确定被测对象的量值。
动态计量法
对被测对象进行动态测量,适用于 连续或过程参数的测量。
计量数据处理与分析
数据处理
对测量数据进行误差分析、修 正、平滑等处理,以得出更准
确的量值。
数据分析
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趋势分析等,以得出被测对
象的特性或规律。
数据表示
天平、电子秤等。
计量器具
将测量仪器作为测量标准,用于 检定、校准或比对计量标准器或 测量仪器,以确保测量准确性和 一致性。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辅助设备
包括测量数据处理装置、测量控制 装置等,用于辅助测量过程和数据 处理。
计量方法与技术
直接计量法
直接用测量仪器对被测对象进行测 量,得出具体的数值。
间接计量法
通过对被测对象的某些参数进行测 量,运用数学模型或公式计算出所 需的量值。
智能化
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新 技术将应用于计量领域,提高计 量效率和精度,促进计量管理的 智能化发展。
自动化
自动化技术将提高计量效率和精度 ,减轻计量人员的工作负担,提高 计量的自动化水平。
计量应用领域拓展
能源计量
能源计量是节能减排的重要基 础,通过加强能源计量管理,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
计量单位与单位制
计量单位
为了便于国际交流和合作,国际计量大会统一规定了国际标准单位,如米、千克 、秒、安培、开尔文等。
单位制
为了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各国可以根据需要采用不同的单位制,如美国使用的 英制单位、我国使用的公制单位等。
02
计量技术基础
计量器具与设备
测量仪器
计量基础知识(培训教材).pptx
![计量基础知识(培训教材).pptx](https://img.taocdn.com/s3/m/3ec0b4da227916888486d7d8.png)
• 量值的准确一致,不仅要有一定的技术能力和技术手段,而且还要有 一定的法律、法规做保障,这是计量的社会性所决定的,特别是关系 到国计民生,对人民生活有直接影响的计量必须有法制来保障,否则 量值传递达不到一致性。
12
第二章:计量学的分类
计量学包括的专业很多,应用十分广泛, 目前大体上分为10大类
高温计量:其范围为(6000~630)℃,用于炼焦、炼铁、轧量:超过6000℃为高温,主要用于国防和科研,如测量炸弹爆
炸、火箭发射时的温度测量等。
15
计量学
3、力学计量
力学计量是一个大类,内容极为广泛,它包 括质量计量、容量计量、密度计量、力值计量、 硬度计量、压力计量、真空计量等。其中质量 计量划分为大质量:20kg以上,中质量: 1g~20kg,小质量:1g以下。
量:现象、物体或物质的可以定性区别和定量确定的属性。计量学中的
量都是指可以测量的量;一般意义的量,如长度、温度、电流;特定 的量,如某根木棒的长度通过某条导线的电流。可以直接相互比较并 按大小排序的量称为同种量,若干同种量合在一起可称为同类量,如 功、热能;厚度、周长等
量制:彼此间存在确定关系的一组量。
7
计量的分类
➢ 科学计量:科学计量是指基础性、探索性、先行性的计量科学研
究。例如关于计量单位和单位制、计量基准与标准、物理常数、测量 误差、测量不确定度与数据处理等。
➢ 工程计量:也称工业计量,是指各种工程、工业企业中的应用计
量。例如有关能源或材料的消耗、工艺流程的监控以及产品质量与性 能的测试等。
以部分人体、动物的丝毛、植物果实等为基准
➢ 经典计量阶段.ppt
1875年“米制公约”的签订开始,以宏观器具为基准
计量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计量基础知识培训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e365c5a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9d31556.png)
商业计量
总结词
商业计量是指在商业贸易中使用的测量技术,涉及到商品的 质量、数量、度量衡等,是保障商业贸易公平、公正的重要 手段。
详细描述
商业计量涉及到商品的质量检测、度量衡的统一和标准化, 以及各种商业贸易中使用的测量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商 业计量还涉及到贸易结算的计量数据管理,以确保贸易双方 的权益得到保障。
计量标准与标准物质
计量标准是指经国家权威机构批 准,用于统一量值的标准设备或
测量仪器。
标准物质是指具有确定化学成分 、物理特性和生物活性的物质, 用于校准计量器具、评估测量准
确度和保证测量一致性。
计量标准和标准物质是保证量值 准确可靠的重要手段,对于维护 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具有重
要作用。
计量认证与认可
工业计量
总结词
工业计量是指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对各种参数进行测量的技术,是保障工业生产安全、稳定、高效的重要手段。
详细描述
工业计量涉及的参数包括温度、压力、流量、物位、重量等,通过对这些参数的准确测量,可以确保生产过程的 稳定性和产品质量的一致性。工业计量还涉及到各种测量仪表和设备的选用、校准和维护,以确保测量数据的准 确性和可靠性。
03
计量误差与不确定度
计量误差
分类
根据误差的性质和来源,计量误 差可分为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和 过失误差。
系统误差
由于测量设备本身的不完善、环
境因素的变化以及操作方法的偏 差等因素引起的误差,具有重复
性和规律性。
随机误差
由于随机因素引起的误差,具有 无规律性,每次测量的结果都可 能不同。
定义
计量误差是由于测量设备、环境 、操作方法等因素引起的测量结 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计量基础》PPT课件
![《计量基础》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6961786a417866fb94a8eab.png)
2021/8/18
2
一、计量的内容、分类和特点
计量的内容通常可概括为六个方面:
(1)计量单位与单位制;
(2)计量器具(或测量仪器),包括实现或复 现计量单位的计量基准、计量标准与工作计量器 具;
(3)量值传递与溯源,包括检定、校准、测试、 检验与检测;
(4)物理常量、材料与物质特性的测定;
依据 结论 证书 实施机构
2021/8/18
检定规程
校准规范或技术合同要 求
对应检定规程、判定 对应校准规范或技术合
合格与否
同要求给出示值不确度
(误差限)
1.合格:检定证书 校准证书、校准报告 2.不合格:通知书
国家法定或授权计量 国家法定计量技术检定
技术检定机构
机构、合格的校准实验
室
23
要掌握:量值溯源性、测量标准、校准、 检定、检测、检验、数值修约规则、误 差、修正值、和偏移的概念。
(4)实现溯源性。
校准的依据是校准规范或校准方法,对其通常 应作统一规定,特殊情况下也可自行制定。校 准的结果可记录在校准证书或校准报告中,也 可用校准因数或校准曲线等形式表示。
2021/8/18
14
(三)检定
测量仪器的检定,则是指查明和确认测量 仪器是否符合法定要求的程序,它包括检 查、加标记和(或)出具检定证书。
检定具有法制性,其对象是法制管理范围 内的测量仪器。一台检定合格的测量仪器, 也就是一台被授予法制特性的测量仪器。 鉴于各国管理体制不同,法制计量管理的 范围也不同。根据检定的必要程度和我国 对其依法管理的形式,可将检定分为强制 检定和非强制检定两类:
2021/8/18
15
(三)检定
(1)强制检定是指由政府计量行政主管部门 所属的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或授权的计量检定机 构,对某些测量仪器实行的一种定点定期的检 定。我国规定,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 疗卫生、环境监测4个方面且列入《中华人民 共和国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明细目录》的 工作计量器具,属于国家强制检定的管理范围。 此外,我国对社会公用计量标准,以及部门和 企业、事业单位的各项最高计量标准,也实行 强制检定。强制检定的特点,是由政府计量行 政部门统管,指定的法定或授权技术机构具体 执行,固定检定关系,定点送检;检定周期由 执行强检的技术机构按照计量检定规程,结合 实际使用情况确定。
计量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计量基础知识培训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615b16b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d175c43.png)
计量基础知识培训课件1. 课程介绍本课程是针对计量领域的基础知识进行培训的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您将掌握计量的基本概念、计量单位的转换、常用计量仪器的使用方法等知识,为您在计量实践中提供基础支持。
2. 计量的概述计量是科学研究和生产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计量可以有效地评估和确保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保障国家的安全和公共利益。
计量的基本概念包括数量、单位、准确度等内容。
3. 计量单位的转换在计量实践中,常常需要进行不同计量单位之间的转换。
本课程将介绍长度、质量、时间等常见物理量的计量单位,并详细讲解其转换方法。
通过练习,您将掌握单位转换的技巧,提高计量工作的准确性和效率。
4. 常用计量仪器的使用方法计量仪器是进行计量实验和检测的重要工具。
本课程将重点介绍温度计、电子天平、千分尺等常用计量仪器的使用方法。
您将学习如何正确操作这些仪器,并掌握仪器的精确读数技巧。
5. 计量误差与不确定度在计量实践中,误差和不确定度是不可避免的。
本课程将深入讲解计量误差的来源和分类,以及如何评估和控制误差。
同时,您还将学习如何计算不确定度,从而提高计量结果的可靠性。
6. 计量管理体系计量管理体系是保证计量活动可靠性的重要保障。
本课程将介绍计量管理体系的基本要素,如校准、比对、标定等,并介绍相关的标准和规范。
您将了解计量管理体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建立和维护一个可靠的计量管理体系。
7. 计量法规与标准计量活动需要遵循一系列法规和标准。
本课程将介绍国内外的计量法规和标准体系,包括计量单位法、计量检定标准、计量器具管理规定等内容。
您将学习如何正确应用法规和标准,确保计量工作的合规性和可靠性。
8. 计量实践案例分析本课程将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引导学员将学到的计量知识应用到实际计量工作中。
通过案例分析,学员将了解计量工作的实际应用,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9. 总结与回顾本课程将对前面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回顾,强化学员对计量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第五章计量基础
![第五章计量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4f918a3e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ae.png)
[角]分
‘
],’(1/60)‘‘(x/10 800)rad
体积 质量 旋转速度 长度 速度 能 级差
[角]秒
升 吨 /原子质量单位 转每分 海里 节 电子伏 分贝
“ L, (1) t/u r/mln n mile kn eV dB
1”=(1/60),=(n/648 000)rad
11。:1dma:10—3m3
用SI基本单位和SI导 出单位表示
lrad=lm/m=1 1sr=lm2/m2:1
lHz=1s—' 1N=lkg·m/s2 1Pa=1N/m2 1J=lN·m lW=1J/s
lC=1A·s 1V=lW/A IF=1C/V ltl=1V/A
1S=ln—1
1Wb=1V·s 1T=lWb/m2 1H=Wb/A 1℃;lK
• (6)由以上单位构成的组合形式的单位。
二、计量单位
• (二)法定计量单位的构成 • 2.掌握SI基本单位
量的名称
单位名称
长度 质量 时间 电流 热力学温度 物质的量 发光强度
米千克(公斤) 秒Fra bibliotek安[培] 开[尔文] 摩[尔] 坎[德拉]
单位符号
m ks s A K m01 cd
注:1.圆括号中的名称,是它前面的名称的同义词。 2.无方括号的量的名称与单位名称均为全称.方括号中的字,在不致引起混淆 、误解的情况下,可以省略.去掉方括号中 的宇即为其名称的简称. 3.本表中使用的符号,除特殊指明外,均指我国法定计量单位的规定符号和国 际符号。 4.在日常生活和贸易中,质量习惯称为重量。
一、基本概念
• (一)计量的内容、分类和特点 • 3.熟悉计量的分类和特点 • 2)计量的特点 • (1)准确性(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真值的一
计量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计量基础知识(培训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2057e50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16.png)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强度。
导出单位
由基本单位通过定义和公式导出的 单位,如速度、加速度、力等。
量纲和单位换算
理解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以 及量纲在单位换算中的作用。
计量器具与测量方法
计量器具分类
了解各种计量器具的分类,如长度测量器具、时间测量器具、温 度测量器具等。
测量方法分类
掌握各种测量方法的分类,如直接测量、间接测量、组合测量等。
05
计量发展趋势与挑战
计量技术发展趋势
智能化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 发展,计量技术正朝着智能化方 向发展,实现自动化、高精度、
高效率的测量和校准。
数字化
数字化技术为计量提供了更准确 、更可靠的数据采集、传输和处 理手段,提高了计量的效率和精
度。
网络化
网络化技术使得远程测量和校准 成为可能,大大扩展了计量的应
04
计量管理与监督
计量管理体制与职责
计量管理体制
建立完善的计量管理体制,包括 政府计量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 计量机构和民间计量组织等。
计量管理职责
明确各级计量管理部门的职责, 包括制定计量政策、法规和标准 ,组织计量器具的检定、校准和 监督检查等。
计量器具管理流程与规范
பைடு நூலகம்
1 2
计量器具采购
采购符合国家标准的计量器具,确保其准确性和 可靠性。
总结词
温度计量技术是通过对物体温度的测量,来获得物体内部热运动的状况。
详细描述
温度计量技术不仅在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中有广泛的应用,而且在人民生活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例如,我们 日常生活中所用的体温计就是利用温度计量技术制造出来的。
计量基础知识培训教材(2024)
![计量基础知识培训教材(2024)](https://img.taocdn.com/s3/m/8d48969b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4293a58.png)
引言概述:计量基础知识是计量科学的基础,是工程技术和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介绍计量基础知识的培训教材内容,包括度量单位、测量误差、不确定度、精确度和准确度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学习本教材,读者将能够全面了解计量基础知识,提高测量技术水平。
正文内容:一、度量单位1.SI基本单位:介绍国际单位制(SI)的基本单位,如米、千克、秒等。
2.导出单位:介绍一些导出单位,如面积单位、体积单位和速度单位等。
3.国际单位制前缀:介绍国际单位制的前缀,如千、毫、微等,以及它们代表的数量级。
4.单位换算:介绍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如长度单位换算、质量单位换算和时间单位换算等。
5.单位符号和量纲:介绍单位的符号表示方法,以及不同量纲的基本概念。
二、测量误差1.测量误差的定义:介绍测量误差的概念及其定义,包括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2.测量误差的来源:介绍测量误差的各种来源,如仪器误差、环境影响和人为因素等。
3.误差传递规律:介绍误差在测量中传递的规律,如误差传递方程和误差放大因子的计算。
4.误差评定方法:介绍误差评定的方法,包括绝对误差评定和相对误差评定方法。
5.误差控制措施:介绍减小测量误差的控制措施,如提高仪器精度、减少环境干扰等。
三、不确定度1.不确定度的概念:介绍不确定度的定义及其与测量误差之间的关系。
2.不确定度的计算:介绍不确定度的计算方法,如合成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的计算。
3.不确定度的表示:介绍不确定度的表示方法,如标准不确定度和相对不确定度的表示。
4.不确定度的影响因素:介绍不确定度的各种影响因素,如测量方法、仪器精度和环境条件等。
5.不确定度的控制策略:介绍控制不确定度的策略,包括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和提供适当的仪器等。
四、精确度和准确度1.精确度的概念:介绍精确度的定义及其与测量误差和不确定度之间的关系。
2.精确度的评定方法:介绍精确度的评定方法,如重复性评定和回归分析法。
3.准确度的概念:介绍准确度的定义及其与测量误差和不确定度之间的关系。
《计量基础知识》课件
![《计量基础知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7e8465d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baebb79.png)
06
计量管理
计量管理的基本概念和任务
计量管理的定义:对计量器具、计量标准、计量数据等进行管理,确保其 准确性和可靠性
计量管理的任务:确保计量器具的准确性、可靠性和稳定性,保证计量数 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计量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计量管理的内容:包括计量器具的管理、计量标准的管理、计量数据的管 理、计量人员的管理等
Ppt
计量基础知识
单击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PPT
目录
01
单击添加目录项标题
02
03
计量器具和测量误差
04
05
计量技术法规和标准物质
06
计量单位和单位制 计量检定和校准 计量管理
01
添加章节标题
02
计量单位和单位制
计量单位的定义和分类
添加项标题
计量单位:用于表示物理量、化学量等量的大小和单位的标准
电阻。
电压计量器具:如电压 表、电流表、电阻表等,
用于测量电压。
测量误差:由于各种因 素的影响,测量结果与 真实值之间存在一定的 误差,需要采取措施减
小误差。
测量误差的概念和分类
测量误差:指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差 异
误差来源:仪器误差、环境误差、人为误 差等
误差分类:系统误差、随机误差、粗大误 差等
04
计量检定和校准
计量检定的概念和分类
计量检定:是指对测量仪器 的准确性、稳定性和可靠性 进行评估和确认的过程。
计量检定的分类:根据测量 仪器的性质和用途,可以分 为物理计量检定、化学计量 检定、生物计量检定等。
物理计量检定:包括长度、 质量、时间、温度、压力、 电学等计量检定。
化学计量检定:包括酸碱度、 浓度、电导率、色度等计量 检定。
计量基础知识培训课件完整版
![计量基础知识培训课件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632dfea0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02.png)
多参数综合计量
03
发展能够同时测量多种物理量的综合计量技术,满足复杂应用
场景下的测量需求。
提高计量水平的措施与建议
加强计量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计量标准和溯源体系,提高计量器具的 准确性和可靠性。
加强计量人才队伍建设
培养和引进高素质的计量人才,提高计量队 伍的整体素质和技术水平。
推进计量技术创新
鼓励和支持计量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升 我国计量技术的国际竞争力。
促进质量管理体 系的完善
计量工作是质量管理体系的 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加强计 量管理,可以促进质量管理 体系的完善和优化。同时, 计量工作还可以为质量管理 体系的审核和认证提供必要 的支持和证据。
推动质量改进和 创新
通过对测量数据的分析和挖 掘,可以发现产品或过程中 存在的质量问题和改进空间 ,进而推动质量改进和创新 。这对于提高企业的产品质 量和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 义。
计量的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
这是我国计量领域的基本法律,规定了计量的管理体制、计量单位制、计量器具管理、 计量监督等方面的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检定管理办法》
该办法规定了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的范围、检定机构、检定周期和检定费用等方面 的内容。
其他相关法规和标准
此外,还有一系列与计量相关的法规和标准,如《国家计量检定规程》、《国家计量技 术规范》等,这些法规和标准共同构成了我国完备的计量法律法规体系。
中世纪计量
中世纪时期,随着贸易和手工业的发展,计量逐渐受到重视。许多城市开始设立公共计量 标准,以确保交易的公平和准确。
现代计量
现代计量科学在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诞生。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计量的精度和范 围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同时,国际计量大会(CGPM)和国际计量委员会(CIPM)的 成立,也为全球范围内的计量单位统一和量值传递提供了组织保障。
计量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计量基础知识(培训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3fafc63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11d5460.png)
误差不可避免,掌握误差理论 有助于减小误差,数据处理方 法包括统计检验、回归分析等
。
常用计量仪器与设备
01
02
03
04
计量尺
用于长度测量的计量仪器,包 括钢直尺、卷尺等。
计量表
用于测量电气参数的计量仪器 ,如电流表、电压表等。
光学仪器
用于光学测量的计量仪器,如 显微镜、望远镜等。
分析仪器
用于化学成分分析的计量仪器 ,如光谱仪、色谱仪等。
计量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
数据记录与整理
对测量数据进行记录和整理,确保数据的准 确性和可靠性。
数据误差分析
通过误差分析,了解数据的不确定度,判断 数据的可靠性。
数据处理基本方法
如算术平均、加权平均、中位数、极差等。
数据回归分析
通过回归分析,找出变量之间的关系,提高 数据的预测能力。
体系认证
阐述计量管理体系认证的概念、流程和意义,以及与 ISO9001等其他管理体系的整合。
计量在各领域的应用实践
01
02
03
工业计量
介绍工业领域中计量的应 用,包来自生产过程中的量 值传递、质量控制和能源 计量等方面。
医学计量
阐述医学领域中计量的应 用,如诊断设备的校准、 医疗设备的维护和病人监 护等方面的应用。
详细描述
在贸易结算中,计量设备如秤、量筒和流量 计等用于测量货物的重量和体积等。为了确 保计量的准确性和公正性,需要采取措施如 定期校准设备、培训操作人员和提高设备的 精度等级等。同时,也需要建立完善的监督
机制以确保计量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THANKS
感谢观看
国际计量合作
各国计量机构之间的合作,共同制定和实施国际计量标准和测量方 法,促进全球计量发展。
计量基础课件
![计量基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18905abc850ad02df80410c.png)
2021/3/30
80
对于仪器设备的标志管理应是源于原 JJG1021-90《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计量认 证技术考核规范》的规定。
对检定或校准确认仪器状态后,实行三 色标志管理,在其显著位置粘贴“绿、黄、 红” 彩色标志。
2021/3/30
71
仪器设备的三色标识管理
合格证(绿色)
计量检定(包括自 检)合格或校准结 果得到确认符合。
上到下的传递网络。网 为,有非强制性特点。
络包含企业的测量设备。
不
有强制性含义。
强调通过对计量器具的 采用连续的“比较链”, 同
检定来实现。
没有特指哪种方式。
之
按等级传递。
不受等级限制,可逐级溯 源,也可越级。
处
强调“器具”传递,体现 “器具”管理特点。
强调“数据”溯源,体现 “数据”管理特点。
2021/3/30
60
2021/3/30
61
2021/3/30
62
2021/3/30
63
量值传递、量值溯源
2021/3/30
http://
64
量值传递、量值溯源
2021/3/30
65
2021/3/30
66
2021/3/30
67
2021/3/30
68
2021/3/30
69
2021/3/30
70
仪器设备的三色标识管理
计量器具广泛应用于生产、人们生活等方方 面面,在整个计量立法中处于相当重要的地位。 计量器具不仅是监督管理的主要对象,而且是计 量部门提供计量保证的技术基础。
2021/3/30
8
2021/3/30
9
计量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计量基础知识(培训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0b34000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cf.png)
稳定性
计量器具在使用过程中应保持 测量结果的稳定性,避免因环
境条件变化而产生误差。
可靠性
计量器具应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能够长期稳定地工作,不易
出现故障。
安全性
计量器具应符合安全标准,能 够保证使用者的安全。
测量方法的分类
比较测量法
通过比较被测物体与已知量值 之间的差异来得出测量结果的
方法。
绝对测量法
的、有逻辑的单位制。
国际单位制的特点是简单明了、 科学合理、方便使用,能够满足
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的需要。
国际单位制的优点在于其普遍性 、排他性、权威性和严密性,能 够保证计量单位的统一、准确和
可靠。
我国法定计量单位
我国法定计量单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选定的非国际制单位制计量单位,是我国 法定的标准计量单位。
计量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汇报人: 2023-12-26
目录
• 计量单位与单位制 • 计量器具与测量方法 • 计量误差与数据处理 • 量值传递与溯源 • 计量法规与管理 • 计量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01
计量单位与单位制
计量单位
计量单位是用来度量同类量值大小的依 据,是计量学中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
辅助单位是为了简化某些量的计算而设 立的单位,如平面角、立体角、弧度等 。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发证是指由计量行政部门对计量器具进行型式批准和颁发 证书的过程。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授权是指计量行政部门授权给法定计量技术机构或其他有 能力的机构进行量值传递工作。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使用是指计量器具在生产、生活和科学实验中实际应用的 过程。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传递是指上一级计量标准将量值传递给下一级计量标准或 计量器具的过程。
计量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计量基础知识(培训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9952f49804d2b160b4ec0d1.png)
计量基础知识
第三节 数学模型
2 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在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中,所有的测量值均应是测量结 果的最佳估计值(即对所有测量结果中系统效应的影响均 应进行修正)。对各影响量产生的不确定度分量不应有遗 漏,也不能有重复。在所有的测量结果中,均不应存在由 于读取、记录或数据分析失误或仪器不正确使用等因素引 入的明显的异常数据。如果发现测量结果中有异常值,则 应将其剔除。
9
计量基础知识
第一节 基本概念
5 [测量]误差 测量结果减去被测量的真值。误差是一个确定的值, 是客观存在的测量结果与真值之差。但由于真值往往不知 道,故误差无法准确得到。误差与不确定度是两个不同的 概念。测量不确定度是说明测量分散性的参数,由人们经 过分析和评定得到,因而与人们的认识程度有关。测量结 果可能非常接近真值(即误差很小),但由于认识不足, 评定得到的不确定度可能较大。也可能测量误差实际上较 大,但由于分析估计不足,给出的不确定度却偏小。因此, 在进行不确定度分析时,应充分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并对 不确定度的评定加以验证。 10
xn4确定各输入量的估计值xi以及对应于各输入量估计值的标准不确定度uxi输入估计值的标准不确定度可分为a类评定和b类评定15计量基础知识第二节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步骤5确定对应于各输入量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iyuiyciuxiix?fc?是灵敏度系数ixuf?iix??166列出不确定度分量汇总表7将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iy合成得到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上式称为不确定度传播率2yiuyunic??计量基础知识第二节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步骤8确定被测量y可能值分布的包含因子9确定扩展不确定度cppuku?cuku?1710给出测量不确定度报告12u结束ccuku?ckcppuk?effv计量基础知识第三节测量模型第三节产生测量不确定度的原因和测量模型1测量不确定度的来源测量过程中有许多引起不确定度的来源它们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打印保存
二测量不确定度的来源
*二测量不确定度的来源
(一)对被测量的定义不完整或不完善;
(二)实现被测量定义的方法不理想;
(三)取样的代表性不够,即被测量的样本不能代表所定义的被测量;
(四)对被测量过程受环境影响的认识不全面,或对环境条件的测量与控制不完善;
(五)对模拟仪器的读数存在人为偏差(偏移);
(六)测量仪器的分辨力或鉴别力不够;
(七)赋予测量标准和标准物质的值不准;
(八)用于数据计算的常量和其他参量不准;
(九)测量方法和测量程序的近似性和假定性;
(十)在表面上看来完全相同的条件下,被测量重复观测值的变化。
例题:测量不确定度的来源包括( ABCE )。
A.测量方法和测量程序的近似性
B.取样的代表性不够
C.对环境条件的控制不完善
D.操作者粗心带来读数误差
E.被测量的定义不完善
三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三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一)测量模型的建立
被测量指的是作为测量对象的特定量。
在实际测量的很多情况下,被测量Y (输出量)不能直接测得,而是由N个其他量X1,X2,…X n (输入量)通过函数关系f来确定的:
Y=f(X1,X2,…X N)(5.5一1)
上式表示的这种函数关系,就称为测量模型,或测量过程的数学模型。
测量模型f 代表所使用的测量程序和评定方法,它描述如何从输入量X的值求得输出量Y的值。
输入量X1,X2,…X N本身可看做被测量,也可能取决于其他量,甚至包括系统效应的修正值和修正因子,因此,函数关系式f 可能非常复杂,以至于不能明确地表示出来。
当然.数学模型有时也可能简单到Y=X。
例如:用卡尺测量工件的尺寸,工件的尺寸就等于卡尺的示值。
数学模型不是唯一的。
采用不同的测量方法和不同的测量程序,就可能有不同的数学模型。
例如:一个随温度t变化的电阻器两端的电压为V,在温度为t0时的电阻为R。
,电阻器的温度系数为a,则电阻器的损耗功率P(输出量或被测量)取决于V,R。
,a和t(输入量),即:
P= f(V,,a,t)=
/[1+a(t-)] (5.5-2)
同样是测量该电阻器的损耗功率P,我们也可采用测量其端电压和流经电阻的电流J 来获得。
则P的数学模型就变成:
P=ƒ(V,I)=VI (5.5-3)
数学模型可用已知的物理公式求得,也可用实验的方法确定.有时甚至只能用数值方程给出。
如果数据表明,ƒ未能将测量过程模型化至测量所要求的准确度,则必须在ƒ中增加其他输入量,即增加影响量。
例如:在电阻功率的测量中,增加电阻上已知的温度非均匀分布、电阻温度系数的非线性关系、电阻值与大气压力的关系等,直至测量结果满足要求。
在输入量…,中,一类是当前直接测定的量,其值和不确定度得自于单一观测、重复观测,或依据经验的 ,,
调整等,并可能涉及仪器读数的修正值,以及诸如环境温度、大气压力、湿度等影响量修正值的确定。
而另一类则是从外部引入的量.例如:与已校准的测量标准、有证参考物质相关的量,或从手册中查出的参考数据等。
设式(5.5-1)中被测量Y的估计值,即输出估计值为y,输入量的估计值,即输入估计值为,则有:
y =ƒ (,,…, ) (5.5-4)
在此,输入值是经过对模型中所有主要系统效应的影响修正的最佳估计值。
否则.须将必要的修正值作为独立的输入量引入测量模型中。
对于一随机变量,可以使用其分布方差或方差的正平方根,即标准差,来量度其值的分散性。
与输出估计值或测量结果y相关的测量标准不确定度u(y),是被测量Y的标准差,它是通过与输入估计值相关的标准差,即标准不确定度
u()来确定的。
与估计值相联系的标准不确定度具有与估计值相同的量纲。
在有些情况下,使用相对标准不确定度,即估计值的测量不确定度除以估计值的模,可能更为适当,它的量纲为l。
当估计值等于0时,相对不确定度的概念不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