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生态文明融入学校德育教育必要性的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将生态文明融入学校德育教育必要性的研究
【摘要】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永久的话题,它关系到我们国家的各个方面是否可以快速持续的发展。

十八大报告强调了生态文明的宣传教育,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学校德育教育是生态文明宣传教育的有效途径。

我们课题组首先对将生态文明融入学校德育教育的必要性进行了的探究。

【关键词】生态文明;融入;德育教育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永久的话题,它关系到我们国家的各个方面是否可以快速持续的发展,也关系到我们的子子孙孙是否可以健康快乐的成长。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

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强调了生态文明的宣传教育,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学校德育教育之中是生态文明宣传教育的重要途径。

通过把生态文明教育融入德育教育,让学生更加深刻的认识到生态文明教育的必要性,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和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学校生态文明教育的特点
(一)学校生态文明教育具有正面性
社会环境对人的思想品德的影响,往往是自然的、无序的、多层次的,而学校生态文明教育则是一种有目的、有组
织的、有计划的教育过程,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以及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实际,自觉开展的教育活动。

并且生态文明教育的内容是积极的,选择的教育方式是最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育方式。

通过学校生态文明教育培养学生的生态文明素质,进行正面的、积极的生态思想、道德价值的教育和引导。

通过思想引导、情感陶冶、榜样示范和实践锻炼等方法对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

因此,生态文明教育的方式也具有正面性。

(二)学校生态文明教育具有复杂性
学校生态文明教育是一种教育活动,生态文明教育过程是比较复杂的,通过解决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现状和社会要求之间的矛盾,促进学生的生活态度、观念的改变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有时还涉及到对个体利益的调整。

尽管通过各种方式对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但结果不一定令人满意。

因为很多因素都影响学校生态文明教育,因此,学校生态文明教育的过程、结果都具有复杂性。

(三)学校生态文明教育具有多向性
学校生态文明教育过程和方法都具有多向性。

生态文明教育可以从知识、情感、意志、信念、行为任何一个方向开始。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育因素的变化等条件,学校生态文明教育既可以从传授思想、道德知识开始,也可以从陶冶情操开始,还可以从磨练意志或训练行为习惯开始。

针对
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方法对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

(四)学校生态文明教育具有长期性
学校生态文明教育过程是具有长期性的。

进行生态文明教育是建设生态文明对德育教育内容更新提出的新要求。

学校生态文明教育将成为德育教育中最关键和最主要的部分。

学校生态文明教育不是暂时的、阶段性的工作,而是学校德育教育中一项长期工作。

生态文明教育的目的不仅是培养技术人才,更重要的是综合素质的培养。

学校生态文明教育从简单地传授生态科学知识教育到注重生态道德教育,是传统教育的一个突破,在践行过程中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中创新和发展。

学校生态文明教育的开展,简单地强调德育教育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培养教师和学生新的价值观,需要我们不断的在实践中摸索和创新。

二、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一)实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发展,同时伴随着高消耗、高污染、资源环境约束等问题出现。

这些问题从区域性、局部性向全国性、整体性演变。

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发展的主要障碍。

为此我国开始寻求新的经济增长模式,走节约型发展道路,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当今的生态问题就是人的问
题。

人的问题,就需要人来解决。

建设生态文明,应该从改变人的思维和行为模式出发,培养人们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

要实现价值观念的转变,就要转变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

都是以人为核心的。

(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
建设和谐社会的核心是构建和谐关系,主要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

在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中,归根结底要处理的是以自然为中介的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

德育教育是解决人的思想道德问题,构建和谐关系是德育教育的重要任务。

学校生态文明教育的开展是解决这一课题的有力措施,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对德育教育内容创新提出的新要求。

学校生态文明教育与德育教育的结合有利于坚持公平正义的价值取向,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德育教育的内容需要创新,需要发展,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德育教育不仅是新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学校生态文明教育的最佳途径。

(三)人的素质全面发展的需要
随着环境问题的出现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有了重新认识。

生态文明建设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需要教育来完成。

生态文明教育应该是终身教育,是一种普遍性的、长期性的、潜移默化式的教育,这种教育主要是在学校完成的,生态文明教育的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生态文明教育必须
成为德育教育的组成部分,让青少年学生在形成生态文明理念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养,同时为自己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三、适应新时期发展的要求
德育教育的内容、教育的方式要符合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时代要求。

德育教育内容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紧跟社会发展的时代步伐,德育教育的内容要立足实现,才会充满生机和活力。

德育教育的方式方法也需要不断创新。

生态文明是一种生活态度,生态文明教育涉及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的教育和变革,涉及到人一生的教育过程,而学校教育是核心。

因此,学校生态文明教育需要不断地创新和发展,从思想上转变传统观念,促进生态文明教育更好的融入到德育教育的范围中。

生态文明教育已成为德育教育的新增内容,这是德育教育内容、方式、方法更新的要求,也是适应新时期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曾繁仁. 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学校[N]. 中国教育报,2012年12月28日
[2]十八大报告全文[N].人民日报,2012年11月8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