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PPT九年级化学科粤版上册精品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O2,随着实验的进行,注射器活塞会向左运动,说明注射器内氧气体积在减少,即氧气参与铁锈蚀反应被消耗。本实验中安排了纯铁丝与普 通铁丝的对比实验,发现纯铁丝在潮湿的空气中也不易生锈,说明铁制品锈蚀还可能与铁的纯度或铁制品内部结构有关,因为纯铁与普通铁
分子总在不断运动。 在纯度和内部结构上均有差异。
(5)设50 mL饮料中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易错提示】
(1)区分单质和化合物,要抓住两个关键,首先必须是纯 (73)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反应:C6H12O6+6O2 6CO2+6H2O
(2)CaCO3+2HCl CaCl2+H2O+CO2↑ (3)不合理
净物,其次是看该物质由几种元素组成。 (73)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反应:C6H12O6+6O2 6CO2+6H2O
D.24 g O2分子和24 g O3分子所含的氧原子数目相等
成一个族),共16个族。 【详解】标况下气体的物质的量是n=VL/22.4L.mol-1,则气体的质量是m=nM= VL/22.4L.mol-1.Mg/mol;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ώ=溶质
的质量/溶液的质量 [(MV/22.4) (MV/22.4+100mL 1g/Ml)] ,再根据物质的量浓度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换算关系式可得此溶液的物质 的量浓度C=1000 = .故选项是B。A、C、D不符合题意。答案为B。 【解析】 (2)先向烧杯加入30ml 蒸馏水,然后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缓慢倒入烧杯中,并用玻璃棒搅拌。(3分) 【答案】B B. NH4HCO3(s)═NH3(g)+H2O(g)+CO2(g) △H = +185.57kJ/mol能自发进行,原因是体系有自发地向混乱度增大的方向转变的倾向 答案 C 2.下列溶液中的Cl-浓度与150mL 1mol·L-1 MgCl2溶液中的Cl-浓度相等的是( )
规律: 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序数依次增大。除第一周期 以外,每一周期都是以金属元素开始,逐渐过渡到非金 属元素,最后以稀有气体元素结束,从左到右金属性逐 渐减弱。
2.元素周期表中一格(如图)包含的信息有:原子序数、 元素符号、元素名称及相对原子质量。
【规律总结】 (1)在同一周期中,各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最
使气球膨胀起来;⑤NH4NO3粉末溶于水,温度降低,瓶内压强减小,气球会变小。 (2)G 氢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反应(或F 氢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小且不与空气的成分发生反应)
白磷,氧元素可形成氧气和臭氧等。所以,同种元素 ①取一定量的合金粉末,加过量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3)排尽管道中的空气,防止天然气与空气混合受热发生爆炸 (4)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5O2 2P2O5(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六、分子的性质 1.分子在不断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湿衣服晾干,是因为水分子不断运动,扩散至空气 中。 夏天湿衣服更容易晾干,这是因为分子运动速率与 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运动越快。 2.分子质量小、体积小。
3.分子之间有间隔,一般l气体>l液体>l固体 物质的热胀冷缩、三态变化、1 L水和1 L酒精混合后 体积小于2 L,都是因为粒子之间有间隔。
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为混合物,但绝不 3.C [解析] 碘盐中有氯化钠和碘酸钾,是混合物;人体缺碘会得甲状腺肿大;碘盐的食用方法是勿长时间炖炒,所以开始炖炒时不能加入碘
盐;碘盐的储藏指南是避光、避热、密封防潮,所以存放碘盐于阴凉干燥处,避免阳光直射。 (3)2CO+O2 2CO2
可能是化合物。
科粤版 化学 九年级上册
第二章 空气、物质的构成 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
一、元素 1. 定义:元素就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
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元素之最
地壳中含量(质量分数)排在前五位的元素:氧、硅、 铝、铁、钙。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铝。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氧。 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氧。 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钙。 3.种类: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
外层电子数从左至右依次增加。 (2)在同一族中,各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相
同,化学性质相似。
(3)等量关系:原子中,质子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 数;周期数=原子的电子层数;族序数=最外层电 子数(一般)。
(4)元素类别:可根据元素名称中的偏旁部首来判断,“ 钅”字旁的为金属元素,“氵”“气”“石”字旁的为非金 属元素(汞除外)。
【易错提示】 元素只有种类,没有个数的意义。如果元素符号前
加上阿拉伯数字,就只表示该原子的个数,只具有微观 意义。 如:H表示氢元素、1个氢原子。2H表示2个氢原子。Cu 表示铜元素、一个铜原子、金属铜。
三、元素、分子、原子、离子间的比较
元素
分子
原子
离子
表示具有相 同核电荷数 的一类原子 的总称
化学变化中元素种 在化学变 在化学变化 在化学变化
类不变,但存在形 化中,分 中,原子不 中,离子有
式可能变化
子可分 可分
可能再分
【规律总结】 描述物质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 ①宏观组成(描述物质的组成时用元素叙述):铁是由
铁元素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氧元素组成的。 ②微观构成(描述物质的构成时用分子、原子、离子叙
能独立存在,
能独立存在,
且是保持物
带电的原子或
是化学变化中
质化学性质
原子团
的最小粒子
的一种粒子
用元素符号 表示
用化学式表 用元素符号表 用离子符号表
示。如:O2、示。如:Fe、 示。如:Ca2+、
H2O等
Mg、Al等 OH-等
元素
分子
原子
离子
只讲种类,不讲个 都能构成物质;都具有微观意义;都 数,是宏观概 念 可以既讲种类,又讲个数
拓展 (1)物理变化中,温度改变,物质的体积发生变化,是因
为分子间的间隔改变,分子本身的大小和数目不变。( 例如水银温度计示数上升) (2)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分子的体积、质量都很小,肉眼 无法看到,但不能把平时看到的较小固体物质的运动 用分子的性质解释,如尘土飞扬等。
(3)固体难压缩,误认为固体分子间没有间隔。其实分子
五、单质和化合物 1.单化合物仅
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则此种化合物 称为氧化物。
3.绝大多数纯净物是由分子构成的;少数单质(如金属 和稀有气体等)和化合物(如二氧化硅)可以由原子直 接构成;还有些化合物(如氯化钠、硫酸铜等)由离 子构成。
述):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 成的;1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的(描述分子的构成时用原子叙述)。
四、元素周期表
C.水溶液1的.成组分相成同 :元素周期表的每一横行叫作一个周期,共7个周
C.0.5 mol·L-1 D.1.5 mol·L-1
③步该骤气 2:体调所节含水的期样原的子;p总H至数每7为.0~_一_8_._0_;纵_个;行叫作一个族(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
(30)铝和稀盐酸:2Al+6HCl 2AlCl3+3H2↑[现象同(25)] 1.C [解析] ①稀盐酸和铁粉混合能生成大量的氢气,会使气球膨胀起来;②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的热,瓶中气温升高,气体膨胀,
(2)同种元素可形成不同的单质,如磷元素可形成红磷和 体积变大,气球会鼓起来;③氯化钠溶于水后,温度没有明显变化,气球没有明显变化;④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溶液混合能生成大量的氧气,会
100 g×98%=(100 g+x)×20%
|能力提升|
二、元素符号及其意义 1.元素符号:元素用元素符号表示。元素符号是用元素
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大写字母表示的,如果几种元素 第一个字母相同,则再附加第二个乃至第三个小写字 母加以区别。 2.元素符号的意义:元素符号不仅表示一种元素(宏观), 还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微观)。如果一种物质由原 子构成,元素符号还可以表示这种物质。
间都有一定的间隔,只是固体分子间的间隔小,难压 4.C [解析] 霉变的大米中含有毒的黄曲霉素,不能食用;甲醛有毒,对人体有害;按规定使用食品添加剂,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亚硝酸钠有毒
,不能用亚硝酸钠烹调食物。
缩。 |能力提升|
80
160
(3)没有尾气处理装置(合理即可)
(4)误认为静止的物质中含有的分子是静止不动的,其实 [解析] 氧气有助燃性,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b导管口,如果导管口都有氧气,能让木条复燃,证明氧气已满;根据图乙,注射器内收集有20 m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