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分类汇编:语言文字运用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言文字运用Ⅰ
安徽省黄山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
(一)语言文字运用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工作后,陈音曾多次出国演出,宣传中国的音乐文化。

不同文化碰撞交流之间让他深受启发,陈音决定融合古今中外音乐文化,创作具有时代性、具备现代审美要求的琵琶曲。

早在学生时代,陈音就曾把小提琴曲《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改编为琵琶曲,将小提琴线性的音乐流动转换为弹拨乐的清脆灵动和颗粒性。

刚开始,他遭到一些非议和批评,有人认为这类曲子的意境不符合传统琵琶文化,还有人认为这首曲子借鉴了很多小提琴、钢琴的技法,演奏难度太大。

但陈音并未气馁,吸取建议,又改动了四五版。

渐渐地,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这首已经广为流传,成为学员考试、专业比赛的必选曲目之一的曲子对琵琶技艺的推动作用和对琵琶曲改编的引领性。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

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19. 文中画波浪线处是个长句,请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

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安徽省阜阳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 3 小题,11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

童年最难忘的记忆,是故乡的那条河。

最早的记忆,是跟随母亲去河边洗衣。

长大一些,这条河便成了小伙伴们玩耍的天堂。

那个年代,物质极其匮乏,孩子们所能追逐的,就是青山绿水,蛙声蝉鸣,鱼虾泥鳅,在大自然的怀抱中编织着的童年。

夏天,大家在河中尽情嬉戏。

时而鱼翔浅底,时而蛟龙出海,你追我赶,常常,哪里还顾得上家长的训斥和老师的告诫。

故乡情是一种奇妙的情结。

我常想,人们为什么会有“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的心境,为什么会有“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情怀,为什么会有“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的慨叹? 这是因为,在我们最初睁开好奇的双眼,去认识、理解和感悟这个世界的时候,是故乡给了我们滋养、欢乐、希望和信念。

特别是当我们饱尝人世的甘苦与冷暖,带着难言的伤痛与疲惫,去寻觅精神的慰藉和心灵的港湾,我们会情不自禁地想起无忧
无虑、不识愁滋味的日子,会不由自主地思念滋养我们的故土、给予我们力量的生命庄园。

也正因如此,故乡才成为我们奋斗的动力、情感的依托、信念的支撑。

每当走近故乡久别的河畔,我的耳旁便仿佛响起王洛宾先生那的旋律:故乡的河/多少回你从我的梦中流过……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3 分)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设问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4 分)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我们会想起无优无虑、不识愁滋味的日子,会思念我们的故土、我们的生命庄园。

”从句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4 分)
安徽省滁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同样一句话,名人说的“自带流量”,不少公众号、视频号,吃准了光环加持的威力,炮制杜撰出花式语录,甚至进行了“精准投放”——“教你做人”的归鲁迅,带点犀利调侃的索性“冠上”莫言……曾有博主写了条150字“莫言语录”,作家本尊干脆在个人社交平台辟谣:“理不糙,可我也想知道这是谁写的。

”无奈回应中透着一股黑色幽默。

随着网友“反侦破”能力提升,许多在传播过程中以讹传讹的名人伪语录,被整理成“打假帖”。

有网友总结道:这类名言大多采用抒情化表达,劝善励志的表象下,往往是真假难辨的事实、①的逻辑、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山寨鸡汤”。

一旦假语录②,在“劣币驱逐良币”的乱象下,丰富的文本与深入的思考便难免缺位。

恰如评论家陈晓明在《喜智与悲智——杨绛的文学世界》一书序言中所提示的:杨绛的“智性”呼唤着一种更为平等的观察视角,而在媒介转型的语境之下,杨绛的文化形象与其文学史上的形象③。

这种现象给广大读者提了个醒——上网“冲浪”需谨慎。

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是互联网时代的硬核生存技能。

掌握对网络信息保持审慎态度与交叉验证的能力,跳出名人名言的盲信盲从与认知刻板印象,恐怕更有助于解决情绪困境的重重雾障。

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博物馆作为承载、传播文化历史的主要平台和工具,成为了解一座城市、一个地域乃至一个国家历史文化的“百科全书”。

在全息投影展示、VR虚拟现实等数字化技术的加持下,博物馆在文化传播与共享、增强公众互动性和体验感,提升公共服务效率等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前沿科技与传统文化在博物馆实现了融合的深度。

数字化的多年实践,使得数字化与博物馆已经超越了体与用的关系。

古人将历史写在竹简上、写在丝绸上、写在纸张上,但所有的当代史写在数据中。

一些在文博领域①
的准则被打破,灰飞烟灭不再成为必然,永久保存、永续利用成为现实。

在几年以前,我们曾感慨科技发展让古老文博有了一张现代的脸,而今天数字化则让博物馆有了现代的心、数据的心,反而是线下的展品变为了数据的具身。

从内到外,②的博物馆将带给人们什么样的惊喜与体验,让人期待。

数字化技术不仅改变了传播的方式,也在③中改变了时空观——一眼千年、一眼万里成为现实,文物从此“活起来”,文物会“开口说话”,古人的生活可观可感,历史与现实产生交叠……而也是在这样的变革中,中华文明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才有了更大的可能性与可塑性。

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可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20.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文中第一段的“百科全书”引号的作用。

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综合高中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高二教学质量检测期末语文试卷(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共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8-20小题。

就戏曲自身而言,以下三个方面对营造健康戏曲生态尤为重要。

一是持续不断推出精品力作。

戏曲终究要靠优秀作品赢得观众、实现价值。

戏曲王作者应坚持始终围绕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生动讴歌改革创新的火热实践,用心倾听时代发展的铿锵足音,用心用情用功创作出能与伟大时代相匹配的精品力作。

现代戏、新编历史剧、加工整理传统戏①_____,京剧、昆曲、地方戏美美与共,共同造就戏曲百花园②_____的生动局面。

二是加快人才梯队建设。

繁荣发展戏曲事业关键在人,培养造就一大批德艺双禁的人才是戏曲事业发展的长远大计。

建立一支编、导、演、音、美门类齐全的创作表演人才队伍和现代管理人才队伍,是戏曲发展的③ _____。

其中要高度重视刷本创作人才
培养,刷本乃一剧之本,是排演好作品的基础,根深才能叶茂,本固方能枝荣。

三是要构建科学精准、公平公正的戏曲评价体系。

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3分)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不得改变原意。

(4
分)
20. 结合全文内容,从正反两方面阐释“构建科学精准、公平公正的戏曲评价体系”
的意义,要求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70个字。

(6分)
语言文字运用Ⅰ
安徽省黄山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
(一)语言文字运用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工作后,陈音曾多次出国演出,宣传中国的音乐文化。

不同文化碰撞交流之间让他深受启发,陈音决定融合古今中外音乐文化,创作具有时代性、具备现代审美要求的琵琶曲。

早在学生时代,陈音就曾把小提琴曲《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改编为琵琶曲,将小提琴线性的音乐流动转换为弹拨乐的清脆灵动和颗粒性。

刚开始,他遭到一些非议和批评,有人认为这类曲子的意境不符合传统琵琶文化,还有人认为这首曲子借鉴了很多小提琴、钢琴的技法,演奏难度太大。

但陈音并未气馁,吸取建议,又改动了四五版。

渐渐地,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这首已经广为流传,成为学员考试、专业比赛的必选曲目之一的曲子对琵琶技艺的推动作用和对琵琶曲改编的引领性。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

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19. 文中画波浪线处是个长句,请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

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答案】18. 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交流让他深受启发,陈音决定融合古今中外音乐文化,创作具有时代性、符合现代审美特点的琵琶曲。

19. (1)渐渐地,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这首曲子对琵琶技艺的推动作用和对琵琶曲改编的引领性。

(2)如今,这首曲目已经广为流传。

(3)(它)成为学员考试、专业比赛的必选曲目之一。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波浪线句语病有二:
(1)“不同文化碰撞交流之间”语序不当,根据语意可知,应是“碰撞交流让他深受启发”,主语是“碰撞交流”,所以可改为“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交流”;
(2)“具备现代审美要求”动宾搭配不当,可改为“符合现代审美特点”。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长句变短句的能力。

解答此题方法是将长句划分层次,找出主干句,再把非主干句分成几个层次,每一层作为一个短句出现即可,注意不要丢掉信息,不改变原意。

本句主干句是“渐渐地,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这首曲子对琵琶技艺的推动作用和对琵琶曲改编的引领性”;然后将几个非主干句提炼出来,第一句是“这首已经广为流传”,第二句是“成为学员考试、专业比赛的必选曲目之一”,最后将这几句话连缀成通顺句子即可。

安徽省阜阳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 3 小题,11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

童年最难忘的记忆,是故乡的那条河。

最早的记忆,是跟随母亲去河边洗衣。

长大一些,这条河便成了小伙伴们玩耍的天堂。

那个年代,物质极其匮乏,孩子们所能追逐的,就是青山绿水,蛙声蝉鸣,鱼虾泥鳅,在大自然的怀抱中编织着的童年。

夏天,大家在河中尽情嬉戏。

时而鱼翔浅底,时而蛟龙出海,你追我赶,常常,哪里还顾得上家长的训斥和老师的告诫。

故乡情是一种奇妙的情结。

我常想,人们为什么会有“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的心境,为什么会有“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情怀,为什么会有“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的慨叹? 这是因为,在我们最初睁开好奇的双眼,去认识、理解和感悟这个世界的时候,是故乡给了我们滋养、欢乐、希望和信念。

特别是当我们饱尝人世的甘苦与冷暖,带着难言的伤痛与疲惫,去寻觅精神的慰藉和心灵的港湾,我们会情不自禁地想起无忧
无虑、不识愁滋味的日子,会不由自主地思念滋养我们的故土、给予我们力量的生命庄园。

也正因如此,故乡才成为我们奋斗的动力、情感的依托、信念的支撑。

每当走近故乡久别的河畔,我的耳旁便仿佛响起王洛宾先生那的旋律:故乡的河/多少回你从我的梦中流过……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3 分)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设问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4 分)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我们会想起无优无虑、不识愁滋味的日子,会思念我们的故土、我们的生命庄园。

”从句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4 分)
18.【答案】五彩斑斓(五彩缤纷、色彩斑斓、丰富多彩) 流连忘返(恋恋不舍、乐不思蜀) 荡气回肠(扣人心弦)
19.【答案】
①设问:先用“人为什么会有故乡情”提问,然后自己作答,激发读者思考,强化故乡在作者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②排比:连用三个问句,构成排比,形式整齐,节奏感强,把内心强烈的故乡情充分地表达出来。

(评分标准:每点 2 分,有其他合理答案也可得分)
20.【答案】
①改写后的语句弱化了作者的感情,原文中的“情不自禁”“不由自主”更能突出怀念故乡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情感
②改写后的语句弱化作者强调的语意,不能充分表现故乡与我的关系,原文中“滋养”“给予力量”突出故乡对我的深远影响且与下文衔接更加紧密。

(评分标准:每点2分,有其他合理答案也可得分)
安徽省滁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同样一句话,名人说的“自带流量”,不少公众号、视频号,吃准了光环加持的威力,炮制杜撰出花式语录,甚至进行了“精准投放”——“教你做人”的归鲁迅,带点犀利调侃的索性“冠上”莫言……曾有博主写了条150字“莫言语录”,作家本尊干脆在个人社交平台辟谣:“理不糙,可我也想知道这是谁写的。

”无奈回应中透着一股黑色幽默。

随着网友“反侦破”能力提升,许多在传播过程中以讹传讹的名人伪语录,被整理成“打假帖”。

有网友总结道:这类名言大多采用抒情化表达,劝善励志的表象下,往往是真假难辨的事实、①的逻辑、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山寨鸡汤”。

一旦假语录②,在“劣币驱逐良币”的乱象下,丰富的文本与深入的思考便难免缺位。

恰如评论家陈晓明在《喜智与悲智——杨绛的文学世界》一书序言中所提示的:杨绛的“智性”呼唤着一种更为平等的观察视角,而在媒介转型的语境之下,杨绛的文化形象与其文学史上的形象③。

这种现象给广大读者提了个醒——上网“冲
浪”需谨慎。

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是互联网时代的硬核生存技能。

掌握对网络信息保持审慎态度与交叉验证的能力,跳出名人名言的盲信盲从与认知刻板印象,恐怕更有助于解决情绪困境的重重雾障。

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答案】18. ①牵强附会②甚嚣尘上③迥然不同
19. 学会对网络信息保持审慎态度与交叉验证的能力,跳出对名人名言的盲信盲从与认知刻板印象,恐怕更有助于拨开情绪困境的重重雾障。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①处,语境是形容这些语录属于硬组合在一起,所以可填充“牵强附会”。

牵强附会:把没有某种意义的事物硬说成有,也指把不相关联的事物强拉在一起,混为一谈。

第②处,语境是说如果假语录大量传播,会影响丰富的文本与深入的思考,故填充“甚嚣尘上”;甚嚣尘上:形容忙乱喧哗的情状。

后形容议论纷纷或消息盛传。

现在多指某种错误或反动言论十分嚣张。

第③处,语境是说在媒介转型的语境之下,杨绛的文化形象与其文学史上的形象完全不同了,故可填充“迥然不同”;迥然不同:形容差别很大,一点儿也不相同。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的语病有两处:
一是“掌握对网络信息保持审慎态度与交叉验证的能力”中“掌握”与“保持审慎态度”搭配不当,可把“掌握”改为“学会”。

二是“解决情绪困境的重重雾障”中“解决”与“雾障”搭配不当,可把“解决”改为“拨开”。

故可改为:学会对网络信息保持审慎态度与交叉验证的能力,跳出对名人名言的盲信盲从与认知刻板印象,恐怕更有助于拨开情绪困境的重重雾障。

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博物馆作为承载、传播文化历史的主要平台和工具,成为了解一座城市、一个地域乃至一个国家历史文化的“百科全书”。

在全息投影展示、VR虚拟现实等数字化技术的加持下,博物馆在文化传播与共享、增强公众互动性和体验感,提升公共服务效率等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前沿科技与传统文化在博物馆实现了融合的深度。

数字化的多年实践,使得数字化与博物馆已经超越了体与用的关系。

古人将历史写在竹简上、写在丝绸上、写在纸张上,但所有的当代史写在数据中。

一些在文博领域①
的准则被打破,灰飞烟灭不再成为必然,永久保存、永续利用成为现实。

在几年以前,我们曾感慨科技发展让古老文博有了一张现代的脸,而今天数字化则让博物馆有了现代的心、数据的心,反而是线下的展品变为了数据的具身。

从内到外,②的博物馆将带给人们什么样的惊喜与体验,让人期待。

数字化技术不仅改变了传播的方式,也在③中改变了时空观——一眼千年、一眼万里成为现实,文物从此“活起来”,文物会“开口说话”,古人的生活可观可感,历史与现实产生交叠……而也是在这样的变革中,中华文明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才有了更大的可能性与可塑性。

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可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20.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文中第一段的“百科全书”引号的作用。

【答案】18. ①恪守不渝②焕然一新③潜移默化(不知不觉)
19. 博物馆在文化传播与共享、增强公众互动性和体验感,提升公共服务效率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前沿科技与传统文化在博物馆实现了深度的融合。

20. ①“百科全书”中的引号表示特殊含义。

②将“博物馆”比作“百科全书”生动形象,写出了博物馆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古人保存历史与当代采用数字化记录历史完全不同,一些在文博领域严格遵守的准则被打破,所以此处应用“恪守不渝”。

恪守不渝:严格遵守,决不改变。

第二空,前文语境说的科技发展、数字化给博物馆带来了从内到外的全新变化,所以此处应用“焕然一新”。

焕然一新:改变旧面貌,呈现崭新气象。

第三空,“传播的方式”是外在的变化,“时空观”是内在的变化,后者的变化是不知不觉中或无意识的情况下产生的,所以此处应用“潜移默化或不知不觉”。

潜移默化:指人的思
想、性格和习惯等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外界影响而逐渐发生变化。

/不知不觉:没有意识到、没有觉察到。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文中画波浪线句子共有两处语病:
一是成分残缺,“在……提升公共服务效率等”后缺少介词“在”的宾语中心词,应在“等”后面添加“方面”;
二是语序不当,搭配不当,“实现了融合的深度”语序不当,“深度”应是“融合”的修饰语,改为“实现了深度的融合”。

修改后:博物馆在文化传播与共享、增强公众互动性和体验感,提升公共服务效率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前沿科技与传统文化在博物馆实现了深度的融合。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百科全书本义是记录人类过去积累一切知识门类或某一知识门类的工具书,句中的“百科全书”不是指真正意义上的“工具书”,所以,引号表示特殊含义。

句中说博物馆成为了“百科全书”,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博物馆”比作“百科全书”,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博物馆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

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综合高中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高二教学质量检测期末语文试卷(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共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8-20小题。

就戏曲自身而言,以下三个方面对营造健康戏曲生态尤为重要。

一是持续不断推出精品力作。

戏曲终究要靠优秀作品赢得观众、实现价值。

戏曲王作者应坚持始终围绕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生动讴歌改革创新的火热实践,用心倾听时代发展的铿锵足音,用心用情用功创作出能与伟大时代相匹配的精品力作。

现代戏、新编历史剧、加工整理传统戏①_____,京剧、昆曲、地方戏美美与共,共同造就戏曲百花园②_____的生动局面。

二是加快人才梯队建设。

繁荣发展戏曲事业关键在人,培养造就一大批德艺双禁的人才是戏曲事业发展的长远大计。

建立一支编、导、演、音、美门类齐全的创作表演人才队伍和现代管理人才队伍,是戏曲发展的③ _____。

其中要高度重视刷本创作人才培养,刷本乃一剧之本,是排演好作品的基础,根深才能叶茂,本固方能枝荣。

三是要构建科学精准、公平公正的戏曲评价体系。

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3分)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不得改变原意。

(4
分)
20. 结合全文内容,从正反两方面阐释“构建科学精准、公平公正的戏曲评价体系”
的意义,要求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70个字。

(6分)
18.(3分)①齐头并进②姹紫嫣红③当务之急
19.(4分)戏曲工作者应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用心倾听时代发展的铿锵足音,生动讴歌改革创新的火热实践。

20.(6分)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有助于营造健康戏曲生态,促进戏曲创作不断精进;反之则会导致劣币驱逐良币,挫伤创作积极性,对戏曲事业造成伤害。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