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株洲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入学考试卷 语文试题(B卷创新班)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株洲市二中2022年下学期高一年级入学考试卷
语文试题(B卷)
第Ⅰ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礼治社会并不是指文质彬彬,像《镜花缘》里所描写的君子国一般的社会。

礼并不带有“文明”或是“慈善”,或是“见了人点个头”、不穷凶极恶的意思。

礼也可以杀人,可以很“野蛮”。

比如在缅甸有些地方,一个人成年时,一定要去杀几个人头回来,才能完成为成年礼而举行的仪式。

我们在旧小说里也常读到杀了人来祭旗,那是军礼。

——礼的内容以现代标准去看,可能是很残酷的。

残酷与否并非合礼与否的问题。

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

合于礼的就是说这些行为是做得对的,“对”是“合式”的意思。

如果单从行为规范这一点来说,本和法律无异,法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

礼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维持规范的力量。

法律是靠国家的权力来推行的。

“国家”是指政治的权力,在现代国家没有形成前,部落也是政治权力。

而礼却不需要这有形的权力机构来维持。

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

礼并不是靠一个外在的权力来推行的,而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人服礼是主动的。

礼是可以为人所好的,所谓“富而好礼”。

孔子就很重视服礼的主动性。

这显然是和法律不同了,甚至不同于普通所谓道德。

法律是从外限制人的,不守法所得到的罚是由特定的权力所加之于个人的。

人可以逃避法网,逃得脱还可以骄傲、得意。

道德是社会舆论所维持的,做了不道德的事,见不得人,那是不好;受人唾弃,是耻。

礼则有甚于道德;而如果失礼,不但不好,而且不对、不合、不成。

这是个人习惯所维持的,是十目所视,十手所指的,即使在没有人的地方也不会不能自已。

礼是合式的路子,是经教化过程而成为主动性的服膺于传统的习惯。

礼治从表面看去好像是人们行为不受规律拘束而自动形成的秩序。

其实自动的说法是不准确的,只是主动地服于成规罢了。

孔子一再地用“克”字,用“约”字来形容礼的养成,可见礼治并不是离开社会,由于本能或天意所构成的秩序了。

礼治的可能必须以传统可以有效地应付生活问题为前提。

乡土社会满足了这一前提,因之它的秩序可以用礼来维持。

在一个变迁很快的社会,传统的效力是无法保证的。

不管一种生活的方法在过去是怎样有效,如果环境一改变,谁也不能再依着老法子去应付新的问题了。

所应付的问题如果需要团体合作的时候,就得有个大家都接受都同意的办法,要保证大家在规定的办法下合作应付共同问题,就得有个力量来控制各个人了。

这其实就是法律,也就是所谓“法治”。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礼治秩序》)材料二:
客观地讲,“礼治秩序”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特定的环境下,对维持社会的稳定起过一定的作用,正如梁漱溟先生在《中国文化要义》中所说,“旧日中国文明最使人惊异者,即是其社会秩序恒自尔维持,若无假乎强制之力”。

而且,礼的作用不仅在于提供给人们一些行为规范以维持社会秩序,更在于通过这些外部的规范来起到教化的作用,启发和涵养人们内在的理性自觉,不断培育人们的道德心,从而提高人们的道德境界。


道德境界提升到一定高度后,人们的行为就会由礼的约束进为道德自觉,由他律进为自律,达此道德境界,人的内心高度自由,行为则于礼无不自然相合。

在潜移默化中将人引向道德之途,于不知不觉中提高人的思想境界,培养人的道德自觉,这就是礼的教化之功,也是礼治所赖以运作的内在机制。

正是这种代代相传的传统教化,使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精髓得以历经数千年而依然完好地保存流传下来,这是与中国同时代的其他文明古国无法做到的。

而且,“礼”中的很多优秀合理的成分,如尊老爱幼、孝敬父母、谦虚礼让等好的传统直到今天依然对我们富有教育意义。

这些都是“礼治秩序”的积极作用。

但是,从整个历史发展、社会进化的角度来看,它的消极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它阻碍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尤其使中国近代科学的发展严重滞后。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古代科学曾有过辉煌的成就,四大发明极大地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然而近四百年欧洲近代科学取得了辉煌成就,我们却远远落后了。

其中有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过于崇拜、依赖传统,因循守旧,躺在老祖宗的成果上睡大觉。

其次,“礼治”往往被封建统治者利用,成为反对变革、维护封建制度的屏障。

从汉武帝开始,历代的封建统治者都极力推崇儒学,提倡礼教,尤其是到了皇权专制空前强化的明清时代。

再次,乡土社会的礼治秩序在无形中扭曲了人格,压抑了人性,容易使人形成一种畸形心理。

礼治社会的另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导致民主、法治意识的淡薄甚至可以说是缺失,人们只知道承担义务,不知道行使权利。

(摘编自张璐《乡土中国“礼治秩序”浅析》)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并不带有“文明”“慈善”的意思,以现代标准去看,礼的内容是很残酷的。

B.礼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礼是由社会舆论所维持的,不需要外在的机构来维持。

C.一直以来,在乡土社会中,传统可以有效地应付生活问题,所以乡土社会的秩序主要依靠“礼”来维持。

D.如果我们不过于崇拜、依赖传统,不躺在已有的成果上睡大觉,我们中国近代科学的发展就不会严重滞后。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二认为礼可以激发人的道德与良知,提高人的自知与自制能力,这与材料一中有关“礼治”的观点一致。

B.礼治秩序在特定的时期与环境下对维持社会的稳定和教化百姓有积极的作用,但在社会进步与科学发展方面也有一定的消极作用。

C.只要符合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就算是残酷的行为或做法,也是符合礼治秩序的。

D.乡土社会的礼治秩序在无形中构成了对人格的扭曲与对人性的压抑,礼治社会可能导致人们只知道承担义务而不知道行使权利。

3.下列各项中,最不适合
...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
A.在印度某些偏远部族,丈夫死了之后,在丈夫的葬礼上要用火烧死他的妻子。

B.过人行横道时,行人红灯停,绿灯行,行驶的机动车辆遇行人过斑马线时停车礼让。

C.没有做过大夫的曾子在弥留之际发现自己躺在大夫专用的席子上,就命儿子把席子换掉。

D.封建社会,上到帝王将相,下到普通百姓,在家族祭祀中都有比较严格的程序和要求。

4.请找出材料一中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的例子,并简要分析。

(4分)
5.在传统的结婚习俗中,男方准备彩礼,女方准备嫁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许多地方出现了“天价彩礼”的现象,很多情侣因为彩礼问题而结束感情。

现在《民法典》明确规定“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请运用材料
中“礼治”与“法治”的相关内容对上述现象进行简析。

(6,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骇人的风车奇险
①他们发现了田野里的三十四架风车。

②堂吉诃德一看见风车就对侍从说:
“命运的安排比我们希望的还好。

你看那儿就有三十多个放肆的巨人。

我想同他们战斗,有了战利品,我们就可以发财了。

这是正义的战斗。

从地球表面清除这些坏种是对上帝的一大贡献。


③“什么巨人?”桑丘问。

④“就是你看见的那些长臂家伙,有的臂长足有两西里呢。

”堂吉诃德说。

⑤“您看,”桑丘说,“那些不是巨人,是风车。

那些像长臂的东西是风车翼,靠风转动,能够推动石磨。


⑥堂吉诃德说:“在征险方面你还是外行。

他们是巨人。

如果你害怕了,就靠边站,我去同他们展开殊死的搏斗。


⑦说完他便催马向前。

侍从桑丘大声喊着告诉他,他进攻的肯定是风车,不是巨人。

可他全然不理会,认定那就是巨人,他高声喊道:“不要逃跑,你们这些胆小的恶棍!向你们进攻的只是骑士孤身一人。


⑧这时起了点风,大风车翼开始转动,堂吉诃德见状便说:“即使你们的手比布里亚柔斯的手还多,也逃脱不了我的惩罚。


⑨说完他攥紧长矛,冲向前面的第一个风车。

长矛刺中了风车翼,可疾风吹动风车翼,把长矛折断成几截,把马和骑士重重地摔倒在田野上。

桑丘飞奔而来救护他,只见堂吉诃德已动弹不得。

是马把他摔成了这个样子。

⑩“上帝保佑!”桑丘说,“我不是告诉您了吗,那是风车,除非谁脑袋里也有了风车,否则怎么能不承认那是风车呢?”
⑪“住嘴,桑丘朋友!”堂吉诃德说,“战斗这种事情,比其它东西更为变化无常。

我愈想愈认为,是那个偷了我的书房和书的贤人弗雷斯通把这些巨人变成了风车,以剥夺我战胜他而赢得的荣誉。

他对我敌意颇深。

不过到最后,他的恶毒手腕终究敌不过我的正义之剑。


⑫“让上帝尽力而为吧。

”桑丘说。

⑬桑丘扶堂吉诃德站起来,重新上马。

那匹马已经东倒西歪了。

他们谈论着刚才的险遇,继续向拉皮塞隘口方向赶路。

⑭他对侍从说:“我记得在小说里看到过,一位叫迭戈·佩雷斯·德巴尔加斯的西班牙骑士,在一次战斗中折断了剑。

他从圣栎树上砍下了一根大树枝。

那天他用这根树枝做了很多事情,打倒了许多摩尔人,落了个绰号马丘卡。

我说这些是因为假如碰到一棵圣栎树,我就想折一根大树枝,我要用它做一番事业。

你真幸运,能看到并证明这些几乎令人难以相信的事情。


⑮“靠上帝恩赐吧,”桑丘说,“我相信您说的话。

不过请您坐直点,现在身子都歪到一边去了,大概是摔痛了。


⑯“是的,”堂吉诃德说,“我没哼哼,是因为游侠骑士不能因为受伤而呻吟,即使肠子流出来也不能叫唤。


⑰“不过只有上帝知道,我倒是希望您既然痛就别忍着。

反正我有点儿痛就得哼哼,除非规定游侠骑士的侍从也不能叫唤。

”桑丘说。

⑱看到侍从如此单纯,堂吉诃德忍不住笑了。

堂吉诃德对他说,不论他愿意不愿意,他可以随时任意哼
哼,反正直到此时,他还没读到过认为这违反骑士规则的说法。

⑲桑丘说该是吃饭的时候了。

他的主人却说没必要,而桑丘想吃也可以吃。

既然得到了准许,桑丘就在驴背上坐好,拿出吃的,远远地跟在主人后面边走边吃,还不时拿起酒囊津津有味地呷一口,那个样子,就是最有福气的酒店老板见了也会嫉妒。

⑳最后,他们在几棵树之间的空地上度过了那个夜晚。

堂吉诃德还折了一根干树枝,把断矛上的铁矛头安上去,权当长矛。

堂吉诃德彻夜未眠。

桑丘可不是这样。

他酒足饭饱,一觉睡到天亮。

要不是主人叫醒他,他还不起来呢。

起来后,他摸了一下酒囊,发现比前一天瘪了些,不禁一阵心痛。

㉑堂吉诃德还是不想吃东西,他要靠美好的回忆为生。

他们又踏上了通往拉皮塞隘口的路程。

㉒堂吉诃德一看见隘口就说:“桑丘兄弟,我们会在这里卷入冒险的事业。

即使你看见我遇到了世界上最严重的险情,只要冒犯我的人不是恶棍和下等人,你就不要用你的剑来保护我。

如果是恶棍和下等人,你可以帮助我。

但如果是骑士,你就不能来帮助我。

这是骑士规则所不允许的,除非你已经被封为骑士。


㉓“是的,大人,”桑丘说,“我完全听从您的吩咐,可是说真的,要是该我自卫了,我可不管那些规则,因为不管是神的规则还是世俗的规则,都允许对企图侵犯自己的人实行自卫。


㉔“我也没说不是这样,”堂吉诃德说,“不过,在帮助我进攻骑士上,你还是得约束自己的冲动天性。


㉕桑丘说:“我会像记着礼拜日一样记着这点,照此行事。


(选文有删减)6.下列关于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面对田野里的风车,堂吉诃德认为风车是长着长臂的区人,而桑丘认为那就是一个普通的风车。

B.“东倒西歪的马”“断掉的铁矛”以及桑丘的劝告都阻拦不了堂吉诃德做游侠骑士的坚定决心。

C.堂吉诃德不仅把没有生命的物体想象成自己的对手,还把真实的人臆想为自己的对手,可见其对骑士精神的迷恋已经病入膏肓,无可救药了。

D.受伤不能呻吟,饿了也不吃饭是堂吉诃德坚守骑士规则的表现,并要求侍从桑丘也遵守。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表现手法的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作者用喜剧的手法,在不同的场景中塑造堂了堂吉诃德为这个带有悲剧色彩的人物。

B.仆人桑丘作为堂吉诃德的衬托者而存在,他具有务实的精神,能够认清现实。

桑丘的存在,让堂吉诃德的性格得以更加鲜活地呈现出来。

C.选文部分主要刻画了两个人物,主要运用心理描写,辅以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更能突显人物的真实性。

D.小说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将堂吉诃德极力模仿骑士作风的行为作漫画式处理,增强了讽刺效果。

8.堂吉诃德是小说的主人公,请立足本文,结合你读过的《堂吉诃德》这部小说分析这一人物形象。

(4分)9.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一个可能永远解决不了的难题。

这一点在堂吉诃德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请结合你读过的《堂吉诃德》这部小说谈谈你的体会。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张仪者,魏人也。

始尝与苏秦俱事鬼谷先生,学术
..,苏秦自以不及张仪。

张仪已学,游说诸侯。

尝从楚相饮,已而楚相亡璧,门下
..意张仪,曰:“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之璧。

”共执张仪,掠笞数百,不服,醒①之。

其妻曰:“嘻!子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张仪谓其妻曰:“视吾舌尚在不?”其妻笑曰:“舌在也。

”仪曰:“足矣。


苏秦已说赵王而得相约从亲,然恐秦之攻诸侯,败约后负,念莫可使用于秦者,乃使人微感张仪曰:“子始与苏秦善,今秦已当路,子何不往游。

以求通子之愿?”张仪于是之赵,上谒求见苏秦。

苏秦乃诫门下人不为通,又使不得去者数日。

已而见之,坐之堂下,赐仆妾之食。

因而数让之曰:“以子之材能,乃自令困辱至此。

吾宁不能言而富贵子,子不足收也。

”谢去之。

张仪之来也自以为故人求益反见辱怒念诸侯莫可事独秦能苦赵乃遂入秦。

苏秦已而告其舍人曰:“张仪,天下贤士,吾殆弗如也。

今吾幸先用,而能用秦柄者,独张仪可耳。

然贫,无因以进。

吾恐其乐小利而不遂,故召辱之,以激其意。

子为我阴奉之。

”乃言赵王,发金币车马,使人微随张仪,与同宿舍,稍稍近就之,奉以车马金钱,所欲用,为取给,而弗告。

张仪遂得以见秦惠王。

惠王以为客卿,与谋伐诸侯。

苏秦之舍人乃辞去。

张仪曰:“赖子得显,方且报德,何故去也?”舍人曰:“臣非知君,知君乃苏君。


君忧秦伐赵败从约
..,以为非君莫能得秦柄,故感怒君,使臣阴奉给君资,尽苏君之计谋。

今君已用,请归报。

”张仪曰:“嗟乎,此在吾术中而不悟,吾不及苏君明矣!吾又新用,安能谋赵乎?为吾谢苏君,苏君之时,仪
何敢言。

且苏君在,仪宁渠能乎!”张仪既相秦,为文檄
..告楚相曰:“始吾从若饮,我不盗而璧,若笞我。

若善守汝国,我顾且盗而城!”(节选自《史记·张仪列传》)
【注①□】醒:(shì)通“释”,释放。

10.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文字的断句,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张仪之来也/自以为故人/求益/反见辱/怒/念诸侯莫可事/独秦能苦/赵乃遂入秦
B.张仪之来也/自以为故人/求益/反见/辱怒/念诸侯莫可事/独秦能苦赵/乃遂入秦
C.张仪之来也/自以为故人/求益/反见辱/怒/念诸侯莫可事/独秦能苦赵/乃遂入秦
D.张仪之来也/自以为故人/求益/反见/辱怒/念诸侯莫可事/独秦能苦/赵乃遂入秦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学术,学习治国之术,此处指师从鬼谷子学习谋略。

鬼谷子是战国时期显赫人物,精通谋略、纵横术、兵法、道家等百家学问。

B.门下,有“食客”“门客”之意。

如《史记·魏公子列传》:“平原君门下闻之,半去平原君,归公子。

”文中“舍人”同此意。

C.从约,指六国与秦国结交的策略;连横,指六国联合抗秦的策略。

二者都是战国时纵横家宣扬并推行的外交和军事政策。

D.文檄,也叫檄文,古代官方用以晓谕、征召、声讨的文书,如“传檄而千里定者也”。

也指声讨敌人或叛逆的文书。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张仪能屈能伸。

他在陪楚相喝酒时因楚相亡璧而被门客诬陷盗璧,在遭受不穿衣服鞭笞之辱后最终承认盗璧得以释放。

B.张仪仕途坎坷。

他曾入楚,不得志;又谒见同门,希望得到推荐,竟遭拒绝和羞辱;后怒而入秦,先为客卿,最终相秦。

C.张仪才学过人。

他和妻子关于舌头在否的玩笑表现了他的自知和自信。

同门苏秦也赞其“贤士”,并自认才不及张仪。

D.张仪知恩图报。

他在秦国得到任用后,得知苏秦曾暗中帮助自己,便请其舍人代为感谢,并保证在苏秦当政时不攻打赵国。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以子之材能,乃自令困辱至此。

吾宁不能言而富贵子,子不足收也。

(6分)
14.苏秦派人暗中引导张仪来拜见自己,可是召来张仪后却不接见他,并且屡次责备、羞辱他的原因是什么?(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画鹰①杜甫
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

拟②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③。

绦链④光堪摘,轩楹⑤势可呼。

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注】①这首题画诗是杜甫青年时期所作。

②拟(sǒng):挺立。

③愁胡:发愁神态的胡人,胡人眼色深碧。

④绦镞(xuàn):绦,丝绳,用来系鹰;锭,鹰绳另一端系的金属环。

⑤轩楹:悬挂画鹰的堂前窗柱。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风霜起”写画鹰的周身环境,肃杀之气扑面而来,画鹰的气势得到烘托。

B.颔联描写画鹰生动形象,“拟身”“侧目”写其动作神态,“思狡兔”写其心理。

C.颈联写绳环被摘下,画鹰凌空振翅,再现了画鹰栩栩如生、气势非凡的形象。

D.“何当”表明期望,“凡鸟”指平庸之鸟,“击”体现了作者对“凡鸟”的态度。

16.本诗句句写画鹰,但托物言志,“怀抱俱见”,请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柳宗元《小石潭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溪水的曲曲折折、时隐时现。

(2)陶渊明在《饮酒》中以自问自答的方式表明虽身居闹市依然能过上宁静恬淡生活原因的两句诗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诗中常常蕴含哲理。

如王湾《次北固山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新旧事物的交替。

第Ⅱ卷
四、语言文字应用(22分)
18.下列选项中的“人家”与语段中加点词“人家”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沈先生不长于讲课,而善于谈天。

谈天的范围很广,时局、物价……谈的较多的是风景和人物。

他几次谈及玉龙雪山的杜鹃花有多大,某处高山绝顶上有一户人家
..,——就是这样一户!
A.人家
..能做到的,我们也能做到。

B.紫鹃真心盼望黛玉嫁个好人家
..。

C.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

D.像我们这样的人家
..,要讲究规矩。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烟火作为中国的民俗文化,其所沉积的宗教、民俗、神话、社会乃至美学意义,令人叹为观止。

虽然烟火在天空_,却以其华丽给人留下恒久的记忆。

()。

它是燃烧柴火以“敬神驱邪”的一种宗教行为。

竹子在燃烧时,因受热会猛然炸裂,声音巨大,_______________,最能达到爆的效果,所以竹子成了当时最受欢迎的燃料,“爆竹”也随之流行开来。

但伴随着现代都市文明的崛起,烟火与其在实践层面的冲撞、矛盾,远大
于两者在文化上的依存。

烟花爆竹四处燃放,让都市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近年来,由艺术家、工艺师、城市管理者等.合作的,以烟火为媒介的大型公共艺术,成为破解这一难题的最佳方案。

凭借现代科技的支持,烟火已在艺术与审美层面完成了自我重生,并将视觉盛宴转化为心灵的震撼,从而使烟火起到了在公共艺术上的教化功效。

这一点与传统的君子“以钟鼓道志,以琴瑟乐心”可谓是_______________。

从爆祭转向大型公共艺术,烟火让我们_______________,触摸到了一个都市、一个国家文明进步的尺度。

燃烧于夜空的璀璨景象,震荡于寰宇的爆炸之声,不仅唤醒我们古老的记忆,也让我们明天的道路熠熠生辉。

19.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现代科技的支持,让烟火在艺术与审美层面完成了自我重生,并将视觉盛宴转化为心灵的震撼,从而起到了在公共艺术上的教化功效。

B.凭借现代科技的支持,在艺术与审美层面完成了自我重生的烟火,已将视觉盛宴转化为心灵的震撼,从而使之起到了在公共艺术上的教化功效。

C.烟火凭借现代科技的支持,它的艺术与审美已经完成了自我重生,并由视觉盛宴转化为心灵的震撼,从而起到了在公共艺术上的教化功效。

D.凭借现代科技的支持,烟火已在艺术与审美层面完成了自我重生,并由视觉盛宴转化为心灵的震撼,从而起到了在公共艺术上的教化功效。

20.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
..的一项是(3分)()
A.先秦时期的烟火,被认为源自当时的“爆祭”
B.作为烟花起源的“爆祭”,被认为始于先秦时期
C.作为起源于“爆祭”的烟火,出现在先秦时期
D.先秦时期的“爆祭”,被认为是烟火的起源
2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
..的一项是()(3分)
A.稍纵即逝响遏行云不约而同管中窥豹
B.转瞬即逝响彻云霄不谋而合见微知著
C.转瞬即逝响遏行云不约而同见微知著
D.稍纵即逝响彻云霄不谋而合管中窥豹
22.阅读下面材料,简要概括我国智能手机存在安全隐患的三点原因。

(每点不超过8个字)(6分)当前,我国超过90%的智能手机使用国处手机操作系统,虽然国内手机生产企业可以对系统进行“二次加工”,但其核心技术仍掌握在国外公司手中。

而手机用户下载使用来路不明的软件或盗版软件,则又将会面临病毒感染、信息泄露等更多的风险。

同时,在移动互联网安全领域,迄今为止我国还没有建立对应用软件的安全审查机制,相关的法律条文还很少。

因此,我国智能手机存在的诸多安全隐患不容小视。

(1)
(2)
(3)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若浮云。


(《论语·述而》)(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苏秦曰:“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

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