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分五色”释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06 No.196
凤不待五色而。

意在五
山水中的五色随着四时阴晴的变化而有不同的如果用墨把这些变化的特征大体
花赤、论 

用泼墨,水墨淋漓,苍茫而厚重。

明代大家徐渭更是把“墨分五色”运用到了极致,他以狂草般的笔法纵情挥洒,笔墨酣畅,淋漓尽致,在“似与不似之间”的花木形象中,充分利用水墨的色彩表现力,着眼于气韵的体现,把在生宣纸上随意控制笔墨的表现力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水平。

他的《墨葡萄》以狂草笔法入画,充分利用墨的表现力,渲染出丰富的层次,充分表现出无人采摘的野葡萄隐现于如点点泪痕般的墨叶中,表达出了“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的愤懑之情,把“墨分五色”的表现力充分地发挥了出来。

而近代绘画大师黄宾虹对中国画的笔墨技法更有过深入的研究和见解,并概括出“五笔七墨”的用法。

所谓“七墨”即浓、淡、破、泼、积、焦、宿。

他喜爱夜山、晨昏和云雾之中的山,而夜山、晨昏的山常呈现深沉苍老之色,而这种画面意境的充分表达与他的“七墨”之法是分不开的。

他用墨浓重而变化丰富,表现出了浑厚华滋的画面意境。

黄宾虹所指的积墨是用墨的多次重复和累积,一层层渲染,反复多次。

待一遍干后再来一遍,次数虽多,但墨色不可僵死,要既黑又厚,层次要丰富。

破墨分为“以浓破淡”和“以淡破浓”。

它与积墨不同的是,破时应待墨未干时进行。

破墨之法运用
广泛,运用到位会使画面产生意想不到的效
果和意境。

泼墨主要用于大写意,用大笔饱
蘸水分,笔尖再蘸浓墨,稍加调和,然后笔
尖再调浓墨、焦墨,大笔横涂竖抹,尽情挥
洒,痛快淋漓。

也可用小碗等器具调好墨而
泼于纸上,然后以浓、焦墨破之,破墨之法
容易出奇,枯湿浓淡,酣畅淋漓。

宿墨是指
墨研好之后,在砚台内存放数日,作画效果
奇特,画面苍茫而润泽。

中国画的成功是多
种墨色和墨法的有机结合,浓、淡、破、
泼、焦、宿,不同墨色交替使用,融为一
体,才能把画面的气氛渲染到位,把画面的
笔墨韵味表现出来。

“墨分五色”是中国水墨画的一条重
要原则和用墨方法,中国画的“墨分五色”
是通过用笔表现出来的。

中国画讲求笔墨,
有笔有墨,墨色的再现离不开笔的运用。


想笔墨变化丰富,必须要有水分的参与。


果说笔是骨、墨是肉的话,那水分是血液,
有骨有肉还必须有血液,画面才能鲜活、生
动起来,才更富有生命力和感染力,才更
能体现中国绘画的精神。

“墨分五色”离不
开用笔和用水的辅助,所以完成一幅中国水
墨画,要充分理解笔墨的表现力和运笔用墨
的方法,学会灵活用水。

一般来说,在作画
时,最好把笔所含的墨色用枯用干。

先用湿
笔,行笔宜快,待笔上的水分逐渐减少时,
行笔随之变慢,直到把笔上的墨用完、用
干,这样才有一气呵成、自然而然的感觉和
变化丰富的效果。

用笔时,要中锋、侧锋、
卧锋、逆锋、拖锋等不同的笔法交替使用,
这样画面墨色变化才丰富,才有意境,并且
更有内涵。

用笔要特别注意和体会笔中水分
多少所产生的墨色变化,笔中水分含得少,
易出现干笔飞白,墨色就干枯。

行笔慢,画
面则墨迹饱满而润泽。

行笔快而含水分少,
纸上留下的墨色就既枯又少,宜画透明之
物。

行笔快而笔中水分多,则可产生飞白,
又不失明快滋润的感觉,这时又显得用笔潇
洒自然而不滞不粘。

总之,“墨分五色”是中国画家的一
种追求,墨法、笔法需要在日常的实践中去
感悟,去体会,去尝试,在实践中去总结、
归纳,找出适合自己的一条用笔、用墨的途
径。

各种笔法、墨法交替应用,相互补充,
相互融合,画面才会变化丰富,意境才会深
远,韵味才会充分表达出来,才能使画面生
机勃发,充满感染力。

约稿、责编:史春霖、金前文
潘天寿 光华旦旦图卷
水墨设色纸本 265cm×685cm 1964年 潘天寿纪念馆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