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父亲教育孩子的小故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哪些⽗亲教育孩⼦的⼩故事
作为⼀个⽗亲是有责任教育孩⼦的,那么⽗亲怎么教育孩⼦呢?下⾯是店铺分享给⼤家的⽗亲教育孩⼦的⼩故事的资料,希望⼤家喜欢!
⽗亲教育孩⼦的⼩故事⼀
⼉5岁。

傍晚,牵⼉散步经⼩桥,桥下碧⽔见底,暗流汹涌。

⼉仰头看我:“爸爸,⼩河好美,我想跳下去游泳。


我⼀愣:“好吧,爸爸跟你⼀起跳。

不过我们先回家,换⼀下⾐服。


回,⼉换⾐毕,见⼀盆⽔在⾯前,困惑。

“⼉⼦,下⽔游泳得把脸埋进⽔⾥,这你懂吧?”⼉点头。

“那我们现在就先练习⼀下,看看你能埋多久。

”我看表。

“好!”⼉把脸埋进⽔⾥,豪⽓冲天?仅10秒:
“呸呸,爸爸,呛⽔了,好难受。


“是吗?等等跳到河⾥,可能会更难受些。


“爸爸,我们可以不去跳吗?”
“好吧,不去就不去了。


从此,⼉学会了谨慎⽽不冒失,三思⽽后⾏。

⽗亲教育孩⼦的⼩故事⼆
他的⽗亲——沃伦·巴菲特,是全球著名的投资商、2008年超越⽐尔·盖茨的新世界⾸富、众多名流富豪挤破脑袋宁愿花⼏百万美元与其共进午餐的“股神”。

作为全球最引⼈注⽬的“富⼆代”之⼀,彼得·巴菲特将怎样续写⽗亲的荣光?
“股神”爸爸是个普通⽼头。

彼得的童年时光,是在美国中西部⼩镇奥马哈度过的。

⽗亲在他两岁时,花3万美元买下了⼀栋建于20世纪初、没有围墙的⽼房⼦。

那时,⽗亲沃伦·巴菲特⼀点⼉名⽓都没有,家庭条件和其他普通美国家庭没什么不同。

“很⼩时我就知道钱要靠⾃⼰挣。

⽗亲跟我和哥哥、姐姐说:‘我的钱都是⼲活挣来的,所以不会⽩⽩给你们。

’”为了挣⼀点零⽤钱,彼得总是抢着⼲活:扫地、擦窗户、给花草施肥浇⽔……
那时候,彼得家的后门全天敞开着,邻居们可以随时进出。

因为母亲热情好客⼜喜欢当“知⼼⼤姐”,朋友遍布整个⼩镇,⼥⼈们有什么⼼事,都喜欢来找她倾诉。

在外⼈眼中,沃伦·巴菲特是翻⼿为云覆⼿为⾬的股神,但在彼得和他的哥哥、姐姐眼中,他就是⼀个⽇渐苍⽼的普通⽼头。

⾄今,巴菲特和妻⼦还住在他50多年前花3万美元买来的那栋⽼房⼦⾥。

彼得⼩时候不知道爸爸是做什么的。

“他每天早上8点准时出门上班,⽆论多晚都会回到家⾥来。

从我很⼩时到现在,爸爸就是这样。

他没有变化。

所谓财富和名声的递增,在家⼈和他⾃⼰眼⾥,都只是⼀种外在的符号⽽已。


彼得曾经问妈妈:“为什么⼀夜之间,我们家就变得有钱了?”因为有⼀天他突然发现,⼏乎所有⼈都在议论⽗亲,他⾛在路上,会有⼈对他指指点点。

彼得觉得⾮常奇怪:我们的⽣活还是跟以前⼀样啊。

电视机、冰箱和沙发⽤了多年,跟普通⼈家的⼀样。

⽗亲依然穿得普普通通,⽽母亲还是那么热情开朗。

美国媒体和商界曾有这样⼀种说法:“巴菲特只会赚钱,不会花钱,更不会做⽗亲。


钱会让⽗⼦关系变复杂
“当我问他为什么别的⼩孩不⽤⼲活就有钱时,他总是说,因为你的⽗亲是沃伦·巴菲特。

”但是,当彼得17岁时,⽗亲在投资⽅⾯的才能和他的财富开始被美国⼈津津乐道。

这⼀年,彼得经由《华盛顿邮报》发⾏⼈的⼀封推荐信,进⼊了著名的斯坦福⼤学学习。

他跟⽗亲说,如果⾃⼰不是巴菲特的⼉⼦,那么就不会遭受别⼈的质疑了。

巴菲特说:“你为什么不⽤⾃⼰的努⼒和成绩来证明你当之⽆愧呢?再说,你不是⼀直想要挣更多的钱吗?读这所⼤学的商科是最好的
起步。


于是,彼得开始埋头苦读,花了⼀年半的时间,将20门基础课程全部修完。

但是彼得⼀点⼉都不⾼兴,他跟⽗亲说:“如果我辍学,您是否会觉得脸上⽆光?”巴菲特笑着答:“你的姐姐和哥哥不也是这样吗?⼈们顶多说你步了他们的后尘。


⽗亲还跟他说:“我知道你⼀直想做⾃⼰喜欢的事情,⽐如做⾳乐家,⽽我曾经那么希望你能做⼀个投资家。

我仍然记得你7岁那年,坐在钢琴前,把⼀⾸欢快⽆⽐的《扬基歌》弹成了哀乐。

”⽗亲接着说,能把欢快的乐曲弹成哀乐,说明两个问题:⼀是弹奏者⼼情糟糕,⼆是他具备⾮凡的⾳乐天分。

中途退学的彼得准备投⾝于⾳乐创作,但是,他⾝⽆分⽂。

不⽤问,⽗亲不会再给他⼀分钱的⽣活费。

“因为我已经19岁了,⽽且⽗亲本来就是个吝啬⿁。

”彼得笑着说。

祖⽗曾经给了他9万美元,却被⽗亲拿去变成了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股份。

他跟⼉⼦说:“再过10年,这些钱⾄少能变成900万美元,30年之后,也许就是5000万。

”彼得却很快就卖了股票,拿着这笔钱搬到旧⾦⼭,租了⼀套⼩房⼦,成⽴了⾃⼰的⾳乐⼯作室。

然后,他在报纸上刊登⼴告,为⼈们提供录⾳服务,每⼩时35美元。

断断续续地有顾客来,⼀个星期录⼏个⼩时,赚⼀两百美元勉强度⽇。

巴菲特却不时地提醒⼉⼦:“要学会⽤⾃⼰挣的钱,去做更⼤的梦。


终于等来了机会,某天彼得正在擦洗他那部破旧的车时,邻居把他介绍给了⾃⼰从事动画制作的⼥婿,为⼀个新成⽴的有线电视频道做10秒钟的插播⼴告,报酬为1000美元。

这让彼得兴奋不已。

很快,那个电视频道因此⽽⼤⽕,它就是著名的MTV⾳乐频道。

从那以后,彼得可以靠作曲为⽣了。

“扩⼤⾳乐⼯作室规模、租房⼦、结婚,购置参加活动的西装。

这些⽤的都是我⾃⼰挣的钱。

”当彼得得意洋洋地跟⽗亲炫耀时,巴菲特也不说话,只是微笑着点头。

30岁那年,彼得已经是⼀对双胞胎⼥⼉的⽗亲了,⼀家四⼝住在⼀套不⾜100平⽅⽶的房⼦⾥。

他很想让妻⼦和⼥⼉⽣活得更好些,于是⽣平第⼀次开⼝跟⽗亲借钱。

⽗亲摇着头说:“⾦钱会将我们纯洁的⽗⼦关系变得复杂。

你应该像其他美国⼈⼀样贷款买房,然后凭⾃⼰的能⼒把贷款还上。

”彼得在⼼⾥告诉⾃⼰:“我发誓,这是我最后⼀次向⽗亲借钱。


⽗亲的爱不是⾦钱⽽是信任
⽗亲拒绝借钱给⾃⼰,还是让彼得沮丧了好⼀阵⼦。

他⼀⽓之下贷款买了套⼤房⼦,每个⽉要还⼏万美元的贷款。

⼏年之后,他不堪还贷的压⼒,⼜将⼤房⼦卖掉换了套⼩公寓。

那⼀刻他突然明⽩了,⽗亲那么做,只不过是想让他⾃⼰去经历和懂得⽣活,⽗亲的爱不是⾦钱⽽是信任。

彼得⼀度想把⾳乐舞蹈剧《魂》做成巡回演出,但需要很⼤⼀笔钱,⽗亲跟他说:“你先去筹到90%的钱,剩下的10%,我借给你。

”于是,彼得去找很多机构和⼈,他们⽆⼀例外地问:“你没有钱吗?跟你爸要不就得了?”
彼得不得不厚着脸⽪跟⼈说:“其实,沃伦·巴菲特除了做慈善事业很⼤⽅外,从不轻易给⼈⼀美分。

”原来,靠巴菲特的姓⽒是借不来钱的。

谁会相信亿万富豪之⼦,竟然会开⼝跟⼈借⼏⼗万美元?
靠着四处筹借的钱和⽗亲借给他的那10%,由彼得策划、编写、制作的⾳乐舞蹈剧《魂》终于在华盛顿国家⼴场盛⼤演出。

母亲、哥哥和姐姐去看了舞蹈剧,但是⽗亲没有去。

“他没有接到我的邀请。

我为什么要让他去破坏⽓氛抢了我的风头呢?”彼得⼤笑着说。

然后,他出了数张专辑,并凭借讲述印第安原住民的剧集《500部落》的配乐获得美国电视界最⾼荣誉“艾美奖”。

他靠⾃⼰的努⼒,为妻⼦和⼥⼉在密歇根湖湖畔买了别墅,也终于有了专业级别的⾳乐⼯作室。

彼得也让所有⼈⼼悦诚服地这样称赞:“我很惊讶你竟然没有⼦承⽗业,但我更惊讶的是,你居然成了⾳乐界的‘沃伦·巴菲特’。


2006年,全世界见证了沃伦·巴菲特的⼀⼤善举,他宣布把⼤部分财产——⾼达370亿美元的钱捐给⽐尔与梅琳达·盖茨基⾦会。

⽽在3个⽉前,巴菲特给彼得打了电话,告诉他⾃⼰的想法。

彼得真诚地对⽗亲说:“爸爸,我真为你骄傲!”从不表扬⼉⼦,⽽在⼉⼦眼中也不可能有时间关注⾃⼰的⾳乐的巴菲特,在电话⾥跟⼉⼦说:“孩⼦,我也为你骄傲!”
对⽗亲来说,⼉⼦虽然没有⼦承⽗业,但他对⾃⼰喜爱的事业的投⼊和专注以及即使功成名就依然不变的平常⼼和淡定,都⽆愧于“巴菲特”这个响当当的姓⽒。

彼得说:“尽管⽗亲积聚了很多财富,但那些钱他最终都要⽤于做慈善。

对他来说,越来越多的⾦钱,只是对他投资天分的⼀种肯定。

⽽我的⾳乐被越来越多的⼈听到,就是对我⾳乐才能的肯定。


现在,彼得和⽗亲每年最多能见四五次⾯。

平时,他们会互相打电话,告诉彼此最近的动向及遇见了什么有趣的⼈和事。

2011年初,当彼得告诉⽗亲⾃⼰的新书《做你⾃⼰》即将出中⽂版时,对中国有着深厚感情的巴菲特主动提出为他写序。

当然,⽇理万机的巴菲特的序⾔⾮常简短:“彼得的⼈⽣全凭他⾃⼰打造。

他衡量成功的标准,不是个⼈财富或荣耀,⽽是对⼴阔世界所做的贡献。


感悟:财富是⼀种符号,只有通过创造才能体现能⼒,其他的拥有⽅式不能代表创造的能⼒!⼈的⼀⽣,最⼤的意义是对社会的意义!最⼤的价值是对社会的价值!
⽗亲教育孩⼦的⼩故事三
孩⼦10岁,五年级期末考试,数学不及格。

孩⼦拿着成绩单给我们看,⼀脸不开⼼。

我问他有没有找到原因,他理直⽓壮地说:“因为数学⽼师教的不好,⽽且总是对我们发脾⽓,我们全班都不喜欢他。


我⼀听接着问他:“哦,是吗?那你们班数学第⼀名考了多少分。

”“97分”,孩⼦有点不好意思地回答。

“我尊重你们班的这位同学,不是因为他考得好,⽽是因为他知道孰轻孰重,是个强者。

就算他不喜欢数学⽼师,但他还是努⼒地去学了,就像太阳,带着⾃⼰的光芒。

⽽你呢,就像镜⼦,别⼈让你不开⼼了,你反射出来的就只有不开⼼。

你愿意做太阳,还是继续做⼀⾯没有个性的镜⼦。


“我要做太阳。

我知道了,就算⽼师不喜欢我们,我也要尊重他,我会好好听课的,不⾏的话就⾃⼰努⼒,做⼀个主动的强者。


从此以后,孩⼦的数学成绩渐渐提⾼,他也学会了对⾃⼰负责,遇事不抱怨,犯错也不会推卸责任。

孩⼦11岁,沉迷游戏,成绩下滑。

⼀天,我把他叫到跟前,问他:“你总玩游戏不写作业,是因为游戏更有趣吗?”孩⼦低头说到,“是,也不全是,我不想写作业,太难了,⽽且有好多,我就想玩⼀会再做。


看到他还有学习的意识,稍稍舒了⼝⽓,“那你玩完游戏之后,是什么感觉呢?”
“觉得很空虚,⼜很⾃责。


“那你为什么还继续玩呢,是因为控制不了⾃⼰吗?”孩⼦点了点头,我拿起电脑往外⾛,“那爸爸把笔记本卖了。


“可是,没有笔记本,您怎么⼯作?”
我摸着他的头说:“爸爸可以没有电脑,但不能没有⼉⼦。


⼉⼦眼睛红着说:“爸爸,我不玩了,你别卖了。


从此以后,孩⼦学会了原则,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他都能拎得清。

孩⼦13岁,我和妻⼦经常出差。

每次吃完饭,我都会给家⾥打⼀个电话,但⼤部分都是让母亲接。

⼀天,孩⼦抢过电话问我:“爸爸,你是不是不喜欢我?你怎么总是给奶奶打电话?”
“怎么会,爸爸很喜欢你,但我只给奶奶打电话也不奇怪啊,因为那是我的妈妈。

你也可以去找你的妈妈。


从此以后,妻⼦经常会接到孩⼦的电话,这个习惯到现在还保持着。

我想,他是学会了爱。

孩⼦14岁,初三,学习紧张。

有段时间,孩⼦⼀直⼼情不好。

有天他跟我说:“爸爸,我想辞掉班长的职位。

”我问他为什么,他答道:“因为现在作业越来越多,⼤家都不愿意当班⼲。

我当班长,还参加学⽣会,同学都觉得我傻。


“那当班长是你⾃⼰竞选的,你觉得有收获吗?”“有,我可以学到很多东西。

”“那如果你不⼲了,有⼈顶上吗?”
孩⼦想了想说:“没有,⽼师也觉得我最适合,劝我再想想。

可是这会占据掉我⼀部分的学习时间……”
我打断他:“既然是⾃⼰选的,⽽且⽼师很信任你,你就应该继续做下去。

做好⾃⼰的事情,不要受别⼈的评价影响。

另外,你说会占据时间,那我问你,如果我⽣病了,你要照顾我们,那你怎么办?不照顾了吗?”
“不会,我会⾃⼰安排好时间,快点把作业写完,然后就有时间陪你了。


我欣慰地笑笑,“⼉⼦,谢谢你。

其实,这是⼀样的,顾此失彼的概念从来就不对,⼈的⼀⽣要扮演很多⾓⾊,有⼈说,因为⼯作忙,我们就没有时间照顾家庭了,但你看看爸爸,有不管你们吗?”
“没有,您很爱我们。

我知道了,我会安排好学习和其他事情。


从此以后,孩⼦学会了做⾃⼰,也有了时间观念,懂得了合理安排⾃⼰的⽣活。

孩⼦15岁,通过努⼒,如愿考进了重点⾼中。

亲戚让母亲办谢师宴,给⽼师送送红包,母亲动摇了,我站在旁边没说话,想看看⼉⼦是什么反应。

⼉⼦知道之后,对母亲说:“奶奶,你不能送。


母亲脸⼀沉,“这是礼数,你⽼师对你这么好,你现在考上了,不能不报恩。


“我很感谢我的⽼师,但我也很尊重我的⽼师,您给他送红包,那是对他的侮辱,他不会收的。


“那我还不是为你好,怕你失了礼数。


“不会的,不送红包,⽼师也会⼀直喜欢我的。

”⾄此,母亲才断了送礼的念头。

我站在旁边,对孩⼦竖了竖⼤拇指。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孩⼦已经有了正确的三观,懂得君⼦有所为有所不为。

很多时候,我们觉得孩⼦不懂⼈情世故,却不知道是⾃⼰长⼤了之后忘了初⼼。

这次是孩⼦教育了我们。

孩⼦16岁,寒假。

我受邀请去某⼤学做演讲,想着能长见识,就把孩⼦也带去了。

当天晚上,孩⼦⼀直情绪不⾼,我问他怎么了。

他说:“爸爸,我很不安。


“不安,为什么?”
“因为,这⼀路上的待遇太好了。

来可以坐飞机,住的话也是住宾馆,我还以为住招待所呢,早知道不来了。


我不解,孩⼦接着说:“爸爸你来做演讲,是他们的贵宾,有这样的待遇没有什么问题,但是我什么事都没做,就算是您⼉⼦,也不应该享受别⼈的服务,这叫德不配位。

我真怕能量守恒,之后遇到不好的事情发⽣。


我听了之后真的热泪盈眶,打⼼底⾼兴,还有什么⽐孩⼦学会做⼈,让⽗母来的⾼兴。

我对孩⼦说:“⼉⼦,就凭你的这番话,你这辈⼦也不会遇上什么难事,即使遇上了,也能解决。

明天,你去会场帮爸爸做⼀点事。


孩⼦笑了,⼀夜睡得安稳。

看着他的睡容,我想,我已经可以对他放⼿了,他已经是⼀个男⼦汉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