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沪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宝镜》教案范文三篇.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沪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宝镜》教案范文三篇
篇一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9个,积累词语7个。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读文理解关键词句。
4、使学生懂得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的成绩才值得骄傲。
教学重点:
读文理解词句。
教学难点:
体会“我”为什么起先拿起宝镜轻轻抚摸,后来却往地上狠狠地一摔,将它砸碎。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文录音、写有句子的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设疑激趣。
1、猜谜:脸儿亮光光,坐在桌子上。
妹妹要照相,先请它帮忙。
2、读一读,猜一猜。
3、出示课题,齐读
4、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为什么称它为宝镜?有了宝镜,“我”是怎样对待它的?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先自由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争取多读几遍)
2、反馈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即将、传递、抢夺
(2)各种形式读词
(3)“将”是多音字,注意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不同的读音。
3、再读课文,读通句子。
找找课文主要讲哪两个人物?说说他俩之间发生的事。
4、交流。
5、小结:课文主要是通过主要人物之间的语言来展开故事的。
三、细读课文,明白事理。
1、同桌分角色读读人物间的对话,想想为什么要叫它宝镜?
2、找到文中的语句说说,并读好语句。
(出示语句,指导朗读)
(1)我在镜子里看到老师正在出考试题:第一题、第二题看得清清楚楚。
(2)“看到了吧,”她说:“有了宝镜,你将成为学习成绩的学生。
”
(3)老婆婆见我又摇摇头,叹口气,说:“这也不要,那也不要。
这两样东西总有人会要,特别是这面宝镜,孩子们抢都来不及哩!”
3、重点知道第三句
(1)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抓住关键词:这、那、这两样东西分别指什么?
(2)读句理解:抢,读好句子。
(3)出示2——5节,读句理解、指名读、男女生分角色读。
4、“我”是怎样对待这面宝镜的?快速读课文,找到句子用曲线划出。
(1)出示句子:我拿起宝镜,轻轻地抚摸了一阵,往地上狠狠地一摔。
将它砸得粉碎。
(2)学习生字:摔、砸(特别注意摔的书写)
(3)读好句子(指名读、齐读)
5、读句质疑:为什么“我拿起宝镜,轻轻地抚摸了一阵”?后来又为什么“往地上狠狠地一摔,将它砸得粉碎”?
四、小结课文。
1、齐读全文,注意读好对话
2、听记:只有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的面包,吃起来才香甜。
五、布置作业
1、A: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神奇宝贝的故事?收集资料讲一讲。
2、B:想象作文:如果你有一面宝镜,你会怎么做?
l 体会“我”为什么起先拿起宝镜轻轻抚摸,后来却往地上狠狠地一摔,讲它砸碎。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PPT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了解“宝贝的神奇”
1.出示图片,你们看,今天老师要向你们介绍两件神奇的宝贝,
一个是点金盒,另一个是宝镜,你想知道这两件宝贝有多神奇吗,那么就让我们学习18宝镜
2、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录音,文中讲了一件什么事?
2.填空一位老婆婆下坡时(),我(),又().于是老婆婆先后送我两件宝物。
一件是(),我坚决没要。
另一件是(),起先我(),可后来我()。
三、走进课文,理解内容
点金盒、宝镜这两件宝贝是多么神奇呀!面对这两件稀世珍宝,可文中的“我”是什么态度?
1.认真读课文3—5小节,用“ ”划出点金盒的作用,用“~~~~~~” 划出“我”的态度。
(1)指名读。
我的头摇得像拨浪鼓:“谢谢你,我可不要这样的钱。
”
(2)“这样的钱”指什么样的钱?
(3)交流:为什么这样的钱不能要?这样的钱()。
所以我不要。
(4)感情朗读。
2.小组读6—13小节,用“ ”划出宝镜的作用,用“~~~~~~” 划出“我”对宝镜前后态度的变化。
(1)指名读。
“这样的成绩是假的,我才不要呢!”什么意思?(宝镜可以让我成为成绩的学生。
)
(2)“这样的成绩”是指什么?(是不真实的成绩)
(3)为什么这样的成绩不能要?
(4)我一听立刻说:“我要,我要!” 想象练习:我一听,心想:()。
所以立刻说:“我要,我要!”
(5)说说“我”的态度突然转变的原因。
(6)读读想想为什么“我拿起宝镜,轻轻地抚摸了一阵”,后来又为什么摔碎?学生自由回答。
(宝镜毕竟是稀世珍宝,所以“我拿起宝镜,轻轻地抚摸了一阵”;但宝镜的存在只会祸害它的主人,所以“我往地上狠狠地一摔,将它砸得粉碎”。
)
(7)“我”为什么“抚摸了一阵”心里会怎样想?
(8)“我” 会对宝镜说什么?
(9)感情朗读
(10)说说文中的“我”是个怎样的孩子?
三、拓展训练
老婆婆听到宝镜被砸碎的声音,就返了回来,她和“我”之间会有一段怎样的对话?与同桌合作说一说。
总结:尽管这两件宝贝神奇无比,可是不劳而获的财富、虚假的成绩是不能要的,只有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的成绩,品尝起来才香甜。
成绩和财富也应该靠自己的努力学习和劳动获得。
(出示)布置作业:
1.还知道哪些神奇宝贝的故事?
2.你认为这宝贝是真的宝贝吗?
板书设计:
宝镜
老婆婆“我”
点l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出课题
1、师:在奇妙的童话世界中有着许多神奇的宝物,如仙女手里的魔术棒等,你还知道有哪些宝物?
2.出示图片这节课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两种神奇的宝贝,一个是点金盒,另一个是宝镜。
让我们通过课文了解一下它们到底有多么的神奇。
3.出示课题:18 宝镜(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听录音读课文
2. 自由读课文,边读边自学课文中的生字。
3.边读边思考问题:文中的两件宝贝是谁的?为什么会把这两件宝贝给我?我有没有要?
4.学习生字——婆、递
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理解宝物的神奇。
1、分组读3、4、7、8小节,结合出示的句式,说一说两件宝物有什么神奇的作用可以,有了它,你将。
(什么)(做什么)(怎么样)
2、学习生字——揭、试、绩
3、指导阅读课文3、
4、7、8小节,重点读好老婆婆的话。
面对这两件神奇的宝贝,“我”是什么态度?
1、用“_____”画出有关语句
2、点名读5、9小节,想想我为什么会这样说、这样做?
3、学习生字——拨形近字区别:拨——拔
全班交流,理解重点语句
1、出示:我的头摇得像拨浪鼓:“谢谢你,我可不要这样的钱....。
” “这样的成绩.....是假的,我才不要呢!” a指导读句,动作演示:头摇得像拨浪鼓;从“我的头摇得像拨浪鼓”可以看出什么?b“这样的钱”和“这样的成绩”分别指什么?
2、理解为何“我”前后的态度不同呢?(师范读第10~13小节)
师:读到这里,我们发现事情又发生了变化。
质疑——
疑问一:为什么“我”一会儿不要宝镜,一会儿又要?
疑问二:为什么“我”先轻轻地抚摸宝镜,又狠狠地一摔?(媒体出示句子)
3、学习生字——抚、摔、砸形近字区别:抚——扶书写指导——摔、砸
4、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全文说说“我”是一个怎么样的孩子?
四、小结全文,感悟道理
引导学生小结:学了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收获?不劳而获的财富,虚假的成绩是不能要的,要想取得成功一定要付出努力。
五、复习巩固
1.复习生字,开火车读并组词
2.词语复习,小老师领读
3.听写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