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学习“催化剂”,助课堂效率提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借学习“催化剂”,助课堂效率提高
摘要:化学新课改注重培养高素质人才、创新型人才,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
我们的教学理念也随之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一去不复返,
取而代之的是优质、高效的课堂,这样学生就有更多的机会去思维,去探究,去
合作,去体验,去创造……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

关键词:兴趣高效动力习惯合作
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入,一些新理念、新教法在教学实践中开始生根发芽,经
过不断的研究与实践,教学质量有了质的提升。

课堂是教学的主要阵地,是“本”,课后是“末”,如果丢弃了本,一味地加大课后作业量去追求末,不但不能促进本,也对本造成了伤害。

只有课堂效率提高了,学生的课后负担才能减轻,教学质量
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素质才能提高。

在教学中,我们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
不断研究和实践,逐渐探索出的一些提高化学课堂效率的方法。

一、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
古罗马教育家普马塔克说过:“儿童的心灵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

如果没有兴趣,学生的学习就失去了天然动力,再谈提高效率就会事倍功半,所以在学期初,我们把培养学生的学
习兴趣作为首要任务。

在教学中,老师必须让失去了学习兴趣的学生实现从厌倦
到不厌倦、从不感兴趣到喜欢的转变,从而焕发学习新动力。

因此,我们精心准备每节课,按照优质课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从情景导入、科学探究、化学小故事的设计,到每个知识点的过渡、练习,都力求有吸引力,
能抓住学生的好奇心。

例如:学习初四化学第一节《溶液的形成》时,我们注重化学与生活的联系,
培养学生“学化学是为了更好地应用化学,为人类服务”的观念。

我们利用了与生
活密切相关的事例做导入,递进式提出以下这些问题:冬天下雪时大路上洒盐或
者融雪剂的原理是什么?心爱的衣服上弄上油污可以怎样处理?原理是什么呢?
深入实验探究问题---用三种白色固体氢氧化钠和食盐、硝酸铵溶于水,触摸温度
的变化?能解释此现象吗?用学生身边的事例和一些简单、现象明显的实验来引
导学生学习,学生的学习就有了兴趣,学生的注意力能够得到明显的改善和提高。

因此,在备课中,每节课我们要精心设计一些有趣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就
在我们身边,学习化学是很有用的。

学习兴趣的培养能够有效地解决学生学习动
力不足的问题。

二、注重学习习惯的培养
叶圣陶老前辈强调:“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

科学研究表明“我们每天高达90%的行为是出于习惯,就是说,倘若我们能看清并且改掉坏习惯,看清并且坚
持好习惯,我们至少就能在人生路上得90分。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非常
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1.培养学生的自学的习惯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初三、初四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自学和
获取信息的能力。

如果缺少目标,让学生自己泛泛地阅读,经常会出现抓不住重点、花的时间多、学习效果不明显的现象。

所以阅读前,要悉心指导,提出要思考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边
阅读边思考再讨论,这样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学习酸和碱、盐、金
属这几类物质之前,教师先指导学生自学,认识一种物质和一类物质的基本思路-
--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用途及制法等思路,研究物质的制法分为实验
室制法和工业制法,实验室制法考虑---原料、原理、装置、步骤、收集方法和验
满方法及本实验的注意事项,这样学生自学时就会知道重点学习哪些内容,同时
也容易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结构和网络。

学生带着问题听讲,可以提升学生的认知高度,听讲目的更明确,可以变被
动为主动,注意力更集中,学习效果明显提升。

2.培养学生听讲做笔记的习惯
在听讲过程中,我们要求学生要做到手脑并用,做好听讲课笔记。

俗话说:
好记忆不如烂笔头,笔记的内容主要是重点知识以及知识点间的联系。

每节课我都会留出一定的时间给学生做笔记,要求学生边记、边背,有时做
完笔记还要同桌两人互相检查,一是看内容有没有遗漏,二是检查笔记内容是否
记牢。

我认为做笔记是夯实学生基础知识的一个重要方法,是学生必须养成的一
个学习习惯。

网上流传很多高考状元的笔记,看了他们的笔记,我认为他们之所
以能考上状元,与他们会学习、会做笔记是密不可分的。

三、运用思维导图,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思维导图作为学习工具是促进学生发生联想的工具、进行理解的工具、帮助
记忆的工具、知识建构的工具、帮助进行问题解决表征和确定问题解决策略的工具。

在化学教学中,形象的、具体的、直观的事物要比抽象的语言容易记忆。

“千言万语不及一张图”,“百闻不如一见”也都是这个意思。

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零
碎的知识难以记忆,而结构型的知识记忆牢固。

利用思维导图将学生所学内容用
图表加以重新编排、整理,不仅促进了记忆,而且其生动、直观的图示表示方式,能激发学生记忆的兴趣,积累他们的学习、生活经验。

教育要适应时代要求,必须“破旧立新”,每个单元学完后,学生利用双休日
完成本单元的思维导图,分别解说自己的导图设计的思路,然后在班级中与其他
同学的比较,说出自己的优点与不足之处。

思维导图的设计感受到了它对学习的
帮助了,学生的概括能力提高了,分析问题的能力也就提高了,知识也就系统化、条理化。

四、充分利用小组合作,提高学习效率
小组合作学习改变了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学习模式,由单向师生交流转化
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

在新授课的过程中,学习任务一个人无法解决,
就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同学们进行小组讨论,相互交流、互相启迪,形成小组的解决方案并进行交流和评估,最终完成学习任务。

在习题课和复习阶
段小组合作学习运用的也很多。

争做“小讲师”,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在教学中开展争做“小讲师”的活动。

每个小组每次各推选一名“小讲师”,教
师先给“小讲师”讲题,然后由“小讲师”举一反三再给小组的同学讲题,通过这种
方法,让学生把知识讲活,而且会灵活运用。

讲题过程,不但让更多的同学得到
锻炼,而且在讲题时能更多地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

在小组的“小讲师”互讲
比赛活动中,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学习、交流的能力,更有利于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与老师“一言堂”式讲解相比,学生学习效率和效果
都有显著提高。

学习金字塔表明:利用听讲的方法,学习内容的存留率是5%,
阅读是10%,讨论是50%,实践是75%,教授他人是90%。

教授他人的方法学习
内容的存留率是最高的,通过“小讲师”活动,营造了一种有利于学生进行互助探
讨学习的氛围,学生易于接受,学习热情高涨,学习效率明显提高。

俗话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巧用一些学习方法作为“催化剂”,就会使课堂效率明显提高,教学效果会有质的提升。

在教育飞速发展的今天,教
师要不断学习、吸收先进的教学方法,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反思、不断地总结,使课堂教学更优质、更高效,使学生素质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张仁贤名师谈高效课堂[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1,252~26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