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定区凤翔学区五年级语文第三周导学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定区凤翔学区五年级语文第三周导学案
课题:神奇的书共 2 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神奇的书
学习目标:
1.联系上下文,体会诗的意境,理解书的神奇。
2.有感情的朗读,并熟读成诵。
3.仿照前两小节再写一节,抒发你对书的感情。
学习重点:理解诗句的含义。
仿照前两个小节再写一段,抒发自己对书的感情。
学习过程:
一、问题指向,自主先学
1.出示生字词: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2.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课文写的是什么。
可以分为几部分?(让学生试着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
)
3.学生提出自读是不明白的问题,全班交流,有价值的问题可以写到黑板上。
二、明确目标,任务导学
呈现目标:
1.检测预习效果:谁来读一读诗?
2.强调容易错的字:装载、真谛、栅栏、坐骑、步履。
问题导入
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终身的伴侣、最诚挚的朋友。
今天我们一起进入“书”这一主题单元,来认识这位神奇的朋友。
三、互动探究,合作求解
一、合作学习
1.整体感知:默读全诗,想一想:为什么说书是神奇的?找出有关句子,画出来。
读句子。
2.接下来我们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3.出示合作学习:每组选其中一个方面合作交流:为什么说书是神奇的?理解时可以抓住重点字词理解,可以联系自己的读书体验来理解。
4.生汇报。
A.小节突出开阔眼界。
提示:你读过什么书?知道了什么?
师:回想我们三年级学过一首诗:《小小的书橱》(出示诗),读诗。
师:读童话书让我们认识了(白雪公主、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而科幻探险的书又把我们带到了神秘莫测的山野从林,读历史故事让我熟悉了(廉
颇、蔺相如、关羽、张飞),而人物传记又我们进入了冰心、海伦凯勒的内心世界。
书带我们上天入地,穿越时空,跨越国界,它的世界是如此的博大,所以我们要说书是——神奇的。
生有感情朗读。
B.第二节:重点突出从书中学到的人生真理。
你读了什么书?学到了什么道理?可以说一句从书中学到的名言吗?
师:书中蕴含的哲理是如此精深,所以我们说书是——神奇的。
有感情朗读。
C.第三节:生谈自己的理解。
读感情朗读。
师:在书面前人人平等,所以说书是——神奇的。
D.第四小节:“美丽”:联系学过的课文或故事谈。
你读过什么书或学过什么课文?感受到了什么美?“人类灵魂中全部的美丽”都包含什么美?(真善美、心灵美、语言美、真诚美、勇敢、乐于助人、坚强、有礼貌等)
师:书能使一个思想狭隘人的变得豁达,能使一个行为粗鄙的人变得文雅,使性格脆弱的人变得坚强。
师:书会让我们每个人都变得美丽,所以说书是神奇的。
有感情朗读诗句
二、小结整合
对照板书:书是神奇的,它博大、精深、在书面前人人平等、美化人类的心灵。
面对如此神奇的书,你最想说什么?
师:让我们把对书的热爱和赞美也用文字表达出来吧。
出示仿写要求。
三、仿写
1.在写诗之前,先自己看诗的前两节,你发现这首诗写作上有什么特点?
(1)对比:把什么和什么进行对比?
(2)比喻:把书比作什么?还可以比作什么?——花朵、钥匙、大门、翅膀、轻风等。
(3)开头用“没有……”“也没有……”
2.生仿写。
3.开火画,一个接一个读自己的诗。
四、熟读成诵
1.做完了诗,先把书上这首美丽的小诗记在你的脑海中吧。
同桌两个互相比赛,看谁先背过。
2.检查。
四、交流展示,适度拓展
1.同学们都成了小诗人了。
老师还给大家搜集了一些关于书的名言。
出示名言: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尔
和书籍生活在一起永远不会叹气——罗曼罗兰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
2.老师还搜集了两段文字,来欣赏一下。
出示:
(1)如果你驾舟世界旅行,如果你只能带一件东西供自己娱乐,你选择哪一样?一块大蛋糕,一幅美丽的图画,一本书,一盒扑克牌,一只画箱,织毛衣的扦子和毛线,一个八音盒或一只琴……(英国,尤安艾肯《走遍天下书为侣》)(2)……尼尔斯曾经听老人说起过小精灵,他住在树林里,不但能说人类的话,还能说兽类和鸟类的话,会施很多魔法。
所以当他看到小人儿时并不特别
害怕,可是,他从来没有想到过他们竟会是这样的小,还没有一个巴掌大。
尼尔斯看到小精灵,便想到要是捉弄一下他,那一定非常有趣……(《尼尔斯骑鹅旅行记》)
3.如果想知后文如何,请去看这本书吧!
五、反馈矫正,尊重差异
1.自由地轻声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小组内互相提醒易错的字。
2.做完了诗,先把书上这首美丽的小诗记在你的脑海中吧。
同桌两个互相比赛,看谁先背过。
六、强化训练,当堂达标
一、比一比,再组词。
艘( ) 籍( ) 扉( ) 谛( )
搜( ) 藉( ) 菲( ) 啼( )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马匹.()栅.栏()步履.()浩瀚.()
质量.()灵魂.()领略.()遨.游()
六、在括号里填上与带线的词相对应的反义词。
奶奶喜欢热闹,现在的小区太()了,她觉得不习惯。
其实,暴露缺点是好事情,可以帮你改正缺点,这比把自己的缺点()起来好得多。
考试的时候要沉着,不要()。
这个知识点理解起来很(),一点都不容易。
七、板书设计
神奇的书
带到浩瀚的天地
神奇的书领略人世的真谛
人类灵魂中全部的美丽
八、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课题:神奇的书
学习内容:《神奇的书》练习习题
一、解释下列成语。
一贫如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质朴无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二、为下面的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
载
()()
三、仿照本文的前两节再写一节,抒发你对书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四、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朋友
小儿今年4年级,每天放学后都忙着呼朋唤友,打打闹闹□互换各类卡片;周末还要组织同学们搞小队活动,上兴趣班,看上去忙得很。
()星期天下雨,搞不成活动,没有小朋友来,他()会拉开窗户朝外面看他养的几盆花草。
冬日的冷雨打在金盏菊小小的花瓣上,花芯里积着一小弯盈盈浅水,他就在作文里马马虎虎地写道:“雨溅在花瓣上,乒乒乓乓像放鞭炮……”我忍不住笑道:“儿子,太夸张了吧。
”
10多岁的男孩,心思都在玩上,教会他细细观察人和事,不是件简单的事。
现在的小孩都是独生子女,婴幼儿时期,()年龄小,()只要给他们吃饱、穿暖,健健康康的就行了。
长成小小少年,就有了他们自己的兴趣和玩伴了。
为人父母的,并不是每时每刻都懂得孩子的心的,以为只要把孩子所有的空闲时间都利用起来,就能使孩子充实、快乐。
其实,小小少年在空闲时间里,最想要的是朋友的友谊。
记得儿子上幼儿园时,一天傍晚,从外面玩回来,满头汗,花猫脸,浑身上下泥迹斑斑,手里却举着一捧新鲜的桂花枝,说是阿婆朋友送的。
我没大留意他的话,随手拿了只玻璃杯装了点水递给他,让他自己摆弄。
过了几天,儿子又带回一捧缀满绿叶红果的桔树枝。
一进门就对我说:“阿婆朋友家的桔子多好吃呀,妈妈,你也吃一个。
”我看着他,问:“阿婆朋友到底是谁呀?”儿子说:“上次我和小朋友们在阿婆家外面玩,周寒生鼻子出血了,阿婆给他止了血。
阿婆还说,下次,我们有困难就找她,她是我们的朋友!”哈哈,笑死我了,瞧瞧我的儿,一点点大的人,就在外面交了老太太朋友了。
后来,我们搬家了,儿子也上一年级了。
一天放学回家,儿子脖子上挂了一只红绒线编的小网袋,里面是一只绿壳鸭蛋。
儿子兴奋得结结巴巴,过了好长时间,我才听清了这只鸭蛋的来历。
后来,我真的好感动,为这一老一少纯真的感情。
回答问题。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留意()纯真()
2、给本文第1、2自然段的括号内填上适当的关联词。
答案参考
一、一贫如洗:穷得像用水洗过一样,什么也没有,形容非常贫穷。
质朴无华:质朴实在,不浮华。
二、(zai3 )(载重)
载
(zai4 )(载体)
三、略
四、1、留意(忽略)纯真(狡猾)
2、小儿今年4年级,每天放学后都忙着呼朋唤友,打打闹闹□互换各类卡片;周末还要组织同学们搞小队活动,上兴趣班,看上去忙得很。
(虽然)星期天下雨,搞不成活动,没有小朋友来,他(还)会拉开窗户朝外面看他养的几盆花草。
10多岁的男孩,心思都在玩上,教会他细细观察人和事,不是件简单的事。
现在的小孩都是独生子女,婴幼儿时期,(虽然)年龄小,(但是)只要给他们吃饱、穿暖,健健康康的就行了。
课题:《忆读书》共 3 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忆读书》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
2.采用座谈的形式,给学生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表达能力。
3.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学习重点:
1.理解读书的好处,明确应该多读书,培养读书的兴趣。
2.理解文章的主要观点。
学习过程:
一、问题指向,自主先学
1.出示生字词: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2.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课文写的是什么。
可以分为几部分?(让学生试着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
)
3.学生提出自读是不明白的问题,全班交流,有价值的问题可以写到黑板上。
二、明确目标,任务导学
呈现目标:
检测预习效果:
1.听写词语。
2.说说冰心奶奶在这篇课文中最想告诉我们的一句话。
3.学生交流发言,从课文中找出有关句子。
(意在复习昨天内容)。
4.教师启发提问:读书对我们有哪些好处呢?
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发言,谈读书体会。
学生自由交流读书的好处。
5.教师启发提问:冰心奶奶说“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读书有许多好处,这节课我们就来谈谈读书的好处,以及我们应该如何读书?
三、互动探究,合作求解
一、整体把握全文主旨,深入理解作者写作意图和写作特点。
1.教师由学生的交流导入提问: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意图)是什么?
2.学生讨论,交流,指名学生回答,其他同学补充。
3.教师明确:作者以自己的经历谈“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告诉我们读书是人生最大的快乐,读书与我们的成长有许多好处,要认真读书。
二、问题探究
1.教师引导学生就以下问题思考、探究:
2.你喜欢读什么样的书?
3.就你个人的体会而言,你认为读书有什么好处?
4.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发言。
派代表或自由发言。
5.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如何选择书,怎样读书?
三、阅读训练
(一)1.读作品,写作者:
《三国演义》《水浒传》《聊斋志异》《红楼梦》《茶花女》
2.看作者称呼,写出作者、时代,并各举出一篇作品:
柳州李长吉李易安岳武穆
(二)阅读课文下列片段,回答有关问题。
“我自从会认字后不到几年……读到‘分久必合’的结局。
”
1.第一段中,“不是……而是……”突出表现了什么?
2.“我”为什么常常“含泪”上床?
3.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表达意义。
(1)我只好带这对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
(2)我决定咬了牙……
4.“……一知半解地读下去,居然越看越懂……”,“越看越懂”的含义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加以说明。
四、总结本课
我们学习了冰心奶奶的读书心得,各位同学也交流了自己的体会,希望同学们能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多与书为友,与名人交游,不断增长自己的见识。
五、五、反馈矫正,尊重差异
你是否做到了“多读书,读好书,读书好。
”
1.回顾自己的读书经历,写出读书总结。
2.全班交流。
六、强化训练,当堂达标
1.“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一句话表达了三层意思,请简要说明。
⑴_____________⑵_____________⑶______________
2.作者在第一次文学尝试中做了哪几件事?产生了什么样的反响?
3.你读书过哪些你认为比较好的书?向别人推荐一本,说说推荐的理由。
七、板书设计
忆读书
可以获得美的享受读书好
可以扩大知识面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多读书
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读好书
八、课后反思
课题:《忆读书》共2 课时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忆读书》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
2.采用座谈的形式,给学生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表达能力。
3.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学习重点:
1.理解读书的好处,明确应该多读书,培养读书的兴趣。
2.理解文章的主要观点。
学习过程:
一、问题指向,自主先学
1.出示生字词: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2.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课文写的是什么。
可以分为几部分?(让学生试着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
)
3.学生提出自读是不明白的问题,全班交流,有价值的问题可以写到黑板上。
二、明确目标,任务导学
呈现目标:
检测预习效果: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
”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许多多高尚的人谈话。
”别林斯基说:“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
”读书可以让我们了解古今中外的历史、风土人情、文化艺术,品味成长过程中的烦恼、困惑,体悟作品中人物的性格及命运……我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冰心又是如何看待读书的呢?我们从冰心的《忆读书》中去寻找答案吧!
三、互动探究,合作求解
1、快速浏览课文后的“思考与练习”,尽快抓住阅读要领,带着问题读课文。
(这一步通常要求学生在预习中完成,主要是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
2、朗读。
要求读准读顺。
朗读中画出自己不认识或不理解的字词,借助文中注释和工具书弄清字音和词义。
重点词语:悬念笸箩酷爱消遣津津有味若有所失人情世故索然无味风花雪月自已
3、作者八十多年读书生涯的切身体会是什么?可用文中哪句话概括?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这句话是理解课文的关键。
)
4、文章的思路是怎样的?
明确:由“读书好”引到应“多读书”并要“读好书”
三、阅读训练
围绕着作者八十多年读书生涯的切身体会,作者回忆了哪些具体事例?请抓住关键词,从中概括第2段至第13段的思想内容要点。
(这一步意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培养快速筛选信息的能力。
)
思想内容要点:⑴读书好。
这是全文的重点,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看:书中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能激起人的各种感情,让人获得多种美的享受;读书能扩大知识面;读书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读书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
⑵多读书。
作者告诉我们,她从七岁开始读《三国演义》,直至晚年仍在“读万卷书”。
⑶读好书。
作者说,她“会挑选、比较”。
(二)阅读课文下列片段,回答有关问题。
“我自从会认字后不到几年……读到‘分久必合’的结局。
”
1.第一段中,“不是……而是……”突出表现了什么?
2.“我”为什么常常“含泪”上床?
3.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表达意义。
(1)我只好带这对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
(2)我决定咬了牙……
4.“……一知半解地读下去,居然越看越懂……”,“越看越懂”的含义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加以说明。
四、总结本课
我们学习了冰心奶奶的读书心得,各位同学也交流了自己的体会,希望同学们能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多与书为友,与名人交游,不断增长自己的见识。
五、反馈矫正,尊重差异
你是否做到了“多读书,读好书,读书好。
”
1.回顾自己的读书经历,写出读书总结。
2.全班交流。
六、强化训练,当堂达标
1、朗读第1段,思考文中关联词“一……就”的表达效果。
明确:由这个关联词构成的句子,让人感受到作者那压抑不住的情感,足见作者对读书有多么浓厚的兴趣、多么深切的体会。
2、讨论课后“思考与练习”
七、板书设计
忆读书
可以获得美的享受读书好
可以扩大知识面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多读书
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读好书
八、课后反思
《忆读书》第三课时
《忆读书》练习题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 2—1 7题。
(1 4分)
忆读书
冰心
①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
②我自从会认字后不到几年,就开始读书。
倒不是4岁时读母亲教给我的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国文教科书第一册的“天、地开始自己读的“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国演义》。
③那时我的舅父杨子敬先生每天晚饭后必给我们几个表兄妹讲一段《三国演义》,我听得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但是他讲了半个钟头,就停下去干他的公事了。
我只好带着对于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④此后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来,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下去,居然越看越懂,虽然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就只学过那个字一半部分。
⑤谈到《三国演义》,我第一次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便把书丢下了。
第二次再读时,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最后忘了是什么时候才把全书读到分久必合的结局。
⑥这时就同时还看了母亲针线笸箩里常放着的那几本《聊斋志异》,聊斋故事是短篇的,可以随时拿起放下,又是文言的,这对于我的作文课很有帮助。
时为我的作文老师曾在我的作文本上,批着“柳州风骨,长吉清才”的句子,其实我那时还没有读过柳宗元和李贺的文章,只因那时的作文,都是用文言写的。
⑦因为看《三国演义》,引起了我对章回小说的兴趣,对于那部述说“官逼民反”的《水浒传》大加欣赏。
那部书里着力描写的人物,如林冲——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回,看了使我气愤填胸! 武松、鲁智深等人,都有其自己极其生动的风格,虽然因为作者要凑成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勉勉强强地满了一百零八人的数目,我觉得也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强多了。
…………
⑧《红楼梦》是在我十二三岁时候看的,起初我对它的兴趣并不大,贾宝玉女声女气,林黛玉的哭哭啼啼都使我厌烦,还是到了中年以后,再拿起这部书看时,才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
⑨总而言之,我这一辈子读到的中外的文艺作品,不能算太少。
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 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所得不到的。
(10)我自1 9 8 6年到日本访问回来后即因腿伤,闭门不出,“行万里路”做不到了,“读万卷书”更是我唯一的消遣。
我每天都会得到许多书刊,知道了许多事情,也认识了许多人物。
同时,书看多了,我也会挑选,比较。
比如说看了精彩的
《西游记》就会丢下烦琐的《封神传》,看了人物栩栩如生的《水浒传》就不会看索然乏味的《荡寇志》,等等。
对于现代的文艺作品,那些写得朦朦胧胧的,堆砌了许多华丽的词句的,无病而呻吟,自作多情的风花雪月的文字,我一看就从脑中抹去,但是那些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那怕只有几百上千字,也往往使我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11)书看多了,从中也得到一个体会,物怕比,人怕比,书也怕比,“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12)因此,有某年的六一国际儿童节,有个儿童刊物要我给儿童写几句指导读书的话,我只写了九个字,就是: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节选自冰心《忆读书》,略有改动) 12.仔细阅读文章,说说作者真正开始读书是几岁? (1分)
答:
13.下面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 作者第一次读书是在其舅父杨子敬指导下进行的,是舅父教她怎样读《三国演义》的。
B . “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主要是说母亲催促她睡觉,而她还想读书,于是哭了。
C . 作者在一知半解读书时,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是因为“凯”与“诸”这两个字的读音与“岂”和“者”两字的读音相近。
D . 读过《聊斋志异》,对作者写作很有帮助。
作文老师曾有“柳州风骨,长吉清才”的批语,其中的“柳”与“长吉”是指柳宗元和李贺。
14.下列句子在文章中表达作者怎样的内心感受? (2分)
(1)我只好带着对于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
(2)我决定咬了牙……1 5 . 根据作者的本意回答以下问题:作者为什么喜欢读《水浒传》? 答:
15.为什么不喜欢读《荡寇志》? 为什么喜欢读《西游记》? 为什么不喜欢读《封神传》? (4分)
答:
16.《三国演义》《聊斋志异》《水浒传》《红楼梦》这四部书的作者分别是谁? 从它们的体裁上看,《聊斋志异》与其他三部书有何不同? (3分)
答:
17. 马南邨在《不求甚解》一文中谈到的读书方法与冰心的读书实践不谋而合。
结合冰心的读书经历,说说你对马南邨文章中“读书不求甚解”这个观点的理解。
(2分)
答:
答案
(一)(14分)
12 .7岁(1分)
13 .D(2分)
14 .(1)作者很想知道下面的情节那种急切、期盼、不舍。
(2)作者暗自下定了自己去读书的决心时毅然决然的内心感受。
(2分)
15 . 喜欢读《水浒》,因为它的人物栩栩如生(或有极其生动的人物个性);不喜欢《荡寇志》,因为它索然乏味(或人物没有个性)。
喜欢《西游记》,因为它写得精彩;不喜欢《封神传》,因为它写得烦琐。
(4分)
16 . 罗贯中蒲松龄施耐庵曹雪芹体裁不同之处:《聊斋志异》是短篇小说,其它三部书都是长篇小说。
(3分)
17 .(1)马南邨认为读书不必过分在一字一句上下功夫,重在兴趣。
冰心儿时读《三国演义》就是由兴趣引发的,一知半解地读,字音都读得不对,居然越看越懂。
(2)马南邨在《不求甚解》一文中还认为有些书应该反复读,才能理解其中的道理。
冰心在少年时期读《红楼梦》只看到了贾宝玉女生女气,林黛玉哭哭啼啼,到了中年以后,才读出一个朝代和家庭兴亡盛衰的滋味。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