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中化学专题6物质的定量分析课题二镀锌铁皮锌镀层厚度的测定教学案苏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二 镀锌铁皮锌镀层厚度的测定
【学考报告】
一、知识预备
1.锌的电化学腐蚀
锌的化学性质比铁活泼,如果镀锌铁皮的锌镀层被破坏,将在潮湿空气中发生电化学腐蚀,残留的锌镀层作为原电池的负极,锌先被腐蚀。
将镀锌铁皮放到酸中时,发生原电池反应,铁皮表面的锌镀层溶解,电极反应式如下:
负极:Zn -2e -===Zn 2+
正极:2H ++2e -===H 2↑
待锌在酸中完全溶解后,产生氢气的速率显著减慢,可以借此判断锌镀层是否反应完全。
思考1:表面镀锌的铁皮不易生锈,通称铅铁、白铁。
镀锌铁为什么不易生锈呢?
提示 ①在铁的表面起到保护层的作用。
②如果镀层破坏,还可以形成锌铁原电池,铁作正极,利用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原理,铁受到保护。
2.镀锌层厚度的测定
称量与6 mol·L -1盐酸反应前后铁皮的质量(分别为m 1、m 2),两者之差就是锌镀层的质量(m 1-m 2),则锌镀层的总体积为V =m 1-m 2
ρ,式中ρ为锌的密度,一般为7.14 g·cm -3。
若已知锌镀层单侧面积为S (可测),锌镀层单侧厚度为h ,则V =2hS 。
由以上两式可得m 1-m 2
ρ=2hS ,所以h =m 1-m 22ρS。
二、课题方案设计
1.取三块镀锌铁皮(A 、B 、C ,截自同一块镀锌铁皮),分别量出它们的长度与宽度。
2.用电子天平分别称量三块镀锌铁皮(A 、B 、C)的质量。
3.将镀锌铁皮A 放入烧杯中,加入40 mL 1∶4稀硫酸。
反应时用玻璃棒小心翻动镀锌铁皮,
使铁皮两边锌镀层都充分反应。
到反应速率突然减小时(产生气泡的速率变得极慢),立即将未反应的铁片取出,用自来水冲洗掉附着的酸液。
4.将铁片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小火烘干,冷却后用电子天平称量。
5.分别用镀锌铁皮B 、C 重复进行实验步骤3、4。
6.根据实验所得数据,求出镀锌铁皮的锌镀层厚度。
思考2:为何将铁片小火烘干而不能高温烘干?
提示 因铁在高温时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
若烘干时温度过高,会有部分铁转化为氧化物而使铁片质量增大,导致实验结果偏小。
点拨一、镀锌铁皮锌镀层厚度的测定方案设计
1.利用电化学腐蚀原理
将一定长度、宽度和质量的镀锌铁片放入6 mol·L -1的盐酸中形成原电池,锌被反应掉,通过观察产生H 2的速率判断锌完全溶解,洗净、烘干,用电子天平称其质量,则反应前(m 1)与反应后(m 2)镀锌铁皮的质量差就是锌镀层的质量(m 1-m 2)。
2.利用锌与铁的性质不同进行测量
锌与铝类似,溶于强碱溶液中Zn +2NaOH +2H 2O===Na 2[Zn(OH)4]+H 2↑,而铁不与强碱反应,通过称量反应前后铁皮的质量,求出两者的质量差,该质量差就是锌镀层的质量。
利用方案1或方案2所求锌镀层的质量求锌镀层的厚度:
h =m 1-m 22ρS
(ρ—密度,S —表面积) 特别提示 方案1、方案2只是测锌镀层厚度的两种方法,还有几种供师生参考:
方案3:氨水法——利用锌溶于氨水而铁不溶于氨水而设计。
方案4:利用锌的化合物的两性
求出m (Fe),再推算求出m (Zn)。
点拨二、实验测定的注意事项
1.测定步骤 截取镀锌铁皮
↓
称量镀锌铁皮质量—电子天平的使用
↓
与稀硫酸反应除去锌镀层—原电池原理、反应终点判断
↓
烘干称量铁皮质量—电子天平的使用
↓
重复实验
↓
数据记录处理—平均值法
2.实验注意事项
(1)锌在酸中完全溶解后,产生氢气的速率由快迅速转慢,准确判断锌完全反应是本实验最重要的一环。
若判断过早则会使锌未完全溶解;若过迟会使铁部分溶解,都会增加实验误差。
(2)为精确测量镀锌铁片反应前后的质量,应使用电子天平。
因电子天平属精密仪器,要小心使用防止损坏。
(3)电子天平要准确读数:由于电子天平精密度高,稍有影响(比如对着它大声说话)都有可能使它的读数发生变化。
所以要等在不受外界影响的情况下,天平显示数据稳定下来后再读数。
(4)要及时记录数据:数据对定量分析实验是至关重要的。
如果前面有任何一处数据忘记记录,都会使后续实验丧失意义。
点拨三、水果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
1.基本原理
(1)维生素C:
①存在:不少蔬菜、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
②结构及性质: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结构简式为,具有强还原性:在酸性溶液中,维生素C将I2还原为I-,利用这一反应,可以测定果汁中维生素C的含量。
(2)测定原理:
①用医用维生素C片配制一定浓度a mg·L-1的维生素C标准溶液。
向一定体积的维生素标准溶液中滴加稀碘水,用淀粉溶液作指示剂,至加入碘水溶液呈蓝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为止,
记录加入碘水的体积(V 1)。
②在相同体积的果汁中,用淀粉溶液作指示剂,滴加相同浓度的碘水,记录溶液显蓝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时消耗碘水的体积(V 2)。
则水果中维生素C 的含量为V 2V 1·a 。
2.实验记录与结论
(1)配制维生素C 标准溶液:将5片100 mg 的维生素C 药片投入盛有50 mL 蒸馏水的烧杯中,用玻璃棒碾压加速溶解,再转移到250 mL 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
(2)准备果汁样品:取50 mL 橙汁,过滤后备用。
(3)维生素C 片中维生素C 含量的测定:移取①中所配溶液20 mL 于锥形瓶中,加入1 mL 0.1 m ol·L -1盐酸,再加1~2 mL 淀粉溶液,用0.010 mol·L -1碘水溶液滴定,直到溶液显蓝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重复操作两次,记录数据。
(4)果汁中维生素C 含量的测定:移取②中所配溶液20 mL 于锥形瓶中,加入1 mL 0.1 mol·L -1盐酸,再加1~2 mL 淀粉溶液,用0.010 mol·L -1
碘水溶液滴定,直到溶液显蓝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重复操作两次,记录数据。
(5)实验数据处理。
[典例剖析]
“白铁皮”指镀锌的铁皮,具有较强的耐腐蚀性,是生产中常用的金属材料之一。
镀锌层犹如铁皮的保护层,这层膜的厚度及均匀度也成了判断镀层质量的重要指标。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测定镀锌铁皮的厚度,设计了下面的实验方案:
方案一:取三块镀锌铁皮(A 、B 、C ,截自同一块镀锌铁皮),将镀锌铁皮A 放入烧杯中,加入40 mL 6 mol·L -1
盐酸,反应时用玻璃棒小心翻动镀锌铁皮,待锌镀层反应完全时,立即将未反应的铁皮取出,洗涤、小心烘干、称量。
将B 、C 重复上面的实验。
(1)锌镀层完全反应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何检验铁片已经洗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小组的实验数据记录及数据处理如下,完成下列表格。
(锌的密度为7.14 g/cm 3)
本实验中产生误差的地方可能有哪些?(任意列举两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二:已知锌与强碱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Zn+2OH-+2H2O===[Zn(OH)4]2-+H2↑。
某同学按下图装置设计了测定镀锌铁皮镀层厚度的实验方案,将单侧面积为S cm2、质量为m g的镀锌铁皮放入6 mol·L-1 NaOH溶液中。
回答下列问题。
(4)装置中导管a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检查气密性,将药品和水装入各仪器中,连接好装置后,需进行的操作还有:①记录C的液面位置;②待B中不再有气体产生并恢复至室温;③由A向B中滴加足量NaOH溶液;④上下移动C,使干燥管和C中液面相平。
上述操作的顺序是________(填序号)。
(6)实验前后碱式滴定管中液面读数分别为V1 mL、V2 mL(实验条件下的气体摩尔体积为V m L·mol-1)。
则镀锌铁皮的厚度为________cm。
(写出数学表达式)
解析本题考查化学实验的设计、分析与评价。
(1)当锌镀层完全反应后就是铁与盐酸反应,前后反应速率不同,产生气泡的速率明显变化。
(2)从溶液中取出的铁片必然带有盐酸及其盐,当洗净时也就是不再含有盐酸及其盐,所以检验铁片是否洗净就是检验氯离子,也可检验其酸性。
(3)由三组所列锌镀层厚度数据来看,第三组数据与另两组有较大差距,应舍去,前两组数据取平均值得 4.215×10-4 cm;本实验中产生误差的地方可能有:长度和宽度的测量,质量的称量,恰好反应的判断,反应后铁皮的洗涤是否干净、烘干是否彻底等。
(4)随着分液漏斗内的液体不断流下,其内部压强变小,不利于液体流下,故a起到平衡气压,
保证NaOH 溶液能顺利滴下的作用。
(5)本实验的关键是测量气体的体积。
根据此装置的原理,应两次记录C 中的读数,取其差值就是所得气体的体积,所以正确的操作顺序应为④①③②④①。
(6)V (H 2)=(V 2-V 1) mL ,n (Zn)=n (H 2)=(V 2-V 1)/(1 000·V m ) mol ,m (Zn)=65 g·mol -1×n (Zn),锌的密度是7.14 g·cm -3,V (Zn)=m (Zn )7.14 g·cm
-3,由于铁片表面有上、下两层,所以每一层的厚度h =
V (Zn )
2S cm 2,代入即得答案。
答案 (1)产生气泡的速率突然减小
(2)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加入AgNO 3溶液,若无白色沉淀生成,则铁片已洗净(或用玻璃棒蘸取最后一次洗涤液,滴在蓝色石蕊试纸上,若不变红色,则铁片已洗净)
(3)4.215×10-4
镀锌铁皮长、宽测量;反应前后铁皮质量称量;终点判断;反应后铁皮洗涤;铁皮烘干程度(任选两个作答即可)
(4)使分液漏斗和锥形瓶内气压相同,以便于NaOH 溶液能顺利滴下
(5)④①③②④① (6)h =V 2-V 11 000 V m ×652S ×7.14
[跟踪训练]
某同学为探究不同水果中维生素C 的含量,根据维生素C 的水溶液能够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原理,自己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用榨汁机分别榨出水果甲和水果乙的汁液A 和汁液B ;
②将两种新鲜的汁液分别倒入两个洁净、干燥的小烧杯中;
③取2支洁净、干燥的小试管,分别注入汁液A 和汁液B 各1毫升;
④取2支滴管,分别吸取较浓的高锰酸钾溶液逐滴地滴入2支小试管中,边滴、边振荡、边观察,直至高锰酸钾溶液的颜色不能褪去时为止,记录此时所用高锰酸钾溶液的滴数。
请分析作答:
(1)不同滴管的一滴试剂的体积是不同的,因此实验步骤________有可能增大实验误差,为了便于准确地比较,应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修正后的实验步骤操作,如果滴入汁液A 中的高锰酸钾溶液滴数比滴入汁液B 中的多,则水果甲中维生素C 的含量比水果乙中的________________。
(3)修正后的实验方案与课本上的相比,创新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一种维生素C含量较高的水果或蔬菜: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本实验是通过滴入高锰酸钾的滴数来确定维生素C含量的高低,所以要求每一滴的量要相等,不然就没有可比性了,因此④是不准确的,不能选择不同的滴管,有可能会增加实验误差,应该使用同一支滴管来做实验。
(2)高锰酸钾溶液的颜色是紫色,维生素C可以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在试管中加入等量的水果汁,再滴加高锰酸钾溶液,滴入得越少,说明水果汁中含的维生素C越低,反之越高。
(3)课本上是先向试管中加入等量的高锰酸钾溶液,再加水果汁。
改进以后,先加等量的水果汁,再向其中滴高锰酸钾溶液,使操作更简便。
(4)维生素C含量较高的水果或蔬菜有猕猴桃,其次是橙子、橘子,还有黄瓜、西红柿等。
答案(1)④使用同一(支)滴管吸取高锰酸钾
(2)多
(3)先加等量的水果汁,再向其中滴高锰酸钾溶液(使操作更简便)
(4)猕猴桃(其他合理答案均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