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东莞市四校高一上学期12月期中联考试题语文含答案(可编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2024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四校联考
高一语文试题
(本卷共23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命题人:刘凤英伍岚谢庆娜康妍霞审题人:康妍霞
注意事项:
1.选择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卷内或者学校提供的机读卡上。
每题选出答案后,使用机读卡的学校考生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使用机读卡的学校考生将选项答在答题卷上指定位置。
2.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卷上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古诗文阅读(46分)
(一)理解性默写(每空1分,共8分)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涉江采芙蓉》中表现主人公与爱人分隔两地、无限惆怅的两句是:“,。
”(2)《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作者写像雷鸣般的声音,震响在岩石和泉水中间,震动了森林和山峰的句子是:“,。
”
(3)《明湖居听书》写小玉说书时,“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
《琵琶行》中也有类似情景,以表现琵琶女的高超技艺,《琵琶行》中以类似情景表现琵琶女的高超技艺的诗句是:“,。
”
(4)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百姓祭祀的热闹场面倾诉自己内心忧愤的诗句是:“,。
”
(二)阅读下列课内文言文,完成2~4题。
(每题3分,共9分)
劝学
荀子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
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金就砺.则利砺:磨砺。
B.吾尝跂.而望矣跂:提起脚后跟。
C.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彰:清楚。
D.用心躁.也躁:浮躁,不专心。
3.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句式不相同
...的一项是()(3分)
例句:转徙于江湖间。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冰,水为之,而寒于水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在《劝学》一文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用来比喻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胜过老师,后辈可以超过前辈。
B.荀子的《劝学》善用比喻来阐述道理。
如选文中的第二段,使用同类事物设喻,从相同的角度反复说明问题,强调观点。
C.荀子在《劝学》选文第三段,运用了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论证了学习应该注重积累,持之以恒,专心致志的道理。
D.荀子发展了儒家的传统,认为礼义道德和系统知识,只有靠后天学习才能获得,把学习的重要性提到一个新的高度。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段,完成5~9题。
(共20分)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入朝/为馆阁校勘/
B.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入朝/为馆阁校勘/
C.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入朝/为馆阁校勘/
D.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入朝/为馆阁校勘/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学士,最早是指在学校读书的人魏晋后,指以文字技艺供奉朝廷的官吏。
B.四夷,是古代华夏民族对中原周边各族之泛称,即东夷、南蛮、北狄和西戎的合称。
C.左迁,提升官职,犹“上迁”。
汉以左为尊以右为贱,将升官称为左迁,后世沿用。
D.布衣,古代“布”指麻葛之类织物,“帛”指丝织品。
后也以布衣称没做官的平民。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欧阳修为人正直,伸张正义。
欧阳修替范仲淹鸣不平,写信指责司谏高若讷,高若讷把此信上交朝廷,欧阳修被贬官。
B.欧阳修论事切直,深得器重。
适逢保州有兵变,欧阳修出发之际告别皇帝,皇帝勉励他可以随时越职给自己进言。
C.欧阳修文章出众,折服人心。
欧阳修的文章成就远远超过一般人,所以天下的读书人都一致像对待老师那样敬重他。
D.欧阳修待友忠诚,乐于助人。
欧阳修在世时就尽力帮助推荐朋友,去世后仍让自己的亲人保护周济朋友的家人。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昔者之举,岂以为己利哉?同其退不同其进可也。
(4分)
(2)奖引后进,如恐不及,赏识之下,率为闻人。
(4分)
9.选文中欧阳修为什么认为杜衍等四人不可罢用?请简要说明。
(3分)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0~11题。
(共9分)
新城道中(其一)
苏轼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①。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西崦②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③春耕。
【注】:①钲(zhēng):古代乐器,铜制,形似钟而狭长,有长柄可执,口向上以物击之而鸣,在行军时敲打。
②西崦(yān):这里泛指山。
③饷:用食物款待别人。
10.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
...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中“吹断檐间积雨声”一句,领起下文对春晴之日山村景致、山民生活的描写,为全诗写景抒情奠定了轻松活泼的基调。
B.颔联中诗人选择了山头、白云、树梢、初升的太阳四种自然景物来加以描绘,“披䋈帽”与“挂铜钲”分别从形、声角度比喻晴云、初日,较为贴切、形象、生动。
C.颈联写景生机盎然,桃花鲜艳、竹篱矮矮、垂柳袅娜、小溪清澈与尾联农人忙春耕,共同构成一幅生动、和谐的乡野春景图。
D.全诗紧扣“乐”字,将秀丽明媚的春光、繁忙的春耕景象与诗人欢快的心情融汇交织在一起,赞美了山村人家的劳动生活。
11.本诗采用多种手法写山村景物,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6分)
二、现代文阅读(27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共12分)
试想一下,如果你是一位未来的机器人工程师,能够建造出在技术上非常高超的机器人,它可以说话、走路以及从事其他复杂的任务。
你可能会根据特定的目的建造每一个机器人,并将它的能力调节到适应其预期的功能,如机器人警察会有武器,机器人服务员会有托盘。
你还可以针对特定的环境条件设计每一个机器人,例如酷暑、极寒或水下的环境。
但现在你正在奉命设计一些机器人,你不知道它们需要执行什么功能,或者在什么环境条件下工作。
那你要如何建造一个适应能力超强的机器人呢?
答案是,你把每个机器人都设计成可以动态发展,这样它就能根据所处的环境来调整其能力和功能。
如果遇到水,它将发展出防水功能,而如果它需要从火中救人,它就会发展出阻燃能力。
因为机器人是由大量集成零件组成的,所以你还需要使机器人的组件能够在它们发展的过程中彼此交互,从而使每个零件都功能正常并良好协作。
例如,防水性能不会干扰其手臂或腿部的运动。
也许未来的工程师可能会获得这种设计能力,而由于进化的作用,植物和动物已经这样做了。
生物体是通过基因与环境之间的无数相互作用发展而来的,所以能够构建极其复杂、高度集成的机体,不仅运作良好,而且能够适应各种不同的环境。
当然,我们不能随意长出新器官,但许多器官在生长时如果遭受到压力,就会使它们的能力适应这种应对压力的需求。
例如,如果你在儿童时期跑动比较多,那么你就是在给自己的腿部施以负荷,于是它们就会长得比较粗壮。
其他一些调节机制在一生中都会对环境压力产生动态响应,即使在成年期也是如此。
如果你在接下来的几周里经常练举重,那么你的手臂肌肉就会感到疲劳,接着会变得更粗大、更强壮。
相反,如果你卧病在床数月或数年,你的肌肉和骨骼也会萎缩。
身体能应对环境压力,从而调整其可观测特征,即其表现型,这种能力的正式名称为表型可塑性。
所有生物的生长和运作都需要表型可塑性,并且随着越来越多的生物学家参与这方面的研究,他们发现的实例也越来越多。
如果一个人的皮肤比较容易晒伤,那么他的肤色在夏天就会变得较深。
这些都是合理的变化。
然而,当关键的环境信号消失、减弱或异常时,就会导致失配。
当从冬天进入春天时,我的肤色通常会变黑,这样可以防止我的皮肤被晒伤,但如果我在冬季乘飞机前往赤道地区,那么如果没有衣物或防晒霜的隔离保护,我的皮肤就会在转眼之间被晒伤。
人体的进化论观点提示,因为在近几代人的时间里我们改变了自己赖以生长的环境条件,并且有时这种改变是自然选择没有为我们准备好的,所以当前的失配现象比以前更常见了。
这些失配可能是有害的,因为它们有时出现在生命的早期,却在许多年后才引起问题,而此时要纠正这个问题已经太晚了。
为什么大自然不像工程师建造桥梁一样建造人体:把安全系数提得高高的,这样我们就能适应各种条件呢?对这个问题,主流的解释是权衡取舍。
一切都涉及妥协:一样东西多了,别的东西就会相应减少。
例如,较粗的腿骨比较不容易折断,但它们运动起来就要消耗更多的能量。
黝黑的皮肤能防止皮肤晒伤,但它又会减少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
自然选择的选择机制使得表现型会根据特定环境进行调节,从而帮助人体找到不同任务之间恰当的平衡点,并达到恰当的功能程度:足够,但又不会太过。
有些特征,比如肤色深浅和肌肉多少,在人的一生中都能调节。
然而,大多数特征不能根据环境变化而不断变化,如腿的长度或脑容量,一旦发育完成后就
无法重组。
对于这些特征,身体必须在发育早期,往往在子宫内或生命的最初几年,使用环境信号——压力,来预测出成年期组织的最佳结构。
虽然这些预测能帮助人体根据特定环境进行相应的调整,但是在幼年时没有接受过适当刺激的组织可能最终并不能很好地适应未来遇到的条件。
综上所述,进化使得人体能够“用进废退”。
因为人体不是工程师设计出来的,而是生长和进化而来的,所以在发育成熟期间,为了正常发育,身体会预期碰到某些压力,而且也真的会面临这些压力。
大脑中的这种相互作用广为人知:如果你剥夺了孩子的语言或其他社交能力,那么他的大脑将永远不能正常发育,而学习新语言或小提琴的最佳时机就是儿童时期。
其他与外界密集互动的系统,如免疫系统,以及帮助人体消化食物、维持体温稳定的器官等,也都是藉由类似的重要互动形成的。
从这个角度看,当人体不能接受到自然选择给它们匹配好的足够压力时,我们就能预测许多失配性疾病的发生了。
这些失配中有许多在人体发育早期就会显现出来,但另一些,如骨质疏松,要到年老时才会显现。
但有证据表明,这种疾病是可以预防的,并不是不可避免的。
(摘编自丹尼尔·利伯曼《人体的故事:进化、健康与疾病》,蔡晓峰译)12.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可以动态发展的机器人能根据所处环境来调整其能力和功能,但设计者事先并不知道它需要执行的功能或所处的工作环境。
B.由于进化起到的积极作用,植物和动物已经具备可以动态发展的能力,其复杂机体运作良好,而且能够适应各种不同的环境。
C.在近几代人的时间里我们改变了赖以生长的环境条件,当前的失配现象因此比以前更常见,如果出现在生命早期,则可能有害。
D.在发育成熟期间,身体会预期并面临某些压力,人体形成免疫、消化等系统,类似于大脑发育都需要藉由与外界的重要互动。
1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人体的一些调节机制会对环境压力产生动态响应,我们患病需要休养,也尽量不久坐或长期卧床,应适当活动以维持肌肉力量。
B.和工程师建筑桥梁不一样,大自然建造人体不必考虑安全系数来适应各种外部条件,主流观点认为,这是一种权衡取舍,涉及妥协。
C.“他们发现的实例也越来越多”,类似的“实例”还可以是:如果一个人的腿比较容易骨折,那么他恢复后的骨骼就会变得较厚。
D.人体的生长和进化规律表明,大多数特征不能根据环境变化而不断变化,因此我们要利用好生命早期的压力,重视外部环境条件。
14.请简要梳理本文的论证思路。
(6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共15分)
山地回忆
孙犁
阜平的天气冷,山地不容易见到太阳。
那里不种棉花,我刚到那里的时候,老大娘们手里搓着线锤。
很多活计用麻代线,连袜底也是用麻纳的。
一九四一年的冬天,我打游击打到了这个小村庄,情况缓和了,部队决定休息两天。
有一天早晨,刮着冷风,只有一抹阳光,黄黄的落在河对面的山坡上。
我登在一块石头上,砸开冰口,正要洗脸,听见在下水流有人喊:
“你看不见我在这里洗菜吗?洗脸到下边洗去!”
这声音是那么严厉,我听了很不高兴。
“离着这么远,会弄脏你的菜!”
我站在上风头,狂风吹送着我的愤怒,我听见洗菜的人也恼了,那人说:“菜是下口的东西呀!你在上流洗脸洗屁股,为什么不脏?”
“你怎么骂人?”我站立起来转过身去,才看见洗菜的是个女孩子,也不过十六七岁。
风吹红了她的脸,像带霜的柿叶,水冻肿了她的手,像上冻的红萝卜。
她穿的衣服很单薄,就是那种蓝色的破袄裤。
十月严冬的河滩上,敌人往返烧毁过几次的村庄的边沿,在寒风里,她抱着一篮子水沤的杨树叶,这该是早饭的食粮。
不知道为什么,我一时心平气和下来。
我说:“我错了,我不洗了,你在这块石头上来洗吧!”
她冷冷地望着我,过了一会才说:“你刚在那石头上洗了脸,又叫我站上去洗菜!我还得往上走!”
她说着,扭着身子逆着河流往上去了。
登在一块尖石上,把菜篮浸进水里,把两手插在袄襟底下取暖,望着我笑了。
我哭不得,也笑不得,只好说:“你真讲卫生呀!”
“我们是真卫生,你们是装卫生!你们尽笑我们,说我们山沟的里的人不讲卫生,住在我们家里,吃了我们的饭,还漱嘴刷牙,我们的菜饭再不干净,难道会弄脏了你们的嘴?为什么不连肠子都刷刷干净!”说着就笑得弯下腰去。
我也觉得好笑。
可也看见,在她笑着的时候,她的整齐的牙齿洁白放光。
“对,你卫生,我们不卫生。
”我说。
“那是假话吗,你们一个饭缸子,也盛饭,也盛菜,也洗脸,也洗脚,也喝水,那是讲卫生吗?”她笑着用两手在冷水里刨抓。
“这是物质条件不好,不是我们愿意不卫生。
等我们打败了日本,占了北平,我们就可以吃饭有吃饭的家伙,喝水有喝水的家伙了,我们就可以一切齐备了。
”
“什么时候,才能打败鬼子?”女孩子望着我,“我们的房,叫他们烧过两三回了!”
“也许三年,也许五年,也许十年八年。
可是不管三年五年,十年八年,我们总是要打下去,我们不会悲观的。
”我这样对她讲,当时觉得这样讲了以后,心里很高兴了。
“光着脚打下去?”女孩子转脸望了我脚上一下,就又低下头去洗菜了。
我一时没弄清是怎么回事,就问:“你说什么?”
“说什么?”女孩子也装没有听见,“我问你为什么不穿袜子,脚不冷吗?不会求人做一双?”
“哪里有布呀?就是有布,求谁做去呀?”
“我给你做。
”女孩子洗好菜站起来,“我家就住在那个坡子上,“她用手一指,“你要没有布,我家里有点,还够做一双袜子。
”
她端着菜走了,我在河边上洗了脸。
我看了看我那只穿着一双“踢倒山”的鞋子,冻得发黑的脚,一时觉得我对于面前这山,这水,这沙滩,永远不能分离了。
五天后,我穿上了新袜子。
女孩子的父亲是个生产的好手,现在地里没活了,他正计划贩红枣到曲阳去卖,问我能不能帮他的忙。
部队重视民运工作,上级允许我帮老乡去作运输,每天打早起,我同大伯背上一百多斤红枣,顺着河滩,爬山越岭,送到曲阳去。
女孩子早起晚睡给我们做饭,饭食很好,一天,大伯说:“同志,你知道我是沾你的光吗?”
“怎么沾了我的光?”
“往年,我一个人背枣,我们妞儿是不会给我吃这么好的!”
我笑了。
女孩子说:“沾他什么,他穿了我们的袜子,就该给我们做活了!”又说:“你们跑了快半月,赚了多少钱?”
我们一同数了票子,一共赚了五千多块钱,女孩子说:“够了。
”
“够干什么了?”大伯问。
“够给我买张织布机子了!这一趟,你们在曲阳给我买架织布机子回来吧!”
无论姥姥、母亲、父亲和我,都没人反对女孩子这个正义的要求。
我们到了曲阳,把枣卖了,就去买了一架机子。
大伯不怕多花钱,一定要买一架好的,把全部盈余都用光了。
我们分着背了回来,累得浑身流汗。
这一天,这一家人最高兴,也该是女孩子最满意的一天。
以后,女孩子就学习纺织的全套手艺了:纺,拐,浆,落,经,镶,织。
当她卸下第一匹布的那天,我出发了。
从此以后,我走遍山南塞北,那双袜子,整整穿了三年也没有破绽。
一九四五年,我们战胜了日本强盗,我从延安回来,在碛口那个地方,跳到黄河里去洗了一个澡,一时大意,奔腾的黄水,冲走了我的全部衣物,也冲走了那双袜子。
黄河的波浪激荡着我关于敌后几年生活的回忆,激荡着我对于那女孩子的纪念。
(选自1949年12月《白洋淀纪事》,有删改) 15.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一篮子水沤的杨树叶当早饭,房子被日本鬼子烧过两三回,反映了抗战时期人民的苦难和艰辛,也交代了故事的大背景。
B.“我”到河边砸冰洗脸,遭到女孩子的训斥,一番争吵之后,女孩子主动表示做一双袜子送给“我”来表达歉意,让“我”感动。
C.文中提到的“这山、这水、这沙滩”,表面上写的是自然环境,而深层也暗含了这片抗日根据地和生活在这里的老百姓。
D.小说不以金戈铁马的厮杀、曲折惊险的情节取胜,而是围绕山地回忆串连起日常生活情景,反映抗战时期的军民生活及鱼水情谊。
16.小说后半部分贩枣买织布机的情节,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6分)
17.有人说,孙犁笔下的普通妇女形象,总给人留下美的回忆和联想。
请结合作品概括并分析女主人公的性格特征。
(6分)
三、整本书阅读及语言运用(17分)
(一)整本书阅读(共8分)
18.下列表述不能体现费孝通所谓“乡土本色”的一项是()(3分)
A.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B.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C.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D.安土重迁,叶落归根。
19.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答。
(5分)
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论述了“差序格局”问题,请从这个角度,结合书中的内容,评价下面的事例为什么有人点赞又有人质疑。
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改,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查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
小陈举报父亲之事,赢得众多网友点赞,也引发一些质疑。
(二)语言文字运用(共9分)
佳句。
据统计,全部唐诗,有作者三千六百多人,诗五万五千多首。
于是我们能理解闻一多先生何以会在唐诗面前如孩童般欢呼雀跃,何以把唐代称作“诗唐”了!词是中国古代诗歌苑囿.中新生的一朵奇花!“词之花”在宋代的诗歌苑囿中开放得最为灿烂繁华!她异军突起,以其芬芳绮艳的美丽__________。
她后来居上,掀起“惊涛拍岸”的声势,呈现“涛似连山喷雪来”的气派!宋词以其真动人心魂,以其美悦人视听。
它擅借景物显隐幽之情,诉身世之感,表飘零之思,吐相思之苦,抒沦落之悲。
唐诗是高大挺拔的树,宋词是香艳绮丽的花;唐诗是浩浩奔涌的河,宋词是涓涓
..流淌的溪;唐诗似丽日晴空,巍峨高山;宋词如丝雨薄雾,窈窕深谷。
20.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
(3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不管是苏洵、杜牧,还是王安石、魏征,他们身上都有一种国家使命感和社会担当精神。
北大钱理群教授说:“真正的精英要有自我的承担,要有对自己职业的承担,要有对国家、民族、社会、人类的承担。
”当然,他也认为我们当代很多青年学生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高中生正处于价值观的形成时期,身上肩负着未来社会的责任。
请结合现实社会生活,以“青年学子与社会担当”为主题,写一篇文章,向学校校刊《朝花》的“时事评论”栏目投稿。
要求:(1)立论具有针对性,论证结构明晰,阐述富有理性;(2)表达真知灼见,不得抄袭和套作;(3)使用规范汉字,书写工整,不少于800字。
2023-2024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四校联考高一语文答题卡班级姓名试室号
座位号
考生号
注意事项:
1.选择题作答必须用2B铅笔,修改时用橡皮擦
干净。
笔答题作答必须用黑色墨迹签字笔或钢
笔填写,答题不得超出答题框。
2.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
3.在每页考生信息框中填写姓名及考生号。
4.采用网上阅卷的务必要在右侧填涂考生号,
采用人工阅卷的请不要在右侧填涂考生号,
试卷类型
A
B
11.(6分)
14.(6分)
16.(6分)
17.(6分)
19.(5分)
20.(3分)
非选择题
1.默写(8分)
(1),
(2),
(3),
(4),
8.(1)(4分)
8.(2)(4分)
9.(3分)
选
择
题
22
2
3
4
5
6
7
10
12
13
15
18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