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9528258_廖国瑞:从“金手指”到01_指挥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生36
“5、4、3、2、1,点火!”
2022年10月31日,伴随着01指挥员廖国瑞清晰洪亮的倒计时点火口令,长征五号B遥四运载火箭搭载梦天实验舱起飞。

这是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测试站火箭控制室主任廖国瑞第3次以01指挥员的身份参与空间站建造任务。

从天和核心舱到问天实验舱,再到如今的梦天实验舱,廖国瑞一步步见证了中国空间站的建设。

航天梦激发“小白”崭露头角
1985年出生的廖国瑞是江西会昌人。

他从小喜欢制作火箭模型,用望远镜辨认星座,探索宇宙。

上小学五年级的一天,舅舅给他带了一款新型火箭模型,廖国瑞喜欢得不得了,一直抚摸摆弄模型,连晚饭也顾不上吃。

随着时间的推移,2010年研究生毕业的廖国瑞来到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为火箭控制系统的一名岗位操作手,开启了他的航天生涯。

那时,嫦娥二号刚刚
发射升空,北斗三号工程也已开始筹建,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已经成为世界瞩目的“北斗”“探月”港。

本来,廖国瑞可以选择安稳地在西昌发展,当得知新建的文昌发射场需要新鲜血液时,他毫不犹豫地向组织报了名。

“我愿为祖国的航天梦奉献青春,我相信我能在这个星光舞台实现自己的价值!”廖国瑞在日记本中写下了这样的心声。

初来乍到,皮肤白皙的他被同事们起了个外号——
—“小白”。

面对艰深晦涩的控制系统理论知识,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出身的廖国瑞一头雾水,他觉得自己确实像个懵懂无知的“小白”。

当年10月1日,“嫦娥二号”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开始了奔月之旅,刚到单位不久的廖国瑞正好赶上这激动人心的
一幕。

看着火箭托举“嫦娥”轰隆着飞向
太空,他暗下决心:从零开始,将自己锤
炼成一名优秀的航天人。

当天晚上,廖国
瑞就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写下目标:先用
三个月时间具备上岗操作能力,再用半
年时间掌握设备原理知识,最后用一年
时间成为能排除故障的岗位能手。

廖国瑞像大多数新人一样,从基本
原理学起,从请教身边同事做起。

在逐步
完善控制系统搭建的同时,廖国瑞还重
点针对新一代运载火箭的故障应急处
置,编修了几十套应急预案,以确保整个
流程滴水不漏。

在提升能力素质的赛道上,他以“百
米冲刺”的速度完成抢跑,迅速成长为岗
位骨干,提前半年完成目标。

当时,西昌
正处于高密度任务阶段,一年多内,廖国
瑞作为主操作手执行了十二次航天发射
任务,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崭露头角,也
为如今在文昌的“高能”工作打下基础。

从操作员到“金手指”
2012年10月,海南文昌航天发射
场建设进入关键期,亟需大量人才。

廖国
瑞被推荐到北京某研究所学习新一代运
载火箭技术。

到北京后,廖国瑞抓住机会如饥似
渴地学习,几乎没日没夜地在厂房研究
新型火箭的控制系统。

从每一个零部件
到每一张技术图纸,他都做到烂熟于心。

短短半年,他就收集整理了几十万字的火箭发射现场最激动人心的时刻,莫过于10秒倒计时,下达点火
起飞口令的时候。

而下达口令的指挥员被称为“01”。

2022年10月31
日,伴随廖国瑞一声响亮的点火口令,长征五号B遥四运载火箭准时
点火发射,将梦天实验舱成功送入预定轨道,中国“太空家园”迎来最后
一块拼图。

这是他第三次坐在01
指挥员的位置上。

□惠之王凌硕
技术资料,参与编写了长征七号和长征五号两型运载火箭控制系统部分教材,撰写了《新一代运载火箭时序时串测试方法研究》等几篇重要论文,在《航天器发射场》上发表并受邀参加国家宇航学会论文交流。

廖国瑞学成归来后,匆匆告别新婚燕尔的妻子,迅速投身文昌航天发射场建设。

编写试验文书、制订预案、跟踪设备安装调试、组织人员推演……凭着前期在西昌的锻炼和积淀,他作为系统负责人大展拳脚。

廖国瑞所在的控制系统作为火箭测发三大系统之一,被比作火箭的“神经中枢”,肩负着确保火箭姿态稳定、准确入轨的重要任务。

面对无文书规程、无设备设施、无人员经验的“空白”开局,廖国瑞从零开始。

在逐步完善控制系统搭建的同时,他重点针对新一代运载火箭的故障应急处置,编修了几十套应急预案,讲求严谨、滴水不漏。

2015年,长征七号运载火箭首次亮相文昌,进行全系统合练。

廖国瑞顾不上刚出生的儿子和正在坐月子的妻子,全身心投入合练任务中。

他带领控制系统三十余名岗位人员,先后发现并排除十余个隐患和故障,为确保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成功首飞扫平了障碍。

2016年11月3日,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首飞。

廖国瑞担任发控台操作手,要实时观测一百多个参数,最终按下点火按钮。

点火前,主控计算机查询状态时突然报错,01指挥员下达了“中止发射”的口令,廖国瑞沉着应对,和主控计算机操作手在30秒内排除了故障。

廖国瑞并未受到一再推迟发射的影响,稳稳按下点火按钮,长征五号运载火箭腾空而起,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几个月后,廖国瑞凭借过硬的专业素质担任“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任务控制系统指挥员,再次面临挑战。

此次任务要
求“零窗口”发射,也就是说,火箭要按照
计算好的时间分秒不差点火升空,对控
制系统来说是极大考验。

“一定要拿出鸡
蛋里挑骨头的精神精心准备,精细操作,
确保万无一失。

”廖国瑞几乎每天都要这
样跟岗位人员强调。

他每天都跟岗位人
员铆在现场反复测试、检查确认,当发现
芯一级伺服机构供电电源切换异常,他
立即组织人员讨论,举一反三,发现芯二
级伺服机构也存在类似现象。

“当时我们
连夜组织反复测试、核查,也请教了航科
集团的专家,最终发现两个问题的原因
并不一样。

”廖国瑞说。

他率领控制系统
人员连续加班两天两夜才排除故障。

出色的表现使廖国瑞受到广泛关
注,他被誉为发射场的“金手指”和“天舟
舵手”,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

01指挥员横空出世
正是这几次惊心动魄的经历,加上
十多年的磨练,让廖国瑞成为一名合格
的01指挥员。

在每一次发射任务中,01
指挥员要发出近一千条指令、调动二十
二个分系统,不能有半点马虎。

发射阵地
01指挥员,相当于整个阵地的总负责人,
负责整个发射工作的组织、指挥、计划、
协调等工作。

作为最后读秒喊“5、4、3、2、
1,点火”的人,01指挥员可谓举世瞩目。

2022年7月24日,搭载问天实验
舱的长征五号B遥三运载火箭准时点火
发射。

这是文昌发射场执行的第五次空
间站建造任务,也是廖国瑞第二次以01
指挥员的身份参与空间站建造任务。


一年的4月29日,他完成了自己航天生
涯的“01首秀”——
—长征五号B遥二运
载火箭点火发射,将“天和”核心舱送入
太空。

此次任务为满足实验舱与在轨空间
站组合体交会对接的需求,实现了长征
五号B火箭零窗口发射。

毫无疑问,这对
廖国瑞是一次颇具挑战性的考验。

为了
应对本次大火箭发射零窗口需求,廖国
瑞提前近半年就带领团队优化射前10
分钟流程。

廖国瑞谈道:“我们永远不会
执行同样的任务,每次任务都会有技术
状态变化,‘从零开始’是一种心态,是面
对国字号航天任务的谨慎、务实。


长征五号B遥三火箭提前两个月运
抵发射场,任务正式拉开序幕,但廖国瑞
和他的测发团队早在数月前就开始攻
关。

他们对试验文书、指挥协同程序和方
案预案都做了细节完善,同时,还对发射
场地面设备设施做了改进以提高可靠
性。

因此,当廖国瑞在7月24日下午看
着我国有史以来发射的最重的载荷——

问天实验舱抵达预定轨道时,他心里感
到沉甸甸的踏实,他又完成了一个梦想。

“千万航天人共同努力,就是为了祖国航
天事业能够成功‘问天’,我也一样。

”廖
国瑞激动地说。

廖国瑞来到文昌发射场已十年。


望十年,他给出的关键词是“追梦”。

从系
统操作员到发射区“金手指”,再到01指
挥员,廖国瑞的成长俨然是一趟鼓舞人
心的航天人追梦之旅。

如今,问天任务已
经画上圆满句号,廖国瑞将再次启程,在
下一个十年继续追梦。

编辑/
张秋洪
人生
37
工作中的廖国瑞(右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