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 声现象测试卷有答案【有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声现象测试卷
有答案
一、选择题(共18道总分36分)
1、将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让另外一个同学敲一下铁管的另一端,会听到两个敲打的声音。

这个事实说明()
A.敲打在空气中形成了两个声波
B.声波在空气中发生了反射
C.声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D.声波在铁管中发生了反射
2、一些同学经常在噪杂的公共场合戴耳机听MP3,为了听得更清楚,往往需要增大音量,这相当于增大了声音的()A.音色B.音调C.响度D.频率
3、在敲响大钟时,有同学发现,停止了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余音未止",其原因是A.一定是大钟的回声
B.有余音说明大钟仍在振动
C.是因为人的听觉发生"延长"的缘故
D.大钟虽已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
4、如果你家附近建筑工地在施工,影响你的学习和休息,为了减小噪声的干扰,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A.关紧门窗
B.打开门窗,让空气加快流通
C.戴上耳罩
D.告知有关部门督促施工单位合理安排施工时间
5、为从声源处减弱噪声,下列措施正确的是()
A.不让声音发出来B.让声源处物体振动速度减慢
C.加外罩将声源隔离起来D.尽量远离声源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太空中宇航员能对话,说明声音可在真空中传播
B.手在小提琴上不同位置按弦,主要目的是改变响度
C.道路两旁的隔音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B超检查身体是超声波在医学中的应用
7、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B.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C.人耳听不到次声波,是因为响度太小D."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音调来辨别的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我们可能听不到正在振动的物体发出的声音
B.声音的传播速度一定是340m/s
C.声音可以从地球传到其它星球
D.吹哨子是靠声带振动发声的
9、敲锣会有声音产生,用不同的力敲锣,发生变化的主要是声音的()
A.响度B.音调C.音色D.频率
10、在一些"模仿秀"电视节目中,表演者在模仿歌星演唱时.主要是模仿歌星声音的()
A.响度B.音调C.音色D.频率
11、关于声的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既可以传递信息,又可以传递能量
B.噪声扰民主要是因为其音调太高
C.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1500m/s
D.超声波在空气中比次声波传播速度大
12、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C.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D.公路旁安装隔音板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13、下列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都是靠空气来传播的
B.只要物体振动,就能听到声音
C.回声是声音被障碍物反射而形成的
D.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受周围环境温度的影响
14、下列事例中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A.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
B.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
C.利用超声导盲仪探测前进道路上的障碍物
D.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判断地震的方位
15、下列有关声的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听录音时,调节音量旋钮实质是改变声音的语调;
B、真空也能传声;
C、"静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噪声是严重影响我们生活的污染之一。

16、近年来,城市建设和发展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如城区汽车禁鸣、植树造林、道路两旁安装隔音板等。

这些措施的共同目的是()
A.减少大气污染B.降低噪声污染
C.缓解"热岛效应" D.美化居住环境
17、下列措施中最合理、有效地使学生上课免受周围环境噪声干扰的是A.禁止周围环境产生声音B.每个学生都戴一个防噪声耳罩
C.在教室周围植树D.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18、下列各项有关超声波的叙述,正确的是
A.超声波是电磁波B.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C.超声波不能通过真空
D.超声波可用来消毒日常的饮用水
二、填空题(共10道总分30分)
19、2008年5月12日我国汶川地区发生了8.0级的大地震,给人民群众造成了重大损失,因为地震产生的声波属于(填"次声波"或"超声波"),所以地震前人们并没有感知到,倒塌房屋中的一些被困人员.通过敲击物体使其振动发出声音被获救,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

20、童话故事中狼为了想吃掉小兔子,学着兔妈妈的声音说:"小兔子乖乖,把门儿开开!"小兔子却回答说:"不开,不开!"小兔子知道这不是它妈妈的声音,这主要是因为狼和兔妈妈声音的______不同。

"引吭高歌"与"低声细语"中的"高"与"低"指声音的____不一样。

21、分析:地震产生的声波属于(填"次声波"或"超声波"),这种声波的频率人类听觉的下限频率20Hz(选填"低于"、"高于").
22、英语考试时,考生听到的英语听力材料声音是通过_______传播到人耳中;为了不影响考试,要求监考老师尽量不要走动发出声音,这是从_______处减弱噪声.
23、敲响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_______而产生的;上课时,老师的讲话声是通过________传入学生耳中的。

24、如图所示,喇叭在"唱歌",看到纸盆上的纸屑上下跳动.这个现象说明喇叭发声时,纸盆在不停地________.
25、声是以波的形式传播.声波的传播快慢与______和______有关,鼓膜破裂的人____(选填"能"或"不能")听到声音.
26、如右图所示,在教室里,小明敲响乙音叉时,与甲音叉的叉股接触的乒乓球会弹起来,这一现象既可以说明发声的物体在,也能说明声音可以在中传播;还能说明声音在空气中是以的形式传播的。

若在月球表面上进行此实验,则____(选填"还能"或"不能")观察到上述现象,这是因为.
27、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声现象,例如:有一种树叫笑树,笑树能发出笑声是因为果实的外壳上面有许多小孔,经风一吹,壳里的籽撞击壳壁,使其发声,这种声音是通过传入我们耳中的。

28、如图10所示,在教室里,小明敲响乙音叉时看到与甲音叉的叉股接触的乒乓球被弹起来,此现象说明声音可以在中传播,乒乓球弹跳起来是由于甲音叉发声时,发声体在。

如图11所示,拨打挂在玻璃罩内的手机时,用抽气机抽掉罩里的空气,我们发现,随着玻璃罩里的空气逐渐变少,铃声逐渐变小,最后几乎听不到振铃声,但我们能看见手机来电指示灯闪烁。

这个实验说明声音的传播介质,而光的传播介质(选填"需要"或"不需要")。

三、试验题(共4道 总分16分)
29、(4分)观察下表,试写出两个与声音传播速度有关的结论.
结论:例: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是不同的。

在空气中
在气、固、液体中(0℃) 在15℃空气中 温度/℃ 声速/
m·s -1
介质 声速/m·s -1 频率/Hz 声速/m·s -1 0 330 氧气
316 2000 340 15 340 水
1450 1000 340 30 349 冰
3160 500 340 100 386 铁 4900 -5000 256
340
(1)
(2)
30、为了探究声音的产生条件,有人建议利用以下实验现象,
甲: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
乙: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
丙: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时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丁:在吊着的大钟下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罩敲响后,把纸在笔尖下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
请你想一想,能说明声音产生条件的实验现象是哪一个或哪几个?答:
其他现象虽然不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条件,但是分别可以说明什么问题?答:
31、小兰在观察提琴、吉他、二胡等弦乐器的弦振动时,猜测:即使在弦张紧程度相同的条件下,发声的音调高低还可能与弦的粗细、长短、及弦的材料有关。

于是她想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下表是她在实验室控制的琴弦条件。

编号控制条件琴弦材

琴弦的长度
/cm
琴弦的横截面积
/mm2
A 钢20 0.3
B 钢20 0.7
C 尼龙丝30 0.5
D 铜40 0.5
E 尼龙丝40 0.5
(1)如果小兰想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材料的关系,你认为她应该选用表中编号为__________的琴弦(只填写字母代号)
(2)探究过程通常采用下列一些步骤:①实验研究;②分析归纳;③提出问题(或猜想);④得出结论等。

你认为小兰要完成本探究的全过程,所采取步骤的合理顺序应该是:__________(只填写数字代号)。

32、如图所示是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振幅与时间关系的波形。

其中声音音调相同的是___图和___图,响度相同的是___图和___图。

四、简答题(共4道总分16分)
33、能量在物理学里占有重要的地位,如图,火焰在发声的喇叭前会晃动,说明声音具有能量。

请你再举出两个显示能量存在的事例: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试举两例,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35、如图所示,啄木鸟用尖锐的喙在树上啄几下就可以判断出树干中是否有虫子,这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现在的居民一般都装有防盗网,网的上方有一个薄铁做挡雨板。

这样在网内的东西才不会被雨淋湿,可是每当在下雨时,雨点打在挡雨板上,发出了很响的嗒嗒声,如果在夜里,这个噪声更是影响人的睡眠,你想个办法减小或消除这个噪声吧!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18道总分36分)
1、 C
2、 C
3、 B
4、 B
5、 A 【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分析】减弱噪声有三种途径:①在声源处减弱;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③在人耳处减弱.
【解答】解:A、不让声音发出来,是在声源处减弱;符合题意.
B、让声源处物体振动速度减慢,频率减小,音调低,不能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加外罩将声源隔离起来,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不合题意.
D、尽量远离声源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不合题意.
6、 D 解: A 、因为月球上是没有空气的,需要靠无线电来对话交谈,说明真空中不能传播,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琴弦绷紧的音调高,松弛的音调低,不断用手指改变对小提琴琴弦的控制,是用手指改变琴弦的松紧,从而可以控制琴弦的音调,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道路两旁建隔音墙是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B超是利用超声来工作的,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7、 B
8、 A
9、略
10、 C .
【点评】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三个特征的了解,是一道基础题.
11、 A 【考点】声与信息;声速;噪声及来源;声与能量.
【分析】(1)声波可以传递信息,如: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声呐”的利用、医用“B超”等;声波能够传递能量,如:利用声波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超声波碎石”等;
(2)噪声的分类有两种:①从物理角度考虑:物体做不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是噪声;②从生活角度考虑:凡是干扰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都是噪声;
(3)声音在15℃的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m/s;
(4)在同一介质中超声波和次声波传播的速度相同.
【解答】解:
A、声波既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播能量具有能量,如利用B超对孕妇做常规检查,是利用声波传递信息;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声波能够传递能量,故A正确;
B、巨大的噪声主要是因为它发出声音的响度大,故B错误;
C、在15℃的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m/s,故C错误;
D、在同种介质中超声波与次声波传播速度相同,故D错误.
故选A.
12、 A 【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防治噪声的途径.
【分析】解决此题需要掌握:
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防治噪声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
【解答】解:A、发声的物体都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B、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最慢,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公路两旁安装隔音板可以在声音的传播途中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3、 C
14、 B
【详解】
A.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故A选项错误;
B.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能够粉碎结石,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故B选项正确;
C.利用超声导盲仪探测前进道路上的障碍物,是一种信息,故C选项错误;
D.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判断地震的方位,是信息,故D选项错误。

故选B。

15、 D
16、 B
17、C
18、 C
二、填空题(共10道总分30分)
19、次声波,介质。

20、音色响度
21、分析:人耳的听觉范围是20Hz~20000Hz,其中低于20Hz的声波叫做次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波是超声波.
解答:解:地震产生的声波属于次声波,它的频率范围低于20Hz,我们的人耳所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为20Hz~20000Hz,所以地震前人们并没有感知到.
故答案为:次声波;低于.
22、空气声源
【详解】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空气可以传播声音,所以英语考试时,考生听到的英语听力材料声音通过空气传入学生的耳朵;
(2)听力考试期间,要求监考老师尽量不要走动发出声音,这种措施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点睛】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平时我们听到的声音基本都是通过空气传播的;牢记防治噪声的三个途径.即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阻挡反射或吸收、在人耳处减弱.
23、振动空气
24、振动
25、声速和介质、温度有关,声的传播途径为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鼓膜破裂,声音传播中断,人不能听到声音.
答案:介质温度不能
26、振动空气声波不能真空不能传声
27、振动空气
28、空气振动需要不需要
三、试验题(共4道总分16分)
29、 1 、在空气中声速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2、声速与频率无关
30、乙、丁。

甲说明声音的传播要有介质、丙说明声音的音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
31、
【点评】小兰所用的研究方法叫做“控制变量法”。

所谓控制变量法就是把一个多因素影响某一物理量的问题,通过控制某几个因素不变,只让其中一个因素改变,从而转化为多个单一因素影响某一物理量的问题的研究方法。

这种方法在实验数据的表格上的反映为:某两次试验只有一个条件不相同,若两次试验结果不同,则与该条件有关,否则无关。

反过来,若要研究的问题是物理量与某一因素是否有关,则应只使该因素不同,而其他因素均应相同。

控制变量法是中学物理中最常用的方法。

32、甲乙乙丙
四、简答题(共4道总分16分)
33、( 1 )光照射温度计 , 可是使温度计示数升高 , 显示光具有能量。

(2)流动的水流可以推动木筏前进,说明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

(只要举出的事例能显示能量的存在就可以得分)
34、略
35、【解析】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等因素决定的,有虫子的树干和无虫子的树干相比较,其内部结构发生了变化.
答案:有虫子的树干内有空心,其结构发生了变化,所以音色不同
36、按减弱噪声的三种途径答,只要正确都给分( 5 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