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古诗词而成的绝妙对联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集合古诗词而成的绝妙对联
对联这种文体,是中国文人们长期使用的一种雅俗共赏的文体形式,其中有一种对联方法,就是从古诗词里找出句子,然后天然形成一副对联。

这种对对联的方式,通常叫“集句联”,而中国的古诗词,特别是绝句的一部分,律诗的大部分,中间包含大量的对仗句子,拿出来单列就是非常好的对联,这叫集现成句子的对联,比如:上联:两个黄鹂鸣翠柳;下联: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四首》)再比如,上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下联: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这种对联因为在一首诗内,而且本就是上下句,虽能表达一定的情感思想,但不尽巧妙,因此文人大都不用。

还有一种方法,是从同一首诗词中的不同地方取来本不在一处的
两句话,构成一幅对联,用以表达思想情感的,就巧妙得多。

比如近代大文豪鲁迅,在北京的寓居里就挂有一幅对联:
上联:望崦嵫而勿迫;下联:恐鹈鴂之先鸣。

此联上联出自屈原的《离骚》:“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音yān zī)而勿迫”。

“羲和”,神话中的人物,相传是给太阳驾车的神。

“弭节”,抑制调节行车的速度。

“崦嵫”,神话中的山名,据说是日落的地方。

原诗句意为:我命令驾太阳车的羲和,调节行车的速度,希望太阳不要马上向日落的地方迫近。

下联出自《离骚》:“恐鹈鴂(音tí jué)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鹈鴂”,杜鹃鸟,大都在春末夏初鸣叫,杜鹃一叫,百花凋谢。

原诗句意为:趁时光尚早,
还来得及有所作为,怕的是鹈鴂提前鸣叫,使许多花草芳尽香消。

此联上下联的意思,都在珍惜时间,鲁迅请书法家、篆刻家乔大壮书写,悬于北京“老虎尾巴”书屋以自勉。

相比在同一首诗中本来就是对联的集诗成联,这个要高大上许多。

当然,还有一种对联,干脆从不同的诗词里取出句子来,合成一联,这就比较需要巧思了。

比如:
上联:劝君更尽一杯酒(王维《渭城曲 / 送元二使安西》);下联:
与尔同销万古愁(李白《将进酒》)上下联语义相通,也极巧妙。

前面本系列的文章中还提到过无情对,中间也有从古诗词里面找句子的,比如清末大臣张之洞,一日于北京陶然亭宴客,席中以对句佐兴。

其中有就有一客人以一句诗出对上联:树已千寻难纵斧(只知是古诗,不知出处,联友们谁知?);张之洞作答下联:果然一点不相干。

“树”对“果”,乃物名;“千寻”对“一点”,皆量词,古八尺为寻;“斧”对“干”,皆器物名,“干”是古代一种兵器。

可谓字字工整,但句意却毫不相干,出人意料。

这是“无情对”的例子。

还有在古文章里找句子当对联的,比如清代才子袁枚的“居随园”,袁大才子曾在书斋里挂一联,上联“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王羲之《兰亭集序》);下联: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这里所谓《三坟》、《五典》、《九丘》,都是传说中的上古之书,早已不传,袁枚肯定是读不到的,于是他的好友汪客甫看到这副对联,开口就找他借这些书,袁大才子知趣,脸红着把对联撤掉了。

亲爱的联友,能否对出合适的下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