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同步测试:6.3《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同步测试:6.3《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
区——黄土高原》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读下列四幅我国不同地区景观图,回答问题四幅景观图所在地区中,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是()
A.①B.② C.③
D.④
2.黄土高原生态、经济恶性循环的根本原因是()
A.土质疏松,降水集中
B.耕作技术落后,农业产量不高
C.历史悠久,战争破坏
D.人口增长过快,人地矛盾尖锐
3.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的根本措施()
A.在下游加高、加固黄河大堤B.在上游进行梯级开发C.在中游植树造林,搞好水土保持工作D.在下游多开挖几条入海河道
1
4.黄土高原人地矛盾尖锐,关键问题在于()
A.资源过度开发
B.人口过度增长导致生态恶化
C.工业污染日益严重
D.自然灾害频繁
5.黄土高原生态系统十分脆弱,主要表现在()
①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低
②水土流失已得到有效控制
③人地矛盾有所缓解
④环境遭到破坏后恢复困难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
6.关于黄土高原的形成,已得到广泛支持的说法是()
A.“水成说”B.地震C.“风成说”D.火山灰堆积7.宁夏回族自治区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
A.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B.大力发展种植业
C.大力发展旅游业D.大力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8.下图为黄土高原景观图,造成该地地表现状的人为原因是()
A.地面坡度大B.黄土土质疏松
C.夏季多暴雨,降水集中D.开垦、采矿、砍伐等活动
9.下面三幅图片是黄土高原地貌景观。

三幅图片反映的地貌依次是
A.①黄土塬、②黄土梁、③黄
土峁B.①黄土梁、②黄土峁、③黄土塬
C.①黄土峁、②黄土塬、③黄土梁D.①黄土峁、②黄土梁、③黄土塬
10.关于黄土高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地表千沟万壑,湖泊星罗棋布②全部退耕植树种草,减少水土流失③陡坡地退耕
要与发展多种经营相结合④窑洞和信天游是富有特色的黄土风情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11.如下图示意我国局部地区,②处位于我国某高原,该高原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A.林地B.耕地C.草地D.建设
用地
12.黄土高原特有的传统民居是()
A.四合院B.窑洞C.吊脚楼D.竹楼
13.造成黄土高原沟、梁、峁遍地的主要原因是()
A.流水侵蚀B.风力堆积C.风力搬运D.风力侵蚀
14.某地民歌歌词:“羊肚子手巾三道道蓝,咱们见个面面容易拉话话儿难。

一个在山上一个在那沟,拉不上话话儿招一招手。

了的见那村村了不见人,泪蛋蛋抛在沙蒿蒿林。

”这说的是()
A.横断山区山高路远B.黄土高原沟壑纵横
C.塔里木盆地黄沙连天D.青藏高原雪峰连绵
15.以下是几名同学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且多暴雨;②土质疏松,且多垂直方向的裂隙,易被水携带;
③植被稀少,地面缺少植被的保护;④过度放牧,不断开荒等人类活动的加剧。

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16.黄土高原上多窑洞,主要是利用黄土的()
A.疏松性B.通气性C.直立性D.致密性
17.以黄河为界且位于黄土高原的省区是()
A.山西山东B.河北河南C.陕西山西D.内蒙古陕
西
18.在黄土高原地区退耕还林、还草主要是为了()
3
A.增加当地居民的经济收入B.改变当地居民的身缠结构和方式C.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D.调整粮食的供求关系
19.黄土高原地区最突出的优势资源是()
A.水资源B.森林资源C.石油资源D.煤炭资源20.造成黄土高原地表破碎、千沟万壑的原因是()
A.黄土高原地区气候干旱B.黄土高原地势高,黄土层厚
C.高原上河流流量大D.高原上黄土的土质疏松、夏季多暴雨
21.我国“吃小米、住窑洞、唱信天游”的地区是()
A.华北平原B.东北平原C.黄土高原D.东南丘陵22.能够正确反映黄土高原人地关系恶性循环的示意图是()
①农作物产量下降,再扩大荒地开垦
②人均耕地减少,燃料需求增加
③破坏植被,开垦荒地,砍伐森林
A.B.C.D.
23.在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中可采取的措施有()
①植树种草修梯田堤坝②退耕还林还草
③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④开垦坡地扩大耕地面积
⑤把地承包给个人栽培果树建立水果基地
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⑤C.②③④⑤D.①③④⑤24.俗话说“跳进黄河洗不清”,说明黄河含沙量十分严重。

黄河的泥沙主要来自A.华北平原B.青藏高原C.内蒙古高原D.黄土高原25.下列黄土地貌景观中,农业较发达、人口集中的是
A.黄土峁B.黄土塬C.黄土梁D.黄土川26.“就在这大自然无数黄色的褶皱中,世世代代生活和繁衍者千千万万的人,无论沿着哪一条‘皱纹’走进去,你都能碰见村落和人烟,而且密集得叫你不可思议”(引自路遥《平凡的世界》),据此,对文中“黄土地”所在地形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位于第三阶梯上,流水侵蚀严重B.熔面比较平坦,适宜耕种
C.传统民居是窑洞,民歌是信天游 D.采取生物、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法治理生态环境
二、解答题
27.滨州市某学校开展“水土流失与植被的关系探究”研究性学习。

读“黄河流域示意
图、水土流失与植被关系实验图及材料”,完成活动报告。

材料历史上,黄土高原曾经植被繁茂,沟壑稀少。

后来,植被逐渐遭到破坏,水土流失越来越严重,形成了如今千沟万壑的景观。

(1)(观察发现)图中的两瓶水,浑浊
的是
瓶,反映水中泥沙含量。

(2)(实验探究)观察图得出结论:同等降雨量、同等坡度下,甲地表植被茂密,水土流失;乙地表植被,水土流失多。

观察比较:上图中水样B与图(甲或乙)实验现象相似。

(3)(联系实例)观察图,可以得出,黄河含沙量增长最快的河段是。

(4)(提出对策)我们正在加强水土流失地区的生态建设。

请观察“黄土高原生态建设示意图”,提出合理措施:、坡耕地改水平梯田等。

28.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5分)
(1)图中阴影部分是我国的地区。

5
(2)该地区是我国农业由农耕区向区过渡的地带。

(3)图中数据说明该地区水土流失严重。

土质疏松、植被少是造成水土流失的根本原因,本区的降水加剧了水土流失,其降水特点是。

(4)对该地区的治理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A.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增加植被覆盖率
B.坡地筑梯田、沟谷修堤坝,实现土不下坡
C.禁止小煤窑的私挖滥采,减少对地表的破坏
D.无条件地扩大煤炭开采量,筹集治理环境的资金
(5)在发展经济的道路上,本地区正努力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开发绿色产业。

这里山川特色鲜明,历史古迹众多,民俗文化独特,为大力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参考答案
1.B
【解析】
本题考查人民生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世界各地景观有很大的不同,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很大关系,又与居民的社会经济生活密切联系。

黄土高原上的居民因黄土的疏松直立性质,就地取材,开挖了窑洞。

图中②为黄土高原上的窑洞。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2.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黄土高原的相关知识。

黄土高原生态、经济恶性循环的根本原因是人口增长过快,人地矛盾尖锐。

3.C
【解析】
试题分析:
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该地土质疏松,植被破坏,土壤裸露,一遇暴雨,水土流失严重,使黄河的泥沙大增,下游又在华北平原上,河床宽坦,水流缓慢,泥沙大量淤积,使河床抬高形成地上河,所以治理黄河的关键在于治沙,根本措施是在黄河中游植树造林,打坝淤地,修筑梯田,搞好水土保持工作,故本题选C。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河流和湖泊。

4.B
【解析】
本题考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黄土高原地区生产力水平低,耕作方式落后,土地所能供养的人口有限。

随着人口的迅速增长,人均耕地不断减少,人地矛盾日益突出。

所以,黄土高原人地矛盾尖锐,关键问题在于人口过度增长。

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5.D
【解析】
试题分析:黄土高原生态系统十分脆弱,主要表现在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低,人地矛盾突出,地形破碎,自然灾害频繁,环境破坏后恢复困难,故选D.
考点:本题考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6.C
1
【详解】
关于黄土高原的形成,已得到广泛支持的说法是风成说,是西北风将西北地区的泥沙吹到黄土高原,由于受到太行山和秦岭的阻挡,泥沙慢慢沉积起来,形成了世界最深厚的黄土,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

7.D
【解析】
试题分析:宁夏回族自治区位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大力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黄土高原的知识。

点评:本题还可以考查黄土高原位置和范围: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西到乌鞘岭,南连秦岭,北抵长城。

包括晋、陕、甘和宁等省区。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呈现多种多样的黄土地形景观: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

黄土高原的形成——风成说;水土流失严重:(1)水土流失的影响因素:降水、植被、坡度;土质疏松、植被缺乏、降雨集中且多暴雨;(2)人为原因:①毁林毁草,破坏了地面植被;②开矿、修路等基本建设不注意水土保持,破坏了地面植被和稳定的地形,造成大量新的水土流失。

危害:①水土流失带走地表肥沃的土壤,使农作物产量下季;②使地表沟壑纵横,导致耕地面积减少;③向黄河下游输送大量泥沙,给河道整治和防洪带来巨大困难。

8.D
【解析】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引起水土流失的原因有自然原因和人文原因.自然原因:黄土结构疏松,裂隙较多,缺乏植被保护,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人文原因:由于人们乱砍滥伐、过度放牧、过度开采、过度樵采等,故答案选D。

【点睛】该题主要考查的是造成黄土高原地貌类型的人为
..原因,要求学生理解掌握。

9.C
【解析】
读图可知,黄土高原地貌景观①是孤立的黄土丘,为黄土峁、②是平坦的黄土高地,又称黄土平台,为黄土塬、③是长条状的黄土丘陵,为黄土梁,故答案选C。

【解析】
【分析】
【详解】
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但不是湖泊星罗棋布,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要陡坡地退耕和多种经营相结合,但不能全部退耕植树种草,窑洞和信天游是黄土高原的特有风情,故选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黄土高原的地理特征。

11.C
【解析】如图可知,②处位于我国长城以西的内蒙古高原,这里大部分在半干旱地区,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是草地,故选C。

12.B
【分析】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千百年来,黄土高原独特的自然环境,深刻影响到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也造就了特有的传统地域文化.窑洞是当地的传统民居,通常3~5个窑洞形成一个院落.人们常以马车、驴车作为交通工具。

【详解】
黄土高原上的窑洞,大多依山坡挖掘,外观以圆拱形为主.传统窑洞造价低廉,坚固耐用,冬暖夏凉,适宜居住,既不破坏生态,又不占用良田.如果山崖较高,往往开凿多层窑洞,类似于现代的楼房。

故选B。

13.A
【解析】造成黄土高原塬、梁、峁遍地的主要原因是流水的侵蚀,由于黄土高原土质疏松、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慢慢形成了“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地貌,故选A。

14.B
【详解】
“羊肚子手巾”流行于陕西、山西,这里地处黄土高原。

正是因为黄土高原支离破碎、沟壑纵横,阻碍了人们之间的交流,便出现了“一个在山上一个在那沟”这样的一沟之隔,见面容易交流难的现象,B正确。

故选B。

【点睛】
3
此题可从两方面着手。

一、这是首陕北民歌,陕西位于黄土高原,因此很容易得出答案。

二、从歌词内容入手,歌词中写到见面容易拉话难,“一个在山上一个在那沟”是由于黄土高原支离破碎、沟壑纵横、交通不便所造成的。

15.C
【解析】黄土高原之所以水土流失严重,是由于土质疏松,且多垂直方向的裂隙,易被水携带;植被稀少,地面缺少植被的保护;过度放牧,不断开荒等人类活动的加剧;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但年降水量小于800毫米,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要知道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16.C
【解析】
【分析】
【详解】
黄土高原的人们利用黄土的直立性特征,修建了具有当地特色的是民居窑洞,故窑洞利用了黄土的直立性,故选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黄土高原的地理特征。

17.C
【解析】
试题分析:
黄河出了宁夏,进入内蒙古.在内蒙古中部,黄河急转南下,流出区境,把黄土高原一分为二:西面是主要位于陕西省的陕北高原,东面是主要位于山西省的山西高原,故本题选C。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

18.C
【解析】
试题分析: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还草主要是为了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因为这里的植被破坏十分严重,生态环境脆弱,并不是为了增加当地居民的经济收入,也不是改变当地居民的生产结构和方式,也不能调整粮食的供求关系,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黄土高原的有关知识.
19.D
【分析】
【详解】
黄土高原地区具有优势的能源矿产是煤炭.故选:D。

20.D
【解析】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物遭到破坏,夏季多暴雨,水土流失严重,是造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原因,ABC错误,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黄土高原地表形态形成的原因,需要识记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物遭到破坏,夏季多暴雨,水土流失严重,是造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原因。

21.C
【详解】
住窑洞是黄土高原特有的民居,所以我国“吃小米,住窑洞,唱信天游”的地区是黄土高原,故答案选B。

22.B
【解析】
造成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人口的大量增加,粮食供应紧张,就出现了破坏植被,开荒种田的等现象,这些现象导致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发生,致使农作物产量下降,为了保障粮食生产,人们就进一步扩大荒地的开垦面积,这样就形成一个生态环境的恶性循环。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特点,理解解答即可。

23.B
【详解】
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破坏,土壤裸露,一遇暴雨,水土流失严重,因此黄土高原重点治理水土流失,首先要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减少放牧数量,保护现有的植被。

在坡地开垦扩大耕地面积容易导致水土流失加剧。

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24.D
【详解】
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破坏,土壤裸露,一遇雨天水土流失严重,河流泥沙大增,使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故选项D符合题意。

25.D
【详解】
黄土川,地形平坦开阔,利于农业生产.黄土塬、黄土茆、黄土梁都是黄土高原地区崎岖不
5
平的地形地貌,都不利于农业生产,不是人口集中的地区.故D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黄土高原地形地貌的特点,理解回答即可。

26.A
【详解】
文中“黄土地”所在地形区是黄土高原,黄土高原位于第二阶梯上,流水侵蚀严重;熔面比较平坦,适宜耕种;传统民居是窑洞,民歌是信天游;采取生物、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法治理生态环境,故选择答案A。

27.(1)B;大;(2)少;稀少;(3)中游河段;(4)植树种草。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综合考查黄土高原的生态问题及对策。

(1)根据外部表象可以知道,B瓶中的水比较浑浊,反映水中泥沙含量多,该水样取自黄河的中游。

(2)甲地植被茂密,水量少、泥沙少,说明植被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

(3)黄河中游流经了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故地表呈现了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景观特点;(4)保持水土的方法比较多,但最基本的、最有效的是植树造林、扩大绿地面积。

考点:黄土高原
28.⑴黄土高原(3分)
⑵牧(畜牧)(3分)
⑶降水集中,多暴雨(仅答出一条也可,3分)
⑷D(3分)
⑸旅游业(3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我国面积辽阔,地形复杂,山脉构成了我国地势的基本骨架。

全国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镶嵌其中。

据图可知:该地形区为我国的黄土高原。

(2)黄土高原地理位置比较特殊,表现出明显的过渡性。

从地形方面看是从平原向高原、山地过渡;从气候方面看是从湿润半湿润向半干旱、干旱过渡;从植被方面看是从森林向草原过渡;从农业生产看是从农耕区向牧区过渡。

(3)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破坏严重,植被覆盖率低,地表缺乏植被的保护,再加上降水强度大且多暴雨,因此水土流失严重,地表呈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景观,是我国生态环
境最脆弱的地区之一。

(4)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增加植被覆盖率是综合治理黄土高原的根本措施之一;在坡度较缓的地方修梯田、沟谷修堤坝,实现土不下坡;禁止小煤窑的私挖滥采,减少对地表的破坏;扩大煤炭开采量会加剧植被破坏,加剧水土流失,故本题选D。

(5)在发展经济的道路上,本地区正努力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开发绿色产业。

这里山川特色鲜明,历史古迹众多,民俗文化独特,为大力发展旅游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

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