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说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空气》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从学问结构来说:空气对同学来说是一种特别熟识的气体,教材选择了空气作为学校化学中接触物质学问的开端,不仅承接了学校对空气学问的介绍,更重要的是它与人类的生活关系最为亲密,是人类不行离开的自然物质。
通过对它的熟悉和了解,可以比较顺当地引导同学进入化学世界来探究物质的神秘。
而且,选择以空气为主题,开头这一单元的教学活动,是符合“从同学熟识的事物入手,进行科学教育”的原则的。
从力量培育来说:从看图了解拉瓦锡讨论空气成分开头,到做仿照试验来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再到看图片熟悉空气的主要用途和爱护空气,可以说教材深化浅出,为以后的学习供应一个合理的思维方式。
从感情培育来说:通过本课题的学习,使同学又一次熟悉到生活中的自然科学学问,进一步激发了同学学习自然科学的爱好。
二、学情分析
同学经过两年的学习,对自然科学的学习已积累了肯定的学问基础和方法基础,可以开头尝试培育同学的自主学习力量和分析力量,但是现时的同学的自我管理和调控力量还不够,学习过程中还需要老师的严格要求。
学校生的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留意乐观引导同学应用已把握的基础学问,通过理论分析和推理推断来获得新学问,进展抽象思维力量。
当然在此过程仍需要以一些感性熟悉
作为依托,可以借助试验或多媒体电教手段,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同学理解和把握。
因此做好每一个演示试验和调动好同学的乐观性,不断供应动脑的问题情景,供应动手的练习机会,让每个同学参加到学习中来是上好本课题的关键。
三、教学目标
1、学问目标:
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初步熟悉纯洁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一些常见的纯洁物和混合物。
2、情感目标
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的危害,知道空气是一种珍贵的自然资源,养成关注环境、喜爱自然的情感。
3、技能目标
初步学习科学试验的方法,进行观看、记录,并初步学习分析试验现象。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空气的组成、各成分的用途,并熟悉空气污染的危害。
难点:如何指导同学观看试验现象,引导同学初步学习分析试验现象的方法。
五、学法指导
1、收集有关材料,对有关学问有初步了解。
2、引导同学进行有目的的观看试验现象,学会如何观看、描述试验现象,并对试验现象进行分析,得出试验结论。
六、教学方法的确定
同学对空气已有肯定的学问基础,因此内容的支配既不能与学校自然课中的学问重复,又应以此为基础。
本课题包含了三部分,即“空气由什么组成的”、“空气是一种珍贵的资源”、“爱护空气”。
这三部分内容相互亲密联系,并逐步深化。
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
↓
空气是一种珍贵的资源(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用途)
↓
爱护空气(污染与爱护)
总的来说,本课题教学是很简单引起同学学习爱好的。
所以,本节课题采纳自主学习和试验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1、同学已经有了肯定的学问积累和生活阅历,可以讲故事的形式引出主题,并以仿照试验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2、让同学事先收集资料和图片,并依据收集的资料归纳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用途。
3、让同学收集有关空气污染的照片、漫画、短文等资料,完成有关空气污染的调查报告,并通过广播、电视、报纸收集本地的空气质量日报,绘制图表。
我把本课题分为两节课,下面主要叙述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
→→→
→→→
七、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培育同学学习化学的爱好。
内容:出示拉瓦锡的照片以及拉瓦锡讨论空气成分所用装置的图片,并叙述拉瓦锡发觉空气组成的故事。
提出问题:拉瓦锡在试验过程中是如何发觉气体削减1/5的?
2、通过抢答,巩固旧学问,为新学问的学习奠定基础。
同时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同学的乐观性。
内容:仿照这个闻名试验的原则,我们也来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展现试验所需的仪器,并组织同学抢答下列问题:
(1)、有关仪器的(2)、集气瓶中有物质吗?
(3)、谁能说出空气的成分有哪些?
要求同学按教材中图2-3连接装置并试验,适时指导同学观看试验现象、记录试验结果。
3、让同学在观看与争论中发觉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中培育科学观看、规范表达和分析问题的力量。
树立实事求是、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
内容:你在试验过程中看到了什么现象?你能分析缘由吗?请把看到的现象及你的分析与同组的同学沟通一下。
引导同学从两方面来分析:(1)、试验胜利,描述现象;
(2)、试验失败,查找缘由。
小结:由于红磷燃烧消耗瓶内的氧气,导致集气瓶内的气压减小,因而水
4、对试验现象作进一步的分析、探究,培育同学的探究精神。
争论与思索下列问题
(1)、该试验装置中,假如烧杯中的水足量,请问水会布满整个集气瓶吗?为什么?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依据拉瓦锡的讨论结果,氧气约占1/5,假如试验时集气瓶中的水面小于1/5,可能的缘由有哪些?
第一个问题的结果:不会,由于空气中含有不能支持燃烧的气体存在。
其次个问题的结果:水面上升不满1/5的缘由有:①装置漏气或红磷不足等;②当氧气含量低时,红磷不能连续燃烧。
5、引导同学对所获得的事实与证据进行归纳,得出结论。
培育同学的规范表达力量。
在上述探究活动的基础上,阅读教材有关内容,师生共同归纳空气的主要成分:由与红磷反应的气体(氧气)和与红磷不反应的气体(氮气)组成。
6、让同学学会运用比较的方法,通过比较,可清楚地把握概念。
比较:氮气、二氧化碳、红磷、空气、河水、矿泉水等物质,哪些是混合物,哪些是纯洁物?
小结:空气是由多种成分组成,这样的物质叫做混合物。
而氧气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它属于纯洁物。
7、作业:完成课本有关练习。
课题1空气
(第一课时)
一、空气的组成
1、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现象:集气瓶中有大量的白烟产生,并放出热量,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倒流到集气瓶中,并上升至约1/5的地方。
(2)文字表达式: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3)小结:
名称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他气体和杂质
化学式N2O2CO2
体积分数78%21%0.94%0.03%0.03%
2、混合物与纯洁物(2)、集气瓶中有物质吗?
(3)、谁能说出空气的成分有哪些?
要求同学按教材中图2-3连接装置并试验,适时指导同学观看试验现象、记录试验结果。
3、让同学在观看与争论中发觉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中培育科学观看、规范表达和分析问题的力量。
树立实事求是、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
内容:你在试验过程中看到了什么现象?你能分析缘由吗?请把看到的现象及你的分析与同组的同学沟通一下。
引导同学从两方面来分析:(1)、试验胜利,描述现象;
(2)、试验失败,查找缘由。
小结:由于红磷燃烧消耗瓶内的氧气,导致集气瓶内的气压减小,因而水倒流。
4、对试验现象作进一步的分析、探究,培育同学的探究精神。
争论与思索下列问题
(1)、该试验装置中,假如烧杯中的水足量,请问水会布满整个集气瓶吗?为什么?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依据拉瓦锡的讨论结果,氧气约占1/5,假如试验时集气瓶中的水面小于1/5,可能的缘由有哪些?
第一个问题的结果:不会,由于空气中含有不能支持燃烧的气体存在。
其次个问题的结果:水面上升不满1/5的缘由有:①装置漏气或红磷不足等;②当氧气含量低时,红磷不能连续燃烧。
5、引导同学对所获得的事实与证据进行归纳,得出结论。
培育同学的规范表达力量。
在上述探究活动的基础上,阅读教材有关内容,师生共同归纳空气的主要成分:由与红磷反应的气体(氧气)和与红磷不反应的气体(氮气)组成。
6、让同学学会运用比较的方法,通过比较,可清楚地把握概念。
比较:氮气、二氧化碳、红磷、空气、河水、矿泉水等物质,哪些是混合物,哪些是纯洁物?
小结:空气是由多种成分组成,这样的物质叫做混合物。
而氧气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它属于纯洁物。
7、作业:完成课本有关练习。
板书设计
课题1空气
(第一课时)
一、空气的组成
1、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现象:集气瓶中有大量的白烟产生,并放出热量,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倒流到集气瓶中,并上升至约1/5的地方。
(2)文字表达式: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3)小结:
名称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他气体和杂质
化学式N2O2CO2
体积分数78%21%0.94%0.03%0.03%
2、混合物与纯洁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