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 第十二章 机械振动 机械波 光 电磁波与相对论章末检测-人教版高三全册物理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章末检测 机械振动 机械波 光电磁波与相对论
(时间:60分钟 总分为:100分)
1.(2015·成都模拟)(1)(6分)关于电磁波,如下说法正确的答案是
( )
A .雷达是用X 光来测定物体位置的设备
B .电磁波是横波
C .电磁波必须在介质中传播
D .使电磁波随各种信号而改变的技术叫做解调
(2)(8分)某雷达工作时,发射电磁波的波长λ=20 cm ,每秒脉冲数n =5 000,每个脉冲持续时间t =0.02 μs.
①该电磁波的频率为多少?
②该雷达的最大侦察距离是多少?
解析:(1)由雷达的工作原理知,雷达是用微波来测定物体位置的设备,A 错;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电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总是相互垂直,且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故电磁波是横波,B 对;电磁波可以不依赖介质而传播,C 错;使电磁波随各种信号而改变的技术叫做调制,D 错.
(2)①根据c =λf 可得 f =c λ=3.0×108
20×10
-2 Hz =1.5×109 Hz. ②电磁波在雷达发射相邻两个脉冲间隔时间内传播的距离
s =c Δt =c ⎝ ⎛⎭⎪⎫1n -t =3×108×⎝ ⎛⎭⎪⎫15 000-0.02×10-6 m≈6×104 m , 所以雷达的最大侦察距离s ′=s 2
=3×104
m =30 km. 答案:(1)B (2)①1.5×109 Hz ②30 km
2.(1)(6分)(多项选择)2013年9月12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文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其中雾霾天气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发生雾霾天气时能见度只有几米,天气变黄变暗,这是由于这种情况下( )
A .只有波长较短的一局部光才能到达地面
B .只有波长较长的一局部光才能到达地面
C .只有频率较大的一局部光才能到达地面
D .只有频率较小的一局部光才能到达地面
(2)(8分)弹簧振子以O 点为平衡位置,在B 、C 两点间做简谐运动,在t =0时刻,振子从O 、B 间的P 点以速度v 向B 点运动;在t =0.2 s 时,振子速度第一次变为-v ;在t =0.5 s 时,振子速度第二次变为-v .
①求弹簧振子振动周期T ;
②假设B 、C 之间的距离为25 cm ,求振子在4.0 s 内通过的路程;
③假设B 、C 之间的距离为25 cm ,从平衡位置计时,写出弹簧振子位移表达式,并画出弹簧振子的振动图象.
解析:(1)根据光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发生雾霾天气时,只有波长较长、频率较小的一局部光发生衍射绕过空气中的颗粒物到达地面,选项A 、C 错误,B 、D 正确.
(2)①弹簧振子简谐运动示意图如下列图,由对称性可得:T
=0.5×2 s=1.0 s
②假设B 、C 之间距离为25 cm ,
如此振幅A =12
×25 cm=12.5 cm 振子4.0 s 内通过的路程s =4T
×4×12.5 cm=200 cm ③根据x =A sin ωt ,A =12.5 cm ,ω=2πT
=2π 得x =12.5sin 2πt (cm).振动图象为
答案:(1)BD (2)①1.0 s ②200 cm
③x =12.5sin 2πt (cm) 图象见解析图
3.(1)(6分)(多项选择)如下说法正确的答案是( )
A .由红光和绿光组成的一细光束从水中射到空气,在不断增大入射角时水面上首先消失
的是绿光 B .光的双缝干预实验中,在光屏上的某一位置会时而出现明条纹时而出现暗条纹 C .均匀变化的电场产生均匀变化的磁场,向外传播就形成了电磁波 D .根据相对论可知空间和时间与物质的运动状态有关
(2)(8分)如下列图,半圆形透明介质的横截面,其
半径为R .一束光从半圆形透明介质的边缘以入射
角60°射入透明介质,光束在半圆形透明介质的弧
形面发生两次反射后刚好从半圆形透明介质的另
一边缘射出.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为c .求:
①半圆形透明介质的折射率;
②光线在半圆形透明介质中传播的时间;
③半圆形透明介质的全反射临界角.
解析:(1)绿光的折射率大,更容易发生全反射,故A 正确.在光的双缝干预实验中,只要相干光的波长与装置不变,亮、暗条纹的位置是固定的,B 错误.均匀变化的电场产生稳定的磁场,稳定的磁场不产生电场,故无法形成电磁波,C 错误.由相对论可知,D 正确.
(2)①由图中几何关系可知,光束折射角r =30°
由折射定律,玻璃砖的折射率n =sin i sin r
= 3 ②光线在半圆形透明介质中传播的速度v =c n =
33c 光线在半圆形透明介质中传播的距离L =3R
光线在半圆形透明介质中传播的时间t =L v =33R c
③由sin C =1n
可得半圆形透明介质的全反射临界角 C =arcsin 33
. 答案:(1)AD (2)① 3 ②33R c ③arcsin 33
4.(2015·高考信息卷)(1)(6分)(多项选择)如下列图是
沿x 轴传播的一列简谐横波,实线是在t =0时刻的波形图,虚线是在t =0.2 s 时刻的波形图.该波的波速是0.8 m/s ,如此如下说法正确的答案是________.
A .这列波的周期是0.125 s
B .这列波可能是沿x 轴正方向传播的
C .t =0时,x =4 cm 处的质点速度沿y 轴负方向
D .0~0.2 s 内,x =4 cm 处的质点振动方向改变了3次
E .t =0.2 s 时,x =4 cm 处的质点加速度向上
(2)(8分)如下列图,两块同样的玻璃直角三棱
镜ABC 和A 1B 1C 1,∠A =∠A 1=30°,AC 面和A 1C 1
面平行,且A 、B 1、C 1在一条直线上,两三棱镜
放置在空气中,一单色细光束O 垂直于AB 面
入射,光线从A 1B 1面射出时,出射光线方向与
入射光线O 的方向平行.假设玻璃的折射率n
=3,A 、C 1两点间的距离为d ,光线从A 1B 1
面上的b 点(图上未画)射出,如此a 、b 两点间的距离x 为多大?
解析:(1)由题图得波长为12 cm ,周期为T =λv
=0.15 s ,故A 错误;经过
0.2 s 即113T ,波的振动传播了16 cm ,假设波向右传播,如此有8 cm +12 cm×n =16 cm ,n 没有自然数解,假设波向左传播,如此有4 cm +12 cm×n =16 cm ,得n =1,故该波只能沿x 轴负方向传播,B 错误;由于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t =0时,x =4 cm 处质点的速度沿y 轴负方向,故C 正确;0~0.2 s 内,x =
4 cm 处的质点通过的路程为163
A ,每个全振动(通过路程为4A )质点振动方向改变两次,如此0~0.2 s 内,x =4 cm 处的质点振动方向改变了3次,故D 正确;t =0.2 s 时,x =4 cm 处的质点在平衡位置下方,加速度向上,故E 正确.
(2)光路图如下列图
sin α=n sin 30°
∠ace =α-30°=30°
∠C1ec=90°-α=30°
由几何关系得ab=d cos 30°=
3 2 d
答案:(1)CDE (2)
3 2 d
5.(2015·高考信息卷)(1)(6分)(多项选择)如下列图为一正三角
形玻璃砖,边长为l,AO为三角形的中线.现有a、b两束不同
频率的可见细光束垂直于BC边从真空射入该三角形玻璃砖,入
射时两束光到O点的距离相等,两束光经玻璃砖折射后相交于
中线AO的右侧P处,如此以下判断正确的答案是________.
A.在真空中,a光的传播速度小于b光的传播速度
B.在真空中,a光波长小于b光波长
C.a、b两束光在玻璃砖中传播时的频率与在真空中传播时的频率一样
D.a光通过玻璃砖的时间小于b光通过玻璃砖的时间
E.假设a、b两束光从同一介质射入真空中,如此a光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小于b光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
(2)(9分)如下列图,一质点O在垂直于x轴方
向上做简谐运动,形成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机
械波.在t=0时刻,质点O开始从平衡位置向
上运动,经0.4 s第一次形成图示波形.
①再经多长时间,位于x=5 m处的质点B可以
第一次到达波峰位置?
②当B第一次到达波峰位置时,求位于x=2 m处的质点A通过的总路程.
解析:(1)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均为光速c,所以选项A错误;由题意可知,玻璃砖对a光的折射率n a大于对b光的折射率n b,所以a光的频率νa大于b光的频率νb,a光
在真空中传播时的波长λa=
c
νa
小于b光在真空中传播的波长λb=
c
νb
,选项B正确;当
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频率保持不变,选项C正确;a光在玻璃砖中的
传播速度大小v a=c
n a 小于b光在玻璃砖中的传播速度大小v b=
c
n b
,又因为a、b两束光在
该玻璃砖中传播的距离相等,所以t a >t b ,选项D 错误;当a 、b 两束光从同一介质射入
真空中时,由n a >n b ,sin C =1n
可知,a 光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小于b 光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选项E 正确.
(2)①由题图可看出,该机械波的传播周期为T =0.8 s ,波长为λ=4 m ,所以该机械波的波速为v =λT
=5 m/s
由图可知,此时波峰在x =1 m 处,当波峰传播到x =5 m 处的B 点时,波向前传播的距离为Δx =4 m ,所以质点B 第一次到达波峰位置所需要的时间 t =Δx v
=0.8 s ②由题意知,当质点B 第一次到达波峰位置时,质点A 恰好振动了一个周期,所以质点A 通过的总路程为x =4A =20 cm
答案:(1)BCE (2)①0.8 s ②20 cm
6.(2015·江西八校联考)(1)(6分)(多项选择)以下说法中正确的答案是( )
A .对于同一障碍物,波长越大的光波越容易绕过去
B .白光通过三棱镜在屏上出现彩色条纹是光的一种干预现象
C .红光由空气进入水中,波长变长、颜色不变
D .用透明的标准样板和单色光检查平面的平整度是利用了光的干预
E .不管光源与观察者是否存在相对运动,观察者观察到的光速是不变的
(2)(8分)如下列图是一列简谐横波在某时刻的波动图象,从该时刻开始,此波中d 质点第一次到达波谷的时间比e 质点第一次到达波谷的时间早0.10 s .假设b 质点的平衡位
置为x =43
m ,求至少经过多长时间b 质点经过平衡位置且向下运动以与b 质点在这段时间内经过的路程.
解析:(1)对于同一障碍物,它的尺寸d 不变,波长λ越长的光越容易满足d ≤λ,会
产生明显的衍射现象,越容易绕过障碍物,所以A 项正确.白光通过三棱镜出现彩色条纹是光的色散现象,B 项错.波的频率由波源决定,波速由介质决定,所以红光从空气进入水中,频率f 不变,波速v 变小,由v =λf 得,波长λ变小,所以C 项错.检查平面的平整度是利用了光的干预,所以D 项对.由光速不变原理知,E 项正确.
(2)根据波的传播方向与质点振动方向的关系,可知此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 依题意知λ=4 m ,T =0.4 s
可得v =λT
=10 m/s
所求时间等于-1 m 处的质点振动状态传播到b 质点所用的时间,如此 t =Δx v =730
s 又知b 质点的纵坐标为-52
cm 如此这段时间通过的路程s =2A +52
cm =12.5 cm 答案:(1)ADE (2)730
s 12.5 cm 7.(2015·河北石家庄质检)(1)(6分)(多项选择)如下说法中正确的答案是( )
A .做简谐运动的物体,其振动能量与振幅无关
B .全息照相的拍摄利用了光的干预原理
C .真空中的光速在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都是一样的,与光源和观察者的运动无关
D .医学上用激光做“光刀〞来进展手术,主要是利用了激光的亮度高、能量大的特点
E .机械波和电磁波都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2)(9分)如下列图,一个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的三棱镜,∠A =30°,∠C =90°,三棱镜材料的折射率是n = 3.一束与BC 面成θ=30°角的光线射向BC 面.
①试通过计算说明在AC 面下方能否观察到折射光线?
②作出三棱镜内完整的光路图,指出最终的出射光线与最初的入射光线之间的夹角. 解析:(1)做简谐运动的物体的振幅由振动能量决定,所以A 项错.全息照相利用了光的干预原理,B 项正确.根据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光速不变原理,可知C 项正确.因为激光具有亮度高,能量大的特点,医学上用其做“光刀〞来进展手术,所以D 项正确.因为机械波传播时需要介质,所以它不能在真空中传播,E 项错误.
(2)①由折射定律:在BC 界面:n =sin 60°sin γ
解得γ=30°
由临界角公式sin C =1n
得sin C =33
所以全反射临界角C <60°,
而光线在AC 面上的入射角为60°>C ,故光线在AC 界面发生全反射,在AC 面下方不能观察到折射光线.
②光路如下列图,最终的出射光线与最初的入射光线之间的夹角为120°.
答案:(1)BCD (2)①不能 ②1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